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生死秘符

正文 第020章 三茅真人(1) 文 / 爨小乙

    柯小艾此刻滿是怒火,心臟劇烈地跳動,像是要炸裂開來。

    小敏怎麼了?當年和小敏在一起的影像一幕幕地出現在柯小艾的腦海裡。

    小敏朗誦詩歌的樣子,一小勺一小勺吃飯的樣子,陽光下微笑的樣子,漸漸地,小敏的影像開始模糊變形,變成一個血盆大口沒有眼球的怪物。小敏尖笑著,聲音刺耳幽怨,一聲聲刺破著柯小艾的耳膜。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一陣佛音穿過,柯小艾的狂熱迅速降低。

    「艾子,要時刻保持自己清晰的頭腦!」是爺爺的聲音。

    柯小艾盤腿而坐,跟著佛音頌著咒語。

    這句是從嘉措那傳來的地藏王誅魔咒。

    柯小艾深呼吸了兩口氣,睜開眼睛,眼前的血紅退去,一片晴朗。

    他這才看清剛才的佛音是從真禪法師那裡傳來。

    真禪法師此刻半懸於空中,身體後背隱隱散出一陣金黃色的光環。他嘴唇微動,低聲吟唱著佛咒,周圍數米之內一片光明和溫暖。

    數分鐘後,真禪法師後面的光環漸漸隱去。他微睜雙目,盤曲的雙腿憑空落在地上。

    「剛才我已頌了百遍往生咒!算是為那些屍靈超度,度他們投胎轉世。這也為咱下一步請動神明掃除了障礙。」真禪法師說完,走向地樁坑,沿著中間的簡易樓體盤旋而下。

    嘉措跟在後面,也要下去。

    柯小艾有了剛才的經驗,有點猶豫。他先是在坑口向內看了看,見裡面已經沒有霧氣,一片清明。他才跟著嘉措沿著樓體拾級而下。

    往坑內下了數十米,到了樓體末端。

    真禪法師停住腳步,伸手示意停止。

    柯小艾這才看清坑中充當擔架的鋼管都插在坑的四壁上,為何不將那些支架查到地上呢?剛想到這,只見真禪法師手提一塊磚頭扔向平滑的坑底地面。不一會兒,那塊磚竟然緩緩沉入地面,頓時消失不見。

    「是流沙層?」嘉措道。

    「是的!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地樁主柱立不起來的緣故,再重再多的混凝水泥也得沉下去。再加上這方圓幾里都是這樣的地層,就是想換地方該路線也難啊!」

    「那這咋辦?」

    「先想辦法看看這片區域有何神物!那

    看書,網全本,終有餘音。

    真禪法師道:「這人可是不一般,你看他骨骼清奇,音質清越,眼角入鬢,鼻高帶鉤,應是世外奇人。可是,鷹鼻動者食人,眉如帚者赴法場,此面相又實屬不吉,總之,此人不可小覷。」

    嘉措點頭:「此話不錯!待我會一會他!」

    「敢問施主何方人士!」

    「茅山張士尹!」

    「認識張靈一?」

    「正是家父!」

    「原來是故人之子,可否回玉佛禪寺一敘?」

    「正有此意!」

    一行人告別小五,坐在柯小艾的出租車上回到玉佛禪寺。玉佛禪寺燈火通明,各大殿也是香火繚繞。

    真禪法師領著三人走進偏殿的素齋廳,各位坐定。

    「張先生怎麼來到此地?」真禪問。

    「受人所托,也是了卻我父親當年的一件心事。」

    「此話怎講?」

    「你們可知道延安高架橋處為何方圓數里全是流沙?」

    「上海這塊寶地原本是長江上游沖刷的泥沙集聚而成!地下暗流湧動,水質條件複雜,導致地層不穩,流沙湧動!」

    「那麼為何地層上方十米卻安然無恙?真禪法師,不要告訴我你真不知道下面有什麼東西?」

    「何意?」

    「如果僅僅是流沙,上面數十米地層根本無法穩定存在!」張士尹鄭重道。

    「那麼你也認同下面有靈物?」

    「是的,三條水龍!一紅一黃一黑。」

    「為何如此確定!」

    「看來你們也應該知道下面的有東西了。其實這三條水龍和方圓數百里的流沙是一個陣法,九轉玲瓏陣,為三茅真人所創。這個陣法困的不是這三條水龍,這三條水龍也是這個陣法的一部分,這個陣法主要是困著一個千年怪物,海蜃,我想你們都該聽過海市蜃樓這個詞語吧!」

    眾人點頭。

    海市蜃樓最早源頭出自《史記?天官書》:「海旁蜄(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蜃氣樓台之說,出天官書,其來遠矣。或以蜃為大蛤,月令所謂雉入大海為蜃是也。或以為蛇所化。海中此物固多有之。然海濱之地,未嘗見有樓台之狀。惟登州海市,世傳道之,疑以為蜃氣所致。蘇長公海市詩序謂其嘗出於春夏,歲晚不復見,公禱於海神之廟,明日見焉。是又以為可禱,則非蜃氣矣。

    這兩則記錄是海蜃的最早記載和記錄海蜃是怎樣形成的文字記述。

    張士尹接著說:「海蜃是上古時期黃帝蚩尤爭帝位之時,蚩尤養的神獸之一。此物由雉雞和蛇在五月初五之至陽日交配所生,三月卵化為胎,入土則為陸蜃,入海則為海蜃。蜃成之後,有點類似蛤的樣子,善氣化,身體氣場通暢可達六七里。喜食人類和畜生,所以常在內陸荒蕪地帶和海上漁島附近幻化成各種城郭樣子,引誘人或畜生,吞食其靈氣。

    蚩尤當時豢養了四條蜃,準備養成之後,四方吞殺黃帝族人,卻不料蜃未養成,卻已兵敗,被黃帝斬殺,黃帝收復了蚩尤部族,得知蜃的危害,便四方捕殺,只捕得南北西三隻大蜃,東方那只逃入東海,未能如願,就此罷休!

    周王朝之後,帝王將相四方尋求長生不老藥,曾在勃海看見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沿海地帶也頻頻出現空中樓閣。四方使臣便往往求之,莫不知那便是蜃的幻氣,都枉送了性命。

    西漢景帝時期,陝西咸陽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看破紅塵,修習天道,最初在江蘇興化北茅山修道拯民,後被請到江南句容的南茅山,後人就將南北茅山一併稱為茅山。此後茅氏三兄弟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三人仙逝後,附近山民感其三人功績,於茅山之巔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這也才有了後來的茅山派。」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