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04章 日軍投降 文 / 龍騎士

    馬尼拉五國首腦圓桌會議開的很成功,太祖首次參與國家級別會議,得到了相當的尊重。漢皇完全是以大聯盟內兩大巨頭的身份與其交談,使得太祖對於漢皇的評價再次提升。雙方議定,中華戰場盟軍控制區將由八路軍及新四軍等延安所屬部隊接受日軍投降,日軍之武器裝備、戰爭物資等都由延安方面接收。

    對於延安方面,鍾義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在陛下看來,中華乃華人之中華,足夠了!要搶地盤,要爭國家利益,地方多的是呢!中華與南華同祖同宗,兄弟之間,守護相助是最好不過!

    馬尼拉首腦圓桌會議結束,五國再次發表聯聲明,敦促日本盡速投降,並公告投降細則之「五條」。

    1941年4月27日,在石原與蔣雲志多次協商後,日本「六大將」聯合發表聲明,無條件接受「馬尼拉五條」,石原莞爾以日軍大本營參謀總長的身份命令各地日軍在5月1日前放下武器,就近向盟軍投降。

    北九州之宇垣纏、瀨戶內海之阪垣征四朗,即天皇口中的日軍之最後希望的海軍宇垣、陸軍阪垣最先宣佈執行大本營的投降命令,日本南部兩大軍事集團近百萬日軍在4月份的最後一天放下了手中簡陋的武器。

    台灣方面軍總指揮全國林代表盟軍方面主持了在北九州舉行的日軍投降儀式。全大喇叭牛皮哄哄的接過了阪垣征四郎彎腰遞過來的指揮刀,四周的盟軍戰士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無數的軍帽、皮盔被扔上天空,認識的、不認識的,漢人、白人、土著大家都擁在了一起。經過了殘酷的戰爭,共同遊走在死神注視下,所有人都明白只有身邊的戰友才是最可依靠的,狹隘的民族偏見早就被拋進了太平洋裡。「管他的皮膚是什麼顏色,你只要知道,他會和你並肩作戰,也會在危險時拉你一把!」

    5月1號,日本北方那須岳防線的石原集群也開始投降,一個又一個日軍聯隊衣衫襤褸的走出了那須岳火山群,東京失陷後,猶大軍團迅速攻佔了關東平原上的各個城市,切斷了日軍的補給線,那須岳中的日軍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堅守月餘時間,在接到石原莞爾的投降命令時,好多的士兵連走路都困難了。

    朝鮮的投降儀式在北方艦隊的新奉先號戰列艦上進行的,北方艦隊司令關滄海特意將授降的錨地選在了白翎島附近海域,在日軍朝鮮總督中村孝太郎被接上奉先號之前,艦隊還集體降半旗、鳴禮炮,向黃海海戰中捐軀的烈士們致敬!

    中華戰場,西尾壽造大將命令侵華之華中方面軍與華北方面軍就近向盟軍投降。委員長也顧不上馬尼拉會議時丟到南海裡的臉了,命令上海的陳誠部火速進軍,「務必要搶在武漢之漢軍前,收復南京!」

    這要是首都都被人家漢軍授降了,委員長估計得被氣瘋。但蔣光頭這一手,明顯是以小人之見度君子之腹。王以哲南方集團軍攻下武漢後,稍事休整即全軍北上,在5月1日授降日之前就已經抵達了石家莊,第77裝甲軍更是連火車都沒下,直接趕到了保定。下了火車後,一個裝甲師的部隊進駐易縣,另一個師則將坦克開到了桑干河邊的涿鹿,成犄角之勢,將山西與平津之間隔開。

    王以哲宣稱這是為監視日軍的投降,但衛立煌連連苦笑。

    這幫裝甲大爺們哪是監視日軍呀?這分明是衝著自己這第二戰區來的,用得著這麼大陣勢嗎?自己手中這點軍隊,就算再加上閻老西的晉綏軍也不夠陳庶康三個軍團搞的,還用得著兩大集團軍齊聚河北嗎?

    無論重慶那幫官老爺們怎麼叫囂,衛立煌與陳庶康甚至是八路軍都一直還算是合作愉快,但越是這樣,衛立煌越是比別人清楚,重慶的軍隊與漢軍就不是一個檔次的。不要提根本無法相比的海、空軍,光比陸軍,一個第77裝甲軍,就夠打重慶多少部隊了?如果戰術得當,二十個重慶師也未必能擋住人家吧?普通的陸軍,人家大漢十三軍團一個旅的炮火比重慶一個軍的都多,這仗怎麼打?兩方面的差距與抗戰初期淞滬戰場上的中日軍隊對比還要大,如果說要打鬼子,衛立煌將軍自認從沒含糊,但和漢軍打……號稱五虎上將之一的虎將衛立煌也也是頻頻搖頭。

    如果王以哲將軍知道衛立煌心裡有這麼多的想法,一定會覺得太好笑了,不過重慶那幫人就是那樣,喜歡想的多。在他們看來,日本投降就是搶地盤的最好機會,可他們不知道,陛下從來未將重慶放在心上。第77軍火速行軍,還真的就是為了防備華北的日軍有變,關東軍遲遲沒有消息傳來,軍情二處的情報也顯示關東軍內部並不平靜。王以哲在內心中還真的希望關東軍那幫眼鼻沖天的傢伙能鬧出點事。

    富貴不還家,如錦衣夜行。十年前東北軍如喪家之犬勿勿逃離老家,王以哲至今還記得行軍路上,隊伍中不時傳來的低低抽噎聲。所有人的目光都是望著腳尖,就連頭頂上傳來飛機聲音時,都沒有人抬頭望一望,可能在士兵們的心中,被炸死的感覺也要比這樣窩囊丟棄老家要好多了吧?在王以哲的心中,又何嘗不是如此?

