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192章 熊本慘案 文 / 龍騎士

    熊本縣位於九州中央西部,北九州與南九州的接壤處。由於地理上的原因,熊本自古以來就是九州地區的政治中心。

    瀕臨有明海的優良海、空港和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使得熊本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熊本縣的東北部有阿蘇火山,西南部有不知火山(八代海)。因為有這兩座陸地火山和海上火山,古時就有「火國」的說法。熊本的當地方言有個詞「頑固一徹」,據說它集中概括了熊本人的個性。火國的大自然,使當地人特別具有反抗和批判精神。例如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天草之亂、明治維新以後出現的復古攘夷主義的神風連之亂都是由熊本人挑起的。

    熊本在中華為人熟知,則是因為明師團,即第六師團。因其編成和補充地就是熊本縣,所以也常被俗稱為熊本師團。

    1937年,侵華戰爭開始後,第六軍團就在其師團長谷壽夫的率領下,強渡永定河,製造了保定、正定大屠殺。

    淞滬抗戰,正是第六、第十八師團在杭州灣登陸,橫渡黃浦江,切斷了滬杭鐵路,使得數十萬重慶精銳軍隊撤退,後演變成大潰敗。

    南京保衛戰,又是第六師團首先攻破中華門,並製造了下關血案。

    「屍體像漂流的木頭被浪沖了過來;在岸邊,重疊地堆積著的屍體一望無際。這些屍體可能有幾千、幾萬,數目大得很。」

    這段話摘自於第六師團一位軍官寫於南京的日記。

    其後,第六師團又參加了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等,面對重慶的軍隊,連戰連勝,堪稱所向披靡,熊本人性格中的固執和凶悍被徹底激發了出來。

    直到大漢對日宣戰,王以哲將軍指揮南方集團軍在香港登陸,攻取廣州並大敗日本華南方面軍後,第六師團仍狂妄揚言,要與大漢皇家近衛軍「單挑」,儼然自己是天下第一軍的架勢。

    但長沙會戰中,防守北線的第六師團被重慶十五集團軍迎頭痛擊,大漢皇家近衛一師亦在南線全殲日軍第三戰車師團。長沙會戰在盟軍的兩面夾擊下日軍慘敗,第六師團也倉惶退回南京,兩支王牌軍隊到底是沒有促成「單挑」的機會。

    到如今,第六師團仍在中華淞瀘戰場苦苦支撐,他們的老家熊本縣,卻已經被盟軍佔領。在有名町日軍防線被突破後,益州軍與隨後登陸的南洋第三軍團長驅直入,日軍只是在鹿兒島市和川內城進行了有效抵抗。本以為有民眾的支持,將盟軍拖入殘酷的巷戰可以大大增加盟軍的傷亡。但從一開始,總指揮全國林的命令就是不得與日軍巷戰,凡是難於攻取的的地點,一律呼叫空軍,燃燒彈解決。燒不到的地方……「你豬呀?燒不到就不能換一樣呀?」

    去請示的南洋第三軍團司令被全大喇叭迎頭痛罵。回來後,原本單純的第三軍團司令摩洛將軍馬京就墮落了,塗黑心腸的穆斯林比惡魔還要可怕。在馬京的倡議下,大漢第一支化學部隊建設性的在南洋軍團中成立。可裝備沒辦法解決,剛挨完罵的馬京將軍又硬著頭皮再次請求指揮部支援。這一次全國林態度不錯,拍了拍馬京的肩膀,「有前途!」

    全司令一張條子,後勤部隊大開方便之門,對於南洋第三軍團化學部隊的需求,一律優先供應。防毒面具本來就有很多,以防止小鬼子使壞,可日軍的炮兵在第一時間就被摧毀,飛機更不用說!鬼子已經喪失了遠程打擊的能力。毒氣彈的製造比較麻煩點,全司令大筆一揮,在台灣建立一個731化學軍工廠,專門生產毒氣彈。名字有點怪,是陛下起的,陛下起名之水準那是……有目共睹的,大家已經見怪不怪,731就731吧,好讀好記也不錯。

    於是,益州軍與第三軍團以坦克開路,戰略轟炸機部隊的燃燒彈為其鋪地毯,一路以豪華的排場攻城掠地,大殺四方。偶而耽誤幾天,那也是第三軍的南洋土著們手癢了,四處搶掠一番,禍害一番。這是陛下給南洋軍團開的特權,如果是大漢十三軍團出現這樣的事,那就是違紀,是要被軍法追究的,但南洋軍團不在此列,只要戰鬥勇猛,其他方面可適當放鬆。

    陛下的話是這麼說的,可到了具體執行的指揮員處,這個適當放鬆就變成了「攻一地可搶掠三天,屠一城可快活五日」。

    「陛下偏愛猴子!」看著猴子們燒殺奸掠,壞事做盡的樣子,益州軍團的一些士兵酸酸的說出這句話。但漢人各級指揮員都曾被嚴令禁止參與這些活動,每下一城,帝**也都是早早偏駐郊外,城裡的活都是讓南洋軍團去做。

    對於軍部這樣的安排,聰明人都看出了些什麼。可這是在異國做戰,發生些什麼也都是正常的,也許陛下是不能容忍本土軍隊軍紀敗壞吧!

