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13章 天歌首戰 文 / 龍騎士

    中路軍的突擊方向直指哈巴羅夫斯克(伯力),這裡是蘇聯遠東軍區的司令部所在地,也是自清朝康熙年間,俄國侵略中華的根據地。

    「天歌」計劃中,作戰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在第一階段的攻擊中,打亂蘇軍在遠東地區的指揮體系。遠東軍區總部哈巴羅夫斯克、北貝加爾軍區總部赤塔和太平洋艦隊的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三個城市是第一隊段攻擊目標中的重中之重。

    左守指揮的中路軍包括并州軍、青州軍、冀州軍三在軍團以及東瀛軍兩個師和近衛裝甲第二軍。四十五萬的總兵力幾乎與遠東軍區兵力持平,尤其是近衛二軍的加入,使得中路軍的突擊力量大大增加,在坦克的數量上與遠東軍區的三個坦克師相比,也絲毫不落下風。

    但中路軍的最大問題是他們的攻擊必須要首先渡過黑龍江。七月份的季節,正是黑龍江水勢洶湧的時節,在河對岸近千門大炮和無數的河岸工事打擊下,如何使得部隊以較小的傷亡成功橫渡,是擺在左中將面前最大的難題。

    軍情局的情報和空軍數日來的偵察都顯示,在對岸,蘇聯遠東軍區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在黑龍江沿岸二十公里範圍內,部署了二十萬兵力,這佔整個遠東軍區總兵力的一半。

    將手中一半的國隊佈置河沿岸?難道這位老將軍以為他的對手還是滿清八旗?亦或仍是那位風/流倜儻的張少帥?

    左守在苦思渡河良計時,突然發出感慨,「渡河?為什麼要渡河?」

    蘇軍的大炮的確不少,可是情報顯示他們的炮彈明顯不足,玩遠程攻擊,這個世界有哪只部隊是帝**的對手?而且老毛子的大部分部隊都在沿岸,用陛下的話來說那就是「是找轟呢還是找轟呢?」

    左司令大手一軍,全軍後撤,集中所有大口徑火炮,目標——蘇軍河岸陣地,轟他板板先人的。這句話髒話學自翼州軍團副司令韓秉先,是四川土話。老韓的老家是河北滄州,保定軍校生,畢業後加入了晉綏軍還當上了團長。本來是錢途無量,可惜老韓性格耿直,來了脾氣那是不管長官還是下屬,一律照罵不誤。後來得罪了商震,被解除軍職,還差點上了軍事法庭,幸虧有老鄉死命相求,才免除了牢獄之災,但也是被革職發配,永不錄用。

    老韓本以為這輩子就斷了從軍的念想,上山混了幾年,憑借過硬的軍事素質和指揮才能,還當上了伏牛山二當家。但老韓畢竟是正規軍官出身,在心裡還是瞧不上身邊這些只有鳥槍土炮的山賊,南華大移民時,果斷的割袍下山。當時老韓只是聽說,那個漢人建立的新國家,人少地多,只要有力氣,想種多少地都有。帶上妻兒家小,上了為移民們免費提供的大海船,老韓就尋思,兒子漸懂事了,不能讓別人說「這小子他爹是土匪!」

    沒想到來到大漢帝國後,地沒種成,倒是從軍之路柳暗花明。大漢十三軍團擴編時,老漢報名參軍,因為其正規軍校畢業,還當過團長的履歷,直接被任名為新兵團長。之後老韓的軍事才華終於得以施展,所帶團隊在大練兵和大比武中,成績特別突出,甚至受到了陛下的接見。很快老韓被破格提拔為旅長、師長、軍參謀長……直至冀州軍團副司令,帝國陸軍中將。

    這樣的提升速度,在其他國家、其他軍隊是不可能出現的,正因為帝國初建,爭需各方面人才,一大批真正有才華的人被不拘一格的提拔和使用。

    就連中路軍指揮左守將軍也不是嗎?雖說左胖子根紅苗正,主基地紅警戰士的出身,注定其才能不會被埋沒。但能夠比霍路、水墨等資格更老的近衛軍官更早的升到中將,左守在指揮裝甲部隊方面的天才級表現,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陛下就是裝甲兵出身,有什麼能比裝甲部隊將領更容易吸引陛下的注意呢?「德國有古德裡安,我大漢有左守!」

    這個世界的人,都還不知道陛下的這一句評價是給了左胖子多麼高的讚譽。

    但此刻,左守在裝甲集群方面的指揮才能還暫無英雄用武之地,隨著葉上將的開始進攻的命令發出,集中了北方集團軍一半以上大口徑火炮和黑寡婦火箭炮的中路軍,向黑龍江對岸發出自己最強勢的聲音。

    華西列夫斯基將部隊佈置的過於靠近河岸的弱點被左守敏銳的抓住,六個小時的炮擊,盟軍的炮兵幾乎將炮彈覆蓋到黑龍江北岸的每一寸土地。大量的蘇聯紅軍隨著河岸工事被一同掀飛,數個臨時軍火庫被炮彈命中,劇烈的爆炸和沖天的火苗像是在為盟軍炮兵指引坐標,吸引到了更多的炮彈加入最盛大的篝火聯歡。這使得打算冒死搶救軍火的英勇紅軍戰士傷亡慘重,蘇軍不得不放棄他們本就不多的軍火補給。

    以土木工事為主的蘇軍河岸陣地像是被犁了一遍一樣,河北岸的平地像是被流星雨砸中,炮炕密佈,大坑套小坑,小坑又被紅軍戰士的屍體填滿。

    在炮擊開始的三個小時後,蘇軍的炮兵才開始零星還擊,但這種盲目的還擊很快就會被淹沒炮雨之中。蘇聯遠東軍完全被突然的炮擊打蒙,直到天亮後,在莫斯科開會的華西列夫斯基司令員指示,放棄河岸陣地,全軍後撤五十公里,重新構築防守陣地。

