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75我來自未來

正文 第260章 海上封鎖 文 / 堂皇的荒唐

    第260章海上封鎖

    海上封鎖

    在水面搜索雷達的幫助下,北海艦隊第三支隊很快發現了出港逃亡的俄國戰船。m.樂移動網

    兩條037獵潛艇在李璐的指揮下破浪沖鋒,拉著雪白的尾跡直插敵艦。

    當俄國戰船進入第三支隊兩條037獵潛艇的57mm雙聯裝主炮12公里的最大射程後,標準排水量只有375噸的037獵潛艇一前一後,向俄國艦隊的側面迂迴,當航向與目標呈45度夾角時,李璐下令開炮了,這時雙方距離僅有9公里。

    得益於火控雷達的幫助,距離、夾角、相對行駛速度都在火控計算機的測算之下。每秒射速四發的雙聯57mm主炮第一輪齊射,就打在了距離俄國戰船薩裡夫公爵號僅僅70米外的海面上。

    觀察員在艦橋上用望遠鏡看得真切,立刻匯報給李璐。

    「保持航向,連續開炮!」李璐下令道。

    阿穆爾灣外,東南風微微的刮著,午後的海面如藍寶石一般澄澈,從海參崴東西兩港中逃出的俄國戰船排著整齊的縱隊,如林的煙囪冒著滾滾煤煙,以最大的馬力向東逃竄。

    按照艦隊指揮官鮑裡索維奇的想法,補給滿滿的艦隊有兩個選擇,一是北上同在遠東的已經入春解凍的奧利加港,另一個就是直接開往日本避難。

    考慮到中國對遠東的全面進攻,以及奧利加港的物資貧乏,無法對艦隊實施維護保養,鮑裡索維奇最終選擇了去日本的函館口岸。

    當不遠處海面上出現炮彈的如水爆炸之後,俄國遠東艦隊旗艦薩裡夫公爵號上頓時炸了鍋,剛從硝煙瀰漫的海參崴港口逃離的俄國水兵們亂成一團,再次緊張的進入了戰備狀態。

    艦橋上高聳的瞭望塔上,觀察哨兵對著連接艦橋的銅管傳聲器喊道:「發現敵艦!是中國快艇!左前方46度,距離大約9公里!」

    鮑裡索維奇頓時驚出一身冷汗,他早就聽說中國人的火炮射程極遠,在海參崴要塞的防禦戰中,俄國守軍的火炮在中國人的遠程重炮下不堪一擊,毫無還手之力,遠遠的就被十公里外的中國炮兵打得落花流水。

    陸炮說白了就是艦炮的簡化版,艦炮是陸炮的升級版,鮑裡索維奇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一個國家的陸炮射程有多遠,艦炮射程就有多遠。

    「保持全速,衝過去!所有炮門打開,準備決戰!」鮑裡索維奇絕望的喊道。

    副艦長劉湖鈺放下手中的望遠鏡,笑著對李璐說道:「敵艦煙囪的黑煙更濃了,俄國人想要決戰呢,他們航向沒改,想等我們靠近呢。」

    李璐輕蔑的道:「決戰?就憑那三條鐵甲艦和十幾條機帆船?俄國人是想跑。」

    劉湖鈺畢業於從福建馬尾船政學堂改建的福州海事學院,他用一口福建味普通話笑道:「跑?天底下就沒有艦隊能比咱們中國海軍更快!」

    相對於這年頭全世界各國海軍頂多18到20節的航速,037獵潛艇超過30節的航速簡直就像是奧運短跑運動員與小學生之間的百米賽跑。雙良57mm主炮12公里的射程相對於目前世界海軍普遍在6到8公里的射程,好比是姚明和郭敬明打拳擊。

