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256章 大惟親則興 文 / 龍騎士

    科瓦廖夫的叛變在蘇聯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外貝加爾方面軍被盟軍圍殲這沒什麼,巴巴羅薩行動剛開始的時候,兩周之內蘇軍便被德軍消滅了兩百多萬,就是剛剛結束的哈爾科夫戰役,鐵木辛哥元帥指揮的三十多萬紅軍不也是被德軍包圍消滅了嗎?被俘的就有二十幾萬。

    問題是遠東的這二十幾萬軍隊居然變成了白軍,哪怕是內戰時期也沒有那麼多的紅軍叛變投敵的吧?

    莫斯科的內務部立刻將科瓦廖夫以及隨他一起轉為白軍的外貝加爾方面軍紅軍將士的家屬逮捕,很多人被槍斃和流放。當然傳統的流放地西伯利來是不可行的了,那等於將這些家屬送還給復辟勢力。

    新的流放地位於北極圈以內的北地群島。共青團員島、十月革命島、布爾什維克島、少先隊員島等一系列頗具蘇維埃特色名字的無人島,成為了這些叛變分子家屬的棲居地。

    當然,不光是在遠東投降的紅軍,還包括在歐洲戰場上被俘的大批紅軍戰士,在蘇聯政府的法律中就規定了,被俘紅軍戰士的家屬交法庭審判,同時將這些家屬流放。在這種情況下,不管被俘的蘇軍士兵願意與否,他們要麼選擇在集中營裡成為「烈士「,要麼選擇與盟軍合作反對自己的祖國。

    科瓦廖夫的行為,無疑是為那些被俘戰士們找到了另外一條可以在心理上容易接受的途徑——向遠東王國投降,向俄羅室皇室正統安娜女王效忠。

    正如科瓦廖夫在《我為什麼走上了與布爾什維主義作鬥爭的道路》的公開信中寫到:我沒有背叛自己的祖國,我只是要反對斯大林殘暴的統治和邪惡的社會制度。我願意為女王而戰,為俄羅斯而戰,所有的俄羅斯人都應該團結起來,推翻蘇維埃,重建俄羅斯帝國!

    不久之後,安娜女王任命科瓦廖夫為王室軍總司令,率領換裝了漢械裝備的七十餘萬俄羅斯白軍加入勒拿河流域的庫茨克會戰,與石原莞爾和阪垣征四郎指揮的東瀛軍團,一舉擊潰了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蘇聯遠東方面軍主力!三十萬紅軍在戰役中被俘,華西列夫斯基僅率領著不足十幾萬的紅軍退到了圖拉!

    遍及勒拿河流域的庫特王國全面解放,並於1942年8月在庫茨克宣佈建立薩哈王國(薩哈是庫特人的自稱)。

    三百一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僅有一百萬的人口,使得薩哈王國成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少的國家。與遠東王國不同,薩哈王國並沒有自己的國王,漢皇成為薩哈王國名義上的最高元首,而實際管理國家事務的則是大漢的北海總督府!

    剛剛在伊爾庫茨克打出漂亮圍殲戰的遠東方面軍中路軍指揮左守中將,被陛下任為北海總督。

    鍾義曾笑言:別看左胖子只是個總督,可是他管轄的地盤,比帝國本土還要大很多!當然,就是人少了點!

    新建的北海總督府位於鄂霍次克海沿岸的馬加丹,其目前的管轄地包括總督府直屬領地、薩哈王國,還將有正在籌建的埃基王國也將歸屬北海總督府,再加上名義上獨立,但實際政經權利都掌握在盟軍手中的遠東王國,其所轄地盤,近千萬平公方公里,的確超過南華大陸許多。

    但在整個西伯利亞,人口不過一千萬,還大多數集中在遠東,也就是沙俄時期,從滿清政府手中搶去的那些土地上!

    左守的任務除了將西伯利亞的大量礦產運回本土之外,還包括移民。將因為戰爭大量湧入東北的中華移民繼續北遷,雖然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生存條件比較艱苦,可是地廣人稀,加上正大力發展的採礦業,采油業,移民們還是很容易找到工作。

    鍾義借鑒了俄國吞併黑龍江北岸中華領地的經驗,不就是圈地移民嗎?比人口,這世界還有比漢人更多的嗎?

    在西伯利亞建立起來的幾個王國,無非就是一個緩衝,等漢人人口達到一定比例後,再真正的建國!這需要時間去改變,鍾義不急!

