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無悔人生之重頭再來

正文 第五章 神童出 四方驚 文 / 一別成天涯

    王老先生驚詫於劉備的才思,越想越是激動,哎,用什麼詞來形容這個小傢伙好呢?怪才?鬼才?還是天才?都是!於是先生給劉備起了個綽號,叫「三才童子」。此名一出竟一發不可收拾,不久就遠近皆知,聞名鄉里了。這一日,王老先生有個學生來訪,此人姓陳名德字子虛。

    陳子虛是涿縣的縣丞,擱在現代就相當於是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了。談完正事,陳子虛順口問了一句:「聽說老師近來收了個新弟子,人稱三才童子」?「可不是嘛,確有其人啊」,說道這個話題老先生格外興奮起來:「子虛,我跟你說實話吧,此子乃千年不遇之才,假以時日,其成就難以想像」!

    陳子虛很不以為然,道:「哦,千年不遇?老師您言重了些吧」?擺明一副打死也不相信的樣子。「呵呵」,老先生並不著急,起身到書案前,拿起幾張文稿走回來遞給陳子虛,說:「這幾篇都是此子即興所賦,子虛你來品鑒下,然後再做定論」。語畢老先生端起茶杯一邊慢酌一邊看著漫不經心地拿起文稿閱讀的陳子虛。

    只看完第一首,陳子虛就已經呆住了,回味了許久,才焦急地又翻開第二篇文稿,看完第二篇陳子虛乾脆就像泥塑一樣定立不動了!「老師」,陳子虛簡直說都不會話了(嘿嘿),「這,這,都是真的」?

    老先生笑了,深深看了一眼陳子虛,反問道:「那麼你認為,是我、還是你能夠做出這樣的詩」?一語驚醒夢中人,陳子虛果斷相信了,唏噓不已:「真是江山輩有人才出啊,了不起,了不起!老師,我可否一見這位小學弟啊「?老先生自然是高興地答應了,並相約第二天帶陳子虛去學堂。

    清晨,老先生帶著陳子虛剛走進學堂,就看見9個孩子正在院內嬉戲打鬧,另一個自然是秋兒,站在邊上看熱鬧。見老先生進了門,小傢伙們呼啦一下全跑進了學堂裡危襟坐好,喧鬧的院子頓時鴉雀無聲。陳子虛一臉的迷惑,記得自己小時候在這讀書,大家都很守規矩的啊,現在怎麼搞得像縣城大集似的呢?

    老先生似乎看出了陳子虛的疑惑,逕自一臉苦笑地解釋道:「哎,自從來了你這個小學弟啊,我這裡就沒安靜過。瞧,個子最小那個,就是」。陳子虛當然聽得出來,老師雖然嘴上貌似在抱怨,那語氣卻是萬分疼愛和驕傲的。

    進到學堂,看到一個個假裝很規矩的小學弟,陳子虛心頭一熱,曾幾何時,自己不也是端坐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那段最美好最單純的時光嘛。「這位是你們的學長陳子虛」,老先生開始介紹了:「如今已是本縣的縣丞,當為你等楷模」。

    >看書>!網:!最新:也呼呼啦啦跟著站起來,學著劉備一起說:「學長好」。陳子虛很高興,尤其牢牢地盯著劉備看,一邊說:「大家好啊,都坐下吧,我主要是回來看望恩師的,順便來看看各位學弟」。看著大家都入了座,陳子虛心裡一動,說:「剛才大家的行為讓我想起一句話,藏形匿影。誰能做一下聯,對我這四個字」?

    嘴上說誰都可以對,但眼睛卻一直盯著劉備看。劉備明白了,挑戰的來了,索性光棍點直接站了起來,先恭敬地對老先生和陳子虛作了一個揖,道:「我願出下聯,顯姓揚名」。「絕對啊」!老先生和陳子虛互相看了一眼,均露讚歎之色。

    陳子虛一時興致大起,才思泉湧,說道:「我出-日月爭光」,劉備答:「我對-風雲際會」;「我出-鐵肩擔道義」,「我對-辣手著文章」。

    「我出-風吹馬尾千條線」,「我對-日照龍鱗萬點金」;「我出-兩舟同行,櫓速不如帆快」,「我對-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我出-日在東,月在西,天生成明字」,「我對-子在右,女在左,世配定好人」;「我出-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我對-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後」。

