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博弈起居注 文 / 弘毅知難

    五十七歲的「叔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斜躺在打磨廠親王府邸的臥榻之上,心事重重。突然一陣劇烈的咳嗽,讓他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書信,接過侍女端過來的湯藥,一飲而盡。放下玉碗,他默默品味著湯藥的滋味:好苦呀,卻也苦盡甘來、甘苦共濟。就如同自己這一生一樣,曲曲折折,卻也榮辱不驚——

    自己的父王給自己起了個蒙古名字「幸福快樂」,是希望自己一生平安,可,作為愛新覺羅家族的子弟,有幾個能真正得到這種幸福和快樂呢?十三歲時,父親就含冤死於自己親兄弟太祖**哈赤的牢房之中,雖然自己和其他六個兄弟都被太宗收於宮中待若親子,自己也被封為和碩貝勒,卻還是無能為力的看著自己的大哥、三哥慘死刀下。那時候幸虧有他皇太極和自己作伴,也是親如兄弟一般。可自己的哥哥阿敏雖然被封為二貝勒,地位僅次於太祖第二子大貝勒代善,與皇太極並重,卻是對父兄的慘死耿耿於懷,居然趁著東征朝鮮,要屯居久住,不再歸國,再加上後來的兵敗棄城,終於為太宗皇太極所不容,被削爵囚禁,不久也就病死牢中了。

    父兄的遭遇,讓自己開始了如履薄冰、謹慎小心的生活,對當了皇帝的皇太極、對當了「皇父攝政王」的多爾袞,自己都是曲意迎逢、畏手畏腳,這才有了自己崇德元年的「和碩鄭親王」和順治元年的「信義輔政叔王」兩次進封。甚至在侄兒福臨登基之後,主動要求將自己排在多爾袞前面的名次放到多爾袞之下,並要求諸王大臣商討國事時,只報告多爾袞即可,不必報告自己。之後自己首倡皇帝進封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自己的所有這些一再退讓,阿諛奉承,都是為了避免矛盾,維護皇族內部的團結和皇朝的利益。可即使是這樣,那個獨攬大權的多爾袞還是不能放過自己!

    順治四年,多爾袞因為自己興建這座府邸之時,要求巍峨而超過規制,又僭越擅用銅獅、龜、鶴等,竟被罷「議政」和罰銀兩千,爵位從親王降為郡王。面對這一切,自己還是忍了,表現的誠惶誠恐,心甘情願去做那個什麼「定遠大將軍」,率師下湖廣,與南明軍隊作戰,整整一年才凱旋回師。

    也就是在那一年,順治七年,自己終於用多年的隱忍等來了機會:多爾袞薨了!自己成為朝中資歷最老、地位最高的親王。於是,自己審時度勢,聯合諸王參劾多爾袞一黨,將大權歸於侄兒福臨。這也是自己一生中最光輝的業績。與此同時,自己選擇了功成身退,輔佐皇上親政,放棄了炙手可熱的權力。所以在福臨親政後,自己的稱號也只是「叔和碩鄭親王」,不再主掌朝政。而這一切所換回來的,自然是福臨對自己這位叔父的尊敬非常,凡自己的上疏、建議,福臨都認真對待,積極採納。

    剛才那封書信,就是自己的次子、新進「定遠大將軍」濟度從北海之濱送回來的平安家書,說他已經安然進抵北海東南一百五十里之色楞格河谷地地區,並於烏蘭烏德設屯駐守,而且已經殲滅了幾股小規模的羅剎哥薩克人。東邊的明安達禮據說也開始有所動作,估計戰況也就在這幾日可以送至朝廷了。濟度信中還說,不知皇上此次聽從皇二子玄燁的安排,是否是真心實意,不知阿瑪王是否能夠探得一二御前消息,兒子也好在邊陲有所安排應對……

    是啊,皇上到底在想些什麼呢?自己這個年輕的侄子,雖說性情有些暴躁、處事有些乖張,但是也堪稱一位有勇有謀、果敢決絕的君王了,只是親政以來有些過於親近一幫故明貳臣、疏遠滿洲老家的王公大臣了,畢竟,那幫漢臣有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還有就是去年以來弄得沸沸揚的十一貝勒、新任襄親王的福晉,自己另一個侄子的女人,和皇帝有些不清不楚了,也讓自己這個皇族尊長有些坐蠟,本想著觀望一些時日再作計較,可就偏偏受不了自己堂嫂、皇太后布爾布泰那雙怨恨的眼睛……頭緒太多了!但自己必須抓住一個根本,那就是皇上到底在想什麼、做什麼!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設立那個「起居注官」才好!而且一定要是自己信得過的滿洲重臣當此重任才行!這一條,在自己的堂嫂、皇太后千秋大壽前一天,也和她稟報了一番。得到皇太后的應允之後,自己才上書皇上,請設「起居注官」。自己那篇上疏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是字斟句酌出來的,一個多月過去了,自己還能背誦下來:

