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410章 達拉斯會戰(1) 文 / 龍騎士

    達拉斯,德克薩斯州第三大城市,全美第九大城市。傳統的石油工業、紡織業、銀行業和新興的計算機技術、航空運輸業等是這座在一戰之後才迅速興起的國際大都市的支柱產業。

    尤其是石油加工企業,更是美國的工業體系所倚重。在休斯敦被盟軍攻陷之後,盟國空軍開始光顧達拉斯城市群,德州的石油產業鏈遭到了很大的破壞,這給美國的經濟和工業都帶來巨大的困難。

    與其他大國相比,美國本土並不缺石油。但是美國的石油加工企業過於集中在德州,集中在墨西哥灣。這不僅是方便於原油的海上運輸,還因為美國有強大的海軍艦隊,使得墨西哥灣與加勒比海成為了美國的內海和後花園。

    大漢皇家艦隊封鎖了巴拿馬運河,如同關上後花園的小門。加之盟軍在墨西哥登陸,菲尼克斯的失守,使得德克薩斯州一下子變成最前線。

    不過,在白宮看來,德州的戰亂,並不致命,至少,美國還有五大湖區。只要能擊敗盟軍,將盟國趕出北美大陸,付出什麼都是值得的。

    「這不同於我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登陸歐洲;也不同於兩年前我們組織多國部隊登陸非洲;這一次,我們需要捍衛的是美利堅的本土,是自由和民主的樂園。為了勝利,沒有什麼是不可以付出的,如果需要,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美國人,都可以拿起武器,走上戰場。」

    在達拉斯的迪利廣場,冒著被盟國空軍轟炸的危險,杜魯門總統親抵前線,對著準備與盟軍展開大會戰的美軍士兵發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講。

    利用核爆之後,各國在外交場上各施神通,卻給北美戰場留下一段緩衝期內,美軍總參謀長布萊德雷上將調集了76個師,一百一十多萬的美軍,彙集達拉斯周圍。一舉扭轉了開戰之後,美軍在局部戰役中,數量始終低於盟軍的劣始,首次在大型會戰中,達到盟軍兵力之間的平衡……至少是在數量上。

    而盟軍在經過數月苦戰,攻克美軍西戰區司令所在地鳳凰城之後,相繼在南部和西部發起二次戰役。在西線,近衛軍第10軍完成軍力調配,近衛第30猛瑪坦克師正式劃歸非洲司令部統轄,而第10軍補充進了近衛第33裝甲師,重新擁有了一支鐵騎部隊。雖然無敵的「猛瑪」換成了大改型的「猛虎」,但得以滿員出戰的張後群中將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再加上季有錢的近衛第3軍和涼州軍、夷州軍、東瀛第1、第2軍團、西域第1軍團等部隊,西線的盟軍數量亦超百萬。以中將之職,指揮百萬盟軍,張後群也算是春風得意、一日盡歡。

    在拉夫洛克和奧斯丁,美軍西線司令官克拉克上將部署的阻擊部隊救回了第12集團軍等在內華達山脈潰散的部隊,但也卻在追兵的打擊下損失嚴重。6個美軍坦克師在奧斯丁就被擊毀了三百餘輛m4謝爾曼中型坦克和一百六百十輛m26潘興重型坦克。

    而盟軍方面付出的,僅僅是不足一百輛的大改「猛虎」和兩百餘輛「東北虎」。這樣大的戰損比,使得美軍不得不在盟軍的步步緊逼下節節敗退。戰線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就從內華達山脈的東麓被推至了大鹽湖地區。

    盟軍的前頭部隊近衛第33裝甲師甚至曾攻至距離鹽湖城不足五十公里的美軍外圍陣地,直到美國空軍的戰機冒險出擊,才遏制住了盟軍咄咄逼人之勢。

    一方面,漢、美空軍在大鹽湖上空再次展開激戰;另一方面,陳庶康上將也及時叫停了西部集群的孤軍冒進。在愛達華州和俄勒岡州仍掌控在美軍手中,美國西北部仍有大量美加聯軍的情況下,西部集群雖然推進順利,但留下的隱患也是相當的大。西北各州的美加聯軍隨時都有可以包抄盟軍西部集群的後路。

