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城管大隊

正文 第二十八章 長安有震 文 / 天道一念

    「貞觀三年六月一十二日,京師地震,自西北起,飛沙揚塵,黑氣障空,不見天日,朱雀街上人如坐波浪中,莫不傾跌。水泥石路破有裂痕,商賈百姓,四散奔逃。

    未幾,四野聲如霹靂,鳥獸驚竄。是夜,連震三次,平地坼開數丈。延興門下裂一溝,水如泉湧。官民震傷,幸徐公有諫,聖天子陛下宣百姓與屋外避難,此為大幸,竟無一人傷亡。一十三日午刻,又大震。六月中時,復震如前。自後時時簸蕩,震二次。十九至二十一日,大雨三日,臨曲江池邊青龍、敦化兩坊積水成河,民房盡行衝倒,有新建體育場地勢臨高,倖免一難。

    此番震後,內外官民,日則暴處,夜則露處,不敢入室,晝夜不分,莫可辨識。長安此番為幸,而洛陽則災重,洛陽城房坍者尤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燒,哭聲震天。聖天子陛下命李總兵者,率兵部三千人進洛陽,宿館驛,救百姓,止存三口。涿州、良鄉等處,街道震裂,黑水湧出,高三四尺。山海關、三河地方平沉,為河環繞。此番地之大震者,持數日,愈漸弱,因下詔求直言。既而群寇以次掃除,海寧四安,竟為蕩平之兆雲。」《大唐史記。地震》

    徐陽這幾天嚇得連莊主府都不敢去住了,他是真不知道,貞觀三年的長安居然有一場地震,雖然震感不強,破壞力對京城也不大,不過百度資料中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這次地震的任何記載。徐陽後來想清楚之後。不禁跳腳大罵。對於地震古人一向是不甚了了,天覆地載,腳下出了大動靜,那一向都是把責任推到當政者身上,所以地震這個鍋只有李二來背,不知道他又冒犯了天上的哪個神明才降下災禍。

    看樣子李二對於這個鍋也很是不滿,悄悄讓史官在史書中用一個春秋筆法一筆帶過,在加上數百年的變遷和戰亂。這次的地震記載也就算是沒了。

    可史書上是沒了,不過徐陽現在還在這裡啊,一想到那些徇私舞弊不認真記錄歷史的史官差點害死自己,徐陽就想把他們從墓裡面挖出來再鞭屍,不過想了想,當今紀錄《唐史》和《起居注》的是顏之推老先生的幾個兒子,這才把這個念頭打消。

    延興門前面裂了一道大口子,曲江池爆滿的水就順著支流一直沿著敦化坊、立政坊、升道坊的河道流進了那個塌陷的口子裡,現在整個成了一個小湖,已經不能再通人。

    這一次的地震對長安摧毀的程度有限。畢竟震原點在洛陽,那裡才是受災最嚴重的地方。要說這次事態最嚴重的,主要是因為地震之後,整個關中還連續下了三天的暴雨。

    整整三日的暴雨,連一會都未停歇,雖然長安的排水系統很好,不過也架不住這麼大規模的降雨,龍首渠,永安渠,清明渠,幾條主要的輸水河道全都爆滿,最後連長安城裡的幾條河道也都滿了。

    曲江池旁邊的芙蓉園,以前是個士子官員們最喜歡聚會的地方,可是從暴雨開始的第二日,就無一人再敢到那裡去,曲江池作為大唐的水利樞紐,現在看起來都怕人,整個湖面全都是高漲的河水,幾乎與大壩同高,往日兩岸的虎嘯猿啼也聽不到了,能聽見的只能是嘩啦啦的雨聲。

    古語說的好,怕什麼來什麼,曲江池的大壩最終還是沒能頂住,百年不遇的大雨衝垮了數丈高的大壩,大水直接就衝入了長安城,首當其衝的就是青龍和敦化兩坊,唐人雖然建造的建築結實,可是極為怕水,水一沖就垮,所以此番大水一過,人沒死多少,倒是整個青龍坊和敦化坊被移成了平地。

