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失蹤筆帖式 文 / 弘毅知難

    皇僕局東廂側廳內,早已「心急火燎」的小貝勒爺,高聲催促侍衛瑪拉趕緊去尋找失蹤的筆帖式、松竹齋老闆張歲寒,卻被身後的刑部滿尚書圖海出言攔下。

    弘毅如願聽到被自己挽留的客人終於發話了,先悄悄給瑪拉送了一個肯定的眼神,這才急急忙忙轉過身來,一臉的焦急,急促詢問道:

    「圖大人,此事萬萬不可耽擱呀!晚了只怕……凶多吉少!您難道還有何賜教?」

    圖海看著貝勒爺的表情,聽著他的話語,心中不禁疑惑起來——小小一個筆帖式,即使失蹤,還有諸多衙門管著,大清皇子、貝勒爺為什麼急成了這個樣子?就算是你的得力下屬,也不至於慌亂到如此呀?這還是傳說中天降祥瑞的金烏下凡嗎?也許,這個叫做張歲寒的,此人所涉事項非同小可?

    「貝勒爺,奴才是想著,這個筆帖式是貝勒爺麾下火器營的人,也算是朝廷命官,無故失蹤,算是大事了。可先去九門軍巡捕營衙門報案,同時知會五城御史司坊,令巡視五城御史和五城兵馬司,分頭在十坊之內詳細稽查!」圖海躬身獻言獻策。

    弘毅聞聽,心中讚許:

    九門軍巡捕營,管理京城特別是內城的治安案件,有人失蹤那是職責所在,相當於後世的首都中樞地帶派出所。

    五城御史,隸屬於五城都察院,滿、漢各一人,科道中簡用。一年更替。掌綏靖地方,釐剔奸弊。順治十年明確規定:「五城御史各率所屬,辦理地方之事,厘剔奸弊,整頓風俗」,具體職責就是稽察京師十坊之境。也算是公安局的巡視專員了。

    五城兵馬司,設正六品指揮一名,負責指揮、掌管京城地區治安,屬於公安局機動武裝力量。

    至於十坊,其實就是轄區劃分。具體情況是「中城分中西、中東二坊;東城分朝陽、崇南二坊;西城分關外、宣南二坊;南城分東南、東坊;北城分靈中、日南二坊。每城有一名正七品的副指揮提領其下二坊,每坊又有一名不入流的吏目負責。副指揮和吏目其時都為漢人。

    在京師之內找尋一個失蹤的人,若是將巡捕營、五城御史和五城兵馬司指揮,以及十坊的副指揮和吏目,統統調動起來。而且將內外城都涵括在內,可謂是「湯水不漏」了,無論怎樣都會有個結果。

    圖海這一番話,很能說明他臨機的分析能力和辦事水平!

    「另外,是不是再報備於五城都察院,以便其盡速安排查訪?」圖海稍一停頓,補充了一句。

    聽到此處,弘毅可謂心花怒放!最關鍵、最能體現出圖海大人水平和心思的,就是這句!而弘毅等的。也是這句!

    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師地方治安的領導機構,將五城御史、五城兵馬司和上述十坊囊括其下,而且還負責京師官吏的「查訪緝拿」!圖海說出模糊的三個字:「是不是」,潛台詞就是——

    萬一您麾下這位筆帖式擅離職守、脫崗外逃,通知一下五城都察院,後面的責任就不必您親自承擔了。但通知到什麼衙門,更是一門學問!吏部衙門太大,萬一真是那名筆帖式擅離職守,火器營的主事難逃干係。故而。「小小的」五城都察院最合適不過。

    由此可見。圖海關鍵時候腦子不糊塗,而且還有對小貝勒爺的一番維護情意在裡面!

    「對!瑪拉,就按圖大人所說,快去。」弘毅感激的沖圖海點點頭,這才吩咐瑪拉。

    「瑪拉侍衛,你少待片刻。」圖海說完,從懷中掏出一方自己的名帖。親自交到瑪拉手中,說:「你拿著我的名帖,就說刑部已經過問此事,讓他們都用心配合與你!」

    「瑪拉,承著圖大人的帖子,快去調度人馬,速速與我們會合!」弘毅補充一句。

    「庶!」瑪拉望一眼弘毅,得到了許可的眼神。這才領命而出。

    「多謝圖大人!」這時候,就輪到弘毅深深打躬了。

    「奴才為貝勒爺效力是應當的。」圖海急忙打千兒相扶。卻還是不明白一個小小的筆帖式,為何會被玄燁如此看重。

    「大人,事到如今,我便和您說個實話。」弘毅說著,拉著圖海用半個屁股坐下,自己則站著湊到他的耳邊。

    「這個筆帖式張歲寒,官職雖低,區區七品,現如今卻在經辦一件皇上交辦的御案!擅離職守一定不會,只怕是……」弘毅看出圖海的疑惑所在,不再隱瞞,十分信任地想尚書大人做出了解釋。

    「啊,御案!」圖海真是吃驚不小!

