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三十二章 ——阿爾巴人隊(十七) 文 / 弘毅知難

    弘毅任由話題在尤里這裡延展開,涉及了伽利略和帕斯卡兩位西方科學史上的神童,也算是對得起尤里的一番苦心了。但這還遠遠不夠。

    後世的中國,如果什麼事情能夠達到「中西合璧」,那就是很高端的樣子了。其實,若從這個很多人誤讀為「東西合璧」的詞的緣起,我們就會發現,直到十九世紀末的晚清,在國人眼中,中國的東西還是最好的,西方的充其量也就是個奇技淫巧而已。

    至於順治朝的中國,豈能將蠻夷之地的什麼個吧神童當做和先賢並駕齊驅的典範呢?弘毅對此是不抱希望的。不料杜篤祜的一番言論卻讓弘毅大感驚訝:

    「右宗正大人,如今朝堂之上,滿漢一體不假,但如湯若望湯大人等西人之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以下官拙見,若將尤騎校之論述涵蓋在內,一旦得到湯大人的首肯,或許會收到奇效。畢竟,皇上是當今天下共主,定然是數千年之未有明君!知曉一二西人的所謂神童,也是應有之意。」

    「哦?如此說,尤里的例子也能用?」弘毅雖然對將順治皇帝稱作「天下共主」有點不屑,卻對有著這番胸襟的杜篤祜很是感冒!

    「下官以為然也!雲門,你以為呢?」杜篤祜說的很確定,但還要徵求朱昌祚的意見。畢竟,這篇上疏是聯名。

    「大人,述下官直言。若是單純引證幾個西人神童的例子。倒也無傷大。但,若要將西方蠻夷那一套什麼格致之學拿來引為經典,恐怕是捨本逐末了。我泱泱華夏數千年,這格致、算數、天等等學問,哦,也算上右宗正大人所說的幾何,那不是前朝都已經有了的嗎?著諸多學問,自然是遠遠勝於西人之能的!」

    被點名徵求意見的朱昌祚很是不服氣,依然對祖國的萬般充滿了由衷的自豪。

    弘毅聞聽此言,心中無奈哀歎一句——繞來繞去。本來就想此時此刻不要觸及這種敏感話題。或者說是不是話題的話題。因為這種在國人所說的「學問」的問題上,唯我獨尊的心態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根本不容挑戰。

    可是,時不我待了呀。各位!現如今西方的科學發展已經駛入了快車道。而我們的優勢即將瞬間化為烏有!開眼看世界。說得容易啊,魏源之類的明知之人可遇不可求啊!好在杜篤祜至少不牴觸自己的努力。所以,還需稍加用力才好!只是這用力的時機需要把握好。太晚了於事無補,太早了可能胎死腹中!顯然,今日並不是最佳時機。

    想到此處,弘毅剛準備開口,卻發現一旁的幾個阿爾巴牛錄軍官中,所屬人只是低頭不語,唯有尤里在那裡欲言又止、心有不甘的樣子。

    呵呵,這位學者型人才看來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啊。不妨再給他個機會,聽聽他的意見?弘毅尋思了片刻,任由堂上暫時陷入了一片寂靜。而恰恰這短暫的寂靜,卻給中西雙方之人都帶來了不小的衝擊!

    在朱昌祚心中,自己這幾句真理一般的言論一出,上位的小爺一定會欣然首肯的,即便再寰護自己的那些羅剎降人,也應該是主旨明確的——中國萬般學問無所不包,而且是博大精深的。至於西方膚淺所得,充其量是班門弄斧而已,不值一提。故而,讓這個小小的驍騎校尤里繼續做他的學問也行,但是還要潛心學習中國學問,早點上道才是正理!

    但小爺不說話,擺明了並不認同,至少是不完全認同自己這顛撲不破的至理名言!

    在尤里眼中,朱昌祚的言論用中國人的話,那就是夜郎自大、坐井觀天!但在眼下的中國,又有誰不是這麼認為呢?說到底,自己只是一個外來人,一個歸降之人,又有什麼職責和義務去給這個老大帝國糾正這種思想呢?再說了,歐羅巴也不是步調一致,自己的祖國俄羅斯說實話,在歐洲就是棄兒一般,連中國的一半先進也趕不上,自己又憑什麼去教訓中國官員呢?可惜,養尊處優的中國人或許不久就會為自己的片面自大付出代價……

    可是,小爺一番沉默,而不是對朱昌祚的言辭加以肯定,這是不是說,這位似乎「通靈」的小「聖徒」,也和自己一樣對目前的科學形勢有著客觀的判斷呢?

