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四十一章 ——羅剎軍力說(五) 文 / 弘毅知難

    實在是「裝仁慈」裝不下去的弘毅,急忙擺脫「黑死病」這個話題,轉而說起了當前俄**隊的火器配置。當然,是弘毅按照自己掌握的知識說給湯若望聽,或者說讓他來評判對錯——

    眾所周知,16世紀世紀中期俄軍的典型武器是「皮肖(pishal)」火繩槍和少量的滑膛槍。一直到了17世紀的後50年,燧發槍才開始在俄國出現,許多老舊的皮肖火繩槍也被改造成燧發槍。在小玄燁所在的1655年前後,早期來福槍(有膛線槍)也在俄國出現了,不過因為造價太高昂,所以非常稀少。也就是說,現在的羅剎,還是以老式的「皮屑火槍」為主要裝備的。

    此時,俄國本土的軍工廠產量有限,比如莫斯科南邊的土拉(tula),被限制每年只能生產2000支皮肖火槍,因此俄國從這個時代開始就向西歐大量購買軍火,比如1631年一年就購買了19000支火槍以及5000把軍刀。1647年,為了準備對波蘭戰爭,沙皇進口了2348對歐式手槍,1660年戰爭中又進口了2000對。原本要求每個騎兵配備一對手槍,但俄政府考慮到數量不足,所以他們也要求許多貴族騎兵配備皮肖火槍以減少手槍需求。

    皮肖火繩槍大而笨重,所以很多騎兵寧願使用簧輪手槍,皮肖火槍裝填火藥步驟煩瑣和麻煩,而且射擊精度不高。曾有人目睹某個叫各布的俄軍士兵是如何在練習中誤傷日爾曼翻譯,把士兵的衣服打出彈孔的事故的。

    特比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七世紀上半葉這個火器盛行歐洲的時代,俄國的非正規軍,以及貴族們的隨從在上戰場的時候仍在使用弓箭。這一點,弘毅尤其「滿意」——至少和咱們大清處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吧,說不定弓箭質量和射箭技藝還不如咱們呢!

    這一時期,俄軍當時還要大量使用土耳其、波斯、波蘭、匈牙利式的軍刀和匕首。羅剎人之所以只能少量進行本土武器生產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夠高質量的鐵礦,於是他們只能從國外進口。比如1629年。他們就向瑞典購買了25000普德(pud。重量單位,25000普德大概相當於4270噸)的高價鐵礦石。1628年,羅剎在烏拉爾山脈發現了優質鐵礦脈,但早期產量不給力。1629到1630年。每年只出產63普德(大約一噸左右)純鐵。這點量只做出了20把槍,一些鐵錨和一些釘子。不過從此開始,烏拉爾山脈就成為俄國著名冶煉基地和鍛造場。

    儘管缺鐵鑄槍。不過在俄**工業還有一項古老技術,那就是青銅鑄造。在17世紀30年代的斯莫稜斯克戰爭中,羅剎就有151門大炮和7門臼炮。而且龍騎兵還有他們自己的騎炮兵部隊!

    交談中,弘毅意外得知,早在莫斯科公國時期,他們的炮兵就以訓練精良、技術精湛著稱,實乃優秀兵種!這讓弘毅大感意外!

    原來,當時的俄國炮兵們每個月可領到現金的工資,麵包和鹽。因為這個兵種對經驗,對技術能力要求很高,對出身沒什麼要求,所以許多炮兵都以此職業為榮,因為幹這行的都有真本事。因此跟其他職業不同,這個兵種講究師傅帶徒弟,技術的傳承性很重要,而這些炮兵也都非常敬業。

    湯若望甚至舉了一個例子——利沃尼亞戰爭中,1578年10月21號在凡登(venden),許多莫斯科公國炮兵因為無法安全的把火炮轉移出戰場,所以他們也拒絕撤退,堅持要守住他們自己的火炮,真正做到了「人在炮在,炮丟人亡」……

