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旗

正文 第二十二章 宣府告急 文 / 楚禹

    在場眾人,可不是只有施泰張大嘴巴不敢相信,郕王府一眾太監和護衛也都是覺得不可思議,那邊周雲義等夜不收更是震驚萬分,便是早就知道「土木堡之變」的陸清這會也是驚得合不攏嘴。

    御駕親征可是一個國家僅次於皇位更迭的大事,且不說此次御駕親征擔任大軍主力的三大營有十幾萬人馬,就是隨駕的武百官也是數以百計,勳貴家將更是不計其數,這麼多人要在短短兩天之內動員完畢,還要從京城出發趕到幾十里外的懷來,這效率,這速度,不光是本朝沒有,翻遍史書也找不到第二例,可謂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聞所未聞!(如此動員速度恐怕除了後世的五大流.氓能夠一比,其他國家也都要自愧不如吧。)

    想當年太宗爺也經常御駕親征討伐北元,可太宗爺在親征之前便提前數月乃至一年就開始準備大軍的糧草供應,為此徵用大量民夫、牛馬車輛,並組建專門的運糧隊伍,直到運達的糧食可以供應北征大軍在漠北食用數月後方才停止。

    除此以外,太宗皇帝還要安排自己親征後太子監國、六部留守等事誼,直到一切安排妥當後方才出征,宣宗皇帝北征時同樣也是如此,否則,不管軍情再如何緊急,御駕也不會輕動一步的。

    須知這御駕親征可是和國運相連的,尋常將軍出征敗也就敗了,大不了再選將調兵去打就是,可皇帝親率的大軍要是敗了,那可就要動搖國本了,一個不好便是王朝覆滅的下場。因此,歷代天子但凡決定御駕親征,便無論如何要做好相應的準備,尤其是糧草這塊,更是重中又重,不管這個皇帝再如何天縱神武,在糧草不周的情況下,也萬萬不會輕率出征的。

    可當今天子竟然只用了兩天時間就率領三大營十幾萬大軍出了北京城,這等膽量,這等速度也實在是太叫人「刮目相看」了!就算之前接到邊關急報,朝廷在派駙馬井源掛帥援救大同時已經做了些準備,可這前後加起來也不到五天,短短五天時間,大軍能夠籌集到的糧草能有多少,戰爭所需的物資又能準備多少?

    難以置信,太讓人難以置信了!

    難怪後世史書提到「土木堡之變」時會有大軍缺糧,人心不安、士氣不振的描述,原來根子竟是在這裡——打一開始大軍就沒有攜帶足夠的糧食!

    士兵吃飽肚子才能打仗,皇帝不差餓兵的道理小孩子都知道,難道正統皇帝朱祁鎮他會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難道那些武大臣們也都不知道?提督三大營的英國公張輔可是靖難第一功臣張玉的兒子,又是平定交趾的主帥,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張輔也會不知道?

    腦袋瓜子稍微正常一點的人都明白的道理,不可能上至皇帝,下至武百官人人都視而不見,這中間肯定出了什麼差子,可這差子出在哪呢?

    陸清皺眉凝想。

    郭太監倒是沒有露出多少驚訝之色,他與西寧侯宋瑛兵出大同時就已經知道皇帝要御駕親征,且知道京城那邊只比自己晚了一天,因此驚訝也只在初聽到消息時驚訝,這會卻是已經不感到如何吃驚了。但是御駕已到懷來的消息還是讓他有些忐忑的,這忐忑卻不是對大軍倉促出征的不安,而是對自己即將見駕的不安,這種不安就好似後世小學生在學校做錯事要見家長一般。

    「皇上怎會如此倉促?咱家雖是內廷出來的,不通武事,但這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的道理咱家還是知道的,三大營可是有十幾萬人馬的,這人吃馬嚼,每日所耗糧草乃天數字,只兩天功夫如何準備齊全?大軍若是斷糧如何了得噢!」

    施泰早將對郭太監的不滿拋到了腦後,這會一腦子裡全是擔心親征大軍來了,看得出,他雖然被趕出皇宮「發配」到郕王府,但骨子裡仍是對皇帝無比忠誠的,說這話時可是一臉的著急,偽裝不出來的。

    楊俊看了眼一臉著急的施泰,卻道:「皇上的決定是倉促了些,但大軍糧草的事情不用擔心,我宣府有七大糧倉,儲糧上百萬石,屆時直接往大軍啟運就是,反正御駕要往大同必經我宣府,有我宣府在,大軍又何虞無糧,施公公你就不必擔心了。」

    聞言,施泰一拍腦門,喜道:「噢,咱家倒是忘了你宣府有那七座糧倉的,想來皇上早就安排到了,嘿,咱家這真是杞人憂天,瞎擔心了。」

    宣府有七座儲糧上百萬石的糧倉?

