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01章 金龍吐珠 文 / 龍騎士

    看到這個架式,鍾義暗自慶幸,得虧授銜前的戰時軍委準備會議上,自己沒有獨斷專行。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將石原莞爾等日本將領也召回長安,參加授銜儀式,這幫大爺們還不得當場就開罵呀?

    話說雖然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等日本軍官在侵華戰爭中,曾對中國人民犯下纍纍罪行。可在日本投降後,加入東瀛軍的近百萬日軍,在與蘇聯紅軍的作戰中,依舊表現出了值得稱道的戰鬥力。尤其是一些在漢軍將領所認為的缺乏技術含量的戰鬥中,東瀛軍與「灰色牲口」的正面對決,絲毫不落下風。

    庫茨克會戰、圖拉會戰等一些堪稱絞肉機的戰役中,東瀛軍還有科瓦廖夫指揮的西伯利亞白軍都付出了重大犧牲。光是在殘酷的圖拉巷戰中,石原莞爾指揮的東瀛軍三個軍團,就傷亡了近十萬人,占參戰日軍人數的三分之一。還有正在進行中的托木斯克和新西伯利亞大會戰,阪垣征四郎指揮的東瀛軍四個朝鮮軍團和兩個日本軍團,承擔了阻擊紅軍增援部隊的任務。

    在鄂畢河沿岸,擅攻不擅守的阪垣征四郎幾乎是用人命堆起了一條血色防線,讓新上任的西伯利亞軍區司令鐵木辛哥元帥徹底失去了翻身的機會。

    兵敗哈爾科夫之後,紅軍中不多的老牌元帥鐵木辛哥算是帶罪立功,出任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員,以整合收攏被打散的遠東方面紅軍部隊。

    可惜,在哈爾科夫遇到不世出的德國名帥曼施坦因後,紅軍老帥再次遇到了日本少有的戰術天才阪垣征四郎,無奈受阻於鄂畢河防線。

    直到羅斯托克守軍命懸一線,蘇聯第四大工業中心新西利伯亞已經陷入盟軍重重包圍之中,他這個西伯利亞軍區司令員,居然連鄂畢河都沒有渡過去。對此失望至極的斯大林在頓河前線將崔可夫調往東線,火線換下鐵木辛哥,從此,這位老帥再也沒有獲得獨自領軍的機會,直到蘇聯認慫,與德、漢兩國分別簽訂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亞停戰協議時,才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

    就連遠東戰區總指揮葉為洵也承認,遠東戰區的數場大戰,東瀛軍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甚至在給陛下的密報中,葉為洵坦承:如果沒有東瀛軍,那麼帝國在遠東戰區再投入五個軍團,也未必可以將戰線推到鄂畢河。不是說帝**沒有那個實力,而是帝國承受不起那樣巨大的傷亡。

    鄂畢河阻擊戰役,東瀛軍傷亡近二十萬眾,多個朝鮮與日本軍團被打殘。在蘇聯紅軍的大口徑火炮群的轟擊下,在仿製於帝國「黑寡婦」的蘇聯「喀秋莎」多管火箭炮的拚命打擊下,東瀛軍士兵用鮮血染紅了水流湍急的鄂畢河。

    進入冰凍期後,面對一千餘輛t-34坦克的衝擊,缺少裝甲力量的阪垣征四郎將侵華戰爭時,中華部隊對付日軍豆丁坦克的方法,移到了鄂畢河防線,愣是用血肉之軀將蘇聯紅軍一個集團軍的裝甲部隊擋在了鄂畢河西岸,直到葉為洵急調皇家空軍對鄂畢河進行大規模轟炸,將河面上的厚冰炸開,紅軍裝甲軍團也是寸土未進。

    可即便是這樣,戰時軍委會議中,大佬們仍是將日本將領拒在了授銜儀式之外。雖然陛下一再堅持,最後也只是折中,稍後由陛下去參加在琉球舉行的東瀛軍授銜儀式。

    一干軍委委員們的反對,鍾義也很理解,這種對日本人仇視心理,還是最早由陛下在帝**中灌輸的。

    五年的侵華戰爭,日本給漢人帶去的莫大的恥辱和巨大的傷痛。有數千萬人中華軍民在五年抗戰中失去了生命,日本給中華、給漢人帶去的創傷,不可能因為日本的無條件投降就一筆抹去。

    但……陛下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你不能光讓牛幹活不給牛吃草呀!

    遠東戰區要是沒有日本人和朝鮮人拚死衝鋒,漢人得付出多少生命?中東和非洲戰場要是沒有南洋軍,帝**得增加多少傷亡?

    再往大點說,要是沒這麼多的殖民區,就光憑南華的幾千萬人口,怎麼與那麼多的西方國家叫板?就以大漢十三軍和近衛軍團,帝國敢三線同時開戰?恐怕大漢帝國得如猶太人那樣,無論男女老少,全民皆兵,也未必能在多線戰場上如此得心應手。

    可是……可是現在的帝**內部,對於東瀛軍的戰力表示認可,對於日本人這三個字,依然是不接受。

    好吧,想起前一世二十世紀之後,日本人在美帝的鼓動下,那個得瑟勁,鍾義也就沒在堅持。改變人們的思想只需要幾年,改變一個國家只需要幾十年,可改變一個民族……像猶太人,幾千年也沒啥太大改變。

    對於大家的反日情緒,不但不能壓制,相反還要表示鼓勵。可鍾義知道,他錯過了一次最好的將日本融入漢人社會的機會。

    對於這些大聯盟最早的幾個王國,南華人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摩洛伊斯蘭國王和蘇祿蘇丹都在現場為本族的將軍授銜,哈曼太子也代表哈羅德國王來到了長安參加授銜儀式,並由其親手為猶太人中的第一位上將軍換上了上將肩章。

    聯盟國與殖民區的將軍授銜儀式同時在大漢帝都進行,這代表了什麼?

