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海勢需再起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沒有足夠重視並深入思考福臨對圖海「別有用心」的一番訓誡,卻自顧自在那裡分析鄭芝龍對南明隆武政權土崩瓦解和大清平定福建的決定性作用,特別是想到自己最最看重的中國歷史上曾經真實發生的第一次海商勢力染指中~央政~權、儘管是苟延殘喘的中~央政~權,更是信馬由韁、思路大開——

    從宏觀歷史角度看,明清代際之時鄭芝龍、鄭成功所代表的,其實是一支東南沿海的海洋勢力。中國主要是一個大陸國家,在歷史上,中國的海洋勢力很少扮演過重大角色。但在晚明之際,東南海洋勢力崛起於海上,已經形成相當大的勢力。

    這一股勢力的特點在於重視海洋更勝於陸地,當明清之際,這股海洋勢力徘徊於明清兩個朝代的兩大勢力之間。不論他們向哪一邊靠攏,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早先,在鄭鴻逵、鄭彩與鄭成功的影響下,他們選擇了擁明抗清的道路。但他們與隆武帝的合作因受到官集團的抗拒,最終以鄭鴻逵退隱、鄭彩受貶而大受打擊。鄭芝龍則代表海商內部降清派的勢力,他們從一開始就反對過多地捲入明清之爭,這是鄭芝龍冷對唐王稱帝行動的原因。

    鄭芝龍一生採取的策略是與朝廷合作,向海洋發展。從降明到降清,其實是他這一路線的實現。他認為與清朝對抗是沒有出路的,只有與其合作才能保持權利。並向海洋發展。在當時的東亞之海上,鄭芝龍的發展越來越受到荷蘭人的壓力,二者隔海對峙,遲早要再次一決雌雄。從這一角度去看鄭芝龍降清,我們可以理解為:他想依靠清朝的勢力向海洋發展。但是,這一派在道義上是失敗的,因而只能成為一股潛流。早期,他們是跟著鄭鴻逵,走與隆武帝合作之路。在與隆武帝合作失利後,鄭芝龍利用軍隊中對隆武帝不滿的情緒。將其引向降清的道路。他壓倒了內部反清的勢力。並使其中大部分人相信:只有降清才有出路。在這一形勢下,他最終完成了降清的部署。

    鄭芝龍自海盜降明後的十七年內,先後在福建與廣東任職。在廣東的數年裡,他深深感受到這個省份的發展潛力遠勝福建。而且。廣東在明清之際是僅次於福建的第二個海洋大省。在該省的潮州一帶。一直活動著對抗鄭氏家族的海洋勢力。鄭芝龍的夢想是任閩粵總督。一統中國的海洋勢力。可是,儘管他任過廣東省總兵,但在他主持隆武政權財政時。還是受到廣東方面的抵制,「閩餉不足,芝龍遣給事中梁應奇入粵督餉。應奇往,參遲誤者數十人。命提問。亦莫應。潮州知府楊球遂止越界。」鄭芝龍無一刻不在謀求佔據廣東,他曾對清朝的間諜蘇忠貴說過心裡話:「廣東蘇觀生曾派兵迎我,我未前往。又言,我二人至粵可為總鎮,我取粵後,即可歸附。」

    鄭芝龍降清的目的之一,便是想通過清朝而領有廣東。《隆武遺事》記載他的得意算盤:「兩廣素屬部下,若招兩廣以自效,閩廣總督可得,猶南面王也。」若圖海所言不差,博洛就利用其弱點,也以廣東作為誘餌:「且兩粵未平,今鑄閩粵總督印以相待。吾所以欲將軍來見者,欲商地方人才故也。」多麼直白,多麼露骨,若是胡世安那樣的義禮之臣,哪怕早有降意,也一定會推諉一番。但海商出身的鄭芝龍,偏偏願意為了這個大大的利益鋌而走險!

