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官路民權

正文 第530章 新區升格 文 / 望霓裳

    兩天的時間十分短暫,短暫到於江海還沒有和方玉兒溫存夠的時候就已經結束,將心愛的女人送上返回省城的火車,他才意識到有很多很多的話還沒有說。

    金妍兒的出現只是他煙城生涯中的一個插曲,他不知道兩個人之後還會有多少交集,也無暇去想這些勞神費力的事情,緊接著就有更讓他頭疼的事情纏了上來。

    新的一周才剛剛開始,於江海的屁股還沒有在辦公室坐熱,秘書趙蘇城就推門而入提醒說繞城路街道黨委書記鄒俊剛過來匯報工作。

    趙蘇城還是比較有眼裡的秘書,工作也做的十分到位,早上去接於江海上班的時候就把打聽到的關於鄒俊剛的情況向他大致說了一遍,於江海也知道這個鄒俊剛是煙城市前副書記關逢明的學生。

    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資歷的官員在同樣的級別上來回挑換近十年卻沒有得到提升,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具體到鄒俊剛的身上,倒不能說他是受到了關逢明的牽連才得不到提拔、試想如果沒有關逢明這個「伯樂」估計他到現在也只是縣中的一名普通教師而已。

    鄒俊剛在正科級的位子上耽誤了近十年的時間,說到底還是因為煙城市十分嚴重的派系鬥爭,按道理說到了地市的層面上,市裡面的領導尤其是市委常委級別的人政治傾向性不會十分明顯,一般也不會出現四五個常委抱團取暖的情況,但是煙城市向來有排外的傳統,而省委領導又不願意看到當地人把持黨政機關成為獨立王國,就千方百計往這裡塞人,這反而進一步激化了地方派和空降派之間的矛盾,圍繞著爭權奪利的鬥爭源遠流長。

    而在爭權奪利的過程中,自然會涉及到官員站隊的問題,譬如項光沛在的時候王永生、袁嘉威、魏孟飛和葛耀紅等地方派緊緊圍繞在他的周圍,而項光沛高昇省城之後於世超、袁嘉威又分別自成一派。市委領導的立場尚且要有明確的傾向性,更何況像鄒俊剛這樣的小角色呢?這顯然不是他一個人的悲哀,而是華夏國政治的一種悲哀。

    於江海知道自己無力改變當前的這種局面,但是他心中有一種堅持,起碼要在他所負責的範圍內能夠保證人盡其才,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去,至於派系鬥爭倒在其次,所以他才在大掃除的時候把鄒俊剛推到前台、推到採訪鏡頭上去,而鄒俊剛顯然也不是一竅不通的人,這麼快就知道投桃報李了。

    鄒俊剛來於江海辦公室之前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的,打老領導關逢明的電話也沒有聯繫上,不過思量很久還是決定前來向於江海「匯報工作」,一方面探聽於江海把他推到人前的口風,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未來另謀出路。

    鄒俊剛畢竟還年輕,到現在也才四十歲而已,就算六十歲退休也還有將近二十年的政治壽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已經四十歲,如果不能趕在明年換屆之前更進一步的話在官場中將不再有任何年齡優勢,他已經荒廢了七年的時光,下一個五年是無論如何也浪費不起的,更何況這也是關逢明的交代,只不過之前一直沒有找到明主而已。

    項光沛和關逢明的關係並不算融洽,更何況那個時候關逢明還沒有從人大副主任的位子上徹底退下去,鄒俊剛是一個念舊的人,不想被人在背後戳脊樑骨說人走茶涼之類的話;而項光沛調走之後不論是市長李新傑還是市委副書記於世超都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整天的目光都關注在爭權奪利上面,鄒俊剛自然不會依附上去。

    直到於江海的出現,讓鄒俊剛原本沉寂的心起了波瀾,他專門瞭解過這個年輕的副市長的履歷,能夠敏銳的察覺到這是一個能幹事、干實事的領導,只是前一段時間於江海一直蟄伏,沒有直接參與到煙城市具體的工作中,而且城東新區又不歸他分管,所以鄒俊剛縱使有想法也沒有合適的理由向於江海表露,更何況他也做不出有事兒沒事兒往領導跟前湊的行為。

    而上周的「大掃除」活動顯然給了鄒俊剛這麼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當然鄒俊剛下定決心找於江海匯報工作,內心也是做了一番掙扎的,最後還是於江海在「大掃除」活動中的表現征服了他,也消除了他的疑慮。

    更令鄒俊剛感到意外的是,於江海對他的態度顯然要比之前想像中熱情的多,在經過秘書引薦走進於江海辦公室的時候,他竟然看到於江海堂堂副市長從座位上站起來提前伸出了手,頓時令他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也為自己來這裡的目的趕到羞愧。

    當自己還在抱著試探的心思與於江海接觸的時候,人家已經如此熱情的表示了歡迎和重視,而這種重視甚至是在關逢明那裡都不曾得到過。

    於江海倒不覺得自己提前站起來表示歡迎是一種禮賢下士的行為,見到鄒俊剛誠惶誠恐的樣子就呵呵一笑緩解壓抑的氣氛說道:「俊剛同志過了來,隨便做,蘇城給俊剛同志泡一杯上好的好客茗茶。」如果說於江海從省城濟州到煙城帶來什麼東西的話,也就是好客茗茶了。他雖然算不上嗜茶如命,但是在官場中受到包括方宏進、於志遠等人的影響,也不排斥每天喝兩杯茶提神醒腦。

