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389章 陛下的衝動 文 / 龍騎士

    「低空飛近的漢軍攻擊機駭人的嘶吼聲,與如雨點般落下來的空地導彈爆炸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發出的回聲在山谷中不停的迴盪。這是一種無法形容、可以讓人發瘋的聲音,就像是地獄的召喚。整個大地都在顫動、撞擊、搖晃著。我與戰友們緊靠在一起,轟炸似乎持續不斷,時間彷彿靜止了一般,一切都像是幻覺。碎石和塵土紛紛落到我們頭上,呼吸也變得困難起來。我們不得不十分小心,以避免窒息或被活埋。」

    「噢,天色終於黑了下來,該死的漢國飛機終於消停了,上帝!我居然還活著!我要立刻給媽媽寫信,一定是她對上帝的虔誠保佑了我。」

    「火炮都已經在轟炸中被炸飛了,好多的掩體和工事也被炸得坍塌了,許多的戰友們都被活埋,長官張大了嘴狂喊著,可是我什麼也聽不見。但我知道,他一定是要我們去扒開那些石塊,去營救那些不夠幸運的戰友,可是,被石塊埋在底下的人還能有救嗎?我不知道,我們執行了長官的命令,但每個活著人都在想,明天……明天漢人的飛機還會再來嗎?我們美國空軍的飛機哪裡去了?又或是……明天我們還會這樣幸運嗎?」

    ……

    非對稱模式下的打擊,對於美國大兵們的心理影響極大。當第二天清晨,皇家空軍機群再次出現的時候,很多在峰頂陣地上的美軍士兵甚至不敢再躲進掩體,寧願留在外面,去賭一把自己能否再次幸運的躲過漢軍的轟炸。

    但空軍在卡內森戰役中的作用也僅限於此。山谷間高大茂密的林木使得飛機無法更準確的攻擊美軍的工事,即便是低空性能極為突出的「威龍」攻擊機也無法在山峰間完成太多的戰術動作。能夠成功的摧毀美軍的峰頂炮兵陣地,空軍的打擊力度已經超出了張後群的期望值,原本只是希望能夠打擊下美軍的囂張氣焰。

    在這種典型的山地攻防戰,最後解決問題當然還是需要地面部隊的進攻。在拉森峰及其周圍的山頂炮兵陣地相繼被摧毀之後,盟軍得以逐步壓制住美軍的炮火。

    山地師裝備的「戰神」155毫米口徑牽引式榴彈炮與「山神」105毫米口徑可拆卸式榴彈炮,與美軍的m101式和m114式火炮口徑相當,這也是在數年的戰爭之中,大家逐漸總結出來的,最適用於野戰部隊大規模裝備的兩種口徑火炮。

    但盟軍的炮兵部隊勝在有制空優勢,雖然空中攻擊受地型限制,但空中偵察以及北斗系統在近衛軍團系統內的普及,山地集群的炮兵可以比美軍更快的確定對方的炮兵陣地坐標,從而掌握了先手打擊的權利。

    對於炮兵來講,在雙方口徑相當、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失去炮戰的先手權,絕對是制命的。一個星期後,美軍的卡內森小城以西的山區防線被陸續突破。印第安軍團的戰場初哥們,在付出了血的代價後,快速的重拾起祖先的特長。在山谷和密林溪水中作戰,他們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園。有盟軍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支持,內華達山脈的崇山峻嶺,完全就是印第安人的主場。

    就算是他們缺乏現代戰爭的經驗,訓練時間也過於短促,但在已經成軍數年,一直在新幾內亞島上進行艱苦訓練的近衛山地師帶動下,印第安軍團在特殊地形中的戰鬥力,甚至要遠遠強於盟軍的其他部隊。

    犧牲當然是不名避免的,既要同強大的敵人作戰,還要適應腳下危險的地型,盟軍的傷亡數字甚至達到了美軍的二倍。但4月12日,張後群中將還是不顧指揮部參謀們的阻止,強行登上了拉森峰,並親自將一面近衛軍團的血色五爪金龍旗插在美軍在拉森峰的峰頂陣地之上。