    最殘酷的戰役發生在——熊本。當益州軍攻克高森,與在宮崎登陸友軍匯合的同時,南洋第三軍團對熊本發起了進攻。

    駐守在此地的是日軍第132師團,戰爭打到現在,日軍內部的編制早已經混亂了,宇垣纏接手九州防衛之後,將其所屬部隊都重新編組,132師團正是在熊本編成的新師團之一,還未來得及部署到鹿兒島,盟軍就已經登陸成功。

    宇垣遂命令132師團直接駐守熊本,想必守衛自己的家鄉,他們可以爆發現更強的戰力吧?

    事實也的確如此。

    第三軍團憑借部隊人數和火炮方面的優勢,在熊本城外的陣地爭奪中,打的是相當豪放,炮火壓制後的營連級突擊無往而不利。日軍132師團依托土木工事死命抵抗,但面對數倍於己的南洋軍,一道又一道防線被突破。

    經過摩蘇軍團老兵的殘酷訓練,南洋軍團的土著們現在也學乖了,他們並不是一味的衝鋒和蠻幹,小組掩護突擊和班排級火力配合,這套戰術土著們玩的相當的溜。缺乏重火力的日軍,雖然一樣的悍勇,但槍法和戰術素養與他們的老大哥第六師團相差

    差甚遠。僅兩天的時間,第三軍團就突破了熊本的城外防線,壓進城內。

    可以將日本人打的這麼慘,而且是第三軍團獨立作戰,沒有益州軍的協助。不要說一般戰士,土著們的低級軍官也相當的有成就感,甚至有些自滿,說出些「日本人也不過如此」之類的話。

    夢想總是豐滿的,現實總是骨感的。進城之後的三軍團南洋第九軍,立即遭到了迎頭痛擊。日軍132師團的士兵大多就出在熊本城,這裡的每一條街道甚至是每一棟房子,他們都是無比的熟悉,甚至就是他們小時的遊戲場所。以小組模式進入巷戰模式的132師團立刻爆出了強大的戰力。

    南洋第九軍每前進一步,都要面臨不知道從哪裡射出來的子彈,尤其他們一旦落單,還會遭到日本平民的襲擊。弓箭、標槍甚至是菜刀、木棍,進城前還洋洋得意、不可一世的第九軍在熊本城內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如沉伏在浪濤間的小木船一樣,岌岌可危。入夜前,損失嚴重的南洋第九軍不得狼狽的退出了熊本城。

    馬京將軍瞭解情況後,立即命令軍團直屬的炮兵旅對熊本城無差別炮轟。斷斷續續的炮擊一直打到了天明。第九軍巷戰不利,馬京將軍換上了第十軍。讓他失望的是,第十軍僅比第九軍多打出去幾條街後,到下午仍然是不得不退出城外,其軍長給馬京的匯報是感覺日軍越打越多。

    見了鬼了!沒經過人民戰爭的馬京將軍對此不以為然,「還沒聽說軍隊能越打越多的呢!」

    不信邪的馬京將軍命令炮兵當晚繼續炮轟。午夜時,有一隻營級編製的榴彈炮部隊偷偷加入了炮擊的隊伍。這個營的炮兵雖然也同樣穿著南洋軍草綠色的軍裝,但他們頭都被一個大大的護罩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在鼻子處還通出一根管子,插到背後的氣瓶中。

    好多土著炮兵好奇的湊近圍觀,卻被警告立刻離開,否則後果自負。稍後,還有同樣打扮的憲兵隊過來清場。

    第二天,那些被清場才離開的土著士兵專門給憲兵們送去了煙卷等禮物,感謝救命之恩。

    沒錯,這個特殊的炮兵營,正是由馬京司令組建的第一支化學部隊,他們榴彈炮沒有什麼特殊,同樣的是105毫米的軍級榴彈炮,但炮彈裡面裝的卻不是炸藥,而是一種化學藥劑——芥子氣,是一種淡黃色或無色的液態糜爛性毒劑,吸入蒸氣或霧損傷上呼吸道,高濃度可致肺損傷,重度損傷表現為咽喉、氣管、支氣管粘膜壞死性炎症。

    芥子氣在1822年就由德國人德斯普雷茲發現。1886年,另一個德國人邁爾首次人工合成純淨的芥子氣,在一戰中就曾由德軍首先使用。日軍在侵華戰爭初期,也曾多次使用,造成大量中華軍民死亡。

    現在,輪到日本來嘗嘗芥子氣的味道了。日本人愛吃海鮮,芥子氣有點類似於芥末的味道,他們應該會很喜歡。

    第三軍團的化學部隊一共為熊本城準備了四千顆芥子氣炮彈,但只打出兩千七百顆,天亮前突然刮起的大風,使得炮擊被迫停止。但兩千七百顆已經足夠覆蓋熊本城的大部分地區,滿城都是日本人的哀嚎聲,因為呼吸道和聲帶被毒氣破壞,中毒者痛苦的嚎叫不像是人類的動靜,倒是如牛吼一般。毒氣還會引起眼角膜潰爛,在室外陣地上的日軍士兵吸入的毒氣最多,難以忍受的劇痛使得他們抓爛了的眼睛,抓破了自己的喉嚨。有些被折磨得陷入瘋狂的士兵,將手中的武器胡亂射擊,整個火國再次燃起「大火」,不是火苗,而是熊本人自己的瘋顛之火、毀滅之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