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紅警之大國崛起

正文 第415章 拯救美國大兵 文 / 龍騎士

    擺在老將馬歇爾面前的首要任務,當然是要解救被困在達拉斯的布萊德雷和近六十萬美軍。

    因為作戰策略的調整,也因為美軍頑強的反擊,王鐵漢並沒有實現殲滅南進軍團的完美設想。朗多的機械化軍團,雖然沒有突破盟軍在向日葵嶺的阻擊,救出第11集軍團,但也並非完全有戰果,至少,25號公路又全線回到了美軍的手中。這使得俄城與落基山脈地區的通道更加暢通,也使得西線鹽湖城地區的美軍再無後顧之憂。

    但這對於整體局勢日漸糜爛的北美戰場,並無太大意義。美國中部橫貫東西的公幹線並非25號公路一條,西部地區的戰鬥也相對穩定。讓白宮更加揪心的是德克薩斯州,是達拉斯。美軍迫切的需要重新打通俄城與達拉斯之間的通道,就算是守不住達拉斯,丟掉德州全部的領土也要救出布萊德雷那幾十萬美軍。

    「讓士兵們活下去,讓他們在戰後回到母親身邊!」並不僅是隨便說說,在總統的聖誕演講之後,「拯救美國大兵」已經成為全美人民心中的頭等大事,其巨大的社會效應甚至使人們都忽略了這場至關重要的戰役最終的勝與負。

    「不惜一切代價,救出他們!」是杜魯門給馬歇爾的死令。

    馬歇爾也於聖誕節的當天,就飛到了距離俄克拉何馬城超過兩百公里的塔爾薩,組建了司令部。

    對於馬歇爾的這個決定,讓盟軍方面的很多將領都大吃一驚。再聯想到歐戰時,馬歇爾也是將協約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設在遠離戰場的倫敦,「難道這貨是個怕死的傢伙?」

    這個結論有點讓人難以置信,但卻是大多人數的第一反應。

    唯盟軍總指揮陳庶康一針見血的指出:並非是這位老將怕死,而是他很清醒的判斷出,阿肯色河以南地區的戰局已經非美軍所能在短期內挽回。將司令部設在緊鄰阿肯色河北岸的塔爾薩,正是他提前將兩軍決戰的地點放在了阿肯色河上的前兆。

    「馬歇爾要放棄達拉斯,甚至是俄克拉何馬,緊縮兵力與我們在阿肯色河和密西西比河地區展開決戰。但是他不可能放棄被圍在達拉斯地區的六十萬美軍。那麼,首先受到攻擊的,一定會是幽州軍團。」王鐵漢也再一次表現出了極高的軍事造詣,在給陳庶康的軍情分析報告中,兩人的想法不謀而合。

    不知道如果在塔爾薩的馬歇爾知道,因為他的司令部隊選址,漢軍就有數位將領判斷出他的作戰計劃,會是何種感想。

    這也正代表了漢美兩軍之間的差距並不僅僅是裝備。細節決定成敗,在大漢帝國在世人的眼中,還只是爆發戶、幸運者的時候,帝**已經通過數年的連續戰爭,培養了儲備了一大批頂尖的軍事人才。

    諸如陳庶康和王鐵漢,在另一段時空中,這二位也都是領軍大將,但無論是在內戰時期屢戰屢敗的王鐵漢,還是創立太岳兵團的陳庶康,所取得的成就都遠無法與這一世相比。

    不同的環境造就不同的命運,不同的際遇當然也會有不同的發展。漢人的歷史中,永遠不乏絕頂聰明之能人,只是近代中華屈辱的歷史,讓華人在世界舞台上根本就沒有太多展示的機會。

    是三國成就名將,還是名將造就三國?這是一個類似於「先有蛋還是先有雞」一樣讓人蛋疼的問題。時勢造英雄,英雄引領時勢,有些時候,黑與白不用分得那麼清;錯與對,又何必太過糾結?

