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49章 登陸日(5) 文 / 龍騎士

    四艘「知秋」級導彈護衛艦的參戰,迅速改變了白紀海灘的戰鬥形勢。

    根據沙灘上部隊傳回來的坐標,以峽灣企鵝-4艦對地導彈,對英國崖壁工事進行精準打擊。三處在修建在山谷間,逃過了「蠻龍」攻擊機低空打擊的碉堡,卻逃不過艦對地導彈的垂直打擊。戰鬥部超過五百公斤高爆炸藥的峽灣企鵝-4導彈被用來炸碉堡,也的確奢侈的有點「敗家」了。

    但正如關滄海所說,士兵們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能用導彈解決的事,那還叫事嗎?

    上午十時,代號為「白紀」的海灘被陸戰隊全線突破。艦載機對海灘工事的後方進行了多輪隔阻式轟炸,並炸毀了大部分通向海邊的公路和橋樑。

    這使得盟軍的登陸場被迅速鞏固和擴大。到下午十五時前,「白紀」海灘登陸場已經被擴大至六公里寬,在懸崖後也延伸開兩公里。除首批登陸負責突擊任務的海軍陸戰隊第1、第3師之外,南洋第四軍團的第10、第11軍也登陸成功,並開始攻擊登陸場兩側的英軍陣地。

    而在數十公里外的阿克斯明斯特海灣登陸場中,聖·馬克師一下子洗去了意大利軍隊開戰以後屢戰屢敗的恥辱。

    雖然付出的,同樣的是血的代價。

    西班牙的兩棲部隊胡塞安師在側翼佯攻,掩護聖·馬可師在海灣中部登陸。在這裡,登陸前的炮火準備更加的有效,淺水區的障礙物在艦炮地毯式轟擊下,被徹底犁了一遍。

    與「白紀」海灘,漢軍陸戰隊所遭遇的一樣,意大利人的裝甲力量同樣在海面上就慘遭英軍反坦克炮的摧毀,甚至沒有一輛坦克能夠泅水登陸成功。

    聖·馬可師裝備的坦克並非是專門的兩棲坦克,而是由意大利軍隊所獨有的比吉普車還要小的微型坦克改裝後,成為了可泅水而渡的「兩棲坦克」。

    只是,在陸戰中,曾被稱為「意大利麵條」僅有三噸多重的微型坦克,而對更凶殘的英軍海岸防線,「麵條」依然無強硬起來,英軍的6磅反坦克炮幾乎一炮而穿,將「麵條」打成「通心粉」。

    而小豆丁55毫米火炮射出來炮彈,落在近半米厚的混凝土工事上,其威力相當於幫英軍打掃塵土,沒有任何威脅。

    意大利人索性放棄了裝甲掩護的戰術,而改以在歐洲最為著名的塹壕式掘進戰術。漢式工兵鍬在鬆軟的沙灘上簡直就是掘進的神器。

    在「之」字型的塹壕掘進到崖壁十幾米的地方時,老古董的捆綁式炸藥包與最新的漢式球型手雷並用,聖·馬可師的突擊部隊以最古老的方式將英國的碉堡一個又一個的爆破。其戰鬥場面直追在中華抗戰時,「土八路」對付日軍時的慘烈。

    一個爆破組全部中彈倒地,馬上又會衝出兩、三個,喜歡優或者說慫包的意大利人,以其最精銳的聖·馬可師在阿克斯明斯特海灣英勇無比的表現,向全世界展示了:意大利人也可以鐵血。

    全師滿員一萬一千零二十四人,在霸王行動開始後的第一天,聖·馬可師的傷亡人數達到了六千三百一十二人,其中陣亡兩千零四十六人。

    這樣的傷亡統計其實並非聖·馬可師所獨有,在其他的登陸場,大漢皇家海軍陸戰一師的傷亡報告比這個還有觸目驚心的多。甚至在登陸日的下午,大量部隊登陸之後開始延伸攻擊的時候,兗州軍團在進攻通向英軍司令部所在地埃克塞特方向時,與惠靈頓增援過來的英軍龍騎兵部隊打了一場遭遇戰,一個整師的兗州軍士兵被擊潰,龍騎兵部隊的丘吉爾重型坦克對這個步兵師進行無情的獵殺。

    子敬號航母編隊的艦載機連夜起飛,在無導航的情況下對戰鬥區域進行無差別轟炸。雖然擊退了三個龍騎兵團組成的英軍裝甲旅,但同時也造成了大量的誤傷,很多被打散的兗州軍士兵沒有死在英軍的坦克下,但卻被本方的空中轟炸所傷。

    在接下來的戰役中,重新集結的這個師,僅收攏回不足兩千名戰士,其餘近八千人全部失蹤。在英國的土地上,漢人士兵失蹤那幾乎就意味著……陣亡。

    這個事件甚至驚動了遠在長安的漢皇。對於海軍的艦載機是否誤炸了兗州軍,軍情局也派出特別調查小組,深入英國戰場取證。

    當然,一切都是秘密進行,戰鬥仍在繼續,事件的影響力也僅限於盟軍高層。連當事人之一,盟軍海面部隊總指揮關滄海上將都沒有過多的關注軍情局特別小組的調查情況。

    打贏戰役,迫使英國投降,才是他們現在所考慮的唯一的事。蔣雲志親自給陛下發電,「英國戰場上一切意外及損失,我都全權負責。」

    陛下的回電是:少扯沒用的,給我專心抓住蒙強驢、幹掉丘胖子。

    在拉科魯尼亞盟軍指揮部的蔣帥收到陛下的電報,嘿嘿一樂,連忙將電報紙燒掉。這種語氣的電報,那都叫密電。而讓陛下用這種語氣回電的,也只有這些紅警軍團出身的高級將領,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蒙強驢?陛下這是動了愛才之心了。另一位英國元帥布魯克就在皇家軍事學院擔任特聘教授,待遇與軍銜為陸軍中將的皇家軍事學院院長相當。看來,只要能打贏不列顛戰役,皇家學院就又會多出一位英國元帥教授了。

