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七十五章 ——一主攬八旗 文 / 弘毅知難

    吳良輔一讀完弘毅的題本,太和門下早已是鴉雀無聲,所有涉及到的事主們都是默不作聲,一臉的滿意恭順。

    「好!諸位可還有什麼異議?」福臨點點頭,再次發問,同時不動聲色的將今日的御門聽政引入了「決」的關鍵階段。在弘毅眼裡,整個過程其實真的很「民~主」,至少商議重大問題的過程中,壓根兒沒有什麼皇帝的肆意而為!也許,這就是合格皇帝的功力所在。

    「臣等贊同貝勒玄燁所言!」幾乎是異口同聲,而且語音語調都倍顯輕鬆愉悅,和一開始討論皇帝親領五旗時的沉悶謹慎簡直是天壤之別。

    福臨看在眼裡暗自好笑,坐在那裡回憶起昨天晚上的事情。

    玄燁從安郡王岳樂府上回來時已是華燈初上,剛進了午門,就被宣召到了位育宮。

    「玄燁,事情進展的如何?」福臨一見兒子,就直奔主題。

    「皇阿瑪,事情大抵已經成了,只是個別旗主還是想著固本自保。」弘毅回答的很中肯。

    「固本?自保?」福臨有些懊惱。

    「何來固本?這下五旗裡面,朕在親政之初就開始安插自己的親信,或者收攏一批當年多爾袞老賊的死忠,現如今哪個旗不是朕說了算?他們還想固本?難道他們不知道自己早就成了無本之末?這次如果不能遂了咱們的願,朕讓他們連自保都困難。否則,豈不是白白讓真的愛子遭受一番創傷!哼,自保……」

    弘毅看著福臨漸漸握起的拳頭,還有嘴角露出十九歲青年不該有的決絕和惡意,心中也是一顫!

    其實他這次騾馬市遇險,順便要解決下五旗的歸屬問題,實在是說不上為了「再生小爹」福臨,而是想在自己繼位之前就開始改革八旗旗務,以便於登基之後,能夠更為迅速的將八旗兵制向現代體質轉變,說到底,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在十七、十八世紀崛起於世界之林創造一個硬實力基礎!

    可現在看來,年輕的皇帝同樣「慧眼識珠」的看透了這個契機,而且也是勢在必得。只不過,他的目的,一定是鞏固自己的君權,為了這個目的,甚至不惜血腥殘忍……

    「皇阿瑪,也不必如此。兒臣以為,他們不願放棄旗權,無非還是一個字。」弘毅趕緊調動腦筋出主意想辦法,把思緒飛出去好遠的皇帝早一點拉回來才好。

    「哦?何字?」福臨現在對能用得著的自己的小兒子很是一個器重信任。

    「利!」弘毅言簡意賅。也許是帝王戲看多了,那裡面謀士大臣給皇帝出主意的時候,都是惜字如金,把一個簡單的事情非要弄得神神秘秘,否則不足以體現自己的價值一般。

    「利?」福臨沒有導演安排,只好傻乎乎的落入套路。

    「是的,皇阿瑪,給他們檔旗主都得不到的利益!」弘毅十分配合的湊近福臨,故意露出一臉的胸有成竹,以及陰險狡詐……

    攝像此時可以把鏡頭切回太和門之下,觀眾立即就會發現,喊完了口號、表完了態度的一眾王公大臣們,都在直勾勾盯著腳下的地磚,卻實在等不來皇帝拍板釘釘、同意分紅的「天音」。

    那是因為,皇帝福臨坐在御座上,也是直勾勾看著下面:他也一臉輕鬆地走神了!

    「皇阿瑪,兒臣所呈題本可有疏漏?」弘毅看出了端倪,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他初次上朝,還沒有來得及養成一直低眉垂目的好習慣,反而是死死盯著自己的再生小爹,而且及時發現皇上真的走神了。

    「哦,既然諸位愛卿都同意,朕……」福臨突然玩性大發,故意拖了一下音調,如願看到那五位旗主臉上的陰晴圓缺。

    「朕,准奏!」天音降臨之時,各路神仙,包括湯若望的基督耶穌和滿族人的萬曆媽媽一定都被各位王爺們召喚到了。謝天謝地,皇餉終於吃定了!

    「臣等恭請皇上親領下五旗!」岳樂看幾位「前」旗主一幅志得意滿的樣子,知道趁熱打鐵的時候到了,於是趕緊上前一步,獨自代表眾人發言。

    「臣等恭請皇上親領下五旗!」其他人如夢初醒,亦步亦趨。是呀,憑什麼給咱們這麼大一個好處,前提或者說「代價」,就是一定要讓皇上盡早親領下五旗。但現在看來,失去形同虛設的五旗旗主之位,已經不算什麼正兒八經的「代價」了。

    「朕雖然富有天下,這旗務卻不敢獨斷專攬。畢竟,八旗是我大清的根本,萬萬不可草率了!」福臨開始例行的謙讓了。

    「八旗一主,天下可定!奴才叩請皇上親領八旗!」出班啟奏的,正是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一等男瓜爾佳·巴哈。

    「奴才再請皇上親領八旗,以安定旗民之心!」一旁的顯親王富綬看到巴哈出列了,想起這幾日這位救命恩人對自己的叮囑,要想子孫後代永保富貴,就必須識得時務、懂得捨棄。於是急忙跟著出班附議。

    「臣等叩請皇上親領八旗,以安定旗民之心、以定大清萬世之基業!」幾位議政王、下五旗旗主和一班大臣,這一次齊齊跪倒,大有「你若不答應,我就不起來」的放賴意思。

    「既然如此,朕也只好勉為其難了!」福臨一臉「真誠」的無奈。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皆是「如願以償」的歡喜狀!

