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唐塚

正文 王忠嗣相關 文 / 天高辰遠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訓,年九歲,以父死王事,起復拜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養於禁中累年。肅宗在忠邸,與之遊處。及長,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與之論兵,應對縱橫,皆出意表。玄宗謂之曰:「爾後必為良將。」

    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輯事,必欲取勝,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聞,詔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衛郎將,專知行軍兵馬。是秋,吐蕃大下,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馬而前,左右馳突,當者無不辟易,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

    忠嗣少以勇敢自負,及居節將,以持重安邊為務。嘗謂人云:「國家昇平之時,為將者在撫其眾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訓練士馬,缺則補之。軍中皆日夜思戰,因多縱間諜以伺虜之隙,時以奇兵襲之,故士樂為用,師出必勝。

    王忠嗣,太原祁人,家住華州鄭縣。父親海賓,為太子右衛率、豐安軍使、太谷男,在隴上以驍勇聞名。開元二年(714)七月,吐蕃入侵,朝廷任薛訥輔助羽林將軍,為隴右防禦史,率領杜賓客、郭知運、王睃、安思順抵禦,以海賓為先鋒。等賊軍到了渭州西界的武階驛,經過苦戰取得勝利,殺死俘獲敵兵極多。各將領妒嫉其功績,按兵不動,海賓由於寡不敵眾,戰死在疆場。大軍乘勢出擊,斬敵首一萬七千級,獲戰馬七萬五千匹、羊牛十四萬頭。唐玄宗聽說後很痛惜,下令授予左金吾大將軍。

    忠嗣原名訓,九歲時,由於父親為朝廷身死緣故,授為朝散大夫、尚輦奉御,賜名忠嗣,在禁宮中供養多年。肅宗在忠嗣的家捨裡,與他遊玩。等到長大,雄毅而少言,受人尊重有武略,玄宗由於他是兵家子弟,和他討論兵法,應對縱橫,皆出意料。玄宗對他說「:你今後必然為良將。」十八年(730),又授予其父安西大都護之職。

    之後,忠嗣跟隨河西節度、兵部尚書蕭嵩,河東副元帥、信安王……,並推薦為兵馬使。二十一年(733),再升為左領軍衛郎將、河西討擊副使、左威衛將軍、賜紫金魚袋、清源男,兼檢校代州都督。曾經議論皇甫惟明的義弟王昱,感到很遺憾,於是被人所誣陷,貶為東陽府左果毅。河西節度使杜希望謀劃佔領新城,有人說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若要取勝,非他不可。希望隨即上奏請求,皇上詔令忠嗣赴河西。攻下新城,忠嗣功績顯著,授予左威衛郎將,專管行軍兵馬。這年秋天,吐蕃大兵南下,以報復新城被佔,敵軍逼近官軍,官軍寡不敵眾,兵士們都感到害怕。忠嗣於是率領所部策馬前進,左右衝殺,阻擋者無不躲開,衝出又折返,殺死數百人,賊兵開始混亂。三軍從兩翼攻擊,吐蕃大敗。由於戰功顯赫,皇上下詔授予左金吾衛將軍同正員,不多久又兼左羽林軍上。將軍、河東節度副使、兼大同軍使。二十八年(740),以本官又兼代州都督、攝御史大夫、兼充河東節度,又加雲麾將軍。二十九年(741),替代韋光乘為朔方的節度使,多次加權知河東節度使。這月,田仁琬作為河東節度使,忠嗣依然為朔方節度使。

    天寶元年(742),兼靈州都督。這年北伐,與奚怒皆在桑干河作戰,三次將他打敗,俘獲其大量人馬,耀武漠北,凱旋而歸。此時突厥葉護新有內難,忠嗣率強盛軍隊以威震懾,烏蘇米施可汗害怕請求投降,卻變化拖延不到。忠嗣於是在拔悉密與……邏祿、回紇三個部落之間使用反間計策,攻打米施可汗使之敗逃。王忠嗣於是出兵討伐,奪取其右廂而歸,其西葉護及毗伽可敦、男西殺死葛臘哆,率領其部落一千餘帳進京朝拜,於是授予左武衛大將軍。第二年,又擊敗怒皆及突厥的軍隊。從此塞外安定,虜人不敢來犯。天寶三年(744),突厥拔悉密等九家姓葉護聯合攻打烏蘇米施可汗,將其首級傳到京師。四年(745),忠嗣被授予御史大夫,充任河東節度採訪使。五月,被封為清源縣公。