    山地集群過萬人的傷亡,只為了換來這座海拔三千米高峰的控制權,首次指揮大型戰役的張後群中將,心情很是激動。同樣是山地,甚至這裡的地勢遠不及神秘查亞峰的險峻,但戰鬥的殘酷遠超他所預想的艱難。

    每一處山丘,每一條谷地,美軍都依靠著眾多的工事群在頑強抵抗。光是為了攻下拉森峰,近衛第29山地師的一個團和一個印第安旅就幾乎被打殘,而峰頂五百美軍無一投降,全部戰死。戰鬥結束後,盟軍的救護隊根本就不用房間尋找,在登上山頂的那條小路上,幾乎每一步都有倒下的盟軍戰士屍體。一千八百人犧牲,還有近兩千人重傷,這樣的戰鬥,讓張後群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在峰頂上插上一面軍旗,張中將是為了給烈士招魂,而絕非炫耀。

    他甚至想起了在發起進攻的那天,自己改編的那首狗屁不通的《清明》,在這裡,沒有紛紛春雨,更沒有酒香杏花村,有的只是開戰以來近萬士兵們用鮮血染紅的座山峰和烈士們永不消散的英靈。

    在薩克拉門托,遠征的盟軍成立了招靈所,專門負責確認烈士身份,並其屍體焚燒後保存好骨灰。跨過了半個地球遠征美洲,漢皇要求不許將任何一位烈士留在異國他鄉,路途遙遠,運輸屍體不便,那麼就將他們的骨灰帶回來,「當我們勝利凱旋的時候,帶兄弟們一起回家!」

    血色五爪金龍旗飄揚在拉森峰頂峰,標誌著盟軍正式突破了內華達防線北部區域,但美軍的指揮體系並沒有被打斷,接下來的戰事仍然膠著。

    當盟軍的裝甲先頭部隊出現在已在炮擊中被炸成一片廢墟的卡內森小城之外,就立刻遭遇了美軍第15裝甲師三百輛潘興-26重型坦克的阻擊,另外一支加拿大的m4謝爾曼裝甲師則截斷了沿公路增援先頭部隊的印第安第1軍。雖然m4謝爾曼的各個型號在戰爭中,對上盟軍的東北虎系列坦克,都鮮有勝績。可是對於缺少裝甲力量的印第安部隊,加拿大人的m4坦克大發神威,在裡諾,有七千人的印第安人部隊被包圍並投降,第1軍撤回拉森峰附近的部隊不足一萬,另有數千人被打散,退進了附近的山林。

    而在卡內森小城,美軍在裝甲對決中,也終於找回了久違的自信,潘興-26重型坦克無論是在裝甲防護還是在火炮威力上,對比「猛虎」和「東北虎」,都有較大的優勢

    勢。

    90比32,涼州軍團的一個裝甲團被美軍圍殲,九十輛「東北虎」在被敵人優勢兵力包圍的情況下,拼戰到最後一刻,也只是擊毀了32輛「潘興-26」,這是在戰爭爆發數年間,漢軍的裝甲部隊第一次成建制的被消滅,更主要的是與對方坦克的直接較量中,達到3倍的戰損,這在帝**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

    自59式坦克的年代,就從來都是帝**的坦克防護穩如磐石,進攻無堅不摧。什麼時候有大漢的坦克打不穿敵人裝甲的時候?

    這一場坦克戰,居然規模不大,但是卻引起了夏威夷盟軍指揮部的高度重視。張後群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接到了葉帥的命令,暫停對卡內森城的攻擊,穩固山區陣地。

    這意味著山地集群耗費上萬餘人命,拼下來的攻擊態勢,遏然而止。在接下來的卡內森爭奪戰中,雙方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因為在盟軍休整的時期,美軍完全有時間可以重新佈置一條防線。

    張後群本欲給總指揮部發電,申請再組織一次進攻,「不能因為因噎廢食呀!吃點小虧就縮手縮腳了,那哪成?打仗哪有不死人滴?「

    不過,在通信通參謀記錄完,請張軍長最後簽字的時候,張後群還是取消了這份電報。葉帥不同蔣帥,雖然蔣帥的黑臉嚇人,脾氣也夠火爆,但對於各級軍官在戰場上的靈活指揮,一直都是默許和縱容的態度。但這位當年陛下用一個師裝備從新華換來的葉帥治軍就更加嚴格,戰場抗命的事,在蔣帥,如果戰鬥效果不錯,頂多就是挨頓罵的事,換了葉帥,就很有可能是軍法從事!

