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八十五章 ——初戰哥薩克(十六) 文 / 弘毅知難

    欣喜於今天央視《新聞直播間》中的一則報道

    報道的名字叫做《網絡學半路遭遇「李鬼」》,看了之後十分提氣。

    雖然自己在起點碼字不是為了生計,貌似不應該斤斤計較,但還有無數兄弟的確是在靠這個實現自己的夢想的,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故而弘毅一直堅持在每一章的最後都把那首「看正版到起點中」的藏頭詩放上,不足一二百字,但確實每次都放。

    緣起是由於一次無意間用度娘搜索了自己的《夢穿康熙換乾坤》,就我這篇拙,前兩三頁的搜索結果都是盜版鏈接!無語啊!!!

    我不知道別人,作為一個清史小白,我每寫一章,都會提前在網上購買相關的實體書和各方面研究學者的論稿,而這些都是要花錢的!拒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初開始謀劃寫作,到現在購買這些資料的錢就有五六千元之多了。可想而知,若是其他負責任的寫手,估計也是這個情況。

    但很多盜鏈網站每每在首頁上標注什麼「1若讀者發現有小說夢穿康熙換乾坤最新章節,而本站又沒有更新,請發短信通知我們,您的熱心是對網站最大的支持。2作者弘毅知難所寫的夢穿康熙換乾坤為轉載作品,章節由網友發佈。3《夢穿康熙換乾坤》是一部優秀的網絡歷史軍事小說,會員轉載到本站只是為了宣傳,讓更多讀者欣賞。4小說夢穿康熙換乾坤所描述的內容只是作者個人觀點。與**的立場無關,本站只為書友提供閱讀平台。5《夢穿康熙換乾坤》是一本非常好的書,情節動人,筆優美,讓人看了心癢癢的,為了讓作者:弘毅知難能提供更多更好的作品,請您購買本書的vip、或多多宣傳本書和推薦,也是作者的一種另類支持!小說的未來,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本站所有作品為讀者交流所用,均有網友友情提供。若您發現不妥,請聯繫本站……」云云。

    特奶奶的。我試著自己聯繫了二十餘家。沒有一家能真正找到什麼工作人員的!很理解起點客服所說,多如牛毛,實在是無能為力……

    我還就不認這個邪!那些盜鏈網站,動輒就說是網友自發貼上去的。可為什麼我五分鐘前發的收費章節。你這裡五分鐘之後就全套不落的出現了呢?哪個網友這麼偏愛我?告訴我。我請他祖宗十八代燒高香!一定是背後有組織有預謀的!

    後來登錄知識產權局的著作權保護官方網站,結果遇到了政策瓶頸——你要登基著作權,必須是已經寫完的!這就是說。我們正在碼字的作品還納入不了保護體系……

    好吧,國家的政策法律我們一定遵守,但是,明天上班我就自己聯繫知識產權局,將我的困惑做個解說,尋求正義的幫助吧!

    與盜版鬥爭,不是為了那幾分錢,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權利!

    感謝起點的付出,更要感謝所有願意花錢在正版網站閱讀的書友們!你們,是中國知識正義的脊樑!

    而那些津津樂道於省了幾塊錢就享受了閱讀快樂的國人們,哥哥我知道你們畢業不久,手裡沒有幾個錢,不要緊啊,在起點網我的書評區告訴我啊,哥哥我給你們發全本的閱讀包!要知道,今天盜版是在我的頭上,明天你的信用卡資料、個人信息被盜丟失了,那就是因為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縱容不法分子的結果!小心了,所有的一切都是普遍聯繫、循環往復的……這不是恫嚇與威脅,而是馬哲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普遍聯繫!

    迷途知返,亡羊補牢,猶未晚也!