    「太祖創業之初,日與四大貝勒、五大臣討論政事得失,咨訪士民疾苦,上下交孚,鮮有壅蔽,故能掃清群雄,肇興大業。太宗纘承大統,亦時與諸王貝勒講論不輟,崇獎忠直,錄功棄過,凡詔令必求可以順民心、垂久遠者。又慮武備廢弛,時出射獵,諸王貝勒置酒高宴,以優戲為樂。太宗怒曰:『我國肇興,治弓矢,繕甲兵,視將士若赤子,故人爭效死,每戰必克。常恐後世子孫棄淳厚之風,沿習漢俗,即於慆淫。今若輩為此荒樂,欲國家隆盛,其可得乎?』遣大臣索尼再三申諭。今皇上詔大小臣工盡言,臣以為平治天下,莫要於信。前者軫恤滿洲官民,聞者懽忭。嗣役修乾清宮,詔令不信,何以使民?伏祈傚法太祖、太宗,時與大臣詳究政事得失,必商榷盡善,然後布之詔令,庶幾法行民信,紹二聖之休烈。抑有請者,垂謨昭德,莫先於史。古聖明王,進君子,遠小人,措天下於太平,垂鴻名於萬世,繄史官是賴。今宜設起居注官,置之左右,一言一行,傳之無窮,亦治道之助也。」

    上疏之後,福臨很快就批示「嘉納之」,可又沒了下,怎麼「納之」才是關鍵呀,這麼多天過去了,也不知道皇帝到現在是個什麼章程呢?偏偏進了正月之後,自己常年忍辱負重、在外征戰所落下的舊疾復發了,這身子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怪不得自己又開始回憶過去的事情了!唉!看來這件事還是要撐著病體抓緊促進一二才好!

    想到這裡,濟爾哈朗喘著粗氣換過來身邊的侍女,顫顫巍巍穿上朝服,準備出府……

    慈寧宮。皇二子玄燁正騎在首領太監尚有貴的脖子上,陪著皇太后擺弄花草。可憐那個尚首領,為了讓二阿哥舒服,自己一直保持半蹲狀態都將近半個時辰了……可即使如此,他的雙膝不敢有絲毫的松

    鬆懈,摔了自己不打緊,要是摔了皇子……嗚呼哀哉!

    小玄燁弘毅正好搶在皇太后之前用小手抓住了一片枯葉,趕緊喊了一聲「起」,在尚有貴的精密配合下,毫不費力的將它擼了下來,再一聲「轉!」,回身不偏不倚正好放在蘇麻喇端著的銅盤之上。這個過程看的幾個人面面相覷,皇太后和蘇麻喇笑著說:「蘇麻,你瞧瞧這二阿哥,使喚起下人來那可是調度有方呀,看來你的調教是大有裨益呢!」

    「奴婢可不敢恬功,都是二爺自己睿智聰穎呢!」蘇麻喇也是笑,並沒有拘禮拜答,只是嘮著家常一般回應。

    可皇太后的話卻提醒了弘毅什麼,他趕緊笑著說了一聲「放」,從尚有貴身上下來之後,還作勢敲了敲這個太監的膝蓋,說道「辛苦!」這可把奴才尚有貴嚇壞了,一個機靈就跪在弘毅身前,把頭低得不能再低,就差將面門都扣在地上,誠惶誠恐的說道:「奴才賤身,豈敢承蒙小爺這等關愛,奴才萬死!奴才不敢!」

    就等你這個樣子呢!哈哈!弘毅挪步到尚有貴旁邊,伸出一雙小手插在他的腋下,輕輕使勁,作勢要扶他起來,同時說道:「你雖是下人,卻更是我皇瑪瑪身邊的得力之人,有好些個差事等著你去排布。我還小,一時忘了,讓你如此辛苦!我記下你的心意了!」說完,也不管地上尚有貴是何反應,回頭望向皇太后。

    皇太后聽到這些話,慈眉善目的笑了。是呀,自己的奴才只有自己才可以隨意指使,也必須只對自己忠心不二!他小小玄燁如此明白,說明心中有自己這個皇瑪瑪!