    「既如此,自今日起,滿洲八旗皆是朕一人獨領!但朕為天下共主,政務繁多,為了不延宕緊要旗務,需要在下五旗之內、每旗之下多設幾個梅勒章京(副旗主),以協助朕來襄理旗內瑣務。」福臨看了一眼底下的弘毅,頓了一頓,才繼續說道:

    &nb

    sp;「下五旗原各位旗主,領各旗第一梅勒章京。但各位親王郡王都是皇室貴胄,也不可太過操勞,朕意另命幾位得力大臣『專領』梅勒章京職。幾位意下如何啊?」

    「奴才叩謝皇上聖恩!」剛才的下五旗旗主,這一會兒工夫被降職為所謂第一梅勒章京,卻是要受制於皇上另有任命的「專領梅勒章京」了,可還要感激涕零一般!

    「好,各位深明大義!朕意,命:安郡王岳樂為正白旗專領梅勒章京;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一等男瓜爾佳·巴哈改旗鑲白旗,為專領梅勒章京;都察院左都御史、三等精奇尼哈番覺善,為正紅旗專領梅勒章京;復起原工部尚書、議政大臣星訥為鑲紅旗專領梅勒章京;固山額真、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藍拜,為鑲藍旗專領梅勒章京。」

    彈指之間,皇帝福臨已經按照玄燁的悄悄進言的「各王為虛、親信為實,虛實結合、終歸一主」的辦法,將自己親政以來在下五旗之內早就安插扶持的中堅力量和絕對親信,名正言順地擺到了實權位置,從而確保了自己對下五旗的絕對掌控!

    「各旗之內,第一梅勒章京為副旗主,不涉專旗內雜事。專領梅勒章京並非旗主,只專職旗下雜事。八旗民丁刑罰,均交尚方院。其餘各項,皆循舊制。」

    「朕親領上三旗在先,不可輕廢。另專設下五旗宗室總理大臣一名,不涉具體旗務、不統各旗兵卒、不調禁軍兵馬,只代朕撫慰下五旗民人甲士,以示朕之八旗共主之威。此宗室統領……可由多羅貝勒、皇二子玄燁暫領!」

    「內翰林國史院大學士額色黑,內翰林弘院大學士、覺羅巴哈納,著爾等即日草詔。等十三衙門司禮監即刊示曉諭,傳佈中外,昭告天下,鹹使知悉!」福臨一說完,早就有吳良輔跑到殿外,將剛才這一大段原原本本背誦了出來,主要就是說給太和門廣場上杵著的那些沒有進殿聽聞的朝廷大員們。

    「臣等謹遵聖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和門廣場上,眾人齊齊高呼萬歲,卻絲毫掩飾不了對一個小小的幼童,代替皇上,在名義上兼領下五旗這種驚天大事的震驚與揣測!

    對於這個孩子,真的是天降祥瑞、不可限量了!

    覺善(?—1664),李佳氏,滿洲正紅旗人,世居薩爾滸,清初將領。(順治)七年,從睿親王(多爾袞)畋於中後所,坐私出射獵,降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八年,上親政,復世職,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尋命仍專領梅勒事,進世職三等精奇尼哈番。十五年,以老病乞罷。

    星訥(?—1674),覺爾察氏,滿洲正白旗人,清初將領。順治元年,從入關,改尚書,進世職一等。三年,從討張獻忠,師還,加太子少保。六年,從討姜瓖,攻大同。瓖以精銳出戰,填塹毀垣,星訥督將士持短兵,力戰卻之。瓖背城為陣,星訥督將士直壓其壘,師乘之,殲其精銳略盡,進世職二等阿思哈尼哈番。八年,英親王阿濟格得罪,星訥故為王屬,坐奪官,削世職,籍家產之半。尋復授工部尚書、議政大臣。十年,以老致仕。十四年,星訥自訟軍功,復世職一等阿達哈哈番兼拖沙喇哈番。

    本杜撰之職!「總理」者,「總管掌理」之意,清朝最出名的是光緒時代的「總理各國衙門」,後來孫中山先生將這一詞語發揚光大了。其實至少在宋代,就有總理一詞了。蘇軾在《德威堂銘》中有言曰:「其總理庶務、酬酢事物,雖精練少年有不如。」

    清《大清會典事例˙卷一八一˙戶部˙庫藏》:雍正元年,特命王公大臣總理三庫,鑄給印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