    當時那個場面慘不忍睹,到處都是殘垣斷壁,磚木橫臥,兩個坊連一棟完好的建築都沒有,周邊的幾坊雖然也遭了災,可是和青龍、敦化坊一比,就有些小巫見大巫。

    就在這樣的末日景觀面前,敦化坊旁邊倒是有一大排建在山上的建築物完好無損,如同一尊尊戰神矗立在半山的斜坡上,隱約還能看到巨大建築物上的紅色條幅,上面寫著』扈家硃砂,劉家茶葉之類的字樣』,不用多說,那裡就是程處默他們靠拉贊助建造起來的一座小型的足球場,還有徐陽當初建造的大唐拍賣所。

    不去管這些亂起八糟的東西,此時的李二正忙的焦頭爛額,大壩被衝垮的第一時間頒布了《昭天下書》,免去天下罪犯刑法一等,並在《大唐新聞報》上號召長安百姓共度難關,並且吩咐戶部,撥款三十萬貫,幫助青龍、敦化兩坊的百姓重建屋舍……

    「叮咚」一顆銀色的小圓柱從一隻黃金雕刻的龍頭口中掉落下來,沿著銅質的滑道滾了下來,撞擊在了一面銅鈴上,最終落在一隻雕刻精美的蟾蜍口中,發出了一陣清脆的聲響。

    李淳風面色激動的看著面前這尊巨大的青銅器,從漢代就已經失傳的風侯地動儀,到如今,居然會在自己手中重現,這份巨大的喜悅感讓多年清心寡慾的他也是有些欲罷不能。」快,快命人去西北方向打聽打聽,看可有震感發生!」李淳風的眼裡滿是期待之色。

    「院長,徐郡侯來了。」門外一名把守的門童進來恭敬道。

    「嗯。」李淳風像是在期待著什麼,道袍一甩便道:」快快有請!」

    徐陽剛剛從皇宮出來,終於是把李二給說服了,青龍敦化兩坊的建築最終由他來負責,用水泥和更先進的圖紙,造出能抗震能防水,天下一等一的建築。

    「徐郡侯。」李淳風看到徐陽,面色有些激動的說道:」感謝鬼谷所贈圖紙,貧道已經命人用金銀銅三質打造出了這風侯地動儀,剛剛看到西北方向有銀珠落入銅蟾口中,現已差下人去看,若是震感相符,徐公此番又是做了一番大善事。」李淳風的話有些吹捧,對於他這麼一個道士,倒也極為難得。

    「淳風道長無需介懷,這風侯地動儀本是我漢朝子民張衡所創,只是千年戰亂流失而已,如今能再次為我大唐百姓預知地震之事倒也是極好的。」徐陽雖然嘴上這麼說,可是他原本打算

    的可不是為了什麼百姓,而是趕忙讓研究天曆法的李淳風去研究研究地震,好歹大唐對於這方面也培養一些人才,要不然不知道哪天再發生一次地震,沒有個能及時匯報的人,自己的小命都有可能不保。

    此時的李淳風看起來仍是有些興高采烈,似乎十分期待小廝的回稟,徐陽也是不急,現在外面仍有小雨飄飄,雖然地震過去了,可是這陰雨的天氣倒是仍然一直持續,不過看著雨滴慢慢變的微弱,也是可以知道,這場大雨總算是快要過去了。

    茶還沒過兩盞,大門就被匆忙的推開,一名頭髮濕漉漉,靴子以下全是泥濘的小廝就跑了進來,此時的李淳風絲毫沒有在意小廝身上的不淨,一下子從椅子上坐起來,面色有些激動的問道:」情況如何?!」

    那小廝嘴巴一列,眉開眼笑道:」啟稟尊長,小子探馬出門,才行一里不到,就從鄉鄰口中聽說西北有震,這才特來回報。」

    李淳風聽聞,面色激動的都有些潮紅,興奮道:」有此神物庇佑,若是再有震,這風侯地動儀便能第一時間通知陛下!」……(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