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夢穿康熙換乾坤

正文 第三百四十一章 ——阿爾巴人隊(廿六) 文 / 弘毅知難

    其實弘毅也不怎麼在乎伊萬病急亂投醫、詛咒自己早死,而是不感冒謝爾蓋所說的什麼大牧首——要他來晉封?你們俄羅斯從16世紀開始,認為莫斯科是「第三羅馬」的思想已完全佔了上風罷了。根據這一思想,作為「第二羅馬」的君士坦丁堡儘管已經取代了沉緬於「拉丁邪說」的第一羅馬(即古羅馬),然而它因不能抵禦拉丁教會「魔鬼的誘惑」而受到了懲罰,於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攻陷了。於是,所謂「榮耀降臨到俄羅斯,莫斯科因此成了第三羅馬」。

    「第三羅馬」思想的創立者、東正教神學家、俄羅斯修道院院長菲洛費依用簡潔明瞭的語言作了如下表述:「第二羅馬已滅亡,第三羅馬屹立著,第四羅馬永不會有」。哈哈,第四羅馬永不會有?這個你可說的不算!小爺我也自有主見,咱們走著瞧!只不過現在還不能告訴你們「諸位」罷了!

    眾人剛要就著「妖孽」一說痛斥一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也不等謝爾蓋糾正自己的錯誤,弘毅已經再次開口說道:

    「伊萬,那你說我如何對你家鄉之事知道得如此詳細?不要扯上湯老瑪法,他這些年在朝廷做事,對西邊的具體事情也是知之甚少的。」

    「這……奴才實在不得而知。我以為……」伊萬準備實話實說了,可本性使然,還想著再巴結一下主子才好。

    「以為如何?」弘毅猜到了他要說什麼。欲擒故縱。

    「奴才以為你是從上帝那裡得到了啟示。」

    「哈哈,謝爾蓋,你知道嗎?」弘毅笑了。

    「奴才也不知道您是如何知道那烏克蘭之事的,或許上帝早已選擇於您通靈。作為上帝的僕人,我只能說,有些神跡畢竟不是我等凡人能夠明白。」謝爾蓋的回答也離不開那些玄妙之事,不過卻及時將「聖徒」改為了「通靈」。

    「哈哈,好了,不要瞎猜了。我就實話告訴你們,我並非是從你們的上帝那裡聽說的。而是通過大清數萬遠征軍的庭報!」弘毅終於說了自己早就想好的說辭。

    「遠征軍的庭報?」這時候。輪到別科托夫插話了。他是第一次知道,大清還有一支數萬人的遠征軍,而且還能帶回遙遠的羅剎腹地之烏克蘭的消息!

    若此事屬實,那可是一件天大之事了!

    弘毅直勾勾看著「別克隊長」驚詫的目光。不用再看也知道其餘五位羅剎降人的眼神是如何的驚訝。

    「不錯。定遠大將軍、我的皇叔濟度。統兵數萬,目前正在大清國的西陲作戰,對手嗎。就是你們的老東家——羅剎國!」弘毅做足了氣勢,說的言辭鑿鑿。

    「主子,奴才等現如今都是您的人,再也沒有什麼老東家!」趁著別科托夫在那裡愣神,伊萬當先「糾正」道。

    弘毅笑著點了點頭,算是對伊萬一片忠心的首肯。受此鼓舞,伊萬壯了壯膽,問了一個別人都不敢問的問題:

    「主子,這定遠大將軍已經對羅剎國開戰了?」

    「呵呵,這個嘛……你不必知道太過詳盡。我只告訴你,大清的數萬人馬已經到了蘇武湖!」弘毅故作神秘,等著看他們幾個的表情。

    「蘇武湖?」果然,伊萬代表所有阿爾巴人對這個陌生的地名提出了疑問。

    「嗯,羅剎人叫做貝加爾湖!」弘毅立即作答。

    「……」驚愕之餘的死寂,在六個昨天的羅剎人中漫延開。良久,還是別科托夫最先反應過來,帶頭跪倒高呼:

    「大清威武!」

    「大清威武!」其餘的所有人,包括滿漢人等,全部高呼起來。

    「所以,那邊的情況我也不可能全不知情了。」弘毅等他們咋呼完了,煞有介事的補充道。

    其實,他這是在瞎胡說了。濟度的軍報的確陸陸續續抵達了京師,但迄今為止還只是說那些了不少小城寨而已,等著全部「收復」蘇武湖地區之後再作打算,卻不可能有一星半點關於烏克蘭的消息,那裡離著貝加爾湖還遠著呢!