    可唯有東瀛軍的授銜儀式卻要另外舉行,雖然也是在東瀛總督府所在地,琉球的首裡城舉行,可比讓日本將軍來長安授銜的意義相差太多了!鍾義很遺憾,可是再堅持,大家甚至都認為他偏愛櫻妃,才會將無條件投降的日本與其他盟國一同比肩的。

    「尼瑪,老子是那麼容易中美人計的人嗎?沒看這麼久,老子都只去過日本一次嗎?」

    ……可櫻妃卻是每月都會來長安呀!——土著妞語。

    無言的吐槽無法阻止上將授銜儀式的結束,下面的程序還要繼續進行。而且相對於為二十位新晉上將授銜,接下來的元帥授銜儀式才更引人注目。

    衛青閣的授銜僅有上將和元帥兩種,其餘中將以下的授銜都將由總參和各戰區負責。

    鎂光燈閃個不停,隨著科技的進步,已經告別老式笨重相機的攝影記者們,舉著「長槍短炮」對著那八位即將晉陞元帥的帝**大佬們拍個不停。

    帝國三軍總參謀長、地中海戰區總指揮蔣雲志上將;總參副總參謀長、遠東戰區總指揮葉為洵上將;皇家海軍司令張崢上將;皇家空軍司令雲九上將;大聯盟非洲方面軍總指揮漢斯上將;東瀛總督、中南方面軍總指揮全國林上將;南非方面軍總指揮王以哲上將。

    帝國首批的十大上將軍中,只有沐局長和皇家海軍的龍洲司令沒有在這一次授銜中晉陞元帥。

    龍胖子是因為資歷尚淺,上一次晉陞上將已是越級。而沐局長剛完全是奉行低調才是王道原則。

    軍委會議上,已經通過了沐雨晉陞元帥的表決,但沐局長則表示,身為軍情機關首腦,自己在上一次晉陞上將已是逾越,對於本次晉陞軍銜,則堅決請辭。

    對於沐上將這種不貪功,不求名,堅守本位的高尚風格,陛下「朕心甚慰」,其他大佬們也是紛紛豎起大拇指。平時最討人厭的特務頭子,一下子成了衛青閣中正能量的代表人物。

    看到大家的反應,陛下與沐雨相視一笑,沐局長的死人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邪笑。

    特務頭子最近也過從甚密,軍情局在帝**甚至是內閣政府中伸手過長,引起了南華軍、民高層的全體不滿。誰也不願意自己幹點啥事,身邊都有雙隱藏起來的眼睛盯著吧?

    這次沐雨對於元帥軍銜的請辭,也是出於陛下的授意,第一是為平息眾怒,第二也是為特殊時期,軍情部門級別過高配置開始踩剎車。

    特務堆裡都能隨便弄出幾個將軍來,也實在不像話,對於南華弘揚正能量,宣揚大漢民族優良傳統的精神明建設有相當的負面影響。

    沐雨本人也不在乎這個,有陛下的信任,一個軍銜虛名算什麼?沒有陛下的信任,既使是元帥犯事,還能逃得了軍情軍的手段嗎?

    大漢帝**元帥的肩章同樣是金黃色的,不同的是元帥肩章上多了一條金龍,金龍吐珠就是大漢元帥的標誌。

    陛下依次為八位元帥換上八位金龍吐珠肩章,並站在元帥們的中間,發表了重要講話。「從黃金城卡爾古利到……再到……,一路走來,漢軍先於帝國成立,並不負帝國柱石之名;從菲利浦灣到……再到……,從小到大,漢軍守護帝國始終,並敢於向任何冒犯帝國的敵人宣佈:犯我大漢者……。」

    好吧,十幾分鐘揚揚灑灑的講話,將大漢數十位將帥們講的老淚縱橫。雖然因為需要保密的原因,陛下沒有提皇后區基地,沒有說黃金發家,沒有……,可是大家都各自回想起了帝**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以及自己加入帝**的經歷。

    張漢卿等非軍方人士也被特邀觀禮授銜儀式,看到前東北軍的王以哲、何柱國、董承斌等人將星閃耀,金龍生輝,也不由得感慨萬分,一行濁淚淌落衣衫而不自知。

    在這一刻,曾為少帥的他想起了許多,但在龍驤大禮堂中,感想頗多者又何止一個張漢卿……

    第二天,大聯盟各國報紙都在第一時間刊發了在衛青閣的授銜儀式。很多人都細心的發現,在陛下與八大元帥合影的照片中,威武精神的金龍吐珠中間,陛下的軍裝上卻是沒有一點光輝。

    與其他帝王的軍裝相比,陛下的這身軍禮服不但肩膀上什麼都沒有,就連胸前也沒勳帶一類的配飾。

    對此,皇室內務部長兼最高統帥侍從室主任宋雪表示:陛下認為,軍人的榮譽屬於戰鬥在前線的將士們,陛下以樸素著裝向所有大聯盟軍隊的官兵們致敬,向在戰鬥中犧牲的烈士們致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