    然而,鄭芝龍吞下魚餌之後,卻被博洛逼送北京。鄭芝龍非但沒有得到閩粵總督,甚至沒有給予任何實職,僅授其為精騎呢哈番。

    博洛挾鄭芝龍北上進京,恰恰是清廷最愚蠢的決策之一。

    清廷進入中原以後,對降人一向是控制其首領,使用其部下。所以,如順治十一年剛死的左夢庚、順治二年就因清廷以其反覆無常被殺的劉澤清等明朝大將,降清之後都被其挾至北京,而其部下諸將卻紛紛得到重用,如「嘉定三屠」、「除滅二帝」以及「掃平兩廣」,最終卻「反清歸明」、「墜馬溺亡」的「爭議人物」李成棟,還有順治十一年因敘前功,被賜一品頂帶並出鎮泉州的馬得功等人。

    就大範圍來說,實行這一政策是對的,但對鄭芝龍部用這一策略則為失策。蓋因鄭氏集團內部有擁清與反清兩派,除了鄭芝龍真心降清外,鄭鴻逵、鄭芝豹與鄭芝龍長子鄭成功等人都是擁明派。鄭芝龍的許多部下原來的意向並不明朗,但見清廷哄騙鄭芝龍入京軟禁,知道降清不過如此待遇,一齊心冷,以後都成為擁明抗清派。如果當時博洛不是食言而肥,而是真用鄭芝龍,鄭芝龍為其平定閩粵,可以說是指日可待。清廷的錯誤使東南戰事延續數十年,這是其所料不及的。

    正史裡的順治十年五月初十日,福臨曾就此事說:「茲爾鄭芝龍當大兵南下,未抵閩中,即遣人來順,移檄撤兵,父子兄弟,歸心本朝,厥功懋矣。墨勒根王不體朕心,僅從薄敘,猜疑不釋,防範過嚴,在閩眷屬又不得安插恩養,以致闔門惶懼,不能自安。」這說出了鄭氏集團當時真實的心態,也說明鄭芝龍與清軍裡應外合,福臨是知道的。對於其它的隻字未提,又說明知道當時,博洛當年的大嘴許願還是不為朝廷所知的!

    就鄭芝龍而言,他個人的悲劇也不僅僅是個人的,它也是中國海洋勢力的悲劇。

    如果僅從個人立場來看鄭芝龍降清,我們可以說他是一個叛徒。但從各階層的動向來看鄭芝龍,我們應當承認:鄭芝龍是當時已經崛起的中國海洋勢力的「傑出」代表。

    鄭芝龍由海商而海盜。由海盜而成為明朝水師將領,再由明朝大臣而降清,他的舉動其實反映了中國海商的政治動向。中國海商作為一個新興的階層,他們對明朝有過鬥爭與妥協。在荷蘭殖民者的壓力下,這一批人最終選擇了向明朝妥協而與荷蘭人抗爭的道路。在明末十幾年內,這一策略是成功的。鄭芝龍背靠大陸,控制了台灣海峽的航線,從而與台灣的荷蘭人對抗。

    清初,鄭芝龍降清,其實也是想承襲歷史上有效的策略。與沒有海上利益的清朝協調。力爭得其支持,從而可以全力對抗荷蘭人,在東亞海上爭霸。倘若他的聯清策略得以實行,他在海上對

    付西方殖民主義者的競爭。會有更多的有利之處。因此。他向清廷靠攏。不是個人的好惡,而是深謀遠慮的行為,就海商的長遠利益而言。他的策略也許更有利於海商的發展。

    但是,在清廷進入中原之初,他們還無法理解海商的立場與誠意。他們僅僅是將鄭芝龍當作割據地方的一個豪強,採取釜底抽薪的方式誘捕鄭芝龍。如果鄭芝龍只是一支陸上武裝,清廷這一策略是會成功的。但鄭芝龍從根本上來說是中國海洋勢力的代表者,他們擁有朝廷難以控制的海上武裝,而清朝對這一股勢力還不瞭解:中國海商在明末已是一個強大的階層,他們無論如何都會推出自己的代表,一個鄭芝龍從政治舞台上消失,他們會推出幾個鄭芝龍來代表他們。所以,清廷誘捕鄭芝龍,只是使抗清派在海商中得勢而已。此後鄭彩、鄭聯、鄭成功等人都相繼走上歷史舞台,並採取與清朝對抗的策略。

