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無悔人生之重頭再來

正文 第十一章 不驚人 誓不休 文 / 一別成天涯

    幽州城地處邊陲,當然不如內地的城市繁華。劉備一行人進城時天已經黑下來,眾人徑直到驛館休息,一夜無話。

    第二天清晨,眾人吃罷早飯,便浩浩蕩蕩來到了太守府。陳子虛請府前的衙役進去通稟,就說是涿縣的神童已經給太守大人帶來了。衙役也知道這事,非常客氣,一邊說:「請各位稍等,小的這就去通報」,說完急匆匆就去了內府。不

    多時,太守府的主簿張文虛一路小跑著迎了出來,見到眾人那是滿臉的笑容:「呦,潘大人!子虛老弟,一路舟車勞頓,辛苦嘍」!

    太守府的主簿論級別和潘縣長差不多,但主簿是太守大人的心腹啊,任誰也不敢得罪,潘縣長馬上進前一步,恭恭敬敬地給張主簿做了個揖,道:「主簿大人言重了,為國家盡力,為太守大人分憂,都是下官應該做的,主簿大人整日裡公務繁忙都不曾有半分怨言,下官豈敢抱怨辛苦」。

    張主簿一般對下面來的縣令或者縣長們是很不感冒的,但是這個潘縣長給自己的印象卻是不錯,舉止優雅,談吐得體,更重要的是此次薦賢有功,很有可能遇到合適的機會就能高昇。

    想到這裡張主簿臉上笑意更濃,道:「唉,潘大人此話倒是有些格外客氣嘍。你我雖很少謀面,但老弟的官聲和為人我可是仰慕已久啊,今日借此良機咱們正好交集一下,老弟不會嫌我唐突吧」?

    潘大人立刻就讀懂了張主簿的心意,馬上一臉興奮地回到:「哎呀呀,承蒙文虛兄不棄,兄弟我是受寵若驚啊,今後定當以文虛兄馬首是瞻」,張主簿自然是聞弦而知雅意,哈哈大笑著,說:「如此甚好。來來來,愚兄先領各位去晉見太守大人,事畢我們再徹夜手談。諸位,請」!

    眾人隨著張主簿進了府門,前行大約三百米就來到了正堂。劉備等人在堂口外站定,張主簿進去通報,隨即聽到裡面一個和善的聲音響起:「有請」,旋即張主簿出來示意眾人進入大堂。

    眾人進入大堂後,以潘縣長為首,其他人緊隨潘縣長之後,均按禮制向太守大人施磕頭禮,大堂裡霎時人聲鼎沸,有的說:「卑職見過太守大人」,有的說:「草民給太守大人請安」。

    太守劉焉心情大好,站起身來,朗聲道:「都免禮吧,今天我們只談詩詞歌賦,不論官場那一套,大家不必過於拘泥」,眾人紛紛說:「多謝大人」,陸續都戰立起來。

    劉焉看了看,在場的有兩個孩子,吃不準哪個是劉備,正在疑惑,潘縣長趕忙向前走了一步,道:「容下官為太守大人介紹一下。左手邊這位白淨的少年,便是我縣的三才童子劉備劉玄德,右手邊這位黑面少年,姓張名飛字翼德,也是我縣人士,天生的神力,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潘縣長介紹完了感覺還挺自豪的。

    太守劉焉聽完介紹,點了點頭,說道:「玄德,你且近前一步,我有些事要問你」。劉備聞言應了一聲:「遵命」,隨即向前買了一步,這時候劉備才敢抬起頭看著劉太守。

    劉焉這個人,身高七尺,細腰乍背,四方臉,鼻直口闊,給人的印象是個溫和的讀書人,但是劉備可不這麼認為,在他的記憶裡,歷史上劉焉這個人可不簡單(劉焉的霸業我們後文再表)。劉備還在胡思亂想呢,劉焉開口了:「玄德啊,我聽說你是中山靖王之後」?