    ——出任英國陸軍總司令後,蒙哥馬利已經被內閣授予英國陸軍元帥軍銜,這也英軍歷史上第一位沒有經過英王授銜的元帥。

    6月22日,登陸日。在後世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更喜歡將這一天稱為「最長的一天」或是「榮耀日」。

    前一個說法出自漢皇鍾義,而後者剛引用的是另一位法西斯主義創始人、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

    &nbs

    p;聖·馬可師在英國共奮戰了57天,直到不列顛戰役結束才返回那不勒斯修整。在為其舉行的慶功儀式上,墨索里尼舉著高腳酒杯,大聲喊道:「陸戰師繼承了羅馬帝國勇士的精神,是意大利軍隊的榮耀。」

    勝利當然值得慶祝,但在血腥、殘酷而又漫長的登陸日中,盟軍在萊姆灣的海灘上,傷亡達116000餘人,陣亡35235人。

    侏羅紀海岸、阿克明斯特海灣、波特蘭半島,都灑下太多盟軍士兵的鮮血。

    而這,還並不包括因為美國空軍參戰,在約維爾不得不孤軍奮戰的大漢近衛軍團第19和第23空降師的傘兵們。

    英軍在萊姆灣的海岸防線被盟軍全線突破,但蒙哥馬利快速在內陸組織起第二道防線。以埃克塞特、霍尼頓和約維爾為支點,依托鐵路線頑強阻擊盟軍的突進。

    戰役的節點並沒有改變太多,是急速南下的美軍先入倫敦?還是盟軍首先跨過泰晤士河,攻佔威斯敏斯特宮(英國議會大廈),成為了雙方戰役行動的關鍵點。

    而其中的變數就在於英國可以阻擊盟軍多長時間?如果蒙哥馬利的內陸防線無法支撐超過五天,那盟軍裝甲部隊的高機動性,絕對可以保證在美軍之前就進入倫敦。

    如果英軍可以將盟軍擋在大倫敦區之外一周以上的時間,那多國部隊就可以從容加入南部地區的戰鬥,與英軍並肩作戰,將戰火擋在倫敦之外。

    但蒙哥馬利的內陸防線中的一個重要支點,鐵路樞紐約維爾小鎮卻在戰役之初就落入了大漢空降兵的手中。

    海岸防線在登陸日就被突破,讓蒙哥馬利有些措手不及,甚至還來不及對於約維爾的盟軍傘兵部隊做出針對性部署,只是命令附近部隊組織反擊,奪回鐵橋。

    當雙方都將眼光落到約維爾這個在戰前名不見經轉的英格蘭南部小鎮的時候,蒙哥馬利也不禁感歎盟軍指揮部果然棋高一招。

    就算考慮到了蔣雲志善用傘兵,但英軍沒有在戰役發起前就增加約維爾地區駐軍,無疑是一個相當的失誤。

    反倒是盟軍方面在登陸之前就看到約維爾的重要性,這就像下棋,一方只是考慮眼前倆、三步後的局勢,而高手就是會提前布勢,在不經意間領先一步。

    但蒙哥馬利並非沒有補救措施,盟軍的空降行動半途而止,約維爾只有兩個火力並不強的傘兵師,而在約維爾周邊一百公里半徑內,至少還有十萬英軍,甚至包括多切斯特的第11裝甲旅。

    在蒙哥馬利的命令下,英軍迅速向約維爾鎮急行。登陸日的下午,就已經有數個步兵師向鐵橋和約維爾小鎮發起了進攻。盟軍的艦載機與在西班牙起飛的空軍戰機拚命地轟炸英國的行軍路線,並及時為傘兵們提供火力支援。但飛越比斯開灣和英吉利海峽之後,空軍的飛機並不能在英國上空滯留太長時間,加上美軍空軍的阻擊,德國不允許盟軍使用法國基地的弊端暴露了出來,這相當於大大削弱了盟軍空軍的戰鬥力。

    在鐵橋地區堅守了一晝夜後,在6月23日的凌晨,近衛第19空降師師長李龍迪少將就發現,英國人的攻勢太猛了,自己這邊傘兵在集結時本就減員許多,再加上這一晝夜戰鬥的傷亡,自己仍可以投入作戰的兵力居然僅剩下不足四千人。而盟軍總指揮部給其的命令是必須堅守鐵橋四十八小時。

    「靠,這才一半的時間,還有24小時呢,這是咱19師會全部打光的節奏呀!」

    「是呀,師長!空降時咱們的重武器就丟失了不少,剩下的幾輛坦克當炮台用,也快沒有炮彈了!光靠大伙手中的步槍,接下來的一天可是真夠咱們熬的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