    對海洋勢力來說,鄭芝龍降清失敗,表明清朝並未理解和接納東南的海上力量。他們只有走與明朝聯合的道路才能獲得發展,鄭成功正是這一策略的實踐者。在鄭成功馳騁東南沿海的近二十年內,中國海商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從而達到了將荷蘭人驅逐而稱霸東亞海洋的目的。可是,海上勢力的發展,從根本上離不開大陸的支持。因為,他們貿易的商品大都來自陸上各城市的生產。為了控制這些商品,他們就得到大陸作戰,與陸地上的清軍作戰,便有了失敗的可能,並使獲得商品的代價上升,這是違背資本運行規律的。所以,明清中國海洋勢力的最終出路,是與朝廷取得一致,從而獲得廉價的商品來源。

    真實的歷史中,在經過數十年的戰爭之後,清朝廷也逐漸理解了東南的海洋勢力。在康熙皇帝親政後,清廷對海洋勢力採取了以招撫為主、打擊為輔的策略;自從三藩之亂後,清朝也逐步調整了海洋政策,從最嚴厲的海禁走向允許對外貿易,並在招降台灣之後開放口岸,使外貿合法化。在這一背景下,東南的海洋勢力與清廷最終相互協調。歷史在走了一段彎路之後,終於回到它發展的固有的軌道上。

    但,在弘毅眼中,那時候還是太晚了。在自己參與的順治朝期間,就要給這股海上勢力一個大大的東山再起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提前、而且更加順利的壯大起來……

    「玄燁……」

    弘毅正在海闊天空,卻聞聽福臨在呼喚自己的「官方姓名」!

    「兒臣在!」倉促之間,弘毅趕忙應答。

    「……」

    福臨有些奇怪,自己剛才不過是說「諸位愛卿可還有異議?玄燁所論,朕以為可以准行……」但小兒子卻半路說了一個「兒臣在」!

    哦,這小子走神了!看來剛才自己對圖海的一番做派已經引起了他的重視,這很好!老爸我是在為你著想呀,你還小,不能引火上身!明白就好!

    於是,福臨笑著說道:

    「今日你參與會議,所論之策多有良言,皇阿瑪之心甚慰。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

    「兒臣謝過皇阿瑪,再無其他。」

    弘毅走神走的很心虛,所以言簡意賅。但這在福臨眼中,卻是明智之舉!

    「諸位還有何話?」

    「奴才(臣等)全憑聖裁!」

    福臨十分滿意最後無論滿漢、各位大臣的肯定性表態,開始梳理這次御前會議的主要成果了。

    「著禮部草擬諭旨。擇日派遣得力大臣繼敕前去朝鮮責問事端。」福臨

    「奴才領旨!」禮部尚書恩格德、胡世安跪接聖諭。

    「著刑部即刻查明朝鮮使臣與馬販馬有德等人的劣跡罪行,按律嚴懲不貸!」

    「奴才領旨!」刑部尚書圖海、劉昌也跪了下來。

    「著戶部、工部、兵部三部下轄職司,即日會同火器營,將軍需各物品詳細開列,草擬《軍需條例》,待朕欽定。」

    「奴才領旨!」戶部尚書覺羅郎球、戴明說,工部尚書郭科、衛周祚,兵部尚書噶達渾、李際期紛紛下跪領旨。

    「誠如眾位所言,此事千頭萬緒、頗費周章,需要幾位能臣牽頭抓總。湯瑪法。你可願意勉力為之?」

    「老臣定然全力以赴、不負聖望!」湯若望趕緊接旨。

    「好!朕就再給你幾位幹員助力!覺羅科爾昆、學士折庫訥,你們襄助湯瑪法,務必竭盡所能!」

    「奴才領旨!」科爾昆和折庫訥接受任務。

    「好!眾位愛卿都是朕依仗之臣,今日會議。也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朕心甚悅。你們都可回去盡速準備去了。吳良輔好生通傳各門,盡速放行、不得糾纏。哦,對了。噶達渾、明安達禮、湯瑪法……還有玄燁,你們再留一留,朕還有幾句話要說。」

    福臨結束了御前會議,卻經過深思熟慮又留下四人。

    「奴才(臣等)告退。」

    其他眾人如釋重負,急忙行了跪安之禮,紛紛退出殿外,匆匆而去……

    對於其中的某些人,現在可還沒到睡覺的時候!