    如今,「老子回來了!」人在北平,但王以哲的心思早飛出了山海關,黑山白水,那裡才是老家!如果關東軍真能鬧出點事,給盟軍一個借口,一路打回去,那就更爽了,當初灰溜溜的跑出來,回去的時候,在戰火和硝煙中出現才更有面子吧?

    只是很遺憾,這樣的時候,少帥不在!王以哲想起自己曾數次在葉知秋總參謀長面前提起少帥的事,但總長都未正面回答。王以哲也理解,從那次老於鬧出「打回老家」旗事件就可以看出,陛下的心中,對少帥還是有很多芥蒂的,少帥的身份畢竟與這些帶兵的將領不同。

    「不回來也好,只要咱們這幫人混的好,老蔣就不敢輕看了少帥。以少帥的心思,對上陛下……未必是福!」王以哲抬頭看了一眼窗外跑道上忙碌著的空軍地勤人員,輕歎一聲,「少帥要是有陛下的一半,也不會丟了大帥的基業!」

    盟軍的

    中華總指揮部遵從了陛下制定的「指揮部不進城」的規矩,設在了北平的西郊軍用機場,對此陛下的詮釋是:軍人就是軍人,職務再高的也是軍人,軍人就應該住在軍營!城裡的高樓大廈是給政府官員做排場用的,一個領軍將領住那麼好的宅子,那麼高的樓,你是找轟呢還是找轟呢?換位思考,如果我們敵人的指揮官都喜歡住在高樓裡,那麼最開心的,一定是我們的皇家空軍。

    平津地區的日軍授降儀式都是由延安方面派人主持的,陛下嚴令:在中華的漢軍只管打鬼子,其他都是中華內政,軍方人員不得參與。

    這話其實挺假,不參與內政還把平津給了延安,?還把人家老衛嚇得飛回了重慶。

    「不過挺爽!」想及此事,王以哲就覺得好笑,想當年東北軍跟隨少帥入關後,人家衛立煌仗著是嫡系大員,對自己是正眼都不帶瞧一下的,如今風水輪流轉,只不過讓近衛一師在陽泉活動了一下,就把「虎將」嚇得回重慶去告狀去了,「你說你老兄至於嗎?那離太原還老遠呢!」

    想到這,王總指揮的黑臉上不禁浮起了開心的輕笑,連他自己都沒覺得,直到門外傳來「報告」的聲音。

    進來的是電訊處的參謀,送來的電報讓王以哲又是一笑,「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快的電報了,說曹操,電報就到!」

    電報是太原的閻百川發來的,這位當初連少帥都看不上眼的牛人,如今在電報中的語氣相當客氣。甚至對王以哲都用上了敬語:鼎芳兄!

    王以哲也是愣了一下,才想起鼎芳是自己的字,話說南華不流行起字,陛下不喜歡這個,說是封建糟粕,大家都是以大名互稱,好久沒人稱呼自己的字了!而且……閻老西咋也管自己稱不上「兄」吧?當年這貨看到少帥都是以長輩自居的。

    再看電報內容,王總指揮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這霍路還真是厲害,只是讓他到陽泉城逛一圈,沒想到他在陽泉城外玩起了裝甲集群衝鋒,還將一個小山坡生生轟平。這一通坦克打靶,不但嚇跑了衛立煌,還將山西王閻百川嚇得與自己稱兄論弟起來。這貨是怕近衛一師再來個衝鋒,把猛虎坦克開到太原外面去。

    手拿著電報紙,正尋思著怎麼給這個溜滑奸圓的閻老西回電,桌上的電話又響了起來,王以哲伸手接起……得,閻老西這是有病亂投醫,電報剛至,說客又到。

    電話是正在北平主持日軍投降儀式的八路軍總司令打來的,老總在電話中的聲音頗大,濃重的四川口音也是對閻老西的大驚小怪感覺好笑,「閻百川拜託我請王將軍放山西一馬,還言他與重慶只是貌合神離,擁蔣拒蔣。」

    客氣一番,與老總擺了幾句龍門陣,王以哲將電話放下,這樣的事情當然不是盟軍指揮部有權決定的,那是帝國外交大臣的活。「軍人不干政,專業的活要由專業人士去做!」這是陛下經常掛在嘴角的話,王以哲當然不會去犯這個沖頭。

    「擁蔣拒蔣?」陛下收到了中華方面的電報,喃喃自語著,「尼瑪還你還抗日和日、聯共反/共呢……」

    「不許說髒話,會被寶寶聽到的!」秦映雪冰清的大眼狠狠的翻了陛下一下,在准媽媽的心目中,什麼國家大事都比不上對寶寶的胎教重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