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三十八章 ——百分百信賴 文 / 弘毅知難

    僅僅半個時辰之後,杜篤祜就捧著一本薄薄的簿冊走向公案之後的小玄燁。此時這位小爺,正津津有味望著滿廳的大小官吏,不時地點頭搖頭的。

    「貝勒爺,阿爾巴人的名冊勘定完畢,請您過目。」杜篤祜高舉名冊,交給了從貝勒爺身後走過來的太監梁功。

    「哦,這麼快就好了?」弘毅急忙收攏心思,也脫口而出讚揚一句。後世的機關幹部,如果都能有人家這個素質,何愁偉大的「中國夢」不能早日實現呢?哈哈!

    但這一句讚揚話,在杜篤祜耳中卻別有滋味了。他直起身來,雙目直視弘毅,十分篤信地說道:

    「回貝勒爺的話,這鑲黃旗下滿洲第四參領第十七佐領,也就是現如今咱們說的所謂『阿爾巴人佐領』,武職、兵丁共計三佰壹拾七人。其中,本應設牛錄章京一名,但其人歸化未久,頭人別科托夫實授『包衣佐領』,從四品;撥什庫『領催』,從五品,五人;分得撥什庫『驍騎校』,正六品,十人;武略佐騎尉,從六品,二十人;七品及武職以下三十人,合計六十六人。兵丁二百五十一人。」

    「其中孑然一身,在家鄉尚未娶妻生子者,合計三百零六人。以上數目乃是依據兵部所列,下官只是逐一核實人頭,釐清職銜而已,算不得快。」說完,杜篤祜就低頭看著弘毅的桌子腿,不再說話。

    弘毅一下子明白了,杜大人這是以為自己對這種速度表示懷疑,誤以為自己腹誹他們偷奸耍滑了。

    「數據詳實、人頭清晰自不必說了,但就是杜大人在這區區半個時辰之內,竟將這些名目爛熟於胸,玄燁已是十分佩服。」弘毅說句話墊個場,然後拿過剛剛寫就、還散發著墨香的名冊,只是看了一眼封面,也不細細翻看。就接著問道:

    「兵部原冊之中,可記載這些人自己陳數其原籍所在?」

    「回貝勒爺的話,確有記載。三百一十七人中,自述原本所在羅剎國之『拉稀』……州……的,五十二人;自述家鄉乃羅剎屬國之『哥砸客』人的,二百六十人;自稱羅剎國友邦鄰國之『烏可爛』國人的,五人。」

    出乎弘毅所料,杜篤祜對於這個很「棘手」的問題居然也是信手拈來,沒有半點猶豫。唯一「含糊」的,可能就是音譯那些他從沒聽說過的國名罷了。這讓弘毅差點動了去翻看名冊親自校驗的念頭。好在「用人不疑」的道理最終佔據了主導。這才沒有做出會讓自己失去延攬人才機會的決定。

    「拉稀?哥砸客?烏可爛?呵呵……」弘毅最終還是把名冊放在了一邊。不再理會,而是微笑著複述這三個名字。

    所謂「拉稀」他是知道的,大學時代學「科學社會主義」專業課的時候,聽一位從蘇聯留學回來的「老學究」講過。俄羅斯語自稱就是「拉西亞」,這個詞是標準的俄語發音。而「俄羅斯」這個稱呼是中國人通過較早接觸俄羅斯人的蒙古人學來的,在蒙古語中很少有以輔音r開頭的,而蒙古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都要加上相應的元音o,因此「羅斯」在蒙古語便譯為,第一個音節為o。這也是中國元朝史籍中稱為「斡羅斯」或「鄂羅斯」的原因。到了明朝,中俄聯繫中斷,直到明末中俄才有直接接觸,那時候漢人便將其直接音譯為「羅剎」。

    「羅剎國」這一稱呼直到清初仍舊存在。比如康熙帝下令編纂的中俄交涉史料就定名為《平定羅剎方略》。但清朝的統治民族是滿洲族,受蒙古族影響較深,故採取源於蒙古語的間接音譯,在康熙以後統一稱為「俄羅斯」並沿用至今。

    至於其他兩個嘛,你們音譯的十分有水平呀!

    「正是。下官筆錄兵部呈檔之時也是暗笑,可見這蠻夷之地,不通教化,名字也是荒謬之極。」杜篤祜很滿意小玄燁的淡定和表現出來對自己的信任,就連聽到這三個讓自己坐蠟的名字,也沒有翻看名冊,果真是胸襟氣度非同小可的皇二子呀!故而此刻的他也有些放鬆,連帶著調侃一下。

    「嗯,杜大人所言極是。不過,既然他們原本就是我北地旗民索倫部餘脈,也許是被那些羅剎蠻夷拐帶日久,忘了自己正朔本家也情有可原。我看,這些個荒誕名頭就不要用了,正式造冊之時,就將他們不遠萬里東歸大清的出發之所,改為前明所用『羅剎』吧。至於那兩個嘛,就叫做『哥薩克』和『烏克蘭』,可好?」弘毅笑著建議道。

    「貝勒爺所言甚是!下官這就去辦!」杜篤祜十分欽佩滿洲皇子對漢家學問的貫通,知道羞恥禮義,就連這幾個藩邦名稱,給他這麼一改,至少是個聖人門生能夠說出口的名字了。

    「好!另外,我既然領了皇命,作為皇僕局掌印總理大臣,加掛南歸阿爾巴人管帶銜,有這幾件事想和你商議一二……」弘毅從座位上起身,站起來說話了。

    「下官全憑貝勒爺……哦!下官、宗人府府丞,全憑右宗正、皇僕局掌印總理大臣,南歸阿爾巴人管帶大人吩咐!」杜篤祜十分聰穎,直接改了稱呼,意思就是這件事您全權說了算!