    ……

    在緯度更高的地區,聖誕的雪花紛紛揚揚。不識愁滋味的孩子們依然在為今年的聖誕禮物太過勉強而大聲抗議著,卻不知道因為戰爭的破壞,他們的父母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夠賺到養活全家的收入。

    還有更多的父母在期盼,因為他們的兒子在達拉斯。

    虔誠的祈禱,熱切的期盼。總統說了,一定會救出那些被圍的士兵,並為此,請回了已經退役的馬歇爾將軍。

    「上帝保佑,偉大的喬治可以打敗那些可惡的黃種人,救回我們的兒子!」

    在聖誕節後的一個星期內,馬歇爾在每次入睡時,就會在耳邊迴盪著這樣的聲音!這使他根本無法迅速入睡,而本來就已被壓縮至極致的休息時間,更顯不夠。

    總參謀長以幾乎可見的速度在削瘦,所有的美軍參謀人員都看在了眼裡,在多次相勸無果之後,終於在一個寒冬的深夜時,塔爾薩美軍司令部的電話響起,參謀接起後,面色嚴肅的將話機遞給了馬歇爾,「總參謀長,總統要您去睡覺!」

    ……

    馬歇爾不眠不休的工作,換來了美軍新一輪作戰計劃的快速確定。

    在這個被命名為「暴雪騎士」的作戰計劃中,馬歇爾充分肯定了布萊德雷南北夾進的戰術可行性。只是勞頓戰役,第11集團軍的覆滅時間太短,使得美軍兩大機動兵團無功而返。再加上盟軍抓住了機會,搶佔阿德莫爾,切斷了俄城與達拉斯之前的通道,才造成了達拉斯地區美軍的全面被動。

    漢人有句欲語:解鈴還需繫鈴人。欲要實現拯救美國大兵的計劃,就必須首先奪回阿德莫爾,重新打通俄城與達拉斯的聯繫。至於達拉斯……正如陳庶康和王鐵漢的分析那樣,馬歇爾一開始就沒打算與盟軍在德州糾纏。

    「將盟軍放進來,將戰場擺在美國的中部,對於美軍來說,絕對是利大於弊。雖然,這樣會讓盟軍佔領更多的土地,可……如果無法擊敗盟軍,整個美國……」

    馬歇爾搖了搖頭,連續的高強度工作,與背負的巨大壓力,讓老將有些頂不住了。「最近老是精神溜號……年歲不饒人呀!」

    感歎一句,吩咐副官找來盆冷水,擦了擦臉,讓自己更

    精神些,馬歇爾的鷹目恢復了往日的犀利,「要堅持!為了上帝,為了美利堅,為了……富蘭克林(羅斯福)!」

    老友的猝然離世,曾讓馬歇爾萬念俱灰,但國家生死存亡的時刻,他還是毅然出山,雖然他自己也明白,這一次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葬送一世英名。

    「命令朗多中將的南進軍團今天必須全部進駐埃達,明日凌晨三時向阿德莫爾發動全線進攻!通知布德雷上將,派出達拉斯城內的所有摩托化和裝甲部隊,隨時準備突圍。」

    「暴雪騎士」行動的整個計劃並不複雜,在已經要放棄俄州和德州之後,阿肯色河以南的所有城市對於美軍來說都並不重要。南進軍團強攻阿德莫爾,達拉斯美軍則棄城而出,實現在勞頓美軍並沒有打成的南北夾擊。

    還是美軍南進軍團,還是大漢幽州軍團,同樣的對手,只是換了一個地點,只是在幽州軍的背後,還會出現一支全軍出動,為生命而拚殺的鐵騎。

    「不求全殲,只求擊潰,實現美軍南北匯合。」

    在盟軍想不到美軍會棄城奪路的前提下,如果這樣仍無法擊潰盟軍,那馬歇爾也無話可說。至少留在達拉斯城裡的步兵,馬歇爾允許他們在接到司令部命令之後,原地向盟軍投降——必須要有部隊留在達拉斯阻擊盟軍的追擊,犧牲行動緩慢的步兵,是最佳選擇。

    中華象棋中,就有棄卒保車、棄車保帥的戰術。美國人玩不明白車、馬、炮,可是斷臂求生的道理,通用於全世界。

    應該說,馬歇爾在目前的局勢下,下了一步好棋。只要救出達拉斯地區的摩托化和裝甲部隊,就完全可以向總統交差,向全美的人們有個交待!然後,利用水勢湍急的阿肯色河和更寬闊的密西西比河,重組防線,擋住盟軍的攻勢,美軍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編組軍隊,組織抵抗。

    將戰爭的時間拖久,將盟軍的戰線拉長,是美國唯一可以打敗盟軍的辦法!