    近衛第10軍的兩個山地師,苦熬數年,好容易混到一線戰鬥的機會,可別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再被打入「冷宮」。

    張中將是員猛將,但絕對是粗中有細,想的很多,「尼瑪,要是老子的30師在這就好了,哪有這幫美國佬的什麼破潘興坦克得瑟的機會?」

    ——近衛第30師,是帝國僅有的裝備猛瑪重型坦克兩個師之一。在非洲戰役結束之後,就一直留在了非洲,暫時劃歸非洲駐軍司令王以哲元帥統管。

    不過,張後群軍長的鬱悶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一個星期後,近衛第7、第9裝甲師在舊金山登陸,近衛軍第3軍軍長季有錢中將更是早早乘專機飛抵薩克拉門托。

    同為近衛軍同僚,軍銜職務也都相當,張後群雖然納悶為何總指揮部又派來一位近衛軍中將,但見到老戰友的喜悅多少衝淡了這些疑慮。

    在奇科的集團軍指揮部中,兩位近衛軍團中有名的虎將用盡全身的力氣,給了彼此一個大大的擁抱。

    「哈哈,老張,你可別小心眼,我可不是搶你集團軍指揮官的位置來了,雖然在咱近衛軍團中,我們第3軍地位的確是比你們第10軍高很多,但這次,我是給你當副手來了,嗯,陛下親自下的命令。」季軍長打仗以勇猛著稱,西伯利亞戰役時,還只是位裝甲師的師長。

    「靠,你個季土豪,什麼叫你們第3軍比我們第10軍地位高很多呀?啊?你給我老子說明白,敢瞧不想俺第10軍?要不是陛下的命令,我一腳給你踹回太平洋裡去!小樣的,信不信老子的30師,一個師能打你們一個軍!」季有錢在近衛軍內部的綽號叫「土豪」,說到近衛軍團的內部排名,這些軍長們可從來都是誰也不服誰,就連近衛第1軍「天下第一軍」的稱號,其他人也是經常憤憤不平,「霍路那小子,不過是因為跟隨陛下時間較長,沾了成軍最早的光了!要不是當年葉知秋總長可憐他,第一軍哪有他的份?」

    類似的爭吵,在近衛軍團內部,是家常便飯。好在這些年,大家都爭戰四方,近衛軍團的各個軍長也很少有聚齊在一起的機會,否則,吵起勁來,為了所謂的排名來個全武行也是說不定的事。能壓制住這些驕兵悍將的,也只有陛下、蔣帥、全帥以及現在的近衛軍團長肖國興等幾位近衛軍系統出身的老帥、上將們。

    但陛下對於這幫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傢伙,從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每逢遇到告御狀的,也基本都是明著臭罵,暗中縱容。

    所以在帝**中,一直有著這樣的一種說法:軍紀最嚴明的是近衛軍團,軍紀最差的也是近衛軍團……的將軍們。

    實際美軍的潘興-26坦克並非首次出現在戰場上,在非洲時,艾森豪威爾的多國部隊中就有一支裝備潘興重型坦克的裝甲部隊。但是,它們的首戰就遇到了近衛第30裝甲師的「猛碼」坦克,號稱是人類在陸地上最可怕的武器的超級大怪獸,在利比亞南部干河床中,潘興-26的首次演出就絕對是一個杯具。

    或者是被「猛瑪」的兩門122主炮輕鬆擊毀,或是直接就被猛瑪撞成一堆廢鐵。但潘興坦克的出現,並沒有被那場戰鬥的指揮官水墨所忽略。在戰役總結中,水墨重點指出了美國的重型坦克對漢軍裝備最多的中型坦克的威脅。隨後,數量被繳獲的潘興-26被運回了南華本土,甚至出現在了皇后區主基地的大校場之上。