    在鳳凰城的盟軍以及其他部隊無法打通落基山脈之前,即便是西部集群能夠攻進美國的中部,以這百十盟軍的兵力,也無法打開更大的局面,同時還要面臨被美軍調集重兵包圍的危險。

    所以,陳庶康命令西集群暫緩攻勢,與美軍對峙與大鹽湖地區,在保持對鹽湖城和猶他高原壓迫態勢的同時,陳庶康密令張後群和季有錢,隨時準備進軍愛達華和俄勒岡州。

    在「侯喜」計劃中,鍾義並沒有打算在太平洋,給美國留下任何的出海口。斬草不除根,後患無窮。陛下當然不是對敵人還會心慈手軟之人,那不叫仁慈,那叫迂腐。

    除了加利福尼亞南部,要歸還給墨西哥之外,北美的西海岸,都已經被鍾義劃進了印第安王國的版圖。至於美利堅合眾國又或是美國工人黨可能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只要是掛著美國的名堂,那就都去大西洋玩去。加勒比那海盜多,夠美國人的海軍玩了!墨西哥灣也不小,重新劃分領土之後,過些年美、墨要是不服,可以繼續在墨西哥灣裡操練,咱保證不干涉。

    鍾義自認為自己還很講究的,幾十年後北美的事都給他們安排好了。至於太平洋……那跟印度洋一樣,是咱大漢的勢力範圍,關美國人啥事?

    只是,要實現這樣的宏圖,帝國要走的路還有很長,至少,要先把美國人打服才行!

    無論是帝**總參謀部,還是在洛杉磯的北美盟軍總指揮部,大家的注意都集中到了兩軍對峙的達拉斯城區。陳庶康在佈置好了西集群的攻、防計劃之後,更是帶著一群參謀直飛休斯敦,嚇得龍嘯天派出了兩個「猛龍」中隊提供護航。

    「這幫大哥們,咋就不怕被美國空軍偷襲呢?在交戰區飛來飛去,葉帥這樣,換了陳庶康,還是這樣。」這幫人對皇家空軍的信任讓人很是榮幸,但是老這麼弄,龍司令表示亞歷山大呀!這要是盟軍總指揮被人家美國人在空中擊落,那可真是……丟臉都丟到全世界去了。

    龍嘯天匯報的這個問題,其他人都沒什麼反應,無論是蔣帥還是葉帥,在前線時也都是這麼幹。可這事引起

    了陛下的注意,這很容易讓人想起了那位在黃海海戰中,殉艦而亡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在這一世,山本賭徒也算是死得其所,沉入黃海。可在上一世,正是因為電台密碼被美軍截獲並破譯,山本乘飛機去前線視察時,被美軍的飛機埋伏擊落。

    山本的死,對於日本海軍是極其沉重的打擊,不亞於損失一艘超級戰列艦,甚至間接的造成了日後聯合艦隊的覆滅。

    雖說帝國的無線通訊加密技術領先世界,更有「南華風語者」這個源於美國人的創意提高了保密程度,但既有先例,又怎能不防?

    陛下一紙令下,嚴禁前線主要指揮官隨意乘飛機飛來飛去,必要的飛行,也必須在提高保密級別的基礎上,加強護航措施。

    這條命令在1944年的10月,只能算是一個小插曲。

    在德、美互相取消宣戰,並開始軍購之時;在法國解放軍成立,歐洲大陸將再燃戰火之時;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境內,兩百多萬大軍雲集,並操戈備戰之時,有誰能想到,這場大戰的最後走勢,卻是由陛下這個小小插曲所決定。

    在鍾義的「107計劃」即《漢之宣言》發表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在達拉斯迪利廣場針鋒相對的演講,使得美軍的士氣達到了**。在未被盟軍佔領的美利堅各地,從軍熱和援軍熱此起彼伏,美國人的衛國熱情在小石城核爆之後再度高漲。

    美國政府宣傳原子彈的製造非常困難,即使漢國聲稱在數年前就已經掌握原子彈製造技術,但核原料複雜的提取過程也決定了漢國肯定沒有太多的原子彈。

    這使得美國人懼怕核爆的心理被大大減緩,尤其是漢國並沒有對此反駁,在7。13小石城核爆之後,也的確沒有再使用核武器的趨勢,讓大數美國人相信漢國真的是只有那兩顆原子彈。