    「支隊長,要不要命令魚#雷艇進攻。」劉明鈺問。

    李璐連連搖頭:「給我連續炮擊!這是037獵潛艇裝備我軍後的第一戰,可不是平時訓練的打靶,機會難得,怎麼能讓給魚#雷艇呢。」

    劉明鈺大笑道:「我也是這樣想。」

    隨著兩條037獵潛艇一前一後,如游龍戲鳳一般的從俄國艦隊側翼繞過,俄國遠東艦隊連續中彈。一發發57mm高爆燃#燒彈和高爆殺傷彈從兩條037獵潛艇的前後兩個炮彈以每分鐘210到240發的射速激射而出,削鐵如泥的鑽入俄軍軍艦艦體,一條條的癱患著俄軍的戰艦。

    至於那些連鐵甲艦都不是的木質戰艦,在57mm高爆燃#燒彈的蹂躪下,頓時燃起了熊熊大火,高速的炮彈甚至把木質艦體打得對穿。被擊中的蒸汽機鍋爐發生爆炸,滾燙的蒸汽在艦體中高速流淌,把俄國水兵們蒸熟了。

    俄國遠東艦隊司令鮑裡索維奇望著海面上中國快艦的超高射速攻擊,驚得瞠目結舌,中國快艦上裝備的57mm雙聯艦炮吐出的紅色炮口焰幾乎毫無間斷,如機槍掃射一般的發射著殺傷力威猛的小口徑炮彈。

    這場海上戰鬥僅僅持續了半個小時,俄國遠東艦隊就有12條戰艦相繼起火和拋錨,鮑裡索維奇所在的薩裡夫公爵號的艦橋幾乎被削平,前炮塔被整個的炸飛了。

    眼看著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了,在被兩條037繞著整個艦隊完成了一個繞圈攻擊之後,鮑裡索維奇下令掛起白旗,宣佈投降了。

    此時的俄國遠東艦隊幾乎每條船都帶著傷,形狀慘不忍睹,而中國海軍的兩條037獵潛艇卻連油皮都沒傷著,耀武揚威的帶著在遠處觀戰的魚#雷艇,氣勢洶洶的對俄軍艦隊下令,要求其開進阿穆爾灣,在海參崴港口停泊受降。

    這是一場全面的進攻,炮火不光蹂躪著海參崴,哈巴羅夫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赤塔、伊爾庫茨克、伊犁、喀什等地,這些中俄邊境此刻都籠罩在中國陸軍的大炮威力之下。

    到了四月,中國革命軍在拿下了海參崴和哈巴羅夫斯克、布拉戈維申斯克、赤塔這四個遠東要塞之後,已經等於控制了整個貝加爾湖以東地區。

    而中路的北京戰區和西路的蘭州戰區,也已經穿越了草原和戈壁沙漠,兵臨伊爾庫茨克和阿拉木圖、杜尚別。

    伊爾庫茨克郊外,俄

    羅斯帝國西伯利亞第一軍團和緊急徵召成立的兩萬多步兵正在與從庫倫(烏蘭巴托)進攻而來的北京戰區第7、第29、第30集團軍進行著激烈交火。

    「將軍,中國人已經攻進了捨列霍夫!」一個軍服潦草、沾著污泥的上校軍銜的軍官衝進伊爾庫茨克要塞中的司令部,口中驚惶高喊。

    俄國西伯利亞方面軍司令兼西伯利亞第一軍團司令馬利諾夫聞言大怒:「尼古拉耶維奇,我命令你,不惜一切代價奪回捨列霍夫!」

    尼古拉耶維奇上校滿臉的憔悴,虛弱的從司令部的近衛士兵手中接過一杯伏特加一飲而盡,然後垂著頭,用麻木的語氣說道:「完了,我的旅全打完了。中國人的火炮太猛烈了,他們會摧毀一切,士兵們在我眼前化為齏粉,太慘烈了……他們還有飛機,那鬼東西一直就在我們頭頂上盤旋,我們的兵力部署和炮兵陣地被他們完全掌握了……一旦中國人的飛機盤旋一陣子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炮擊!中國人的炮彈像是用不完,威力巨大無比,我親眼看見一個在公路邊集結待命的步兵團被一發炮彈打入中央,幾百人全部喪命……將軍,前方是地獄,中國人製造的地獄……」