    馬歇爾不愧是一代名將,能夠總結出來美國版的「論持久戰」,足以證明其卓越的戰略眼光。

    可是,戰爭的不確定性有很大程度上都是來源於雙方指揮官的能力。沒有人會想到馬歇爾正確的戰略,卻因為他直接將司令部設在塔爾薩,而暴露了他的戰術思想。

    沒有間諜可以在對方指揮官的腦子中掏出情報,但優秀的指揮官可以!

    盟軍總指揮陳庶康和王鐵漢軍團長在戰役判斷達成一致之後,果斷採取措施,即實力最為強大的右集群派出機動性最出色的裝甲部隊火速向阿德莫爾靠攏。另派出兩個軍團繞過美軍達拉斯守軍的陣地,橫插阿德莫爾與沃思堡之間的蓋恩斯維爾,欲在杜蘭特湖邊與幽州軍團背靠背構建出另一道針對達拉斯守軍的阻擊防線。

    全力消耗美軍的有生力量,攻佔德克薩斯州全境,在墨西哥灣沿岸占穩腳根。是盟軍關於達拉斯會戰的主要戰役目標。但在勞頓戰役之後,在王鐵漢堅持進攻,掐斷俄城與達拉斯之間的通道之後,陳庶康心中的戰役目標已經變成了全殲達拉斯的美軍精銳。

    縱虎歸山不是聰明人做的事,很明顯,曾為黃埔三傑之首陳庶康,當然是個聰明人。

    聖誕節前後的一周,是兩軍休整的一周,也是雙方進行戰術調整的一周。甚至於在平安夜和聖誕節那兩天,在有兩軍對峙的地方,連槍聲都沒有。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的士兵,都刻意的在這兩天避免交火。

    就連帝國的那些殖民區部隊,也在聖誕老人到來的日子,保持了相當的克制。

    對於盟軍的這種行為,獲得了美軍士兵們極大的好感。變相的為工人黨接管德克薩斯州的統治權減輕了許多壓力。

    無心插柳,但陳庶康無暇去享受蔭涼。因聖誕節默契休戰的幾天,馬歇爾重新制定作戰計劃的幾天,盟軍的調動隱蔽而又迅捷。

    在達拉斯會戰之初,陳庶康組建強大右集群的作用,終於露出了真正的獠牙。在第77裝甲軍離隊火速支援阿德莫爾的幽州軍團,在豫州軍團和墨西哥軍團快速奔向蓋恩斯維爾構築背靠背防線之後,右集群依然保持了凶悍的攻擊力,在元旦來臨的前夜,攻克了達拉斯的東方門戶朗維尤。

    在青州軍團的眼前,達拉斯城已經清晰可見。皇家空軍和海岸軍團101空中騎兵師,正在加緊對達拉斯城外圍陣地的清掃。

    而在另一側,在達拉斯的南方,韋科的失守,讓盟軍的中集群也終於長驅而入,將炮口指向了美軍在德州最後的陣地——達拉斯。

    美軍南進軍團司令朗多中將有點緊張。十幾天前,在向日葵嶺的回憶無法讓人開心。三個裝甲師和兩個摩步師輪流衝鋒,居然沒有攻破一條修在百餘米高的土嶺上的盟軍陣地,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負責阻擊的盟軍居然只是兩個步兵軍。漢軍的步兵部隊火炮數量可以排在世界第一,但裝甲力量畢竟有限。可沒想到,美軍的裝甲師居然就真的無法突破他們的防線。

    到現在朗多中將也仍然在懷疑,在美軍那麼猛烈的炮火下,阻擊陣地上的盟軍是如何生存下來的!如何在炮擊結束不久,就能夠迅速恢復戰鬥力。

    但朗多中將又希望自己能夠忘記那段回憶,因為在向日葵嶺戰鬥中,創造了步兵也能夠成功阻擊裝甲部隊的先例。很遺憾,在這場必定會記入軍校教科書的經典戰役中,美軍南進軍團扮演的是恥辱的反面角色。