    「嗯。其一,既然別科托夫誠信北歸來投,可免去包衣佐領,改正四品佐領,也算實至名歸……」

    「是!」

    「其二,這阿爾巴人佐領旗下,尚缺正五品的分管佐領三人,可從滿洲、蒙古和漢軍鑲黃旗中,各抽調德才兼備之人,到別科托夫任下充任。」

    「下官……照辦!」杜篤祜沒有剛才堅定,弘毅自然知道為何。

    「這滿蒙漢八旗,乃是大清根本。既然阿爾巴人來歸,自然是要讓他們盡快熟悉瞭解大清旗人概略,有這麼三個人做副手,方便一些。哦,人手定下來之後,就給他們改旗吧!」

    「明白!」

    &

    nbsp;「其三,請大人從哥薩克人中挑出兩人。烏克蘭人中挑出兩人,都要是那種在家鄉沒有家室,卻又聰明伶俐、誓死效忠我大清的,充作別科托夫佐領的親兵。特別是那烏克蘭人,最好是從他那個家鄉的貴族大戶而來!」弘毅目光中狡黠光芒一閃而過。

    「下官照辦!」

    「好!這最後一樁,就是那餘下的二百五十八名家鄉哥薩克的,不能拆散,也不能亂在一起,而是分作三個小隊……三個連隊吧,每連八十六名哥薩克。外加烏克蘭和羅剎。剛好一百多人。就讓這三位分管佐領各領一連。」

    「簾?」杜篤祜沒聽過。

    「哦。是……是『連坐』的連,就是讓他們這一隊,生死與共在一起為我大清效力。有誰膽敢臨陣脫逃、貪生怕死的,一整連的人都要『連坐問罪』之意!」弘毅急忙胡編一頓。

    「大人高見!阿爾巴人歸旗未久。雖是旗下舊民,但其所在索倫部仍應算作『伊徹滿洲』,的確需要羈縻震懾一番的!」杜篤祜大為贊同。

    「嗯,杜大人過譽了!既然這阿爾巴人佐領的數目、編製已然清晰,下一步,玄燁以為可以將別科托夫喚過來,先讓他心中有數,也聽聽他的意見。而後,當務之急就是分派房屋田產。再之後。就是告知各旗了。哦,對了,還可以知會刑部,從下五旗犯婦之中遴選十惡不赦之罪以外的寡居無子者,以為選取之用。」弘毅突然想起後世康熙的優秀做法。補充道。

    「這,犯婦也可為之?」杜篤祜有些拿不準。

    「呵呵,只要不是十惡不赦的,自然可以選用的。畢竟,婦女犯法,往往也是有苦難言的。如今就讓皇太后、皇上的恩澤,廣濟一下她們吧……」

    「下官……」懿旨和上諭裡面沒有的,杜篤祜不敢貿然答應。

    「哈哈,這樣。杜大人你先記下此條,我一會兒就親往刑部,去和尚書大人接洽一二。」弘毅其實心中還有那些朝鮮馬販子的事情,要和刑部好好商議的,只是不能和杜篤祜說罷了。

    「既然如此,下官全憑大人們的議決辦差了。」杜大人終於表態。

    「好,謝過杜大人!如今就照你所開列各項名目、數字,奉旨硃筆照會其他相關衙門,從速辦理即可。」弘毅回身拿起那本自始至終沒有翻看的名冊,親自交還了杜篤祜手中。

    「這,貝勒爺,您不再看一眼了?」杜篤祜這次倒是有些拿捏不準了。

    「呵呵,杜大人,您的大才我已瞭然於胸,別說這點差事,就是天下人丁名目,我一樣信得過你!不看了,你去忙吧!」說完,弘毅暗自調侃:信任百分百、交情自然來,杜大人,你懂得……

    「貝勒爺!……下官……」面對皇二子的絕對信任,杜篤祜實在想不出更為合適的感激話,只好補充一句:「下官這就令人先去請別科托夫佐領過來!」

    「哦,這樁小事,我這裡倒是有人手可派的。」弘毅伸手制止。

    「小功子!」

    「奴才在!」

    「你去跑一趟景山火器營吧!快去快回!」

    「庶!」梁功心領神會,一個跪安之後,就急匆匆出了皇僕局大堂。

    而剛被充分信任的杜篤祜,也不再多言,回身坐回了弘毅的下首,指揮著幾個筆帖式開始正式抄卷阿爾巴人佐領的名冊了。不過弘毅注意到,杜大人沒有完全撒手不管,似乎於緊要指出,還是親自提筆的——

    嗯!有眼光!我看好你!

    清代滿語「撥什庫「(『催促人『之意)的漢譯名。低總軍職。滿洲、蒙古、漢軍八旗各佐領下皆有設置,由馬甲、閒散內優秀者禮之,每佐領下5人,專司登記檔案及支領俸餉諸務。滿洲之領催兼於本佐領下識字擴軍內挑選。

    驍騎校,清代八旗低級軍官名。滿族社會早期稱代子,滿語稱『分得撥什庫『,代行者之意。設於佐領之下,正六品。

    十七世紀三十年代,我國東北境內的女真人融合其他民族成份而形成滿洲族,即今天的滿族。縱閱清代之史籍,滿洲又有「舊滿洲」與「新滿洲」之別。按《吉林外記》:「滿洲有佛、伊徹之分。國語舊曰『佛』,新曰『伊徹』」。故「舊滿洲」與「新滿洲」又有「佛滿洲」與「伊徹滿洲」之稱。

    清代不相隸屬衙門之間互相行的一種種,分為硃筆照會和墨筆照會。前者用於上位者衙門對雖然不相隸屬,卻職級、位置均低於自己的下位者衙門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