    戰爭還有很長時間才會結束,但鍾義已經在衛青閣中喊出:拓地為王,漢家百興!

    什麼意思?那就是打贏這場戰爭,漢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崛起就無可阻擋,建功立業開疆拓土的將軍們自然也可以封王拜侯,流芳百世。

    裂土封王,這就是陛下準備讓漢家百興的政策。對於如西伯利亞等佔領地的統治,鍾義早做過打算,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美、非的大帝國,這不現實!日不落的神話隨著時代進步,已不可複製!

    將佔領地分割分封,用漢化的博大精深去融合其他民族,讓他們加入中華大聯盟。再加之在聯盟軍維持一支強大的軍隊,讓各個王國因為同祖同宗而血脈相通,同氣連枝。對於各個王室的維繫,則由大聯盟共同支持,不會因為一家落敗而前功盡棄。

    一家公司如果任人唯親,只用親屬和親友圈的人來管理,那是肯定不符合時代步伐的。但在歐洲,在很長的時間內,各國王室就是用這種血親關係來維繫相互的關係,每當有一國王室衰敗時,其他國家都出手相助,幫其恢復正統。

    小惟近,則亂;大惟親,則興!

    這是鍾義總結出來的道理。設立總督府,建立王國,皆是為「大惟親」做準備!只不過這個親,不是指陛下的親人,而是指所有的漢人。

    「戰爭勝利之時,就是裂土封王之日。」

    這句話讓總參謀長蔣雲志深以為然,甚至都提前為自己選好了地方——知秋島。為紀念葉知秋,陛下已經下令將爪哇島更名為知秋島。

    蔣黑臉為自己選中知秋島的理由是佔著馬六甲海峽不用操心經濟發展,而且那地方離南華還近,回來找陛下喝酒方便。

    而張崢則相中了日本

    本,自從全國林把朝香宮紀久子帶回到未央宮之後,還是光棍漢的海軍司令就動心了,再加上全大喇叭的一頓忽悠,張司令立刻發誓,也要娶個聽話順從的日本媳婦!

    這事還讓陛下好一頓臭罵,「能不能有出息了?這南華大陸上啥樣的女人沒有?堂堂帝國上將,要想找幾個女人還不是從長安一直排到大漢灣去?非喜歡找什麼日本娘們,難道想你閨女也變成內八字?」

    但即便這樣,也沒能改變張司令的志向,甚至還在挨罵時無聲吐槽,「你都有櫻妃了,憑啥不讓俺娶個日本媳婦?」

    在中南半島的全國林,還不知道他的地盤已經被張崢惦記上了!全大總督自接到陛下的任命後,就第一時間飛到了河內,並增加了越南的兵力。

    由老兵編成的五個日本師和四個朝鮮師,整整一個東瀛第6軍團在越南演州灣登陸。並迅速在清化、榮市和洞海展開,切斷了越南的南北通道,並將六萬多的越南軍隊逼入了老撾。

    一個星期後,東瀛軍團的傘兵部隊空降老撾首都萬象,老撾國王西薩旺·馮表示服從漢皇的統治。實際就是大漢取代了法國的在老撾王國的殖民統治地位。

    全國林為老撾武裝了一支數萬人的王室近衛軍,56式突擊步槍是他們的主要輕武器!這也是在實踐中證明過的,雨林中最好用的游擊戰武器!甚至超過了漢軍制式的dh-40式自動步槍,老撾人認為這種槍太輕,操作太複雜,「手感」不好!

    所以說歷史的慣性真的……很操蛋,本來仿製於ak-47的56式,在這個世界上,反而取代了ak-47,成為了遍佈全世界的流行槍械,據稱,在很多的第三世界國家和戰亂國家的游擊隊,56式的存在量超過了上百萬支!

    有時鐘義都很納悶,基地流落出去的56式不足十萬支,就算是加上普通工廠後來生產的,也不足三十萬支,那麼多的56式都是哪裡來的?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全國林抵達越南後,連續組織了三次戰役,清剿了交趾原法屬殖民地。在中越邊境一個叫班波的地方,漢軍發現了一個隱藏在密林中的軍工廠,一水的蘇制機器,而他們的產品只有兩樣,仿製56式突擊步槍和56槍族的7。62毫米子彈。蘇聯援助給了越南一套生產線,用於仿製56式及其子彈。

    在自己的「編成地」打的窩窩囊囊的交州軍團,終於發洩出了自己的忿悶,一路將戰線南推,並與東瀛第6軍團南北夾擊在英山將法國人指揮的越軍主力包圍。

    在順化的越南保大國王無奈宣佈投降,並在南芳皇后的陪同下,前往河內拜見了中南方面軍總司令全國林!