    *

    *

    「老瑪法,火炮之厲如今朝堂上下已然知曉。咱的火器營,還有那個火器研究院,還要抓緊籌備。第一批選用的旗人和民人子弟,可是停當了?」弘毅感慨一番羅剎炮兵的忠勇之後,順便想起手頭還有一樁要緊的皇差還沒辦結,急忙發問。

    「回小爺的話,九月初一日朝廷此事議定,並刊行了《大清火器營火器教習研究院招生律例》,擬在京師年滿七歲、不足十歲的八旗子弟中,招收火器學徒第一期三十人,滿蒙漢各十人,同天子門生。只是這民人嘛……」湯若望有些拿不準——原來的聖旨裡面可是隻字未提什麼民人的事情。

    「民人子弟有些時候更知道上進!要不然羅剎國主伊凡為何要頒行《兵役法典》,還不是為了破除他們那個『門第制』的弊端?」弘毅這幾日的思路已經大為開拓了,就是比十天前的自己都長進不少。

    所謂俄國的「門第制」,即波爾貴族們根據家族先代的出身和職官確定其家族後人的長幼尊卑及其在國家機關中所任職位的一套嚴格的任官制度,大公對此無權干涉。也就是說,每一個家族和這個家族的每一個人在同其他家族和其他人的關係中都保持著一定的、固定不變的地位,他們的官位必須保持相應一致。

    到16世紀中葉,門第制已形成一套完整且複雜的計算方法。有時,顯貴們為了論職位往往要追溯到祖宗八代以前。這樣一種陳腐、落後的制度弊端百出,而顯貴們卻還樂此不疲。那時未佔據更高的地位被認為是很丟臉的事,但因固執而當眾受鞭打卻不被認為很丟臉,甚至被視為傻瓜也並不丟面子。因為出身與官位掛鉤,而官位則關係到物質財富的多寡,所以顯貴們千方百計追求自己的出身,以使其職位顯赫。

    門第制在軍隊中的危害可想而知。軍隊中的重要首領都要從波爾貴族中選拔,無論有無指揮才能,只要顯貴即可為帥,故而經常導致作戰失利。一位編年史家寫道,1530年進攻喀山時,俄軍由於格林斯基將軍同別利斯基將軍之間因誰先入城的地位之爭而沒有佔領城市。接著,1547-1548年,1549-1550年俄軍兩次進攻喀山均由於門第之爭導致敗局,難怪沙皇伊凡四世抱怨說:「不管派誰和誰去幹什麼事,總會發生官職的爭奪,致使我們做事找不到穩妥的感覺。」

    軍隊的建設關係到國家的對外政策、關係到沙皇的疆土和臣民、關係到貴族的物質利益。軍隊中的門第之爭既有損於國家,也有害於珍視它的波爾貴族自身,甚至激起廣大中

    小貴族的強烈不滿,廢除門第制故而勢在必行,《兵役法典》應運而生。

    「依我看,這三十名滿蒙漢旗人子弟之外,再增加十名民人子弟,不論出身貴賤,只求聰穎好學之子。此事不必再去討饒皇阿瑪了,我們就定下來便好!既然咱們的研究院主要是學習製作和實用火槍及火炮,那麼,就要特別對那些學習火炮的學員格外關注,炮兵是……哦,將來一定會成為戰爭之神的!」弘毅又引用了一句「後世」拿破侖的經典論斷。

    「庶!」湯若望顧不得細想,先應承下來再說。

    「況且,羅剎之炮兵自成一派,許多地方是我們可以吸收借鑒的,所謂去粗取精。我看,就像您剛才說到的那個戰例,羅剎炮兵的堅定和信念,就值得我們大清明日的炮兵去學習!要當炮兵、攻城拔寨,首先要有視死如歸、炮存人在、炮失人亡的決死勇氣和信念才行!」弘毅補充道。

    「信念?您是說……」湯若望突然兩眼放光——

    信念啊,什麼最有信念呢?

    (本章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