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嗨 那個最平凡的你

第1卷 第十章 富四代怎麼活 文 / 一文小錢

    今天常說「富二代」,這說明他們家發家的比較晚,大多數還是要感謝改革開放這三十年的工夫,富裕了一大批敢闖的人。

    可說起鄧霄祖上什麼時候富起來的就沒那麼簡單了。

    封建時期行業是有沿襲制度的,比方說武俠劇中常出現什麼絕招傳男不傳女,傳內不傳外,就是這個道理。以前通訊閉塞想學點技術那是非常困難,所以基本爹媽是農民兒子就是農民,像皇位一樣,世襲的。而清朝時期蘇州一帶的絲綢和刺繡,基本是鄧霄祖宗們負責打點。當時什麼都分官和民,不同身份的人用的吃的穿的都是區分開來的,當然最頂尖的一定是特供皇族的,也就是說皇帝想要最好的蘇繡那一定要找他鄧家。

    一直傳到鄧霄的曾祖父那一代,清末動亂,洋務運動實業興邦,鄧曾祖就留洋開了眼界。意識到外國人比自己想像中更癡迷絲綢,他們怎麼有中國人的腦子,想到通過養蟲子來做絲綢。於是鄧曾祖就開始擴展海外貿易,自己直接跟國外顧客做起買賣而不是通過外國商人去賣中國商品,大發了一筆。

    祖父是家裡最小的兒子,戰亂四起,直接帶著大把銀子送出國避難去了,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對外經濟政策開放才白髮蒼蒼地帶著大把美鈔回國,真真正正開始實業興國。

    父親自然子承父業,繼續幹下去,只是不單單是一兩個企業這麼簡單了,而是鄧氏整個集團,當然絲綢蘇繡這也只是對外貿易中的小額比例,國人的富裕和強大使得不出國門賺錢變的越來越簡單和輕鬆。

    中國自古「士農工商」,可以看見整個社會的價值分層,即使新中國打破了階級一說,可官本位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這樣說來鄧霄祖上雖然是干技術活的,可為朝廷幹事怎麼也沾得上一點官氣,現在越來越有錢了,反倒越來越末端,只能算是個商人。終於到了鄧霄爸爸這裡,找了一個高幹做老丈人,娶了一位賢淑智慧的女子做老婆。

    所以這樣算下來,鄧霄最最起碼是個富四代,而且是用最低調的算法。

    越有權利和影響力的人就越缺乏自由,就好像普通人結婚恨不能昭告天下,而一些明星孩子醬油都打回家三千回了依舊扮清純粉嫩的堅持說自己單身未婚。

    站在一個要繼續子承父業的角色,而且是面對一個越來越龐大的「業」,鄧霄從小的教育就成了重中之重,所有的時間幾乎都被枯燥無聊的經濟學書籍、冷酷直接的商場盤算課程、老練圓滑的處事作風口授佔據,每天必修的還包含強體武術鍛煉以及用於上流社交的禮儀熏陶和音樂美術修養。

    這樣的鄧霄沒有童年,事實不允許他有撒嬌、偷懶和幼稚的權力,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一切都是鄧氏的。

    從小就懂事的鄧霄全盤接受一切父母的安排,明白這就是自己的義務,而且身邊的圈子告訴他一刻不努力就會被甩到後面,而再想趕上來就要更加瘋狂的奔跑。就算他不是個爭強好勝的人,但也是個自尊心超強一定不會讓自己丟父母親臉面的孩子。在忙碌而壓抑的灰色童年中,鄧霄知道父母親對於他的期望,「霄」即天空。哪怕他們在忙,忙到忘記他鄧霄也理解和接受,因為自己是父母的一切希望和寄托。

    直到一天再尋常不過的下午,鄧霄拉著媽媽的手走進臥室,看見爸爸懷中一臉嬌柔的年輕女子,他憤怒至極,剛想跳過去卻被一臉笑容的媽媽拉住,只聽見她平靜而和氣的說我們回來的不是時候,出去了。

    鄧霄整個腦袋生疼,那個女子嫵媚的臉在眼前一直不停來回搖晃、扭曲,媽媽一副無所謂的樣子更讓他崩潰。如果可以,他希望自己是因為相愛和受到祝福而出生在這個世上。那一刻他才突然明白,原來他們要的不是他,而是換作任何人都可以的家族繼承人,不是只有他才能成為爸媽眼中的天空,而是任何人都可以被叫做「鄧霄」。

    由於鄧氏在中國最動盪的時期並不在國內,而且祖上又世代是大家,所以在整個文化氛圍上很好的繼承了中國傳統,到鄧霄這一輩也不例外,依舊秉持三綱五常。而鄧霄受到的外部打擊只能悄悄化作內部仇痛,任由那個乾裂又新鮮的傷口顯耀地掛在自己心上,可他自知這樣的疼痛只有自己得以品嚐,還有誰會關心在意。於是鄧霄選擇了自我放逐,原來一個想墮落的靈魂放縱起來是這麼驚人,幾乎迅速瓦解了他之前積累起來的一切,鄧霄瞬間從一個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搖身成為了一個吃喝玩樂的高級混混。

    鄧霄小時候的一篇日記如此寫道:

    我總是孤獨的,但孤獨不等於寂寞,可我是在寂寞中孤獨,無人可品嚐、分擔、理解,誰可以幫幫我,救我於空中?

    說在空中一點也不為過,我的家建在山上,本就是孤立而無援的境地,房子大的可以吞噬掉很多靈魂,所以我如何也做不了反抗,只能將靈魂上交,以求自保。

    我不是這裡的主人,是這座建築在主宰我,我的思想、行為、情緒、自由,我的期盼、希望也全由它來決定成敗。我一直在迷惑,父母親為我建築的這座城是為了我的幸福還是剝離我與他們,是為了我的快樂還是方便他們。

    他們關心的僅僅只有生意,關注的可能只是那些進出入賬戶裡的數字,他們在意的是他們自己人生的成功失敗,那又何必有我?我是誰,我來到這裡的價值是什麼,應該有的童年在父母親無限金錢滿足的條件下被摧毀的破碎不堪,一起埋沒的還有我的心,一顆再也不會有盼望、幻想、明天的心。

    所以我沒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整天膩在一起打籃球、玩遊戲、抽煙喝酒、稱兄道弟的傢伙們不過是我們都需要的一種情感滿足,一種不自覺對天生空白一塊的填補,在我看來兄弟只和金錢有關,和感情無緣,就如我和父母親一般,談得到的話題也就只有描述人民幣的單位以及數量。

    是啊,我只會在自己有所需要的時候給身邊的人安插座位,只要他們能幫忙打發下我的時間,陪我做點可以拿來消遣的事情,我就可以掏出口袋裡的一些數字,來和他們一起揮霍,有什麼關係,我少掉的只是數字而已,只要沒有情感投資,多少我都出得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