    陛下同意了越南阮氏王朝的延續,但作為法國人的傀儡,組織越軍頑強抵抗了盟國的保大王,必須退位,由其六歲的太子阮福保隆繼位,成為越南阮朝第十四任國王。

    當然六歲的孩子懂得什麼朝政?他又不是康熙,沒有孝莊太后輔佐。或者說即使是有,漢皇會允許嗎?

    南芳皇后也是相當出色的,但漢皇勒令她與保大王一同離開越南,定居於長安西側的衛星城蘭妃泉,在澳洲時代,這裡原名為莉莉斯泉,現名源於小皇妃經常愛來此泡溫泉,所以內政部為其命名為蘭妃泉——海妮在六月誕下大漢長公主之後,被冊封為蘭妃,取猶太教聖典《古蘭經》之義。

    至於在中南半島,帝國又建立了第四個海外領地總督府,治所設於老撾琅勃拉邦的第四總督府被稱為西域總督府,轄地為中南半島除泰國的所有國家,包括越南、老撾和緬甸和柬埔寨,以及印度東部孟加拉灣地區。

    在那裡,由於印度國內各方勢力遲遲不能達成一致,加上宗教分岐日益增大,為避免印度繼續陷入內戰,南亞印度次大陸特使,大漢帝國外交大臣威爾森提出了一個「威爾森方案」。

    其核心就是在南亞實施分而治之政策,將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地區和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分為不同的國家。

    但印度最大勢力的國大黨表示反對「威爾森方案」,在他們的心中更幻想著一個同大中華聯盟一樣的「大印度聯邦」計劃。即以印度化圈為基礎,將周圍的小國都納入大印度聯邦,使印度成為一個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大國。

    對此,陛下表示了鄙夷,「這真是一個不錯的年代,連阿三都已經有了大國夢!」

    在帝國西域總督府的支持下,孟加拉灣的三角洲平原地區率先獨立,成立了孟加拉王國,最早與英軍作戰,並接受大聯盟援助的錢德拉·鮑斯成為了孟加拉首位王國首相。

    此舉打破了印度形勢上的統一,北部的穆斯林教徒的獨立浪潮更加洶湧,而印度教坡徒們也開始希望將搗亂的穆斯林們趕出印度。國大黨的統一政策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威爾森方案」在印度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

    「還不夠,不多死些人,沒有一些血的教訓,他們是不會低頭的!」

    當威爾森再次應邀前往德裡商討印度問題時,陛下神秘的說了一句話!

    當時的威爾森並不理解,印度的和平已顯曙光,陛下為何還會認為印度還會再流血呢?

    1942年10月,當各方勢力意見達成統一,南亞次大陸將衽印巴分治的消息傳出來之後,在分治線比較混亂的旁遮普地區,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逃亡伊斯蘭教徒地區,與之相反,伊斯蘭教地區的的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逃往印度教徒地區,在短時間內的大規模人口流動引發了大混亂,兩教教徒之間發生了難以計數的衝突和暴動、屠殺以及報復。短短的數周之內,因流血事件死亡的人,達到了五十萬。這幾乎超過了印度獨立和內戰的死亡人數。

    而在教徒們之間產生的不信任和憎惡,對之後的印巴關係也產生了巨

    大影響。加上分治時,在克什米爾地區留下的歷史紛爭,使得印巴兩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對立甚至是仇視,直到第三次印巴戰爭,得到大聯盟幫助的巴基斯坦以弱勝強,徹底控制克什米爾地區方才作罷。

    印巴戰爭,浪費了印度大量的財力,而長期的軍備競賽和擴軍,又極大的拖累了印度的經濟發展,直到二戰結束的五十年後,進入二十一世紀,印度人與他們的大國夢還相差著十萬八千里!

    正如陛下在當年所說:「天生就是丫環命,還非要當小姐?你以為阿三就是小/三呀?有機會逆襲正室!」

    「好多年以後,我才明白,原來陛下說的小三,就是情婦呀!」

    ——帝國首任外交大臣威爾森在晚年的回憶錄中,如是說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