    「嗯!玄燁是奉了皇上口諭,徹查一案!」弘毅退後兩步,朗朗作答。

    「臣,刑部滿尚書圖海,恭聽聖諭!」圖海再也坐不住了,就著小玄燁騰挪出來的空間,趕緊跪了下去。

    既然是「御案」,那就是案子,既然是案子,作為刑部尚書,現在還「有所聽聞」,那就不能置身事外了。況且小貝勒爺此時說出「聖諭」,也隱含著要自己主動參與的意思。不稱「奴才」自稱「臣」,也是凸顯了此事的公差性質。

    「皇上說:騾馬市交易之中,混雜朝鮮行商日久。非朕不知,而是憂心下旨委派騾馬稅局徹查,恐難免不了了之。假若派員暗訪,其做派行止太宜察覺,無論是走私的朝鮮行商,還是私賣馬匹的馬販,亦或是玩忽職守的吏員,都會有所防備,不易徹查。最為緊要的,不在查辦幾個小小的騾馬稅局官吏,而是要將朝鮮行商走私一事瞭解透徹明白。」弘毅將自己那日在位育宮遊說福臨的說辭,換做了聖諭。

    「皇上聖明!」圖海這是真心實意的評價。

    &

    nbsp;

    「皇上還說:玄燁尚在年幼,那些未曾謀面的商販、官吏自然不會加以防範。若扮作紈褲子弟,再從御馬監抽出御馬一匹為餌,他們定然以為不過是富貴人家的幼童,出來賣馬消遣。商賈唯利是圖,容易露出真容。」弘毅繼續將自己的話昇華為聖旨。稍作停頓,見圖海沒有絲毫質疑,這才繼續說道:

    「著皇二子玄燁為欽差,暗中調度,徹查此案。一旦查有實據,可知會部院協同辦理。他日玄燁傳諭,如同朕臨!」這句才是福臨的原話。

    「臣謹遵聖旨!」

    「大人,皇上口諭就是這些了。現在您知道那日玄燁為何在騾馬市。居然就那麼巧,就被孫狗子毆傷了吧?」弘毅一邊扶起圖海,一邊解釋。

    「原來如此!奴才前幾日剛剛從覺羅巴哈納那裡接過刑部的差事,倒也聽他說起過貝勒爺『治律之嚴謹、愛民之意切』。更何況貝勒爺為了皇命,不惜折損自己的皇家體膚,奴才實在是欽佩萬分!請受奴才一拜!」剛起來的圖海說著就要再次下跪。

    「大人,我們不都說好了嗎?就是說事,不落俗禮!」弘毅一把抓住圖海的大手,認真的說。

    「這位筆帖式張歲寒。正是此中關鍵所在。所以,我們還是先將他找到為緊要吧!」

    「是是是,奴才糊塗!」圖海落了個大紅臉,因為自己的「不分輕重」。

    「我才是遇事慌亂的,剛才要不是大人出言提醒,此時還不知道會無狀到什麼程度呢!」弘毅明白圖海的尷尬,極力勸解。

    「貝勒爺,既然和朝鮮行商有關,那些朝鮮的繼咨行官也脫不了干係了。不如我這就提兵去會同館的別館,問個究竟!」圖海開始進入角色了。

    「大人所言甚是!不過事關藩邦。不可貿然行事。需要另外想個穩妥法子才好!」弘毅心中讚歎圖海的判斷力。卻也惦記著後世那句「外事無小事」的警句。

    「另外的法子?」圖海這一點怎麼會比上思索日久的弘毅呢?這位小爺其實自導自演這一出「失蹤案」,早就想好了下了!

    「大人有所不知,張歲寒其實是我的細作……」弘毅望著圖海驚訝的表情,慢慢把自己當初安排機靈聰明的張歲寒打入敵人內部、充作馬販子,而後用御馬做誘餌、故意接近朝鮮人,誘使行商寫下朝鮮的「合同」這一樁樁的來龍去脈,講了個詳盡而且生動。

    「哦……貝勒爺雄才大略。奴才高山仰止!」圖海如夢初醒。

    「大人過譽。不過現在靜下心來分析,也許是什麼地方出了紕漏,事情敗露。所以,我判斷張歲寒此刻就應該如你所說,是在會同館的某處所在。如果這小子命大,應該沒有性命之憂,畢竟朝鮮行商只為圖利,不會主動牽扯命案!」自己演的失蹤大戲。還需要繼續圓場才好!

    「那我們就去會同館的朝鮮別館勘驗一下,自然水到渠成。只是這法子、名堂。還請貝勒爺示下!」圖海算是明白了,這位小爺其實早就胸有成竹了!

    「好,大人稍後片刻!小功子!」弘毅卻衝著門外高呼一聲。

    「奴才在!」

    「你速速去將季開生季大人,楊雍建、閔敘兩位貢士,都請到這裡來!」

    「庶!」看著梁功轉身小跑步而去,弘毅這才又一次湊到圖海身前,雙手將他來回到座位上坐好,故作神秘的說:

    「大人,您看這樣行不行……」兩人繼續耳語起來。

    九門巡捕營為清初設置,隸屬於兵部職方司,最初下轄三營,以漢族官員掌其政令。康熙十三年(1647年)始設提督九門步軍統領,以滿族大臣總管其事。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巡捕三營並屬於步軍統領,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增為巡捕五營,總稱「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至此,其任務與編製已不同於一般的駐京八旗軍隊。掌京城守衛、稽查、門禁、巡夜、禁令、保甲、緝捕、審理案件、監禁人犯、發信號炮等要職。

    五城都察院是稽察京師地方治安的機構。清代把京城分為中、東、西、南、北五城。都察院分派御史巡城,並設有巡城御史的公署,稱為「五城都察院」,或稱「五城」。各城都設有兵馬司,每司又分為二坊。由五城御史督率管理。負責審理訴訟、緝捕盜賊等事。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設兵馬司指揮1人(正六品),副指揮2人(正七品),吏目1人(未入流)。

    乾隆十三年九月(1748年)乾隆皇帝下令合併會同館、四譯館為「會同四譯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