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白骨鑄軍魂

第1卷 第一卷 作品相關 文 / 孤膽一笑

    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夜間日本軍隊以有己方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縣城調查。遭到中華民國拒絕後,日本軍隊於7月8日凌晨向宛平縣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華民國**抵抗。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誌,也象徵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

    基本信息

    名稱

    七七事變

    地點

    北平

    時間

    1937年7月7日—7月31日

    參戰方

    中國,日本

    結果

    日本勝利

    基本信息

    發生時間:1937年7月

    七七事變

    7日

    事變發起者:清水節郎、一木清直等。2事變簡介

    日本軍隊為了佔領中國,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從1937

    七七事變

    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軍事演習。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這一要求。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便掀開了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序幕。日軍自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為進一步發起全面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及偽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市)。

    中國守軍和日軍在盧溝橋激戰,日本派大批援軍,向天津北京大舉進攻。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戰死。7月,天津淪陷。

    7月8日早晨,日軍包圍了宛平縣城,並向盧溝橋中國駐軍發起進攻。中國駐軍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官兵奮力反擊。排長申仲明親赴前線,指揮作戰,最後戰死。駐守在盧溝橋北面的一個連僅餘4人生還,餘者全部壯烈犧牲。

    主要背景

    政治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攻擊對象的「大陸政策」。

    七七事變

    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擴大對華攻擊,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第一次大戰後,日本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脫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對中國東北發動襲擊,才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滿洲國」、在華北搞「自治運動」,希望能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制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對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地理背景

    盧溝橋位於北平城西南約15公里的永定河上,既是南下的要衝,又是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史料記載,自金代開始,中原腹地進京,皆要在盧溝橋停留,為京師進出中原腹地的必經之路。侵華日軍一旦佔領盧溝橋,北京就是一座死城,華北也就唾手可得。宛平城建於1640年,是捍衛北京城的軍事要塞。於是,日軍攻擊駐軍地,中**隊在盧溝橋進行抵抗,開啟了日中戰爭的序幕。

    中日兵力

    6。1中國

    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在河北和察哈爾地區建立了冀察政務委員會,作為與日本侵佔的東北三省地帶的緩衝區,並賦予了其一定的自治力。根據何梅協定,中華民國需撤出在冀察政務委員會所轄範圍內的全部中央軍隊和國民黨黨部。就任冀察政務委員會主任的宋哲元麾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總兵力達到十萬。

    事變發生前,第二十九軍司令為宋哲元,副司令為秦德純,參謀長為張樾亭,兵力編成如下表。

    部隊 司令官 部署 屬下部隊 兵力

    第37師 師長:馮治安 西苑 第109、第110、第111、獨立第25旅 約15,750名

    第38師 師長:張自忠 南苑 第112、第113、第114、獨立第26旅 約15,400名

    第132師 師長:趙登禹 河間 第1、第2、獨立第27旅 約15,000名

    第143師 師長:劉汝明 張家口 第1、第2、獨立第29旅、獨立第20旅 約15,100名

    獨立39旅 旅長:阮玄武 北苑

    約3,200名

    獨立40旅 旅長:劉汝明(兼任) 張家口

    約3,400名

    騎兵第9師 師長:鄭大章 南苑

    約3,000名

    獨立騎兵第13旅 旅長:姚景川 宣化

    約1,500名

    特務旅 旅長:孫玉田 南苑

    約4,000名

    河北邊區保安隊 司令:石友三 黃寺

    約2,000名

    而河北省和察哈爾省中除第29軍以外的部隊(7月上旬)則有第39師、第68師、第91師、第101師、第116師、第119師、第130師、第139師、第141師、第142師、騎兵第2師,總兵力約153,000名。

    6。2日本

    日本在華北地區駐紮了約5000多名的駐軍。其中主力駐紮在天津,北平城內以及城外豐台鎮各駐紮一支部隊。事變發生之前,全部駐軍正在根據《昭和十二年度帝國陸軍作戰計劃要領》進行軍事演習,作侵略華北的作戰演練。

    事變發生前,日軍中國駐屯軍(約5,600名)如下。

    天津部隊 司令官

    軍司令部 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7月11日之後,由香月清司接任),參謀長:橋本群少將

    中國駐紮步兵第一連隊第二大隊

    同部隊中國駐紮步兵第二連隊 隊長:萱島高大佐

    同部隊戰車隊 隊長:福田峰雄大佐

    騎兵隊 隊長:野口欽一少佐

    炮兵連隊(第一大隊山炮第二中隊、第二大隊十五榴二中隊) 隊長:鈴木率道大佐

    工兵隊

    通信隊

    憲兵隊

    軍醫院

    倉庫

    北平部隊 司令官

    中國駐紮步兵軍團司令部 軍團長:河邊正三少將

    同步兵第一連隊 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

    電信所

    憲兵分隊

    軍醫院分院

    別動隊 註釋

    通州 步一連隊一小隊

    豐台 步一連隊第三大隊,步兵炮隊

    塘沽 步二連隊第三中隊

    唐山 步二連隊第七中隊

    灤州 步二連隊第八中隊

    昌黎 步二連隊一小隊

    秦皇島 步二連隊一小隊

    山海關 步二連隊第三大隊本部,第九中隊

    部署 司令官

    北平陸軍部 部長:松井太久郎大佐,副官:寺平忠輔大尉,第二十九軍軍事顧問:中島弟四郎中佐,長井德太郎少佐,笠井牟藏少佐

    通州陸軍部 細木繁中佐,甲斐厚少佐

    太原陸軍部 河野悅次郎中佐

    天津陸軍部 茂川秀和少佐

    張家口陸軍部 大本四郎少佐

    濟南陸軍部 石野芳男中佐

    青島陸軍部 谷萩那華雄中佐

    北平派駐武官副官 今井武夫少佐

    陸軍運輸部塘沽分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