    終於寫完了這冗長而枯燥的一卷。弘毅長舒一口氣,看著拙作可憐的點擊量,解脫的笑了。

    網有它的生存形態,就像我開始碼字之初,很多網友好心提醒說:「你把一個《引子》生生給寫成了《較長的引子》,知不知道很多書友發現你五六章進不了正題,連看都

    不看了。」弘毅當時無語,滿腹委屈,因為這長長的引子裡面,自己構思了一個月,安排了好多所謂「伏筆」……

    後來,碼字多了,不得不承認這種處理是失誤的,其實還有很多可以選擇的手法,卻不必認這個死理。畢竟,網是快餐學,大家都是圖著一個樂子:你寫得越來越提氣,讀者才會越來越買賬。所以,再推倒重寫過程中,引子真的變得簡潔明快起來。甚至有沒有《引子》,都不重要了。

    原本以為自己已經適應了網,適應了大眾的需要,直到寫及這一卷——一個冗長的會議。回過頭來發現,自己還是沒變,還是那麼認死理。

    一個會議,全是一群人在「得啵得」,好沒意思。但弘毅卻很執著,因為,這次冗長的回憶,代表了後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主角的思想脈絡,也摻雜著許多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從而欲罷不能。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也許總會有那麼兩三個、三五個耐著性子通讀下來的讀者會懂我。不過,我可以保證的是,下面的章節會比較提氣,節奏也會明顯加快!而如此冗長的會議,在夢穿康熙的歷史中,最多再出現兩次吧……☉﹏☉b汗!

    最後,將此卷謹獻給我最最親愛的小女——久久。

    看著小女一天天長大,當老爸的我總想著要給女兒你留下一些什麼。有人留下的是用之不竭的財富,可惜老爸不幸入錯了行,當了一名如今十分悲催、堪比下九流不如的公務員。不是有人說想發財就不要當公務員嗎?老爸我在這一點上還算合格。幸虧你四五歲的時候就立志不當公務員,因為你說當公務員上班幹活不敢請假脫崗,下班加班也不敢請假回家,工資沒有某某幼兒園同學的老爸高……好吧,老爸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你十萬分孫的正確!

    那當爸爸百年之後,還能給你留下點什麼呢?只有精神財富了——寫到這裡,老爸自己都臉紅了,發個**微博都謹小慎微、生怕成為眾矢之的我,又會有什麼精神遺產留給你去品評、去驕傲呢?就連這部網估計也不會讓你覺得爸爸會變得高大偉岸,首先我就不同意!因為,這通篇就兩個字:「穿越」!換句話說,滿嘴跑火車,沒句真話!

    但老爸經過深思熟慮,決定把中獨一無二、索然無味的這一卷,鄭重其事的「謹獻」給你,我的愛女久久!

    因為這一章的寫作過程中,爸爸每天忍受著大部分讀者置若罔聞的冷待,還有少部分糞青的攻擊謾罵,究其原因,就是爸爸沉寂在自己的思路中,寫得執著,傻得透徹。

    其實,做人就應該和老爸寫這一卷時的狀態一樣吧——堅持自己,不為所動!過程必定艱辛,結果也未必如意,但,我們都應該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爸爸在這一卷裡想要的,就是抓住十七世紀中葉的那一次機會,讓活在老爸頭腦裡那個虛幻世界的所有中國人在幾十年之後笑傲全球!如果是這樣的話,等到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就是堂堂正正的,甭管白的黑的紅的、但凡是外國人,見了你都心生尊敬、給你點頭哈腰的「中國人」!

    親愛的久久,學校裡的小朋友和你可以做朋友,也可以不做朋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你現在還不懂,不要緊,老爸換個說法:你有一個最好最好的朋友,現在還沒有找到,她會永遠對你不離不棄,儘管會否定你、打擊你,甚至傷害你,但她會一直在那裡陪著你。她是誰呢?其實就是你內心真實的自己。發現她吧,好好和她相處,親密無間也好,明爭暗鬥也罷,她最真實。

    親愛的久久,做你自己,不管別人說什麼做什麼,也不要怕這個過程有多艱難困苦,就做你自己吧……

    對了,爸爸會陪著你找到你自己,並深深愛著你,和你的自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