    劉備趕緊回答:「是的,大人,吾乃中山靖王第十八代玄孫」,劉焉聽罷沉吟了片刻,道:「如此算來,我還是你叔伯一輩的,你呀,不必拘泥,以後喊我聲伯父,我還是受得起的」,說罷劉焉樂呵呵地看著劉備,劉備此時心裡一熱,看來劉焉真的喜歡自己。

    稍微猶豫了一下,便開口道:「如此說來,小侄就多謝伯父抬愛了」!劉焉大喜,遂吩咐張主簿,「只顧得聊天了,來啊,給眾人看座」,片刻衙役們就給備齊了座位,眾人順序落座。

    見眾人都落了座,劉太守輕輕放下手中的茶杯,眼睛看著劉備,和顏悅色道:「這太守府剛剛落成不足一月,桌椅板凳到都備得齊整,唯有門堂屏聯,雖躊躇再三,也一直難以定奪,素知玄德博學多才,能否幫伯父籌謀一二」?

    劉備一聽,考核開始了,不慌不忙地站起身來,拱手言道:「伯父大人有命,侄兒怎敢不從。請伯父大人示下,都需要哪些對聯」?劉焉一邊捋著鬍鬚,一邊沉吟著,片刻後說:「玄德,你看府衙門口處,用何聯是好」?

    劉備略做思考,道:「上聯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下聯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劉備說完就看向了劉焉,只見這位太守大人騰地就站了起來,來回度了幾步,口中還喃喃著:「好,好啊,妙極」!

    然後直接吩咐張主簿,府衙大門就用這副對子,張主簿諾諾稱是,連忙把這個對子寫了下來,寫完對子還不忘了朝劉備要橫批,劉備剛想回答,張飛閒的難受了,心想我也得露一手啊,於是扯著嗓子喊了句:「橫批,為人民服務」!

    我勒個去,話音未落已雷倒了一屋子人,除了劉備,誰也不明白「人民」和「服務」這倆詞是什麼意思啊!趁著眾人還沒回過神來,劉備趕緊往回找折,對大家說:「諸位,抱歉,我義弟口齒不大清楚,說的又是咱們鄉下俗語,不過他的話倒是提醒了我,這個橫批就用——忠君愛民」,眾人一聽心道:「嗯,是這個意思,很好」!

    見劉太守滿意了,大家心裡都是一鬆,紛紛落座回去喝了幾口茶水,沒料想茶水還沒徹底進肚,劉太守又發話了:「玄德,你看我這正堂的門口,用何聯是好」?

    劉備趕忙又站起來,略做思考,回應道:「上聯是——法行無親,令行無故;下聯是——賞疑唯重,罰疑唯輕」,說到這劉備抬頭看了看劉焉,繼續道:「橫批正好就用在伯父頭上的這塊匾上,四個字——正大光明」!

    「嘶」,劉焉從心裡發出一聲驚歎啊,好一個正大光明,這個不到七歲的孩子,怎麼就心思像把尖刀,而且是刀刀紮在修身治國的要害上呢,想到這劉焉心裡有些惆悵,唉,自己的那幾個兒女,要是能有劉備十分之一的才學自己都要燒高香嘍。

    主簿張文虛此時站了起來,沖劉備拱了拱手,很客氣地商量道:「玄德公,正堂左側那間屋是我辦公所在,可否贈下一聯」?

    劉備只得又站起來,說道:「承蒙張大人抬愛,玄德自當效力,且容我想下」,略作思考後,說:「上聯——為政不在言多,須息息從省身克己而出;下聯——當官務持大體,思事事皆民生國計所關」。

    張主簿記錄的速度很快,劉備剛說完他就寫完了,然後緊接著又樂呵呵地看向劉備言道:「正堂右側乃是都尉(註:相當於市級公安局長兼市軍分區司令員)的辦公所在,不如請玄德一併贈聯」,劉備不由得苦笑,暗道今天非讓這夥人把自己掏空了不可,但是又不能逃避,唯有過好這一關,今後的日子才能順風順水,無奈只好搜腸刮肚仔細回想記憶中的前世好對聯。