    弘毅知道這些俄烏兩國之間的恩恩怨怨,全賴與自己那個時空的2014年,烏克蘭夾在俄羅斯和北約之間被玩弄的十分悲催的國際政治熱點新聞。弘毅「動身穿越」之前沒多久,3月21日,克里米亞已經被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協議「重歸」餓過了,後面如何他就不知道了,但烏克蘭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

    但在十七世紀中葉,烏克蘭和俄羅斯有那麼幾年可謂如膠似漆,好得幾乎穿了一條褲子!

    那一年的春天,弘毅身邊的同事好多對「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為什麼非要加入俄羅斯大惑不解,但作為國際政治專業畢業生,弘毅卻知道這一塊小小的半島,對俄烏兩國意味著什麼。

    克里米亞半島當時還是烏克蘭境內唯一的自治共和國,260萬人口中,有160萬是俄羅斯人,餘下的有60萬烏克蘭人、也就是哥薩克的老祖宗了,其餘40萬人是20萬韃靼人和其它少數民族。

    歷史上的16世紀下半期,烏克蘭的大部處於波蘭貴族統治之下,赫梅利尼茨基原本曾多次參加波蘭軍隊同土耳其作戰。17世紀40年代,烏克蘭人民反對波蘭貴族和天主教神甫的鬥爭出現**。1648年1月,他因老婆被波蘭貴族所搶,長時間申述無門,憤然率領8000名哥薩克在第聶伯河下游起義,迅速席捲烏克蘭全境。

    哥薩克發動的這場反對土耳其韃靼人的戰爭,使俄**隊乘機進行了克里米亞遠征,1783年,克里米亞正式被俄吞併。1921年10月18日,作為俄聯邦的一員,成立了克里米亞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二戰後,1945年更

    名為克里米亞州。但克里米亞半島一直歸俄羅斯管轄。1944年,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佔領者相勾結」的罪名強迫克里米亞的韃靼人遷居它鄉。這項政策不僅惡化了俄羅斯人與韃靼人之間的關係,而且給克里米亞的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赫魯曉夫上台以後,為緩和這一地區的民族矛盾,振興半島經濟,於1954年2月19日,以紀念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併300年(1654年烏俄簽訂了佩列亞斯拉夫協議,根據協議兩國合併)為由,將克里米亞州由俄羅斯劃歸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時,克里米亞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加入烏克蘭,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俄羅斯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俄羅斯議會曾於1992年5月21日單方面通過了關於廢除1954年2月將克里米亞由俄羅斯劃歸烏克蘭的決議,1993年7月9日又通過關於收回克里米亞的重要海軍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的法令。雖然俄羅斯不便公開向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但也不願意放棄克里米亞。這是因為,從18世紀以來,克里米亞就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爾幹地區的基地。克里米亞的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控制黑海地區,特別是黑海西部的關鍵。失去克里米亞,俄羅斯在黑海的帝國地位和對地中海地區的政治影響將成問題。維護對克里米亞的影響力是俄羅斯保持大國地位,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制約烏克蘭的重要因素。

    這段錯綜複雜的歷史,說到源頭,就不得不提及我們最最聰明的「烏克蘭貴族」伊萬的這位遠房親戚——赫梅利尼茨基。

    (本章待續)

    《打油詩一首?藏頭》

    讀閱史只長息

    正說當年有契機

    版定圖開皆夙願

    去來神秘亦難期

    起身百載光陰渡

    點盡人間苦與疾

    中鎮邊夷平海晏

    安武定喜淚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