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196章 幹掉石原 文 / 龍騎士

    會津若松亦名鶴城、黑川城,在江戶時代這裡是會津藩的城下町。東邊十公里左右就是日本的第四大湖豬苗代湖,十幾萬的人口,在人多地少的日本,只能算是一個小城。

    但會津若松城建於本州島越後山脈與奧羽山脈之間的平地之處,扼守本州島東西的交通要道,尤其是在盟軍新潟登陸後,夷州40軍渡過日本最大河流信濃川搶佔會津若松城,使得日軍失去了將盟軍擋於山脈以西的唯一機會,將戰略主動拱手讓於盟軍。

    日軍僅剩那須岳可據險而守,一旦那須岳被突破,那麼接下來盟軍面對的就將是一馬平川的關東大平原——日本的政治化核心區域。

    那須岳是一個火山群的總稱,屬那須火山帶,茶臼岳的別稱。由三本槍火山和南月火山組成,其中有數座活火山的噴氣中含大量硫黃,是日本的重要的礦產。日軍十七個正規師團依火山群和鐵路線佈置,形成了數道相互交錯的防線。日軍參謀總長石原莞爾親率四個師團駐守白河,守護山區日軍防線的側翼。

    「傾全部軍力盡其一役。成者,留大日本帝國最後之尊嚴;敗者,臣死不足惜,望陛下早做決斷!」

    生死決戰前,石原莞爾的決命書還是比較隱晦。智如石原,早已經看透,無論這場阻擊戰打成何樣,日本敗局已定。戰,則為帝國、為軍人尊嚴而戰,那須岳防線上的二十一個師團,已經是東京周圍的全部軍力。敗,則東京再無兵可守,石原所說「望陛下早做決斷」,無非就是希望天皇您是投降還是繼續抵抗,早一點做決定,本州南部還有十幾個師團的部隊,北九州也還有宇垣纏近十個根本撤不回來的師團。當然,在朝鮮,在中華戰場,在滿洲,帝國還有很多軍隊,可是,沒有航空兵,沒有海軍,那些部隊對於國內戰局沒有任何幫助,也只能是做為談判的籌碼,至少他們還忠於天皇。

    蔣雲志並沒有急於進攻,登陸戰役進行的有點出乎意料的順利,反倒是後續部隊的跟上有些拖沓了。南洋第一軍團需要從濟州登船,海岸軍團的一個軍則是要從本土西部的珀斯啟程,抵達新潟的時間要更晚。以本州島上的夷州軍團和猶大軍團,再加上近衛三軍和陸戰一師、黨衛隊等不足四十萬的部隊,並不足以打穿石原莞爾的搏命防線或者說以少搏眾,傷亡會比較大!

    話說日本方面軍的組成還真是有點複雜,漢人部隊、白人部隊、南華土著、猶太部隊、黨錮囚犯、南洋殖民區部隊……陛下這是鐵心了要打造一支「八國聯軍」入侵東京的架式呀。

    會津若松城外不時發生小規模的交火,夷州40軍當然是堅決還擊,堅決打退!很明顯,石原也是在試探盟軍的作戰態勢。在北海道編成的五個師團已經渡過了津輕海峽,正在南下弛援的路上。

    雖然這些新編師團的實力也未必要好到哪去,但總歸比那些民兵強!而且這些士兵來自天寒地凍的北海道,自古來戰力都是可值得期待。

    雙方都在增兵,會津若松前線保持了一種詭異的平靜。只有兩邊的偵察兵在崇山密林中、濃川豬湖邊悄悄的進行著生死搏殺。

    這種特種兵級別的較量雖然不會如大兵團衝鋒般驚天動地,但卻往往更加血腥、更加殘酷。日軍的一支山地部隊對於這裡的環境更加適應,陷阱、獸夾、吹箭無所不用,潛伏、偽裝、阻擊樣樣精通。盟軍的偵察兵吃虧在於對地理環境的不熟悉,損失比較大。40軍及時將這種情況匯報到了總指揮部,蔣雲志也因此第一次對山地部隊這個軍種產生了興趣。南華本土並沒有可供山地部隊訓練的地點,而大多數部隊都以摩托化運輸為主的漢軍,在之前也根本沒有人瞧得起走到哪都得帶著一群騾馬的山地部隊。

    在南洋、在台灣,這種小規模的戰鬥都是由專業的特種部隊執行。像草原狼突擊隊,就曾在南洋的雨林中斬首反對勢力首領,在台灣的竹林中殲滅高山義勇隊。即使地型複雜地區,蔣雲志也曾堅信可以由陸航部隊和空軍完成任務,但現在看來,組建精銳的山地部隊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別人不清楚,作為不多的可以經常留在金華殿喝酒的幾個親信之一,蔣黑臉對陛下的遠大宏志可是一清二楚。「近衛軍團需要一支山地部隊!」這個念頭促成了近衛軍團山地師的成立,這也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皇家山地特勤師的由來。一直有很多人認為,北美印地安王國就是山地特勤師一手打出來的。

    數以百萬軍隊的大決戰,這種規模的戰鬥勝負,並不能對戰局產生的太大的影響,隨著南洋第一軍團和海岸軍的到來,盟軍方面在本州島西海岸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七十萬。

    日方的北海道援軍同樣抵達了福島縣,石原命令他們駐守須賀川,做為戰役的總預備隊。那須岳防線日軍的總兵力也達到了九十萬,當然這是指正規部隊的數量,如果算上關東大平原上的民兵、義勇軍那只能是不計其數。

    但戰爭打到這份上,民眾的力量真的可以說是……微不可計。如同抗戰初期的重慶軍,有人民的支持,有十倍於日軍的人數,有川軍誓死抗爭的精神,但結果仍是丟城失地,官逃兵潰。

