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143章 長沙會戰(4) 文 / 龍騎士

    在長沙南門口舉行的入城儀式中,王以哲並沒有乘車,也沒有騎馬,而是與幽州軍團25軍的士兵們一起,步行進入長沙。純步兵入城,連一輛坦克和裝甲車都沒有,這讓圍在大道兩邊,等著看漢軍鐵甲怪獸的老百姓很是失望。

    有年齡稍大些的嘴裡嘖嘖,「這就是那些打敗了小鬼子,漢皇的天兵神將?我咋覺得還不如小鬼子們精神呢?」

    的確,雖然在譚家山之戰,近衛一師全殲日軍戰車師團,但接下來的戰鬥並不如想像一樣輕鬆,連續的戰鬥讓25軍將士們身上的軍裝都不是那麼齊整。

    崗村寧次是百戰名將,南線日軍也儘是精銳之師,仙台第二師團與熊本第六師團齊名,加上從廣州戰略撤退,實力未損的東京近衛師團,兩個日本陸軍番號前兩名的師團,與幽州軍、77軍和近衛一師,在湘潭、在株州,甚至是在無險可守的蓮花、易家灣寸步不讓,連番血戰。崗村在錯誤使用戰車師團、羊送虎口之後,改變了策略,採用梯形防守,寧可犧牲一部分步兵,也要用火炮消滅突前的漢軍機械化部隊。

    用一個中隊,甚至一個大隊,來換取後方炮兵進行集中火力覆蓋的時機。很多日軍士兵並不是被敵人打死,而是被本方的炮火與漢軍的坦克一起殉葬。這種殘忍的戰術堪稱將「武士道」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但再好的戰術也無法彌補雙方軍力上巨大的差距,就如同侵華戰爭初期時,****前赴後繼卻依然無法抵擋裝備更先進的日軍一樣。在皇家空軍的24小時監控下,日軍的火炮陣地全部變成了一次性物品,見光即死!

    偶而的一次,日軍梯形防守成功,將突擊的77軍裝甲部隊吸引到較小的進攻範圍內,然後防守日軍召喚炮火對陣地進行覆蓋,給予77軍坦克和裝甲車極大殺傷的同時,佈置在周邊機場的h36呼嘯者中程轟炸機就會及時起飛,摧毀在炮擊中顯露位置的日軍炮兵陣地。而讓崗村寧次更加絕望的是另一次漢軍部隊——101空中騎兵師,其前身是黃金城卡爾古利時期組建的警備隊101團,警備軍團軍團長漢斯的起家部隊。

    這是漢軍中第一支裝備wz-10獵鷹武裝直升機的部隊,為了這批專用武裝直升機的歸屬,近衛軍軍團長蔣雲志和漢斯還曾鬧了個大紅臉。最後仍是陛下決斷,陸航部隊優先在警備隊中組建。

    到目前為止,wz-10獵鷹也只裝備了這一個師,非基地出產的武器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產能和改進。

    尤其是專用的武裝直升機,這種在全世界也只有大漢帝國軍隊裝備的新型裝備,設計完進入工廠總裝後一直是問題不斷。但獵鷹上首次出現的新式武器——蜂巢式火箭彈威力強大,無論是穿甲式還是霰彈式,都讓蔣雲志口水大流。只不過鍾義的心中,基地武器只裝備紅警軍團,其他正常研發武器優先普通部隊的原則一直沒有改變,除非……除非戰事真的不利到必須打破這個原則的時候,蔣雲志很清楚,那種時候很難出現。

    警備軍團101師加入北集團軍,還是最近的事,葉知秋看的明白,陛下這是要把中華戰場當成武器實驗場。各種沒有經過戰場檢驗的新式武器,都將逐漸出現在中華戰場上。但這對於已經心疲力竭的小鬼子們來講,絕對是個災難。

    在樹梢高度突襲的wz-10,就如獵鷹撲兔般,讓日軍的所有平面工事失去效用。就算是轟炸機俯衝還得有個命中率的問題吧?可獵鷹武直的火箭彈有鷹眼導航般,連單兵坑都可以準確命中,更不要提什麼地堡壕溝了,每架獵鷹可以攜帶的四十枚火箭彈,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裝甲近衛一師、101空中騎兵師,巴嘎!人家南支那的部隊才是真正的空地聯合突破。」扶了扶眼鏡,憔悴許多的崗村寧次羨慕死了對面漢軍的指揮官。身為三羽烏之一,在見識方面崗村還是遠超其他日軍指揮官,「若無迅速提升裝備之捷途,我帝國陸軍已無與漢軍一戰之力。支那戰爭的敗局已非人力可更,望大本營早做決斷,如繼續拖延,帝國勇士在支那鮮血撒盡,則滿洲堪憂、朝鮮堪憂。」

    崗村寧次猶豫半天,還是沒有在給大本營的電報的最後寫上那四個字:本土堪憂。

    南線全線潰敗,仙台師團已被101空中騎兵師打的魂飛膽破,小鬼子連趴在戰壕裡開槍時,眼睛都盯著頭頂。只是他們不知道,武裝直升機攻擊力強大,但維修保障的工作量更大。一次全面進攻後,工程師們至少需要數日忙碌才能保證獵鷹再次飛起來時,不會突然掉下來,就如野外的獵鷹,每一次撲食後也都會浪費它大量的體力,需要蹲在山尖上休息好長時間。

    但就算崗村寧次知道漢軍直升機的缺陷,他也不敢再賭,用長沙地區餘下的二十多萬日軍的性命去賭。株-湘防線被突破,死守長沙已無意義,一旦被困,以漢軍絕對的制空優勢,日軍將逃無可逃。

    收攏部隊,趁漢軍的裝甲部隊還未穿插後方之際,集中力量攻擊較弱的****防線,打破包圍圈才是明智之舉。

    南京的中華派遣軍司令部也同意崗村的突圍計劃,授權其全權指揮長沙周圍所有日軍部隊。

    快速擊敗如釘子般楔進湘鄂之間的重慶第15集團軍,攻佔岳陽,打通粵漢線北段,是能將長沙周圍的日軍撤回武漢的最佳路徑。但崗村能看到的,葉知秋和王以哲看不到嗎?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看不到嗎?

    王以哲在長沙未破、25軍血戰蓮花之際,就已經以中華戰區盟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電給委員長,要求****調整佈防,全力增援岳陽,將日軍堵在瀟湘境內。

    抗戰勝利在望,委員長也來了精神,急命手下最得力干將陳誠火速調集精銳德械師、漢械師,順江而下,取道公安,過江陵不入,星夜急弛,增援洞庭湖畔的岳陽市。

    又電令薛岳:抗戰數載,終遇大勝。望伯陵戮力,堅守湘邊,勿不能使日寇逃脫!

    薛岳回電

    :夕往事,不敢忘記!我輩軍人,不能禦敵於境外,害百姓流離。今朝大仇有望,岳自當率九戰區全體將士,堅守陣地。良心血性、誓與岳陽共存亡!

    ——夕往事:1938年11月13日凌晨發生在長沙的一場人為毀滅性火災。因應日寇的進犯,國民黨當局採用焦土政策,制定了焚燒長沙的計劃。但在計劃正式實施之前,一系列偶然因素卻讓這場火災變得完全不受控制,最終導致長沙30000多人喪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燒燬,經濟損失約10億元,2000多年歷史的長沙古城毀於一旦。

    這場大火使長沙與斯大林格勒、廣島和長崎一起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是中華抗戰史上與花園口決堤、重慶防空洞慘案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夕大火這一段引自網絡,我很納悶,三大慘案沒有南京????還是說慘案是專指自己**害自己人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