    馬利諾夫將軍嚴肅的打斷尼古拉耶維奇上校的囈語:「命令第一近衛團和第四縱隊集合,你們跟我一起,去把那些該死的中國佬打回去。在莫斯科的援兵到來之前,我們一定要要守住伊爾庫茨克。」

    「總司令來了!」傳令兵高喊道。

    伊爾庫茨克司令部外的廣場上,第一近衛團的士兵們列隊整齊,臉上帶著不安和欣喜的表情,等待著馬利諾夫將軍的檢閱。

    從開戰起,中**隊就一路勢如破竹的從庫倫北上,在烏蘭烏德,由於騎兵團的血戰,付出了兩千多騎兵陣亡的代價之後,俄國終於抓住了幾個中國俘虜,審問中得知,這支中**隊是從北京戰區派出的精銳。

    中國俘虜在被絞死前驕傲的宣稱,這三個集團軍總兵力超過五萬人,有無數的坦克和汽車、拖拉機。

    隨著傳言的擴散,整個伊爾庫茨克俄軍都動搖了,對於未知的坦克武裝到牙齒的中**隊,所有人都不寒而慄。

    付出極大代價繳獲的中國步槍、手榴#彈、軍服、攜行具、水壺、工兵鏟、以及一把手槍被緊急送往莫斯科。

    中國人的小分隊在烏蘭烏德受到俄國騎兵的突然襲擊之後,顯然激怒了他們,現在他們的推進速度越來越快,俄軍之前派出的幾個步兵團全部被中國人殲滅了,現在中**隊沿著貝爾加湖一路進攻,已經衝到了伊爾庫茨克南部二十多公里處的捨列霍夫,並攻進了那個小鎮。

    馬利諾夫沒有多說話,他在近衛團整齊的隊列前翻身上馬,穩定住身子後拔出軍#刀。

    「立正。」近衛團團長喊道。

    士兵們一致舉槍,整個隊列在顫動。

    「將軍閣下萬歲!」士兵們吼道。

    馬林諾夫憂鬱的點了點頭,說了幾句話,聲音很輕,後排的士兵幾乎聽不清,只聽見幾個單詞,什麼「勇敢……血戰……殺死……中國佬……」。

    隨後將軍帶著近衛兵團衝出了伊爾庫茨克,與由西伯利亞軍團第5、6、7、16步兵團組成的第四縱隊匯合,向著捨列霍夫進發。

    ……………………

    由於第七集團軍下屬第一騎兵團在烏蘭烏德遭到俄國騎兵伏擊,第一騎兵團派出的兩個由騎兵班組成的偵察支隊不幸覆滅,儘管在後繼到來的步兵和騎兵協助下,第七集團軍以無堅不摧的火力密度徹底打垮了俄國騎兵,但在戰後的戰場搜索中發現,俄軍掠走了大約三到五名俘虜和裝備。

    北京戰區司令員劉進寶在蒙古庫倫指揮部裡大發雷霆,命令第七集團軍不惜一切代價,日夜兼程向伊爾庫茨克進軍,消滅駐守的俄軍。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也受到了震動,在嚴格的武器管制下,這畢竟是第一次丟失中國的先進步槍和手槍。

    北京,中南海。

    情報部長白小旗道:「由於騎兵的特殊性,所有人都配發了手槍,所以這次俄國人也得到了我們的五#四式手槍。」

    現任國防#部部長的李君在會議上皺眉道:「看來騎兵在偵察上很容易被敵人發現和俘虜,我看國家給山丹軍馬場的第三期建設撥款可以緩一緩,我覺得主席提出的機械化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姚梵擺擺手:「步兵武器洩密是早晚的,就算不打仗,敵人也會不惜重金,千方百計的搞到手,能拖到今天才洩密,已經是奇跡了。

    前年廣州戰區就發生過武裝暴徒衝擊軍區哨所的事件,丟了兩把步槍至今也沒找回。雖然我們懷疑是英國人幹的,可是英國人至今也沒仿製出56半,說明我們的武器對全世界來說存在著加工困難和彈藥匹配困難。

    高級武器加工是個系統工程,高級定裝子彈也是加工程序繁複,不是看一眼就能造的。我看不用太擔心。」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