    於江海隨隨便便的兩個稱呼,鄒俊剛心底卻泛起了波瀾,他從政到現在還從沒有聽到過領導在使喚自己秘書的時候親切的稱呼秘書的名字,充其量就是小張、小王的恣意使喚。

    能夠在靠山失勢之後依然把持著黨委書記的位子而不是被扔到檔案局、史志辦、宗教局這樣的清水衙門,鄒俊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尤其是在分析問題的時候。這個時候他聽到於江海用來招待客人的不是西湖龍井、更不是黃山毛峰,而是最近才在茶葉市場上聲名鵲起的「好客茗茶」,猛地就想到了其中的關鍵,謙遜的從趙蘇城手中接過茶杯放到桌子上說了聲感謝,就坐直了身子將雙手放到膝蓋上說道:「之前就聽說市長您是經濟方面的專家,剛才想到前不久看到關於好客茗茶的報到,著實讓人敬佩,相信煙城市在您的帶領之下一定會走上經濟發展

    的快車道。」

    鄒俊剛說這樣的話就不僅僅是恭維了,而是把於江海放到了煙城市經濟掌舵者的位子上去,而有資格作為煙城市經濟發展舵手的人,非市長而誰何?

    於江海相信鄒俊剛一定知道他和市長焦長達的關係,畢竟鄒俊剛知道好客茗茶是在他手中成長起來的,顯然是對他的履歷做過一番深入的瞭解,那就不會不知道他來煙城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協助焦長達抓好經濟發展的工作。

    知道他和焦長達的關係,鄒俊剛還敢直言他經濟舵手的地位,絕對不是為了挑撥他和焦長達的關係,而是說的真心話,這點眼裡於江海還是有的,不過他也不會對鄒俊剛的話表示什麼,畢竟所處的位置不允許他說不符合身份的話。

    只見於江海哈哈一笑道:「專家倒是談不上,只不過是沉下心來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具體的工作都是下面的人在做!」他四年多的時間從副科級幹部升到副廳級,擱在不明內情的人眼中,無論如何也無法把他和「沉下心來做事」劃上等號,但是在仔細瞭解過他從政經歷的鄒俊剛聽來,一切又是如此的合理。

    來而不往非禮也,而且鄒俊剛今天的表現和反應已經表明,在被壓制了將近十年之久之後,他的心思也開始活泛起來了,而於江海這幾句話則是既有告誡又有鼓勵,告誡鄒俊剛要「沉下心來工作」,同時又暗示「會人用能夠幹事情的人」,不過他也沒有明確的承諾鄒俊剛什麼,這其中的關節就看是聽的人怎麼理解了。

    鄒俊剛混跡官場十幾年,也知道領導說話辦事的風格,從來不會把話說滿,只有在認為你真的能夠用的時候才會委以重任,兩個人的接觸雖然不深,也知道現在不是猶豫躲閃的時候,就試探著說道:「市長的教誨我一定牢記在心,做一個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的黨員,為煙城市城東新區建設添磚加瓦,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說到這裡他偷偷瞄了一眼,看到於江海沒有其他表示,就話鋒一轉說道,「市長,我聽說市裡有意思把城東新區劃出來成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意思。」

    有些根本話不用說透。

    於江海心中也是一怔,轉瞬間又有些釋然了,把城東新區劃出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並不是什麼難事,現在很多地市都這樣搞,而這個消息從鄒俊剛口中說出來就另有一番意味了,不過想想也覺得合理。

    關逢明雖然退下去有幾年的時間,但是在廣大中層幹部中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也難不保市裡面某些領導熬不過他的軟磨硬泡故意放出來這樣的風聲,從而讓關係的人馬矛盾、分裂進而達到蠶食的目的。

    而煙城市方面的很多幹部對他於江海抱有很強的戒心,不讓他知道這件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能夠意外得到這個消息,對於江海來說卻是有益而無害,畢竟現在城東新區的事務都是他在具體負責,將來成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話為了顯示其重要性,黨工委書記兼任市委常委都是有可能的事情,按照常理來說,作為負責城東新區重新建設等具體工作的副市長,他於江海完全有資格去兼任新區黨工委書記一職。

    而倘若到最後還蒙在鼓裡的話,到最後塵埃落定的時候還真有可能被他人摘了桃子。當官的從來不會嫌自己負責的工作多,有躋身市委常委的機會擺在眼前,於江海自然不會放過。

    城東新區作為煙城市的新城區,說白了就是之前靠近市區的塘口、新聯、安光等幾個鄉鎮,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市區融為一體,煙城市方面全力推進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也附合國務院目前《關於促進發達地市成立高新技術產業區、提升區域科技發展水平、形成聯動效應、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初步意見》的大政方針,最後通過的可能性極大。

    只是他於江海想要兼任新區一把手與煙城市下面幾個強縣區一把手相比資歷還是有些淺了,也許只有在招商引資方面做出足夠大的成績,才能夠消除反對的聲音吧!

    思索著其中的頭頭道道,於江海突然發現鄒俊剛欲言又止的神色,就不動聲色的問道:「俊剛同志,你過來找我是不是還有其他事情?」

    鄒俊剛確實另有事情找於江海,匯報工作只是探聽消息的一個由頭而已,聽到於江海發問,急忙收回心神說道:「是這樣的市長,最近包括我們繞城路街道在內的多個街道辦事處頻繁收到舉報明強拆遷公司強制拆遷、打傷居民的舉報信,我深感事態重大,這就一大早趕來向你匯報。」

    於江海也隱約知道一些關於暴力拆遷的事情,不過這個「明強拆遷公司」倒是第一次聽說,就疑惑的把目光移向一直恭敬地站在一旁的趙蘇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