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二百九十七章 ——使清第一人(四) 文 / 弘毅知難

    一個時辰之後,阿勃林終於抵達了烏蘭烏德。

    遠遠地,阿勃林就被這座拔地而起的營寨、更準確的說應該是一座「核心要塞」的氣勢震撼住了!儘管全部的城防工程尚未結束,但高數俄丈、周邊數十俄丈的偌大城牆就足以讓這位布哈拉來的商人驚為天人了。

    走到距城一俄裡地的時候,阿勃林看清了城頭高高飄揚的鑲藍旗大旗纛,也看明白了這是一座「星形要塞」!這可是星形要塞!就連烏拉爾山以西的俄國本土,也並不多見。

    進了城門,一盤繁忙景象——一隊隊清兵巡弋而過,長槍短刀、鳥槍火炮,各色裝備一應俱全;一座座營房整齊劃一,而且不似俄羅斯只會用樹木建築,幾乎清一色的磚木結構,寬闊的碎石路縱橫其間,串聯起城堡之內的任何一個角落。是的,在這西伯利亞,若是大規模建設土坯房、磚瓦房,絕對是人數和技術雙重優勢的體現!要知道,就連現如今的莫斯科城,除去皇家庭院和東正教的幾座大教堂,剩下的還都是木製房屋,建的快,毀的也容易,否則前幾年韃靼人突入莫斯科的城防,一把大火就燒了十好幾天,之後除了灰燼沒有別物,就連殘垣斷壁都是稀罕物了!

    阿勃林更上心的是,這座城堡中居然有更多的羅斯人!他們足足有上百人之多,自然也是在街道兩旁的各式房屋中做著自己擅長的手工藝活計,一旁也是嚴加看管的博格達士兵。和烏恩其的營地一模一樣,只是規模更大!其間甚至還有兩三座火藥製作作坊!是的,從那高聳出屋頂的煙囪、寬敞的房屋就可以判斷出來……

    突然,阿勃林聽到了一種熟悉的聲音——「嘎吱嘎吱……嘎吱嘎吱……」,沉重而持久,自始至終採用這一個頻率!這一下,阿勃林再也顧不得表現的什麼矜持了,一骨碌從馬背上翻下來,在身旁的中國士兵反應過來之前,就向著眼前發出此種聲響的一個小院子狂奔過去。

    「慢!」

    烏恩其及時制止了身邊的兵士要下馬「捉拿」阿勃林的衝動。面露喜色、不慌不忙的也下了馬。不急不慢跟在這位尊貴客人的背後,一前一後進了這座按照羅剎工匠要求建造的所謂「火藥工作室」。

    阿勃林不管不顧的衝進小院,循著那極富規律的聲響找到了一間房屋之前。稍微鼓足了一下勇氣,他猛地推開了房門!

    「銅碾磨!真主安拉!」

    這是阿勃林當時唯一能夠說的話了。之後。他就呆呆望著屋內的一應設備和人員。驚呆了。

    的確,這是一件高大寬闊的房間,屋子的中央有一個偌大的銅質碾磨。正被兩匹蒙古小馬勻速拉動著在運轉。碾磨的周圍,是五六個羅斯工匠,在一名領頭人的指揮下,認真而小心的照料著機器,不時將顏色不同的各種原料仔細的投入到碾磨之中。

    「尊貴的客人,好眼力啊!這正是散居此地的羅剎人供奉給我大清皇帝陛下的禮物——銅碾磨!」跟上來的烏恩其在阿勃林身後驕傲的補充道。

    「銅碾磨……」阿勃林重複著機器的名字,陷入了沉思。

    他所見到的所謂「銅碾磨」,代表了十七世紀上半葉歐洲火藥製造技術的最高水平。原料精選方面,十六世紀開始,歐洲主要國家分別對硝石、硫磺和木炭的提煉、烘焙工藝進行了長足的改進,已經反超中國而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突出的表現,在於硝石的結晶提純、硫磺的蒸汽冷凝,以及木炭的封閉炭化。而在火藥的配製工藝方面,就突出表現在「排式搗碾法」、「轉桶搗碾法」和「碾磨法」的先後出現。前兩種「搗碾法」,分別於十六世紀後半期和十七世紀中葉首創於法國。後一種更為安全有效的「碾磨法」,則是荷蘭與俄國的首創,而後也被英、法、意等國相繼採用。

