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十九章 ——祖孫來深談 文 / 弘毅知難

    順治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大阿哥滿週歲了,但卻是平淡的一天,儘管皇上下旨,讓宗人府給大阿哥排定齒序,為皇長子,漢名為愛新覺羅·福全並記入《玉牒》,但是比起二阿哥小皇子「辦滿口」的優榮來說,實在是太過簡單了。倒是因為坊間的種種小皇子天生祥瑞的傳言,人們也不太在意這個皇長子,諾大的**,除了庶妃董鄂氏為此心煩之外,就是嬰兒弘毅比較上心此事了。

    坐在炕上的弘毅此時正在玩弄一支毛筆。這支筆是剛才他看見小功子歪七八扭往賬本上記著什麼的時候,一句「來」喚過來人,加上一把搶過來的。正在思索怎麼找個合適的機會開始練字,還不能嚇著這些人,卻聽梁功和孫氏聊了起來。

    「姐姐,我聽說上個月初九,皇上下旨,令宗室子弟停習漢字書了呢!」作為漢人,梁功雖然大字不識幾個,卻不妨礙對老祖宗的事情上心。

    「唉,我聽我家官人說了,是因為滿族老家大臣們覺得漢人的東西把咱們旗人的騎射老本事都弄到讀書論道上了,所以才逼著皇上下旨的。」孫氏一個「咱們旗人」就站穩了立場,但是觀點聽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弘毅想起這句話,貌似是孫中山老人家說的,現在看很有道理。滿清八旗,過不了多久就該被同化得差不多了,就連自己那個皇阿瑪,其實不也是潛心研究漢儒學問嗎?不過此令一下,自己抓緊時間學習繁體字的計劃恐怕要緩一緩了,需要想個周全的辦法才好。

    正想著,那邊隔壁的院子忽然熱鬧起來,皇子轉頭望去,小功子趕緊湊前說道:「小爺,那是宗人府過來給大阿哥定《玉牒》呢,一會兒就消停了。」其實面對這位小爺,梁功也不知道他到底能不能聽明白,反正說的周全,伺候的盡心。

    「大阿哥?」看來歷史和二月河先生的小說還是不一樣呀,這原來自己牢記的二阿哥福全怎麼就變成了大阿哥皇長子了呢?穿越容易,學習困難呀,後世好多東西都成了以訛傳訛了,現在倒有很多東西都要好好學習才行!

    轉念一想,不過貌似後世二月河的章的確用開闊的思路給了自己好多再一次改變歷史的機會呢!呵呵。二阿哥玄燁?三阿哥玄燁?有了!弘毅笑了,「福全阿福全,你還是要為我所用呢!」想到這裡,弘毅已經有了自己滿週歲時要實施的小小計劃。

    「福全!」這是弘毅故意說得,吐字清楚、聲音洪亮!

    「對對對!小爺真是奇了!您怎麼就知道大阿哥賜漢名『福全』呢?奇了,真奇了!」梁功和孫氏都是吃驚加歡喜,跟了這麼一個大師級神人,自己將來一定錯不了了呢!

    「去!」弘毅伸手指向東一所的方向,說明自己要過去的意思,另一隻手隨意抓了一樣零食。一班人立即行動起來。他們早就習慣聽從一個幾個月大的小屁孩的指揮了,誰叫人家是皇子,偏偏還懂事早呢!

    「小皇子駕到!」門口執事太監高聲通報,屋裡的宗人府官員都轉過來請安,找來找去只有小皇子一個人,還是被抱在懷裡的,不見任何嬪妃過來,也是鬆垮下來。請了安就繼續按程序進行,很快也就功德圓滿回家睡覺去了。

    庶妃董鄂氏一臉的失落。這皇長子入《玉牒》,**嬪妃到現在還沒有一個過來道賀,更不用說皇太后和皇上了。皇太后只是差人送過來一些賞賜,還下旨讓董鄂氏過來和皇長子一敘天倫,也就僅此而已了,倒是蘇麻喇姑來了一趟,寒暄幾句也就走了,現在要抓周了,就剩下自己娘倆,外加一個看熱鬧的小皇子!

