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罪惡春秋

正文 第89章 代我而死 文 / 顏公上

    蔣中天丟了兩塊卵石後,雙手趴在橋攔桿上,望著小島感慨地說:「這個地方這麼美,這麼漂亮,夏天又這麼涼快,死了埋在這個小島上才安逸哦。」

    黃成兵跟著說:「就是,就是,死了埋在這裡才安逸,這裡的風景這麼好,死了埋在這裡看過夠。」

    張小明好像倒了陽氣,看著黃成兵牽強地笑了一下,不置可否。

    公上急著道:「哎、錘子,你們怎麼說話口無遮攔,不忌諱,你們沒有其它說的嗎?怎麼剛來便說這些,多不吉利。」

    蔣中天看著黃成兵說:「你還信這些?我才不信呢!如果真的死了能夠埋在這裡,總比埋在家鄉強,這裡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樹,不像家鄉的山坡坡,光禿禿的。」

    黃成兵附和著:「就是、就是。」

    公上苦苦罵道:「雞兒哦,不准說這些不吉利的話,天要黑了,我們回去吧。」

    眾人原路而回,因才吃了飯,晚飯當然就不吃了,天黑後便睡覺。

    次日天亮起床,大家收拾好行李,吃過早飯,代金顯從張隊長家出來,站在眾人面前說:「今天我們就要上山,除了行李外,每個人還是要背一點糧食、炸藥和工具上山,大家分別在張隊長家去領,今天是第一天,不記分,能背多少背多少,就這樣,大家分頭干。」

    初次幹活,人們不甘落後。因不知道有多遠,走的是什麼路,大部份人都背了約六十斤重的東西。蔣中天為了在眾人面前表現自己的力量最大,背了八十斤炸藥。公上和陳權世在一行人中,年齡最小,身體最單調,不想在眾人面前充狠,便只背了四十斤大米和行李。

    張隊長安排了本隊一個五十多歲、姓王的老頭帶路。

    從張隊長家往左向山上走,出門五十米便有一條小溪,小溪上有一座一百多米長、兩米寬的鐵索橋。橋面鋪的木板,人一踏上去,便左右搖晃起來。人們驚呼,尖叫,分別抓住兩邊的鋼絲繩,慢慢地移步前行。

    帶路的王大爺毫無懼色,任憑索橋搖擺,快步向前。

    代金顯膽小,走在橋上兩手伸出,人成一個大字型,隨著索橋的搖擺著而左揮右舞,慢慢地過了索橋。

    公上見領路的王大爺平穩地走過,肯定了索橋的安全性,便背著大米和行李,學王大爺的樣子,不搖不擺,直直的在橋上走。

    陳權世見公上都不怕,也跟上去。

    眾人在橋兩旁看著他倆一前一後在橋上過,如履平地,感到驚奇,便學著他們的樣子,任隨索橋搖動,放開手腳過橋。

    代金顯在對岸的橋墩上,伸出大母指:「小顏,好樣的,沒想到你年齡最小,膽子最大。」眾人到岸後都分別用眼神和語言表示對公上的佩服。

    走了一公里狹窄、彎曲的亂石和泥土混合的小路,便順山而上,進入一片斑竹林。

    斑竹林裡根本就沒有路,密密麻麻的斑竹林,不知有多寬,多長。

    高婑不齊、大小均勻的斑竹有如一層層剪不斷、理還亂,密不可分的網。王大爺在前耐心地等著大家。

    走了一會兒,王大爺帶著大家走進斑竹林一條只能立腳的小道。人們背著行李和炸藥,要用雙手掰開斑竹才能前行。

    剛開始都覺得輕鬆,穿入斑竹林後,便大汗淋漓,喘氣不止。背上的東西越來越沉,臉上出現不同程度的痛苦表情。心裡都在問一個問題——還有多遠?斑竹林有多長?