    3月12日,戰場的寧靜率先盟軍的戰機打破,大漢皇家空軍第三軍與猶大王國空軍聯合作戰,六百架轟炸機向日軍那須岳防線狂轟濫炸,鐵路線上的白河、黑磯和鐵門町等城鎮也沒有放過,轟炸機飛行員甚至每天要出動三次以上,對各條交通要道和重點陣地實行了空中封鎖。關東大平原上通往前線的重要中轉城市宇都宮,幾乎在是在一夜間變成了廢墟。鐵路被炸癱、公路被封鎖,不要說是汽車,哪怕是一輛馬車,轟炸機也會俯衝掃射一番。三天後,海軍艦載機部隊加入轟炸行動,整個福島縣、櫪木縣全部被納入了轟炸範圍。

    戰略機轟炸部隊的h先生也開始光顧這一地區,地獄眼轟炸機將一千多噸燃燒彈投到了日軍物資儲存地之一的鐵門町,將這座有著數百年歷史的古鎮與上萬噸的糧食一起焚之於燼。日本人悲痛的稱其為「鐵在

    燒」!

    石原終於忍不住了,再這樣炸下去,不用打日軍就崩潰了。空中無法反擊,那麼地面上就必須要取得一場大勝,以支持軍民堅持下去的信心。須賀川五個北海道師團與那須岳山中的三個師團奉命向豬苗代湖靠攏,強攻會津若松。

    夷州軍團獨守要道,以一個軍團12萬人的兵力擋住了日軍八個師團數日的猛攻,猶大軍團與海岸軍繞過了豬苗代湖,出現在了郡山,切斷了這八個師團與白河的聯繫。海岸軍隨即北上須賀川,一場須賀川阻擊戰打的是驚天地、泣鬼神。

    這是大漢帝**中以白人為主的部隊,第一次在戰爭中證明了自己同樣值得信任。石原的援軍自白河出發,距會津若松殲滅戰的戰場只有47公里,甚至都可以聽見那邊隆隆的炮聲。但咫尺天涯,石原莞爾親率的六個師團愣是被人數僅數萬的海岸軍擋住。有炮兵強大火力的支援,加上空軍的協助,海岸軍打出了教科書般的經典阻擊戰。兩天一夜,海岸軍付出三千多人的傷亡,讓石原莞爾的救援兵團寸步難進,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作為預備兵力的八個師團被盟軍圍殲。

    戰報傳回長安,漢斯將軍走路時,連腰板都直了許多。海岸軍團終於摘掉了「會開飛機卻不會打槍」的難聽名號,繼空中騎兵部隊後,再出一支鐵軍。

    陛下也沒有吝惜獎勵,除通令全軍嘉獎之外,還授予海岸軍團第三軍「鋼鐵衛士」稱號,實際上陛下在尋思這個稱號時,差點喊出「塔山英雄團」,這難道就是歷史以另一個方式的重演嗎?同樣的不足五十公里,同樣的以寡敵眾,同樣的阻擊成功,甚至是同樣的結局——被圍部隊遭到全殲。不同的也許是雙方的力量對比,海岸第三軍是在地、空火力優勢的情況下頑強阻擊,而塔山……那些戰士們更加值得可歌可泣。

    此戰過後,石原喪失了所有的預備兵力,看似日軍仍有近二十個師團,可分佈在近百公里寬的防線上,各受牽制動彈不得。從戰役角度講,石原已經敗了,如果日軍的指揮官換成委員長,如果日軍是重慶軍,那麼,接下來的必將是撤退。一個搞不好,也許還會弄成大潰敗。但日本不是中華,島國****沒有中華廣闊的戰略縱深,他們做不到如委員長般,丟掉首都仍可高呼「我是領袖,我要率領你們反攻……」

    石原早已經沒有退路,他的身後就是關東大平原,就是東京,就是天皇!就如同他自己所說:「敗,則以身殉國矣!」

    但是,石原並不知道,前線再一次被殲滅十多萬日軍的消息傳回東京,裕仁就已經開始「早做決斷」了。昭和天皇並不是軍盲,甚至還可以說是粗通軍事,不用別人告訴,他也明白那須岳很難守得住了,更何況,就算石原可以逆天打贏一次,但盟國隨時可以自海岸增兵,最終的結局仍然是那須岳防線被突破。

    裕仁想過投降,可是這話不能由天皇自己說出口,否則他這個天皇也不用再做了。而且東久邇皇叔的意思是不能在這個時候輕易投降,那樣會白白讓出許多談判的籌碼。

    「既然石原總長還可以抵抗一段,陛下為什麼不南下呢?板垣將軍在本州南部還有幾十萬的軍隊,足可以保障皇室的安全,留在東京談判的事就由臣來負責吧!」

    東久邇稔彥如是說到,早就心神已亂的昭和天皇相信了皇叔的話,與良子皇后帶著自己的四個內親王(公主)和唯一的兒子皇太子,在天皇侍從衛隊的護衛下,勿勿逃離了東京。

    走出皇居的時候,昭和天皇還有些不捨,賢惠的良子皇后摘掉天皇的眼鏡,幫其拭掉眼角的淚珠,「陛下,我們會回來的!」

    會嗎?收到天皇離開東京的消息,衛青閣中的陛下笑了,「沐雨,給親王回電,我們很滿意他的工作,日後也一定會滿足他所有的要求!」看到沐雨點頭,陛下愜意的扭動屁股下的轉椅,「薇薇安,電令蔣雲志:全力猛攻,幹掉石原!月底前,沐局長要在銀座舉辦招待酒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