    「即便再付出幾個城市被核爆的代價又能怎樣?與捍衛自由與民主相比,美國人可以付出更多。」

    這樣講話的議員,往往會遭至一片罵聲,但是罵過之後,美國人的核恐懼也的確淡了許多。

    正如蔣雲志所說,「一顆、兩顆原子彈,不會打消美國人的抵抗決心。除非是十幾二十顆的批髮式轟炸,從身體和精神上都徹底的摧毀。」

    可惜陛下對於蔣帥的濃濃殺氣只是翻了個白眼,未予理睬。

    達拉斯會戰亦得以如期進行。

    在聖安東尼奧出發的盟軍荊州軍團與西域第2軍團組成了中路集群,在奧古斯汀渡過了水勢湍急的科羅拉多河,並與美軍在韋科展開激戰。

    在敖德薩出發的徐州軍團與南洋第2軍團以及摩洛軍團組成了左路集群,四十餘萬盟軍連克大斯普林和科羅拉多城,兵進達拉斯西部的重鎮阿比林。

    而在休斯敦,剛剛輪換至北美的青州軍團、豫州軍團以及墨西哥軍團和總數超過十萬人的工人黨武裝,組成了盟軍最強大的右路集群。在右路軍中,還包括有隸屬於總參直屬的第77裝甲軍和海岸軍團第101空中騎兵師部隊,可謂是精銳匯聚。

    美軍的防禦態勢也的確是重點針對了在休斯敦出發的右路集群。布萊德雷親自指揮七個裝甲師和二十一個步兵師,共五十三萬的兵力,欲與陳庶康強強碰撞。

    但在帕勒斯達,陳庶康上將都並沒有派出裝甲力量與美軍進行坦克大決戰,反而是避開了美軍嚴陣以待的防線,全軍向密西西比河方向運動,似乎要造成一種佯攻路易斯安娜州的假象。

    布萊德雷當然不會上當,在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美軍的數量雖然不足以圍殲這支數量超過五十萬的盟軍部隊,但他們拒北美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而守,只要不擅自莽撞行動,自保足以。布萊德雷上將並不擔心陳庶康會扔下達拉斯正面的兩支盟軍而東渡密西西比河,他甚至更願意陳庶康會那樣做。因為那正好給美軍集中優勢兵力,圍殲盟軍另倆路集群的機會。

    只是,總參謀長先生的心中,並沒有因為陳庶康的怪異行動而感到輕鬆,作為與艾森豪威爾同期的西點軍校高材生,從軍數十年的布萊德雷上將當然不會認為,陳庶康是打昏了頭了,或者是搞錯了方向。在雙方都出動百萬部隊的大規模會戰中,身為盟軍總指揮又怎麼可能是如此昏庸無能之輩?

    事有反常必為妖,白宮,美國陸軍部甚至是美國所有的政、軍要員都在關注著達拉斯會戰。布萊德雷相信,漢國也會如此,他們的最高統帥部不可能坐視陳庶康出昏招而不管不顧。那麼,這一切都只能證明,這一路盟軍繞開美軍的防守,必有所圖。

    圖什麼?

    總參謀長沒有看清楚,美國陸軍部的一干要員們也沒想明白,白宮……要那些只會耍嘴皮子的傢伙看懂軍事戰術,「除非我瘋了!」布萊德雷從來就沒有把打敗盟軍的希望寄予在白宮的那幫政客身上,「只要他們不來搗亂就好!」

    在布萊德雷的遲疑中,戰鬥仍在激烈的進行。

    無論是阿比林,還是在韋科,盟軍與美軍的撕殺都堪稱殘酷。如蘇、德戰場上的一系列絞肉機戰役不同,在北美的戰鬥絕大多數都是陣地戰。飛機定點清除,炮兵地毯轟炸,然後是裝甲衝鋒,側翼推進,這一切,都沒有什麼不同。只是,不管是盟軍還是美軍,都在刻意的避免進行巷戰。