    這個決定並不是華西列夫斯基的決定,而是蘇軍總參謀長朱可夫的命令。在東西兩線都遭到同盟國的突然襲擊後,領袖同志仍處於「驚呆」狀態,朱可夫與軍事委員會成員鐵木辛哥元帥等商議後,決定了放棄邊境陣地,後撤保存實力的策略。

    在歐洲,蘇軍比遠東這邊撤的還要遠,一些部隊收到的命令是後撤二百公里,撤出德國短腿轟炸機梅-262風暴鳥的轟炸範圍。也只有蘇聯敢於這麼玩,換成歐洲其他的國家,這麼撤退,就得撤到外國去了。

    但不可否認,老毛子以空間換時間這手,玩得的確是爐火純青,一戰中就曾多次使用,內戰時期,白軍強勢的時候,伏龍

    龍芝等幾位老帥更是將這手玩的出神入化,生生將白軍拖垮。

    有人說,只要蒙古人真正的打敗過俄國人。這話有一定的道理,除了那種蒙古騎兵以戰養戰,打到哪屠到哪的軍隊才可以征服實在是太廣博的俄羅斯。需要強大後勤支撐的現代軍隊,很難應得了俄國寒冷的氣候和漫長的補給線。

    這一點已經被拿破侖證明過,前世的小鬍子也為這一說法添加了許多佐證。那麼這一世呢?有了大漢帝國這個德國歷史上從沒有過的強大盟友,莫斯科還有機會不相信眼淚嗎?

    至少,剛剛踏上黑龍江北岸的左守不相信。隨著遠東紅軍的後撤,中路軍順利渡過黑龍江,但過於年青的左守,很快便被老謀深算的華西列夫斯上了一課。貿然追擊的裝甲軍在蘇軍撤退前留下的地雷陣中損失慘重。三十幾輛猛虎坦克履帶被砸,還有近五十輛裝甲步兵車被反坦克地雷砸穿底部,人員損失也達到四百多人。

    心高氣傲的左守終於明白,再牛的天才也需要時間去雕琢。未來的帝國裝甲兵元帥與他的老對手華西列夫斯基的第一戰算是各勝一場,平分秋色。

    雖然中路軍成功渡江,但不得不浪費數日的時間去排除江北岸各式地雷。遠東紅軍得以喘息和休整,更重要的是,給了華西列夫斯基秘密返回的時間。

    因為蘇軍已經失去了遠東的制空權,乘飛機返回戰區無疑是一種自殺行為。而乘火車的風險也並不比飛機小多少,遠東大動脈西伯利亞鐵路,開戰伊始就遭到了皇家空軍的重點轟炸。蘇聯人調集了大量的鐵路工人們在夜間補修被炸飛的鐵軌,這一情況被「側旋翼」小獵龍偵察機發現後,呼嘯者低空轟炸機的飛行員們也被編成兩班,二十小時不間斷轟炸,而且將轟炸的重點對準了機車,一周內,就有兩百多輛機車頭被炸毀,這使得就算修好了鐵路,也會因為缺少火車頭,而無法大量向遠東運送物資。

    盟軍的右路軍指揮石原莞爾採用「三缺一」的打法,將彈盡糧絕的雙城子守軍趕向了海參巍,切斷了西伯利亞鐵路的南段,海參巍變成了孤城一座。但石原依然沒有強攻,皇家海軍北部艦隊以旅大為基地,用潛艇封鎖了宮古海峽,太平洋艦隊數十艘老艦被困在港灣內,在要塞的火力掩護下,與北部艦隊的艦載機做著垂死掙扎。

    日俄戰爭中,日本人曾經在海參巍要塞前死傷無數,也沒有啃得動這塊硬骨頭。石原在給總指揮葉為洵的匯報中,坦言任何一支部隊攻擊海參巍都要付出難以承受的代價,他建議將附近所有的居民都趕進要塞中,讓那平民幫助消耗要塞內的物資儲備,以逼迫守軍糧盡而降。

    葉上將同意了這個計劃,還笑言評價石原:這貨,狡猾的都不像日本人了!

    陳庶康的左路軍由霍路率近衛一軍擔當先鋒,他們的作戰目標是取下小城博爾賈,然後兵進外貝加爾軍總部所在地赤塔。

    與遠東軍區相比,後貝加爾軍區在蘇軍派出駐蒙軍區後,戰略地位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他們的防地唯一與中華直接對峙的,就是這個博爾賈,因為連通滿洲裡的中東路,所以博爾賈小城在中東路修成後發展成為了蘇聯境內重要的貨物中轉站,很多掠奪到中華的物資都會在這裡分配運往蘇聯各地。

    為了守護這個重要的小城,外貝加爾軍區在這裡駐守了兩個步兵師。

    霍路的任務就是在進攻開始後,在赤塔守軍反應過來之明,擊潰這兩個師的蘇軍,保護好蘇聯境內的這一段中東路,這對左路軍的後勤補給相當重要。

    但霍軍長並沒有打算擊潰博爾賈守軍,更準確的說是沒有打僅僅擊潰。陸地猛虎近衛一軍的對蘇第一仗,當然需要更完美,況且,霍路鐵了心要用這漂亮的一仗,向「天歌」計劃的主要制定者葉知秋總長致敬。近衛軍的高級軍官們,對於平時對任人都是和藹可親的葉知秋都懷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第一師的軍官,幾乎全是葉知秋在主基地整編時親自任命的。葉總長的犧牲讓很多人的情緒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一仗必須要打出威風,重振士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