    「完了,完了」,陳子虛心裡暗暗叫苦:「這人丟大了,沒考住一個6歲的孩子,現在急得題也問不出來,這如何是好啊」!老先生看出陳子虛的窘迫,哈哈一笑道:「子虛啊,你還有完沒完啊,我這裡還要講課哦」,陳子虛一萬個感激的眼神投過來,忙說:「是弟子錯了,請老師繼續講課,子虛這就告辭」,說罷便往外走。

    老先生一邊送一邊低聲對子虛說:「換你做了這個老師,是不是都要愁死了。這樣妖孽的學生,哎,你知道我這個老師多難當了吧」?陳子虛一臉的理解萬歲啊。

    話說陳子虛,急急忙忙趕回縣城,第一時間就到了縣衙求見縣長大人(註:有人可能罵街了,你傻啊,漢代哪來的縣長啊。確實有縣長。一萬戶以上的大縣,其長官稱為「令」,而萬戶以下的小縣,其長官則稱為「長」)。

    涿縣長姓潘名興字太虛(註:本文名字裡凡是帶有「虛」字的,均為虛構人物,歷史查無此人哦),也是個很有學問的儒生,本來這一日閒得無事正準備下班回家,看見陳子虛滿頭大汗地跑進來心裡就一驚,難道發生什麼大事了?

    「潘大人哪,潘大人」,陳子虛氣喘吁吁地說:「了不得嘍,咱們縣可出了大人才啦」!潘縣長一聽,這才放下心來,略顯不快地說:「哦,多大的人才啊」?陳子虛也顧不上察言觀色了,興奮地從身上掏出自己記錄的對聯和詩句,道:「先請大人過目,這些都是我縣樓桑村一個叫做劉備的六歲孩子所做」。

    潘縣長是很瞭解和信任這個陳縣丞的,暗道能令陳子虛震驚如此的文章想來必是不錯,就接過來認真地審閱,果不出陳子虛所料,潘縣長的臉色2分鐘內變化了千般,滿臉的震驚、震驚還是震驚!「真的是6歲孩子」?!「真的是,我剛從樓桑村回來,親眼所見」。

    潘縣長喃喃道:「曠世奇才啊」!思索了片刻,潘縣長立刻命子虛去幽州(古幽州:貌似在今天的北京附近,簡單說:東漢時期的州,相當於現在的省,其長官稱為刺史或州牧,刺史和州牧並不同時出現,亦即州里有了刺史,就不會有州牧,有了州牧就不會再有刺史,州牧有軍權,但刺史沒有,有點類似清朝總督和巡撫。郡,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其長官稱為郡守、太守或使君,幽州太守相當於省會城市的市長),覲見太守和刺史大人,原因很簡單,從前年開始州府就要求各縣舉薦人才,涿縣連續兩年也沒找到,這下問題解決了,而且還能舉薦個逆天人才,潘縣長此時的心情好的不得了。

    再說我們這忙碌的陳縣丞,接了縣長的命令,立刻馬不停蹄地趕赴幽州,一點都不覺得累,興奮啊。漢代的幽州不比今天,在當時屬於偏遠地區,不是很繁華。此時幽州郡守是劉焉,幽州刺史是劉虞(註:歷史上劉焉和劉虞是20年以後才出現的哦,為了劇情,俺讓他們提前出現了嘿嘿)。

    陳子虛素與郡守劉焉的主簿(郡主簿相當於現在的市政府秘書長)張文虛交好,兩人是老鄉啊,所以陳子虛到了幽州先去拜會張文虛,把情況詳細匯報了下,張文虛也是大喜啊,也顧不上和老友寒暄了,立刻領陳子虛去晉見郡守劉焉。

    瞭解情況以後,劉焉也是非常高興啊,這樣的神童,任憑誰也是聞所未聞,況且還同為劉氏宗人,這功勞可大了!所以郡守劉焉也沒顧上吃飯,領著張文虛和陳子虛直接去晉見刺史劉虞。劉虞也是愛才之人,聽完匯報後連連稱奇,隨即命陳子虛連夜返回,務必3日內將神童送到幽州,他要親自考校一番,並許諾如果委實,定重獎相關人員。

    陳子虛返回縣城,當即報告了潘縣長。縣長大喜,吩咐道「來人,準備車馬,即刻趕赴樓桑村,本縣親自去」!不多久,一隊人馬浩浩蕩蕩,直奔樓桑村。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