    補發一下新聞視頻的鏈接吧:

    http:newstv/2014/06/02/

    http:v.ku6./show/y2vyxjlywrq0dr9tfkzaywhtml?from=my

    *

    *

    「羅斯老爺們!不想死就拿起武器,跟著我們科雷扎隊長衝出去,像個士兵一樣的戰鬥!」盧卡什雖然慌亂,但是給那些鬆了綁的十幾個羅斯人作戰前動員還是有一套的。

    「是是!我們全聽達理斯老爺吩咐!」倖存的羅斯人早就沒有了以往的驕橫,恭順的就想乖巧的貓咪。

    「哼,現在知道聽話了,晚了!你們早幹什麼去了?否則也不至於到現如今這個地步!」盧卡什一邊組織羅斯人,一邊不滿的訓斥著……

    十分鐘後,倖存下來的二百多立陶宛人和羅斯人的聯合隊伍,狼狽不堪的衝出了自己變成刺蝟窩一樣的營地,但眼前的景象卻讓他們無比的膽戰心驚!

    西伯利亞的藍天白雲之下,足足有兩千軍容齊整的、不知來自何方的「正規軍」已經列陣而待!所有人,無論是馬上坐著的還是地上站著的,都身著幾乎同樣款式和顏色的藍色戰袍,無非是那醒目的紅色衣襟寬窄、頭上的紅穗多寡不同而已。他們的隊伍之中,飄展著數十面藍色的軍旗,上面具體的裝飾雖然不盡相同,但一看就是屬於一個部隊!

    果然是正規軍!統一的著裝、統一的旗號,甚至連手中武器的裝備都大同小異——長弓、馬刀、火繩槍……科雷扎暗自心驚,也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恐怖一點一點瀰漫了全身,卻是因為自己剛才的判斷得到了眼前真實的印證!

    「科雷扎隊長,他們……他們是誰?」波蘭人盧卡什壯著膽子問道。

    「不知道……快列隊!」科雷扎最早回復理智。急忙吆喝著。

    就在對面兩千「正規軍」士兵的虎視眈眈下,亂哄哄的羅剎人終於勉勉強強列好了「因陋就簡」的方陣。

    讓科雷扎慶幸的,或者說大惑不解的是,對面的這支軍隊就這麼耐心等著

    自己排兵佈陣,絲毫也不急躁,甚至連一支羽箭都沒有射過來,給自己的隊伍預留了充足的時間。

    的確如此。不光是耐心等待這麼簡單,趁著步軍架設火炮的功夫,穩居陣中帥位的濟席哈和石廷柱這兩位統帥,在獵獵帥旗之下。還饒有興致的觀察著對面的動靜。時不時互相切磋觀感、點評一二。

    「羅剎人的長矛手在內?每行十人,每列五人?五十名矛手而已?」濟席哈有些不解的問道。

    「嗯,五十人而已。不過若是我們剛才不施射弓箭,八成他們人會多一些。」石廷柱回應道。

    「哈哈。誰說不是啊!不是說五百餘人嗎?這些斥候如何當差的?早知他們就這麼點人。老子何苦還不小心翼翼愛護著他們啊……」濟席哈一臉的詭異。笑得很狡詐。

    「將軍你快看!羅剎人把鳥槍兵放在兩端,而且是稍後位置,突顯了長矛手啊……每行才四人啊。縱列居然有十排?你看、你看!長矛手兩側各有兩方鳥槍兵,呵呵,此排兵佈陣之法的確『別緻』不是?」石廷柱分明是注意到了此陣的「新意」,急忙打斷了濟席哈的調侃。

    「嗯,此法便於矛手投擲長矛,需得小心才是!」濟席哈看來十分贊同石廷柱的分析,有種英雄相得的快慰和讚許在裡面。

    「是啊!傳令兵!」石廷柱很樂意在濟席哈面前自貶一級,做個通傳而已。

    「在!」

    「傳令下去,小心羅剎人投矛!」

    「庶!」

    「慢著!老石,還要注意兩翼的鳥槍兵!依老夫看,他們的鳥槍兵現在雖然靠後安排,但一會兒若是陣型運動起來,卻是可以前突抵近的。要不然為何讓中間的長矛手突前呢?我們不可不防!」濟席哈不慌不忙補充了一句,也足見其短時間內參悟戰場形勢的能力非同尋常。