    「有貴,起來吧,二阿哥器重你,你要心中有數!」皇太后意味深長的說。

    「庶!奴才萬死不敢辜負皇太后的信任!不足以報答二爺的親近!奴才有數!奴才謝小爺的錯愛!」尚有貴這才從地上顫顫巍巍爬起來,弘毅也在這時才看到,那張白嫩如女人的臉上,早已是淚流滿面了。可這時候奴才的歸屬已再次申明了,自己也就不必繼續費力演出去給這個太監擦眼淚了。目的已然達到——稍微施以恩惠,拉攏一下尚大首領,同時告訴自己的皇奶奶,你的人我尊重極了,也就是「愛屋及烏」呢!

    「啟稟皇太后,和碩鄭親王求見!」還沒等眾人開始下一場互動,下面傳來執事太監的稟報。

    「哦,我這小叔子哈爾吉朗終於來了呀,快宣他進來。」皇太后似乎早有預料一般,回身端坐在寶座之上,順手抱過來弘毅,放在膝上,開始含飴弄孫了。

    「奴才……咳咳……奴才哈爾吉朗,咳咳……叩請皇太后聖安!」哈爾吉朗進得門來,人還沒到眼前,請安的話卻陸陸續續先到了,等到他一步三顫、四五步才挪到皇太后面前,馬蹄袖甩了一半的時候,也正好聽到皇太后說:「哎呀,老哥哥呀,你就別來這些虛禮了吧,自己家人還這樣,生分了不是?快,有貴,給鄭親王挪一個軟和的墊子過來!」

    蘇麻喇也幫著一起將老態龍鍾的哈爾吉朗扶在座位上坐穩,這才重新站在皇太后身邊。

    「奴才……咳咳……謝過皇太后賜……賜座。」語言這時候又比行動慢了半拍。

    「我說老哥哥呀,你這身子骨可不是你自己的了,是咱們大清的呀!我還尋思著這兩天就陪著皇帝一起去你府上瞧瞧,你倒好,費這麼大的周折自己倒先過來了!……先別說話哈,把那些奴才啥的都去了先,就咱兩個老人說個話,哪那麼多規矩呢?是吧?」皇太后笑著吩咐。

    「奴……哦,臣謝過老嫂子了!」濟爾哈朗倚老賣老先裝個糊塗,然後才做出貌似明白過來的樣子。其實他比皇太極要小七歲,稱皇太后嫂子,就是現如今這家常話最好的尊稱了。

    兩位愛新覺羅家族僅存的元老,端著參茶,從龍興關外、定鼎中原,說到兒孫們的近況,進而說到自己的身體,全是那些車轱轆話,也絕對配得上老頭老太太拉家常的固定模式,聽得弘毅是昏昏欲睡,好不耐煩!

    「咳咳……老嫂子,我們都上了年紀了,咳咳……可是這大清的天下還是需要您多多匡扶才行呀!」終於,這一句話送到弘毅耳朵裡之後,小玄燁才知道正題切入了。

    「哎呀,老哥哥你也是呀,你可是現在宗室的首席呢!就說前幾日你給皇帝的那個奏疏,就是一片忠心呀!」皇太后也是開始把話題往正途上引領了。

    「老臣不敢居功,可就是現在皇上身邊的那些貳臣太過招搖,長此以往,大清首崇滿洲的國策可是要受損了呀……」說到正題,老傢伙的咳嗽也沒有了,還一臉憂愁的望著皇太后!

    「呵呵,這滿漢一家也是終歸要有個規制才好,老哥哥說得對!哀家以為那個起居注官確實必要!我們這些老人也好知道那些漢人都給皇帝出了些什麼注意呢!」皇太后沒有應和滿洲眾臣的地位受到漢臣挑戰的問題,只是對起居注官加以特別的關注。

    「老臣也是這個想法,只是,只是皇上還沒有給個章程呀。」目的不一致不要緊,各取所需就好了!

    「嗯,哀家現在也不好干預朝政,你們還是要在朝堂之上多多勸進才好呢!」老狐狸對付老油條,半斤對八兩!

    弘毅看著他們在這裡玩八卦打太極的,本來不想參與,忽然回過味來,對於這個所謂「起居注官」的重要性有了極其深刻的認識!何為起居注?不就是有個人在旁邊記錄皇帝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幾點刷牙、幾點上床這些事情嗎?可再往深處想一想,這個記錄的人必定要一天到晚跟在皇帝身邊,而且是光明正大、職責所繫的跟屁蟲!那天長日久,還一定是皇帝的親信才好!這麼一說,如此炙手可熱的位置,自己是不是也要參與一下呢!正好兩位老人家在現在這個節點上沒有磨合到一起,自己就有機可乘了!