    此法是先選用荷蘭的納麥所產的細密石料製成石磨,安裝在火藥工作室中。製藥時先將藥料集中在碾石之下,然後轉動石磨,將藥料碾磨與拌和。此時的歐洲基本通行使用蓄力,後來發展為使用水力轉動石磨,最後發展到了用蒸汽機,其產量和質量也隨著動力之改進而逐步提高。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阿勃林仔細觀察著這一套羅斯人「供奉」給博格達皇帝的機械。只見巨大的銅質底盤形似碗狀,底部卻很平坦。「銅碗」的中央,矗立著一根包銅圓柱,頂端左右貫穿著伸出一跟粗大的鐵柱,帶動著兩端垂直與底座、圓周往復滾動的兩個銅碾磨。碾磨的下面,是不斷被碾壓、攪拌的藥料。碗的底部被銅皮包裹,就像一個巨大的樹樁,裡面的構造不得其詳,但不遠處兩匹馬正圍著一個轉盤在不停地前行,這就說明,在碾磨和轉盤之間,是一套機械齒輪組,這就能夠讓碾磨保持固定的節奏和力度,從而避免意外的發生!

    天哪,這套裝備乃是幾年前在莫斯科投入使用的最先進的火藥製作設備,怎麼會落到中國人的手中!阿勃林百思不得其解。

    無怪乎阿勃林不解,這套當時「最先進」的「加工機械」輾轉來到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地區,原本就是歷史的巧合!

    一年前,托木斯克督軍府督軍阿法納西?帕什科夫為了擴大自己的軍事實力,花費了上百盧布從本土的「奧赫欽斯基火藥製造廠」全套引進了設備和工程師,而且聽從了工程師的建議,將這套設備安裝在了貝加爾湖畔的一座營壘之中,因為這裡的水力資源十分豐富。

    這位工程師看到了水力帶動的巨大優勢,卻不知道自己將成為中國人最先俘獲的歐洲技術人員!清軍掃蕩了貝加爾湖地區,自然將這套奇怪的設備和誓死捍衛自己的機器的「羅剎工匠」一股腦弄回了烏蘭烏德。

    &nb

    sp;

    那位工程師,名叫瓦西裡?彼得洛夫,為了捍衛自己一年多以來的心血,答應了濟度的條件,自願為清軍製造火藥,前提是允許自己繼續開展利用水力帶動機械的研究。濟度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卻進而提出先用蓄力抓緊開工的條件。只不過他同時補充說,烏蘭烏德就在河畔建造,假以時日,一定會給他在河邊找一個水力充足的地方讓他開展自己的研究。

    瓦西裡最終得以屈服。這也是濟度為何要和其他三位將軍挑明自己不會將所有俘虜悉數獻給朝廷的動因之一。

    「走吧,我的客人。我們的目的地就在前方不遠了。」

    任由阿勃林仔仔細細觀察了好久之後,烏恩其才催促道。其實,這次領命之時,濟度就交代好了——無論阿勃林想要在烏蘭烏德城內觀看什麼,都由著他來,不加阻攔。特別是這處「火藥工作室」!這麼做的目的,只有大將軍濟度心裡清楚原委,烏恩其雖然不解,卻忠實執行了統帥的命令。

    阿勃林最後看了一眼這套機械裝置,無奈的搖了搖頭,跟隨烏恩其走出了小院,將那幾個只知道埋頭工作的羅斯人拋在了身後。

    繼續一邊走一邊看,阿勃林越發堅信了自己最初的判斷——中國人的確已經完全控制住了貝加爾湖地區!這些被俘虜、或者說被「徵召」的羅斯人,從數量上判斷應該會是好幾座城堡的總和!他們能夠被集中在一起,只有一種可能:所有沙皇剛剛建好不久的城寨,都被清兵掃蕩過了!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