    其實弘毅的猶豫,已經轉而在思考是不是給尤里一個在自己看來是「石破天驚」的機會,或許在別人眼中卻是「不自量力」的蠢行。因為,他知道尤里一旦開口,會說些什麼。

    是的,按照弘毅自己對科學的理解,這位正規院校畢業的高材生尤里先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科學思想」、「科學理論」,或者是「科學技術」等諸多方面基礎知識。較之當下的國人,他最難能可貴的素質,卻是有了一定的「科學意識」!他必定知道西方科學的過人之處!

    但一旦讓他開口,就必須要論述一番中國與西方科學方面諸多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先不論孰優孰劣,在老大帝國的官僚面前說出來,就是大不敬啊!好不容易誤打誤撞得了這麼一個西方科學的「矬子」人才,千萬不能因小失大,讓他自毀了前程。

    想到這裡,弘毅真是感慨萬千。

    作為科生,他在前世對歷史知識可謂情有獨鍾,也願意時常閱讀一些史料,但穿越之後,他才發現,其實真實的歷史完全不是讀萬卷書所能全部觸及的。因為,真正的歷史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的,變成字的歷史,只是其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有人說史書記載的是大事,可什麼是大事?大事又是不是諸多小事串聯而成的?換句話說,著史之人下筆之時,必定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取捨素材,注定了浩如煙海的歷史就此泯滅了。

    拿這些羅剎降人來說吧,正史裡發生在康熙年間,而且史料中記載他們歸順大清之後,除了作為旗人參軍作戰之外,再無其他贅述,很快也就作為清代旗人的一部分——羅剎隊消聲覓跡了。直到民國初年和新中國之初

    初,才又有兩撥「認祖歸宗」、「北返俄國」的歷史插曲被提及。

    但弘毅親身經歷的這段歷史中,單單說著三百羅剎降人,哪一個不是有些有肉的真實的人呢?結合同時期沙皇俄國「東侵遠東」的背景,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著一段傳奇——或者是作為戰俘,或者是哥薩克炮灰,或者是失意的羅斯小貴族和平民,被無可奈何的發配到了這裡,參加了諸多戰鬥,犯下了纍纍罪行,然後被殺死,或者歸降,然後終老病死。然而,他們的身上,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學識和能力,或許也會影響歷史!而這一切,都伴隨著真實歷史的諸多細節被掩蓋了。

    弘毅是幸運的,他無意中得到了眼前這六位羅剎降人的頭目——別科托夫和他的「五虎將」,還有整個的「阿爾巴牛錄」,而且還發現他們對自己其實都是各有用處的。可誰又能保證在真實的歷史中,他們不曾存在過,不曾給大清當權者和自己一樣的機會呢?

    或許,歷史就是這麼神奇,機會可以給你,把握得住或是把握不住,完全在當事人。而且,無論當事人選擇何種舉措,歷史都會接納,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

    再或者,歷史上也有我這樣一個異端的小孩出現過?可惜最後身敗名裂,連正史的隻字片語都不配留下?哈哈,好神奇啊!

    若是這樣,順其自然吧,跟隨自己的內心吧,有些事情該發生的,躲也躲不掉的!

    其實,按照弘毅的想法,自己的這套關於「科學」的體系論述是要留給不久就將開學的「火器研究院」的那幫孩子們的。但現在來看,尤里的橫空出世已經「箭在弦上」,是收是發,全憑自己!

    拿定主意的弘毅,經歷了片刻的思索之後,就要做個了斷。恰在此時,底下的朱昌祚卻已經耐不住了,憑著自己耿直的性格,當先發難了。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中西合璧,有人誤作「東西合璧」,其實本意相差甚遠。中西一詞,足見還是以中國為主的。「中西合璧」出處是清代的李寶嘉之《官場現形記》:「咱們今天是中西合璧……這邊底下是主位;密司忒薩坐在右首,他同來這劉先生坐在左首。」李寶嘉(1867∼1906)又名寶凱,字伯元,別號南亭亭長,筆名遊戲主人、謳歌變俗人等。漢族,江蘇常州人,晚清小說家。生於同治六年(1867),死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享年四十歲。李伯元是個多產的作家,他構思之敏,寫作之快,是極為少見的。他先後寫成《庚子國變彈詞》、《官場現形記》、《明小史》、《中國現在記》、《活地獄》、《海天鴻雪記》,以及《李蓮英》、《海上繁華夢》、《南亭筆記》、《南亭四話》、《滑稽叢話》、《塵海妙品》、《奇書快睹》、《醒世緣彈詞》等書十多種。其中《官場現形記》更是晚清譴責小說的代表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