    忽然心裡一動,有了,於是對張主簿說:「上聯——法規有度天心順;官吏無私民意安;下聯——報國當存清政志;為民可效廉明臣」。張主簿一邊記錄一邊不吝讚揚之聲,太守劉焉聽了也是頻頻頷首。

    考完了文采,太守劉焉又把目光看向了張飛,微笑道:「小翼德,你可有什麼絕技讓本守一開眼界」?張飛早就按捺不住了,一看自己顯露的機會來了,煞是興奮,眼珠子嘰裡咕嚕轉了幾圈後,對劉太守說了一句:「大人稍後」,轉身登登走出正堂,跑院子裡去了。

    來到院子裡張飛左右雜麼,看見院子中間正好擺放著兩隻小一點的石獅子,大步走過去,雙手一較勁,嘴裡大喊一聲:「起」,一手一隻就把兩個獅子提在手中,然後大步走回正堂,面不改色心不跳,往那一站。

    眾人都很吃驚,這獅子雖然有點小,但在場的沒有一位自認可以提的起來,這才多大的孩子啊,真乃天生的神力!劉太守今天心情那是好得不得了,一邊手捋鬍須,一邊問向主簿張文虛:「張主簿,你看這兩位才童當如何安置是好啊」?

    張主簿隨侍劉太守多年,哪能看不出太守的心思啊,這樣的人才——詞用的不對,應該說是天才,誰不想招攬呢。張主簿凝神思考了片刻,向太守拱了拱手,說:「大人,此二人堪稱文韜武略,百年不遇啊!卑職以為只需稍加調教,便可堪大任」。

    劉焉對主簿的這個評語很滿意,微笑著繼續問:「那我該如何調教他們呢」?

    張主簿略加考量後,說:「卑職以為,今年本郡尚有待定的茂才(註:東漢的茂才,其實就是秀才,因為東漢開國皇帝是劉秀,為避其諱,所以改成秀才為茂才)和孝廉(註:漢代茂才一般是靠文才考取,而孝廉則是地方官員推薦的高尚人士,有點類似現在高考中的筆試生和推薦生)各一名,可酌授予此二人,不知妥否,請大人定奪」。

    劉太守聽罷點了點頭:「文虛所言甚合吾意,為國舉才乃是你我為官的應有之意」,張主簿一聽太守大人稱呼自己為「文虛」,那就是對自己的提議非常滿意了,否則的話就會稱自己為「張大人或主簿」了。

    此時,太守大人沉聲道:「張大人,你即刻去傳吾令,舉劉玄德為茂才,銜師友祭酒(註:師友祭酒是太守的屬官,無具體職責,主要是給太守出謀劃策,職級待遇同六七品縣令,類似於現在市一級政研室主任);舉張翼德為孝廉,銜真童護軍(註:真童護軍,是一種雜號護軍,屬於低級軍官中的一種,職級待遇同八品縣尉。縣尉相當於現在的縣級公安局長兼武裝部長)」。

    劉備和張飛趕緊跪倒,口稱:「多謝大人栽培」,其他眾人也紛紛頌揚:「大人英明」。劉太守微微一笑,又對潘縣長道:「潘大人,陳大人,你們為國舉賢有功,待我奏過朝廷,定當重獎」。潘縣長和陳縣丞連忙起身跪倒致謝,明明心裡歡喜得要死,嘴上卻說:「為國舉賢,不敢居功,全憑大人栽培」!

    中午時分,劉太守熱情宴請了眾人,吃過午飯,涿縣來人紛紛與太守和劉備等人告辭,旋即離開了幽州。劉太守令張主簿為劉備張飛安排好了住宿辦公事宜,也打道回府。總算清淨下來了,這小哥倆趕忙湊在一起,開始熱烈討論建功立業的具體方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