    沒想到,馬歇爾的「暴雪騎士」行動讓南進軍團這麼快的就得到了一雪前恥的機會,老對手就在眼前。根據在向日葵嶺得來的經驗教訓,朗多中將調整了戰術,不再教條的依靠步坦協作進攻,實踐證明,這種被各**隊習慣通用的戰術,在裝備了大量步兵反裝甲武器的盟軍面前,效果奇

    奇差。

    而且,在總統「不惜一切代價」的命令下達之後,一直在避戰的空軍也不得不出動戰機,協助陸軍作戰。朗多中將在行動之前就被告知,在凌晨四點半之後,進攻阿德莫爾的南進軍團就將得到兩個轟炸機聯隊的火力支持。在戰鬥中,他隨時可以呼叫空中支援。

    即便是這樣,朗多中將還是有些緊張,自己這方面的力量加強了,但盟軍的阻擊力量也不只有向日葵嶺的那兩個步兵軍了。

    在阿德莫爾,整整有三十萬盟軍展開了一條寬達三十多公里的阻擊陣地。其中的主力,更是以「鐵血」之稱聞名的大漢幽州軍團。

    戰鬥打響的那一聲,正好是1945年的元旦。這被王鐵漢上將戲稱為,「咱們講究,讓美國人消停過節,可他們卻趁咱們過節時偷襲咱!這尼瑪不就是典型的農夫和蛇、東郭先生和狼嗎?」

    當然,這也僅僅就是一句笑談。在戰爭面前,連生命都會變得如此的脆弱,節日……在****的年代,又算得了什麼?

    阿德莫爾戰役,從打響第一炮的那一刻開始,就可以被稱之為激烈。與之前盟軍發起的殘酷的「對子」戰鬥相比,朗多中將的進攻顯得更學院化。經典的雁式裝甲突襲陣型,以及m4謝爾曼坦克汽油發動機與眾不同的轟鳴聲,讓新年的凌晨變得喧囂而又壯闊。

    在一場戰鬥中,同時出動八百多輛各式裝甲車輛發動進攻,這樣的規模,在北美戰爭不是絕無僅有,但也並非多見。

    王鐵漢指揮的盟軍在人數上,並不比南進軍團少!幽州軍團和徐州軍團直屬的坦克師,六百輛「東北虎」也讓其底氣足了不少。

    不過,他並沒有在戰鬥之初就派出本方的裝甲力量對美軍火拚,向日葵嶺27軍的成功戰例,讓盟軍找到了一個以更小代價對付出美軍裝甲部隊的辦法。

    但事實證明,再好的戰術,都不適合一層不變。戰術是死的,人是活的!

    面對美軍調整後的純裝甲衝鋒戰術,在陣地上以步兵為主的盟軍有些猝不及防。沒有了需要其提供掩護的步兵的牽制,謝爾曼坦克的調整和穩定性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先進的瞄準儀也使得美軍的炮火在行進中的命中率大大提高。

    雖然,盟軍的步兵反坦克炮依然可以給m4謝爾曼帶去不小的殺傷,可是在這樣高速突進的鐵騎面前,在美軍坦克的行進間打擊面前,戰壕中的步兵炮手能夠打出第三炮的機會十分渺茫,甚至有許多反坦克炮小組,只打出了一發炮彈,就被美軍坦克的炮手盯住。

    凌晨四時五十分,正在朗多與空軍轟炸機聯隊取得聯繫之時,前線的指揮官向其匯報:盟軍的第一道防線基本被突破,英勇的裝甲兵再一次證明,坦克才是陸戰之王。

    「抓緊時間補給,不要給盟軍喘息的機會。讓我們的坦克繼續突進,一舉打穿盟軍的防線。空軍也會立即派出轟炸機部隊起飛支援我們。」

    又驚又喜的朗多很快就意識到,盟軍那邊的指揮,在戰術上出了問題,阿德莫爾不是向日葵嶺,在這樣的平原地型上,用步兵和壕溝戰阻擊裝甲部隊,就算是強如漢軍也可不能做到。

    「讓我們坦克師不能停下來,不能停在原地給敵人的炮兵和空軍以機會。」

    朗多的命令很及時,在得知第一條防線居然在美軍發動進攻不到兩個小時就被突破之後,王鐵漢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命令炮兵,地毯式覆蓋第一條防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