    弘毅就是來看福全抓周的。首先是熟悉一下自己下一步過週歲時的流程,另外就是看看那後世的大將軍福全到底現在志向如何,自己也好早作打算。果然,坐在炕上的皇長子面對琳琅滿目的東西犯了難,一會兒抓起這個,一會兒扔下那個,急的庶妃董鄂氏不行,也不敢幫忙,十三衙門的太監現在很是盡職盡責,生怕記漏了點什麼給主子責罵的機會。

    最終,福全如願握住了一把小刀,還有一枚銅錢,結束了艱難的選擇。「哈哈,不僅愛打打殺殺的,還是個愛財的主呀!」弘毅大喜!趕緊開始按計劃行事。

    「姨姨抱抱!」弘毅施展自己的超萌**,向董鄂氏伸出手來。對於一個庶妃來說,作為皇子,還沒有必要稱「娘親」之類的那麼肉麻,考慮到自己現在最好只採用單音節雙字來表達,弘毅採取了後世小孩子常用的詞彙。

    庶妃董鄂氏心情不好,但是也不能對不請自來的小皇子太過怠慢,就勉為其難從孫氏手裡接過弘毅,卻正眼也沒瞧一下,繼續關注自己的皇長子。小福全看到有人過來搶娘,急忙也爬過來要進懷裡。董鄂氏同時抱著兩個小孩,感觸良多。同為皇子,而且自己的還是皇長子,為啥風頭都被這個小的搶了去呢!實在是忿忿不平呀。

    正要藉機會把二阿哥扔了,卻聽到他說:「阿渾!阿渾!」低頭看,兩個小傢伙已經把手握在了一起!聽到稱呼,大一些的福全也奶聲奶氣的回道:「竇竇,竇竇毅又攤開手掌,裡面放著一塊奶糖,十分執著的送到了福全的口中,於是,兩兄弟之間的友誼順利搭建起來了……

    而這一幕,恰恰被門口的皇太后看在眼裡,聽在耳中!她也是剛進門,而且阻止了門口太監的通傳。本來沒有心情過來,聽了蘇麻說到庶妃董鄂氏的神情,也是於心不忍,畢竟皇長子也是自己的孫子,還是要一視同仁一些為好,所以才起駕東一所。剛進門,看到董鄂氏懷抱兩個小孩子,兄謙弟恭、其樂融融,心下十分歡喜,只是更加得意那小皇子一些……

    逗弄了大阿哥一番,皇太后下了懿旨,特許董鄂氏帶著皇長子回自己的寢宮親近一晚,然後就抱著小弘毅上了自己的鳳輦,不過不是去隔壁的二所,而是回了慈寧宮。

    皇太后相信自己的判斷

    斷,那就是眼前的這個小男童,一定是什麼神人轉世之類的,絕對不可以等閒視之。她需要弄明白,這對大清、對自己、對皇帝來說,到底是福是禍,所以,臨機決斷,事不宜遲。

    望著坐在自己床上的二阿哥,此刻像所有的孩童一樣,正擺弄著手裡的玉如意,又時而看看自己,微微一笑,天真爛漫,卻又意味深長,大玉兒還真是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才好。

    偷偷看著坐在自己對面的皇瑪瑪,此刻像所有精幹老道的皇太后一樣,正一臉慈愛看著自己,眼神裡卻充滿了疑惑揣測、舉棋不定,弘毅決定還是低調行事,見招拆招。

    「小孫兒呀,你喜歡你的大阿哥嗎?」還是皇太后主動出招,否則一晚上也沒個進展。

    「阿渾!阿渾!」

    好啊,首先說明聽得懂!皇太后暗喜。

    「對呀,阿渾好嗎?」追問。

    「用!」弘毅低頭玩著那個價值連城的玉如意,差點走神去思考順治朝的古董玉器是個什麼價位,能不能在二環以裡買個大點的宅子,好在及時收了心思,稍微一想,才簡短作答。

    皇太后傻眼了。神人呀!一個用字就說明了一切!什麼意思?用其所長呀!

