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四十九章 ——釜底需抽薪(二) 文 / 弘毅知難

    可是,靠欺騙得來的好景不能長久。

    偽季米特裡即位後,便自稱為「不可戰勝的愷撒」。由於他的驕橫跋扈、奢侈揮霍,並且慫恿和支持湧入俄國的大批波蘭貴族及僱傭軍橫行不法,胡作非為,因此激起了俄羅斯人民的憤怒和痛恨。同時,偽季米特裡又無法履行對波蘭承諾割讓領土的要求,因此同西吉蒙特三世的關係也日趨緊張。於是,以叔伊斯基親王為代表的貴族,利用人民的不滿和憤恨情緒,精心策劃俄一場推翻偽季米特裡一世的陰謀,準備奪取政權。

    1606年5月17日凌晨,莫斯科鐘聲四起,聲勢浩大的武裝起來爆發。憤怒的人群吶喊著奔向克里姆林官,擠滿了宮前的廣場。以叔伊斯基親王為首的200多貴族衝進了克里姆林宮。走投無路的偽季米特裡一世嚇得趕緊跳窗逃跑,不料摔成重傷動彈不得,被憤怒的人群當場打死。人群還不解氣,又把他的屍體拖到廣場示眾後焚燬,接著再把他的骨灰裝進炮筒,朝著他來的波蘭方向發射出去。

    依靠外國勢力扶植而當上真沙皇不到一年的偽季米特裡一世,就這樣一命嗚呼了。與此同時,憤怒的人群還衝進欺壓他們的波蘭貴族的住宅,打死約2000名波蘭人。出身舊王族的紈褲子弟、代表大貴族利益的瓦?叔伊斯基於5月19日被選為新沙皇。這個善於投機鑽營,出爾反爾的新沙皇。這時卻又宣佈被打死的是偽沙皇。為證明自己這次說的是真話,他還特地把「真皇子」季米特裡的骨灰隆重地移葬到莫斯科,以防止再出現新的「偽沙皇」。

    然而,叔伊斯基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他當了4年沙皇后,161o年7月在內外交困中被貴族發動的政變趕下了台,被迫成了修道士。之後,俄國歷史上出現了七波爾(大貴族)政府執政時期,直至1613年2月米哈伊爾?費多羅維奇?羅曼諾夫即位為沙皇,七波爾政府執政時期結束。自此。俄國歷史進入了長達304年的最後一個王朝——羅曼諾夫王朝(1613——1917年)統治時期。

    也就是說。1598年以後的15年間,俄國的內訌戰爭、社會衝突和外國干涉此起彼伏、撲朔迷離。「混亂時期」的俄羅斯可謂「城頭變換大王旗」——不斷有王位覬覦爭著戴上「莫諾馬赫帽」,但每次都無法勝任大俄羅斯國家的國王寶座。

    研究國際關係的學者們普遍認為,在莫斯科國家中。17世紀是以混亂時期開始的。這個混亂時期未因新政府的選出而結束。整個世紀是在極度緊張和不安。在意見分歧、口角和爭論中度過的。這是一個民眾不斷造反和起義的世紀。弘毅作為半個專業人士。自然就看好這一點!

    但是,混亂不僅僅是政治上的危機和社會的災難,而且還表現在心理上的動盪和道德上的轉折。在混亂中。民眾的心理本身被徹底改變了。從此以後,俄國民眾變得越發驚慌不安和激昂興奮,對新事物非常敏感、疑心重重、甚至是疑神疑鬼。這是由於沒有信心而產生的懷疑。可以說,在17世紀莫斯科的風格中,直率和樸實越來越少了。一切都是處心積慮的、憑空虛構的、有心故意的。

    但國人往往不知道的是,諾曼諾夫王朝之所以能夠最終度過這個動盪年代而逐漸走上強大的帝國之路,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他們用勉強「同化」的「東部土地」和其所帶來的財富,才得以再一次拯救了充滿危機的俄羅斯中心地區。如果沒有當時剛剛征服不久的「新的土地」,羅剎根本挺不過這個動盪年代。北部的森林、伏爾加河流域、特別是西伯利亞,使俄羅斯免受了瑞典、波蘭和奧斯曼帝國的瓜分。如果沒有西伯利亞,俄羅斯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成為一個歐亞帝國!

    而弘毅要做的,就是「釜底抽薪」——拿回原本就屬於我們的所謂「西伯利亞」!其實那裡應該叫做兩萬年前華北古人的「逐獵之地」、黃帝時代的「有熊氏」領地、先秦雜家《屍子》所稱的「北極左右」,亦或者是秦漢時期的「北海」周邊、盛唐時期的「翰海都督府」和「堅昆都督府」,還有元代的郭守敬按照中央政府的命令而修建的全國二十七個「測景所」之一的「北海測景所」,更別提家喻戶曉的明代「奴兒干都司」轄區了!所有這些名字,哪一個都比「西伯利亞」來得正宗,或者乾脆按照蒙古「自己人」的詞彙,叫做「西波爾」都行!就是不能像有些「皇漢」那樣傻乎乎言必稱什麼「羅荒野」!!!!!

    什麼是「羅荒野」?你們去好好考據一下就會發現,此詞至今沒有最權威的出處,最最靠譜的解釋其實是「可能是『羅剎國(俄羅斯古稱)的荒野』之意思」。羅剎國的荒野?那豈不是承認了這片廣袤土地是羅剎的了?既然史學界考據不出來,那麼,弘毅反正是絕對不用這個詞的!

    *

    *

    不過這一番對羅剎混亂時期的回憶,並未讓弘毅對眼前的局勢有絲毫的輕鬆感,因為,人家羅剎人即使在最最混亂的時候,也沒忘了不斷向咱的「西波爾」地區步步為營、不斷蠶食、大肆深入!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國人必須盡快打壓住俄羅斯人的東進「虛弱」勢頭!

    (本章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又稱「莫諾馬赫王冠」,是一頂俄羅斯王冠,關於它的來歷有許多種說法,有人認為它制於13、4世紀,是烏茲別克汗贈送給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的禮物。也有人認為是11世紀時東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九世贈送的。其主要結構由黃金打製,上面的十字架

    可能是後來加上去的,裡面的襯裡是黑水貂皮製成的。

    「北海測景所」設立於元代「第四次」對北極地區的探險期間,當時天學家郭守敬為使其編的授時歷更準時,而在元朝的至元十六年(1279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應在全國範圍進行天測量。其建議應在「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測驗。該建議被採納。郭守敬主持了這次對北極地區的測量及探險。《元史.天志》稱這次測量及探險為「四海測驗」。郭守敬選精通天測量技術人員十四人及大量一般測量人員,領導他們在南北長一萬一千里,東西寬六千里的廣大區域每隔十六度設一測景所,全國設南海、大都、陽城、上都、和林等二十七個,最北的就是「北海測景所」,地點為昂可剌河入「北海」(北冰洋)處的北極圈附近,已達北緯64.5度的地方。進行了包括「北極出地」、「夏至日影長」、「晝夜長短」三項天地理的測量。此次測量為元代改歷之重要依據。郭守敬主持的這次北海測驗,其內容之多,地域之廣,精度之高及參加人員之多,是時不惟在中國,在世界亦屬前所未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