    多次實驗之後,基地的裝甲專家也證實,大漢十三軍及大多數盟軍所裝備的「東北虎」中型坦克的防守裝甲,的確無法抵禦美國代號為m-26的潘興重型坦克的90毫米口徑長炮管m3主炮。

    與德國坦克炮發展思路相似,m3主炮也是美軍90毫米高射炮的改造產物,無非就是利用了高射炮具有與坦克炮同樣的高初速特徵。

    美軍還為m26潘坦克準備了大量的鎢芯高速穿甲彈,這是缺少鎢礦的德國所不能比擬的。m3主炮發射的穿甲彈可以在一千米以外穿透122毫米的裝甲,這種威力是「東北虎」坦克所無法承受的。

    但是主基地的專家們隨後又指出,對於這款在帝國坦克分類中,根本稱不上重型的m26,帝國根本不用大驚小怪。首先是它的數量問題,就算是美國全力生產潘興坦克,一年也只不

    過能生產出兩千輛左右的m26,這在帝國的坦克海面前,根本就是無足輕重。

    鍾義對於這點,並不表示贊同。說什麼帝國坦克海,這就純屬紙上談兵了!是的,以基地的產能,如果鍾義有意全力爆坦克的話,各地的戰車工廠,每年開出來一萬輛坦克也不是太困難的事,可是與美國人的戰爭是要在美洲大陸進行的。把幾萬輛坦克運到美洲就是一個問題,更何況還包括維修、補給等諸多問題。這不是蘇德戰爭,像前世的朱可夫那樣,把兩萬多輛t-34

    開到柏林?

    陛下想想就不禁咧嘴苦笑,等不到在美洲搞出坦克海,帝國經濟就得先崩潰,基地並不是萬能。

    倒是專家的第二個理由,讓鍾義不由一喜。

    坦克的複合裝甲,這個在之前就已經被列入主基地戰爭實驗室重點攻關的項目,終於再次獲得了突破。

    與漢皇在早期提供的「喬巴姆理念」相比,最新投入實戰的猛虎坦克都採用了多層結構與「縫隙裝甲」相結合的方式,在不同性質的鋼材中間,加特種橡膠和特種陶瓷等物殊結構隔離層,不僅大幅度增加了對榴彈、穿甲彈的防禦能力,還可以有效的抵禦破甲彈的攻擊。加之,最新「猛虎」坦克改變了流線型炮塔設計,在正面、側面裝和炮塔部隊都採用斜面裝甲設計,更是加強了坦克的反動能彈開能力(即跳彈)。

    而在這一次,專家們首次提起的「縫隙裝甲」更是後世的先進坦克必備裝甲構造設計。無疑,這一次的無名英雄當然還是陛下!

    當在大校場中,最新的猛虎坦克抗m26潘興坦克穿甲彈射擊實驗成功之後,鍾義捏著鼻子,偷偷的為自己曾是一名裝甲兵軍官而感到慶幸。在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比擁有一支無敵的裝甲洪流更讓人振奮的呢?

    在前一世的歷史上,二戰就被稱為坦克大決戰。有先進的坦克,有更多的坦克,成為了取得戰爭最後勝利的決定型因素。

    在這一世,因為噴氣式戰機和導彈的研發進度被提前,在很多戰役中,海、空軍更多的成為了戰爭重要的決勝因素,可是裝甲部隊的地位並未因而被看清。

    這個世界,依然是坦克笑傲乾坤的時代,依然是裝甲兵最好也最殘酷的時代。

    鍾義很慶幸,自己能回到這個時代;也很榮幸,自己可以主宰這個時代。用最雄偉的裝甲洪流,去終結西方列強稱霸的歷史;用最鍾愛的鐵騎坦克,去實現炎黃子孫中心的心願,那該是一份多麼讓人激動和興奮的豪邁?

    突然間,陛下有了一股衝動。帶上坦克帽,穿上皮夾克,拿起通訊器,「我是大漢帝國001車長,我命令:大漢鐵騎,開始衝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