    人人都在想這個問題,但人人都不願開口問,仍然咬緊牙關,拚命的跟著走。

    大約走了兩公里,斑竹林裡有一團約十平方米的空地,王大爺見大家實在累得不行,便給代金顯商量休息一會。

    蔣中天背得最重,表情也最痛苦,每當有人看見他時,他又故意

    看書?網競技。

    表現出若無其事的樣子,好像自己仍然很輕鬆。

    大家都知道他是裝出來的,剛一放下休息,人們都坐在地上歇干,他第一個站起來:「我還以為有好惱火,原來不過如此。」

    眾人見他如此好強,心裡感到好笑。大家都知道比在家裡做農活惱火十倍,他卻說不惱火。

    代金顯坐在一塊圓石頭上,聽了蔣中天說的話,說道:「小蔣,你別跟老子充很,老子打空手都喊累得不得了,你背八十斤還說不惱火。不過今天確實還不算最惱火的,惱火的日子還在後頭,到時候你就曉得了。」

    蔣中天仍頑固地說:「只要是人幹的,我就不怕惱火。」

    代金顯苦笑著:「好,你娃兒能幹,今後把路修通了,你去背幾背簍銀子回去,你就發大財了,到時結個漂亮的婆娘,安安心心在家過日子,這一輩子就享福囉。」

    張老二坐在地上好奇地問道:「代師傅,銀廠溝裡面當真有銀子嗎?」

    代金顯說:「這還用問,沒有銀子國家會投入這麼大的本錢來修路嗎?不信你問王大爺,看他曉不曉得?」

    王大爺搖了搖頭,笑著說:「一直有這個傳說,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曉得。」

    公上站起來,給每人發了一支煙:「不知這斑竹林還有多長,離要去的地方還有多遠。」

    王大爺笑瞇瞇地接著煙,頭上盤了一團如草帽大小的黑頭巾,臉上漆黑,但顯得很善良,抽了一口煙,對公上說:「還早得很,這斑竹林剛走了一半,離清涼山還沒有走到十分之一,你說還有多遠。」

    眾人聽王大爺一說,心裡都發涼,想到才走這麼遠就這麼惱火,後面的路程不知怎麼走。歇了一會,又移步前行。

    好不容易走過斑竹林,又踏上高低、凸凹不平的泥路。人們攀著石頭,拉著樹枝,一步一步地爬著走。

    前面不遠處展現了高低不等、在半山中、沒有長樹木的山路,又爬了近四里路,人們爬上山嶺上新建的公路上,感到一陣輕鬆。

    公路邊上被砸開的斜坡有大、小各異的石頭,人們便將背著的東西放在石頭上歇干。走在公路上要比走斑竹林輕鬆一些,累了又歇,歇了又走。公路慢慢的向上,一直都是斜坡,彎彎曲曲。公路上全部是如刀片的碎石,人們大多是穿的解放鞋,踩在地上,有如踩在刀子上,感到陣痛。

    天空中有兩支老鷹在頭上盤旋,時而「哇哇」大叫。林叢中百鳥啼叫,人在白雲中穿行,翻過了一座座山,下午二點多鐘,才到了清涼山目的地。

    人們把背上的東西放在地上,然後坐在地上喘粗氣。

    清涼山涼風凜凜,懸崖凌凌,迭嶺層巒,崎嶇無路,忽喇喇的流水聲聒耳。青松碧柏,綠柳紅花,山禽對話,滔滔綠水,幽靜之所,雜草萬般,諸花爭寵,不見往來人。

    新修的公路在清涼山止,前面十多公里要修的路,仍是座座群山聳立。

    末路的路基上隆昌施工隊用牛毛氈搭建了一座二十多人住的工棚。

    資陽施工隊的工地就在隆昌施工隊工地後面,離隆昌施工隊的工棚二十多米處。代金顯一聲令下,十多個人砍的砍樹,搭的搭棚,蓋的蓋牛毛氈。不一會兒,工棚便搭好了。

    工棚在公路上,向上是抬頭不見頂的青山,向下是深不見底的銀廠溝。離工棚三米遠的地方,用石頭砌成一個灶,灶上有一口大鐵鍋,鍋裡已經煮好了一鍋白米飯。天黑前,人們拿出碗筷,自由地去打飯、夾鹽菜,然後端在一邊,或坐或蹲在地上吃,直到吃飽為止。