    聽到楊俊所說後,陸清下意識的看了眼他,心中卻沒有安定下來,反而更加困惑,既然宣府有七座儲糧共上百萬石的糧倉,那為何大軍還會缺糧呢?朱祁鎮既然率大軍是從居庸關出的京,那必定是經懷來至宣府,如此說來,這七座糧倉就在大軍的眼皮子底下,那大軍缺糧一說又是從何而來?

    難道是那些編寫史書的官們為了將土木堡之變的罪責全部推到王振身上而故意編造了大軍無糧說,以此證明王振的胡鬧?亦或是

    不知怎的,陸清心下突然一緊,因為他想到另一個可能,那便是如果宣府這七座糧倉壓根沒有向大軍送糧呢?

    細細想想,這應該不可能,宣府將帥就是有一萬個膽子怕也不敢斷皇帝親率大軍的糧草,若他們真這樣干了,那朱祁鎮統帥的這十幾萬三大營精銳就不是去打也先,而是先要征討宣府的叛賊了,這麼一來,又哪裡會有什麼土木堡之變!

    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總不可能是守衛這七座糧倉的官員自個拒絕向大軍送糧吧,又或是如後世某些人分析得那樣,是留守北京的兵部官們做了手腳,故意讓大軍得不到糧草吧。

    這種分析簡直就是兒戲,兵部留守的官員們得有多大能量,多大的仇恨要將大明的皇帝置於死地,要將那些隨軍的同僚們置於死地啊,要將大明的十幾萬精銳將士置於死地啊!瘋子才會幹這種事,這種事也不是瘋子能幹成的!

    &nbs

    p;陸清斷然不會相信這種不靠譜的說法,雖然土木堡之變的最直接後果就是武將勳貴集團的衰敗,官集團開始一家獨大,霸佔朝堂,但要是認為這些官們為了能夠稱霸朝堂而設計出這麼一個驚天大陰謀來,那也真是太讓人覺得可笑了。

    要知道,眼下官的精英們可大多數都跟在朱祁鎮的身邊隨軍呢!留守的不過是二三線人員,這些隨軍的官大佬們得有多大的犧牲精神,才肯拼著把命送掉也要為自己留在北京的那幫同僚取得大明朝廷的控制權啊!這幫子傢伙一個個從科舉道路上斬千軍、殺萬馬才熬到如今的高位,一個個全是人精,讓他們不顧性命為別人謀利,恐怕太陽打西邊出來他們也不會幹。

    可問題是事情真的發生了,所以必定是哪裡出了問題,可這出問題的環節會是在哪裡呢?

    真他娘的頭大,陸清有種想罵娘的衝動,知大勢而不知細節無疑也是種痛苦,要是早知道自己會被老天爺送到這個時代來,他保證之前一定將所有有關正統十四年的史料啃個滾瓜爛熟,一個字都不給漏下!

    可惜老天爺沒有給他提前準備的時間,現在,他只能罩在這一團團的迷霧當中,一點點的去摸索真相,打住,我可不是來摸索真相的,我是來阻止這場慘劇的!

    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刻也不能耽誤,既然知道朱祁鎮已經到了懷來,那就趕緊帶著郭太監去吧!

    念及此處,陸清忙對楊俊道:「楊大人,既然御駕已到了懷來,那在下這就護送郭公公前去見駕,告辭!」

    已決定不去招惹錦衣衛的楊俊自然不想再看到陸清,也不想再看到郭敬,左右他已經與郭太監撕破臉皮,也不怕他秋後算帳,只要朝廷還需要他楊家鎮守宣府,他就不怕郭太監會背後捅刀子。至於郭太監這帳嗎,來日方長,將來總有報的時候,吞下去的銀子也總有吐出來的時候,也不急這一時,反正他大同鎮守太監手伸不到他宣府來!給他面子是客氣,不給他面子是本份,你能奈我楊家如何!

    正欲揮手示意陸清趕緊走,卻聽西邊傳來急促的馬蹄聲,與此同時,北邊的官道上又來了十數騎。

    西北兩邊同時有快馬趕到,眾人的目光不約而同轉了過去。

    「報!」

    西邊縱馬過來的兩名急遞使者最先趕到,他二人一看到楊俊,便雙雙翻身下馬,當先那人急聲報道:「稟都司大人,大同急報,瓦剌也先部已於前日大破陽和關口,大同總督西寧侯宋瑛、武進伯朱冕戰死,都督同知石亨和鎮守太監郭敬下落不明,四萬大軍皆沒!」

    「什麼!」

    楊俊大吃一驚,沒等他問個明白,北邊的十數騎已經趕到,為首一個年輕的漢子遠遠見了他便叫喊起來:「大哥,大哥!」

    楊俊聽聲音耳熟,扭頭一看,卻是二弟楊能,不由問道:「老二,你不在馬營呆著,跑這來做什麼?」

    說話間,楊能已經打馬奔到,顧不得喘口氣,便急沖沖的對楊俊道:「阿剌寇邊了,獨石、赤城、龍門告急,父親命你馬上率部援救獨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