    「皇瑪瑪、老瑪法,我想請你們每天都

    給孫兒講一講咱們滿洲龍興關外的故事呢!」弘毅插話,只是入了齒序之後,他也越來越注意了,開口之前都要叫人,而且是端端正正、一本正經的說話。

    「呵呵,我的二阿哥呀,皇瑪瑪正和瑪法說正事呢,你先別……」皇太后何等聰明,很快就反應過來了!看到布爾布泰突然打住話語,哈爾吉朗正在奇怪,腦子裡突然回想起小玄燁的話,也是恍然大悟!

    「二阿哥,老臣、老臣也受教了呀!」當然,作為宗族首領,這句話是老狐狸哈爾吉朗心裡說的,口頭上卻是:「回二阿哥,老臣老了,說不動故事了,咳咳……但是專門找個人給您講老家的故事是不是更好呢?」

    聰明的老頭老太太!弘毅知道他們都明白了,就恭敬答道:「孫兒謝皇瑪瑪、謝瑪法!我有了『日講』了呢!咯咯咯!」……

    位育宮。福臨看著「叔和碩鄭親王」哈爾吉朗呈上來的另一篇上疏,陷入了沉思……

    昨天,鄭親王拖著病體入了慈寧宮,吳良輔很快就告訴了自己談話的內容,還順便說了皇二子要聽滿洲老故事,自己也才對這件事有了一個最終的章程。一個奴才沒有這個心思,自己做皇帝的卻必須有這種敏銳!小小玄燁好謀略呀!自己怎麼早沒想到呢!老叔王那上疏裡面每句話都容不得自己反駁,可憑什麼就要聽你們擺佈、非要設立什麼「起居注官」呢?雖然不忿,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徹底回絕,要不然怎麼會壓著鄭親王的疏奏一個多月留中不發呢?直到現在,有了小玄燁的主意……

    對於現在皇太后和鄭親王的思量,他早已是心知肚明:

    於皇太后,無非就是借助安排起居注官,來監視自己的言行,防著自己再出宮,去那個襄親王府私會美人董鄂氏,順便知道自己理政的點點滴滴罷了!

    於鄭親王,則是在掌握自己的一舉一動之時,順便安插一眾滿洲大臣在自己身邊,希望日久天長能夠影響、甚至左右自己,疏遠漢臣、堅持首崇滿洲!

    而自己,現在卻要讓你們知道,皇帝也不是吃乾飯的!特別是在自己的兒子給出了一個十分刊用的辦法之後……

    順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皇帝終於下旨,諭:「朕惟自古帝王,勤學圖治,必舉經筵日講,以資啟沃,特設日講官……」。原來的「起居注官」,就這樣變成了「日講官」,而最為要害的是皇帝對「日講官」人員的安排:選滿、漢臣八人,以原官銜充日講官,每日為皇帝講解經書,並規定每年二、八月春秋二季舉行「經筵」之後,按日舉行日講,侍奉左右。於是,首批十六名「日講官」,都是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員,以原銜充任。其中,有皇太后看重的翰林院編修,也有鄭親王耳提面命的滿臣,還有福臨器重的漢族大學士……

    有了皇二子玄燁的建議,慈寧宮、位育宮、鄭親王府,三種勢力最後達成了優的和諧……或者說,四方和諧,還有東二所裡面的我們的小弘毅,也是滿意之極——皇太后委派前年因病致仕的少保兼太子太保范程之子,庶吉士、弘院編修范承謨,為諸皇子「龍興聖跡日講官」。看著滿漢重臣一同「日講」,皇太后得償心願,還有身體日漸不堪的老鄭親王,以及那個又開始衝自己樂呵呵的皇帝福臨,弘毅十分的愜意,自己的朝堂博弈的首秀,於一片祥和之中圓滿落幕了……

    打磨廠,明清時代地名,位於今「大木倉胡同」一帶。鄭親王府,現為教育部部址所在地。

    「貳臣」,指在前一個朝代做官,投降後一個朝代又做官的人。後泛指叛逆者。

    庶吉士,亦稱庶常,名稱源自《書經·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是中國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之後再授各種官職。情況有如今天的見習生或研究生

    此官職絕對作者杜撰!

    ………………………………………………

    今天弘毅中了急性扁桃體炎,昨夜高燒不退,今早就去了醫院掛水!剛回來,更新的慢了,抱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