    第二天中午,上來了兩個一高一矮的人,代金顯叫大家圍坐在地上開會,指著高個子介紹說:「這位是副隊長陳高華,他主要是負責後勤,就是我們吃的東西。」

    陳高華長得一表人材,約有一米七高,面目俊美,身材偏瘦,眉宇之間有一股英氣。聽代金顯介紹後微笑地向大家點點頭。

    介紹了陳高華後,代金顯又說:「這位是施工員印發中,他主要是負責施工。」

    印發中身材婑小,長相和善,看起來十分健壯。

    會議正在進行,只聽得一聲炮響,滿天亂石飛舞,鋪天蓋地地向人們襲來。

    站在公上後面的人,在人們的驚呼聲中倒地,亂石發出一聲聲擲地有聲的聲音,人們在躲避亂石後,才發現有一個人倒在地上。

    認識他的人急呼「張小明,張小明!」

    無應答。

    站在他兩側的人把他抱在懷中,只見七竊流血,一塊拳頭大小的飛石擊中他的後背而當即斃命,人們悲憤萬分。

    正在悲傷之際,隆昌隊的工棚旁又傳來一聲聲嚎啕聲:「哥啊,你怎麼死了,哥啊。」喊叫聲和嚎啕在清涼山上,銀廠溝裡迴盪,兩條人命同歸西天。

    公上看見張小明安詳泰然的遺容,心裡想到:「他是代我而死。」

    張小明很高,開會時站在公上背後前面三步之外,若不是張小明擋了那塊飛石,飛石正好打在公上背上。

    放大炮射出的飛石疾速如電,無蹤無影,根本無法躲避。力道之大!勁道之猛!擋者死,避者生,擊中要害,毫無生還。

    公上不敢將此說出來,連陳權世他也不說,怕說出來引起事端。

    張小明的遺體放在靠山邊的公路上,用兩件他穿的衣服蓋住了他的遺容。代金顯,陳高華,印發中以及潼南的幾人在一起開會研究如何處理張小明死亡的問題。

    上午的誓師動員大會便出師不利,頭兒們被張小明的死亡一籌莫展,沒有心裡來安排其它事。十多個人守在張小明的遺體旁,議論這次驚心動魄而又僥倖自己存活下來的話題。

    人們的目光癡滯,時而仰望山上,時而俯視銀廠溝,沉重的心裡有一個共同的疑問:今天是他死,明天是誰?

    下午三點多鐘,代金顯叫了八個人把張小明的遺體抬下山去安葬。有兩個人在山上去砍了兩根拳頭大小,二米多長的小樹,做成擔架,將張小明的遺體抬下山。

    張小明因沒有親人,只有同鄉,沒有人為他哭泣,人們帶著淒悲、沉痛的心情為他送葬。而後面隆昌戰友的送葬儀式卻哭聲感天,同鄉的戰友淚流滿面,死者的弟弟撕心裂肺地喊叫「哥呀,你走了,我怎麼回去給父母交待呀。」

    一聲聲痛徹心肺的哭泣,一串串流不盡的淚珠。一顆顆撕碎了的心,陪著兩棵遠去的靈魂向山下走去。藍天白雲,青山流水無動於衷,好像什麼都沒發生。

    沒有花圈,沒有追悼會,活生生的一個人,就這樣無聲無息,悄悄地離去。

    他們走之無聲,死之無聞。為了掙錢,離鄉背井,未掙到一分錢,便魂歸他鄉。死者無思,生者多慮,人們含淚相送。

    為了對二位戰友的哀思,隆昌施工隊停炮一天。

    第二天,代金顯似乎從悲痛中解脫出來。吃過午飯後,他做了分工,潼南的五個人是石匠,負責鑽炮眼。其它的人到山下背炸藥。

    炸藥一包五公斤,多勞多得,但具體怎麼個多勞多得,多少錢一包他沒有說,人們也不敢問,這是保密。能夠在這裡幹活的人,都是通過人情才能來的。

    一行人下山到了張隊長家,一個個認為下山打空手都這麼累,還要背幾十斤炸藥上山,不知有多苦多累。但為了掙錢,養家餬口,人們又別無選擇。

    不知這活能不能幹下去?篇幅所限,下章交待。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