    「那皇瑪瑪好嗎?」繼續追問。

    就知道你要來這個!弘毅早有準備,一甩手,玉如意生生摔在地上,藉著那股慣性,順勢向前倒去!(破壞物?誰讓咱現在是富二代呢!但看著玉碎的古董,弘毅還是有些自責)

    旁邊站著的蘇麻喇嚇了一跳,生怕二阿哥從床上掉下來,趕緊上前一步想要攙扶,卻被皇太后一把死死拽住!

    於是,弘毅在炕上完成了一個現代人穿越之後的第一次磕頭,雖然下半身是坐姿,但上半身卻依然是標準的磕頭。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音,桃花也含笑映祭台……這一拜,報國安邦志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弘毅在心裡唱著自己喜歡的《三國演義》插曲,倒也沒有感覺自尊心有多大的傷害,本來嘛,面前這位是自己肉身的正宗奶奶,跪了就跪了,更何況這一跪可是安身立命、大展宏圖的根本保證呢,不跪才傻呢!

    足足保持了四五秒鐘,也不哭不鬧,等著……皇太后終於笑了,不慌不忙抱起自己的好孫子,說道,「真是懂事!給哀家磕頭呢!看這小模樣,還真像那麼回事呢!哀家受了!」回頭望望蘇麻,卻在哪裡恍然大悟、含笑不語。

    「蘇麻,明天哀家要帶著皇長子和小阿哥去太廟祭祖,禱告蒼天,我大清後繼有人了!」

    成了!儘管是拉著福全陪襯,至少這一拜,值了!

    「嬤嬤嬤嬤!」弘毅秉承自己低調的行事原則,很自然的向孫氏伸出雙臂,要求一鍵返回「吃奶模式」,以免太過刺激這些古人的分析能力,順便結束了祖孫二人之間的第一次深入交談,即使整個過程弘毅只說了一個字、做了一個動作而已!

    看著二阿哥在孫氏的懷中遠去,皇太后如釋重負。既然他有如此心思,以後就不再也不能把他當成吃奶的孩子來看待了,這大清的天下,還需要哀家這個「老太婆」提前入手規制才好呀!

    含著吃食坐進攆裡,弘毅也是如釋重負。既然打定主意,穿越而來就不能碌碌而為,那還不如乘勢而上,現在的形勢,只有暫時倚重自己的這位皇奶奶了。但只怕有些事情的發展,不會就那麼順利的隨了這位年僅四十一歲的「老太太」的心願了,「玉碎」的環節您留意了沒有呀?哼哼!

    心中一使勁,嘴上不自覺用了力氣,直到聽到孫氏又在輕聲呻~吟~,弘毅才很不好意思的做回吃奶屁孩的乖乖樣子……

    自皇太極稱帝后的崇德三年八月,清皇家制定人口登錄製度,由禮部負責,並命宗室子女「每得一歲,將其年齡、名字記於檔冊交來」。這種檔冊登錄,為以後皇太極的子女將夭殤者也記入《玉牒》留下了素材。清入關後於順治九年設立宗人府,皇家人口登錄製度正規化,此後,《玉牒》所記皇家子女也更完整,排序也更準確。順治、康熙兩朝,皇室子女在日常實際稱呼時,並不是按計殤統排法,而是以成育者排行。如順治皇帝的皇子,《玉牒》雖記為:第一子牛鈕(或作鈕鈕),順治八年十一月生,3個月後夭殤。第二子福全,順治十年生,後來封裕親王,康熙四十二年51歲時亡故,而福全的弟弟康熙皇帝在這一年為福全所作的碑中,則稱其為是「皇考世祖章皇帝之長子」。所以,本大阿哥都是指福全,二阿哥為玄燁,和後世小說中的「習慣用法」不一致,再次做一說明!

    此時玄燁還未排定齒序,正式場合暫且只能叫做小皇子,私下裡稱作二阿哥,也含有德壽長久的祝福之意。

    滿語,哥哥。

    滿語,弟弟。

    孝莊皇太后小名「大玉兒」。

    清朝皇室的祭祖場所是在奉先殿,不過那要等到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奉先殿之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