    盟軍不想承受巷戰中超高的傷亡率,美國人也不想在衛國戰爭中過多的毀壞城市,更何況,在盟軍的序列中,還有著一些臭名昭著的殖民區部隊。將那些傢伙放進城市,尤其是在遭受頑強抵抗後進入城市,其後果會是什麼,已經在全世界的其他戰場上有過多很次證明。

    鍾義不會想到,自己為了很多見不得光的原因,故意將殖民區軍隊打造出來的惡名,

    ,在美國人心中,居然比原子彈還要更恐怖。雖然,實際上美國比其他的國家有更多的混血,美國大兵也曾在世界許多地方都留下過他們的痕跡,可是,讓那些骯髒的猴子在美國女人的身體裡留下一些什麼,怎麼想都不會是那麼的讓人開心。

    所以雙方默契的將戰場設在了城市之外,又或是美軍更多的考慮要將盟軍逐回墨西哥,而沒有更多的考慮城市防守戰。

    但很快,美國大兵們就發現,所謂的將「戰火推離美利堅」是如此的不現實。就算美國空軍在極力維持著天空上的平衡,但地面的戰爭仍然不是可以輕鬆的取勝。甚至在他們付出極大的傷亡奪回一段陣地之後,還會發現,一天下來,盟軍還是向前推進了一段距離,即便那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幾米或是一道壕溝。

    在威奇托福爾斯,自俄克拉何馬支援而來的美軍第11集團軍受到了大漢徐州軍團第13軍的頑強阻擊。三萬多人的第13軍愣是將超過十萬的美軍擋住了一個星期,寸步未進。

    隨後,將鳳凰城陣地移交給墨西哥軍隊的幽州軍團和西域第3軍團在王鐵漢上將的指揮下,繞過落基山脈南側,連續攻佔克洛維斯和阿馬裡洛,沿25號公路逼近兵力空虛的天空之城——俄克拉荷馬。

    達拉斯會戰還沒打出個什麼樣來,後路就要被抄,布萊德雷顧不上右路的陳庶康到底在玩什麼花樣,命令第11集團軍放棄增援阿比林,火速返回俄克拉荷馬。

    自1907年取代加斯裡成為俄克拉何馬州首府之後,俄城在飛速的發展中,成為了美國重要內陸交通樞紐之一,有近十數條國家級公路在此匯交而過。一旦俄城落入盟軍手中,那麼其便利的交通就會成為周邊所有城市的噩夢。本就具備高機動能力的盟軍,可以通過便捷的公路網快速運動至落基山脈東麓以及堪薩斯和密蘇里州的所有大城。

    換言之,如果俄城失陷,那麼美軍在達拉斯地區的堅守,就會都成了無用功。

    布萊德雷上將在命令第11集團軍回援的同時,還急電陸軍部,請陸軍部長史汀生上將調集附近的美軍阻擊幽州軍團。

    這一次,盟軍棋高一招。以幽州軍團和西域第3軍團二十萬人的兵力,想要撼動密佈工事群的俄克拉何馬城,並非易事。但以俄城重要的戰略地位來講,盟軍總指揮陳庶康上將相信,只要幽州軍團後發制人,突破落基山脈防線,美軍就不可能無動於衷,回師救援亦成未然。

    圍魏救趙,圍點打援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經典戰術,曾為黃埔三傑之首,熟讀兵書、身經百戰的陳庶康又怎會不信手拈來,如作臂使?

    在戰役發動之前,就留下戰力強橫的幽州軍,以求關鍵時打破僵局,果然奏效。被徐州軍阻擊數日,又急於救援俄城的美國第11集團軍在來回奔波中,隊形鬆散,前後拖沓,連偵察部隊也甚少派出。

    在蘇頓附近,陷入了王鐵漢上將指揮幽州軍佈置的包圍圈實不出人所料。

    指揮美國工人黨武裝加入戰役的艾森豪威爾在聽說第11集團軍被包圍之後,曾長歎一聲,久久無語。在其還是中校之時,被馬歇爾將軍慧眼識中之前,就服役於第11集團軍的某步兵旅。那是艾森豪威爾的老部隊,如今,深陷重圍,命不久矣。而他,工人黨武裝副總司令,曾經的美軍上將,卻已經成為了他們的敵人,踏上武裝建立政權的道路!

    可悲,又或是可笑?艾森豪威爾的長歎,有誰會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