    忠嗣年少時以勇敢自負,到了身居將職,又以穩重守邊為本職。曾對人說:「當國家安定的時候,作為將領的職責是撫恤軍隊而已。我不想憑借國家的力量,來撈取個人功名。」訓練兵馬,缺少份量的一定要補上。有一把重達一百五十斤重的漆弓,曾貯在袋中,表示沒有多大用處。軍中士卒都日夜思戰,由於常常派遣偵探觀察敵方的薄弱地方,然後出奇兵攻擊,因而士卒喜歡這樣做,師出必勝。每次軍隊出戰,便召集各將領交付兵器分發給士兵,雖然是一弓一箭,但都在上面記上用者的姓名,戰鬥完後收回。如果遺失,就驗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兵器充足。

    四年(745),又兼任河東節度採訪使。從朔方到雲中,邊境線長達數千里,在要害地段開拓舊城,有的地方則自己制定規則,開拓邊域各數百里。自從張仁……守邊四十多年之後,忠嗣繼承此事,北塞的胡人又停止了戰事。五年(746)正月,皇甫惟明由於在河、隴戰敗,忠嗣由此擔任西平郡太守、判武威郡事,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這月,又暫替朔方、河東節度使事。忠嗣佩帶四種將印,控制萬里,勁兵重鎮,都歸其掌握,自建國以來,還未曾有過這種事。不久授予鴻臚卿,其餘官職如故,又加授金紫光祿大夫,授其一個兒子五品官職。後來頻頻在青海、積石作戰,都大獲全勝。不久又在墨離討伐吐谷渾,佔領其全國後凱旋。當初,忠嗣在河東、朔方很長時間,對邊疆的情況非常熟悉,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隴,對當地風俗人情非常不習慣,又以功名富貴自傲,威望比往日降低。這年四月,堅持讓位朔方、河東節度使職務,皇上同意了。

    玄宗正在考慮攻佔石堡城,下詔令徵詢攻戰的方法,忠嗣上奏說:「石堡城地勢險要,吐蕃全力守衛它。如果以疲憊之師攻其堅固的城池,必將被敵殺死數萬人,之後戰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請休兵秣馬,觀察勢態發展再奪取它,這是上策。」玄宗由此不高興。李林甫特別忌妒忠嗣,每天都在尋察他的過失。六年(747),董延光獻計請求攻佔石堡城,皇上下詔命令忠嗣分兵接應他。忠嗣勉強服從,延光不高興。河西兵馬使李光弼告

    告危,跑進來相告,等他來時,忠嗣問:「李將軍有什麼事嗎?」光弼上前說「:請商議軍情。」忠嗣說「:為什麼?」光弼回答:「大夫以士卒為己心,有拒絕董延光的怒色,雖然接受了詔令,實際上是耽誤他的謀略。為什麼?大夫以數萬兵出戰,卻不懸以重賞,這怎麼能鼓起三軍的勇氣?大夫財帛裝滿庫房,何必可惜以萬段的獎賞來堵住讒言之口呢?這次戰鬥若不能取勝,將歸罪於大夫啊。」忠嗣說:「李將軍,我忠嗣的決計已定。平生的初願,難道是追求顯貴嗎?如今力爭一城,得到了它也未能遏制敵人,沒有得到它也對國家無害,忠嗣怎麼能以數萬人的生命去換取一個官職呢?如果皇上責備我,不就是失去一個金吾羽林將軍,回朝做侍衛嗎!其次,難道失去一個在黔中的輔佐人嗎?這些我也心甘情願了。即使這樣,你還是愛護我的。」光弼謝道:「我擔心連累大夫,因而向你提出忠告。大夫能遵循古人之事,不是我光弼能達到的。」於是恭敬退出。等到延光逾期未攻下城堡,卻上奏說是忠嗣延緩出兵,因此導致戰事無功。李林甫又命令濟陽別駕魏林誣告忠嗣,聲稱自己過去在擔任朔州刺史,忠嗣任河東節度使時,忠嗣曾經說:「早年與忠王在宮中一起生活,我願意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召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詳細審訊,幾乎被陷害致死。適逢哥舒翰代替忠嗣為隴右節度,承蒙皇上寵愛,因而上奏說忠嗣為冤枉,辭語非常懇切,請求以自己的官職來替忠嗣贖罪。玄宗怒氣才稍稍消釋。十一月,被貶為漢陽太守。七年(748),經權衡後又轉任為漢東郡太守。第二年(749)暴死,年齡為四十五歲。兒子震,天寶年間(742)任秘書丞。

    之後,哥舒翰指揮大軍攻打石堡城並佔領了此城,卻死傷大半,正如忠嗣所言,忠嗣被稱為當代名將。在此之前,忠嗣在朔方的時候,每當到集貿市場時,就以高價買馬來引誘,各蕃聽說後,都競相來交換,來了便買。所以蕃人的馬匹越來越少,而漢軍越來越壯大。等到了河、隴兩地,又上奏請求遷徙朔方、河東的戰馬九千匹用來補充軍隊,其隊伍又有了壯大。到了天寶末年,戰馬繁殖增長。寶應元年(762)追贈予兵部尚書。i1387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