    「作速傳達濟席哈將軍之令!」石廷柱深以為意的說道。

    「庶!小心矛手投矛,小心鳥槍突前發射!」傳令兵總結了兩句,見將軍們沒有糾正,就匆匆策馬而去了。

    他奔向本陣所在,是一千漢軍組成的中軍大陣,火炮手在後,弓箭手和長槍兵、盾牌手居中,三排一組、三組一陣、共有三陣的鳥槍兵突前,每排分別呈臥姿、跪姿和立姿,嚴陣以待。當然,中軍兩翼稍後位置,各有五百人的蒙古馬隊,這就是所謂的清軍典型的「九進十連環」之陣,說到底,就是馬隊伺機吸引敵人前行,炮火壓制一番之後,再用鳥槍兵輪番齊射的「連環槍法」及連營跟進的密集隊形衝擊戰術。此戰法可以週而復始,三陣共九派鳥槍兵步步為營向前推進,兩陣馬隊、五陣弓箭、長槍或者刀盾手,共十陣兵馬相互照應、連環克敵,故稱「九進十連環」。

    「十連環」不難理解,這是中國古代陣法中最最常見的「一字長蛇陣」的變種。所謂「一字長蛇陣」,並非是一條線陣,而是首尾相顧,似長蛇盤捲而臥,敵人攻擊任何一處,都可以長蛇運轉、巨蟒出擊,具體戰法為:敵擊蛇首,尾動,卷;擊蛇尾,首動,咬;蛇身橫撞,首尾至,絞!

    而「九進」之法,並非一定要進擊九次,此處的「九」乃是虛數,取古代漢語無窮盡之意。也就是說,大量使用了鳥槍的清軍,參照了大明的做法,將古代傳統冷兵器的列陣廝殺與火槍兵「陣列線戰術」相結合,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突出體現在鳥槍兵的層層遞進!

    儘管濟席哈和石廷柱不知道科雷扎所列方陣的名稱,但確實已經看明白了「莫裡斯」橫隊的基本佈局。幾乎與此同時,遠在萬里之外的京城,巧合的是弘毅當時也正在和湯若望提及了這個「莫裡斯橫隊」的精要。

    一個正兒八經的莫裡斯橫隊,長矛手要有一百六十人左右,火槍兵要有二百四十人之多,合起來正好是四百人左右。但現如今科雷扎能夠動用的人手也就不足三百了,故而在保證莫裡斯橫隊的火槍兵精華的前提前,將長矛手縮減到了區區五十人。不過放到今時今地來說,羅剎營地之外的的空間也不寬裕,縮減了長矛手的隊列寬度之後,反而剛好容得一下一個「縮減版」莫裡斯橫隊的鋪排。

    荷蘭人莫裡斯在十六世紀末發明的莫裡斯橫隊,將火繩槍部隊佈置在長槍手兩翼,每一翼寬4人左右,這樣就加大了火線寬度,加強了火力。他將火槍手**出來,可視情況前進到長槍手之前,肉搏戰鬥開始後再退到兩翼,機動性更強,長矛手和火槍手的比例也演變為2:3。

    其實在順治十二年的歐洲,各國已經從三十年戰爭中學會了「古斯塔夫方陣」,一種由北方雄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改進的莫裡斯橫隊的「演進替代版」。古斯塔夫二世本人是莫裡斯軍事著作的忠實學生,再加上早年的戰爭經驗,他對莫裡斯方陣做了必要的改進,演化為「古斯塔夫方陣」。由於裝備了重量更輕、口徑更小的新火繩槍,並配合大量使用的輕便野戰加農炮,古斯塔夫方陣中的長矛手數量得以大幅減少,更能凸顯火槍手的作用,兩者的比例進一步調整為1:1了。

    可惜當時的俄羅斯被歐洲諸強有意識的排斥,始終無法得到最新型的火繩槍,只能在老舊皮肖槍的基礎上因陋就簡、抱殘守缺,一直沿用莫裡斯橫隊作為野戰步兵的基本陣型。至於到了東西伯利亞,能夠倉促之間組成這個莫裡斯橫隊就算不錯了,也說明科雷扎還是有些軍事素養的。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

    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ps:本章前端部分是最新發佈在公共章節的,考慮到有些讀者不會太關注公共章節內容,故而做了一次重申,請諒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