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其他類型 > 大唐神相

正文 第六章 憂慮危局 渴盼良弼(1) 文 / 銥星876

    1

    「如今的局勢,錯綜複雜、混亂不堪。有誰能夠幫助朕呢?

    有誰能夠幫助朕父子,扭轉當前這種不利的局面,拯救天下無辜無助的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呢?」

    李隆基茫然無計地自言自語道,「如今的大唐帝國,正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朕到底應該依靠誰呢?

    朕手下的袞袞諸公,文武大臣,有誰,能夠自始至終地效忠於朕,協助朕,扭轉乾坤,讓帝國轉危為安呢?」

    想到這個棘手的問題,李隆基不由得皺起眉頭,歎息了起來。

    「唉,朕手下這些飽食終日的貴人,怎麼竟然沒有一個,可以成為朕的依靠呢?

    唉,你們這些人啊!你們只知道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地辦事。做官行,救急就不行了啊!

    朕要想要與你們,探討、探索國家的大政方針,研究和制定平叛、治國的方略,怎麼能行呢?

    你們中的很多人,不是沒有濟世的才能,而是你們的才幹謀略,沒有用到正路上去啊!

    你們目光短淺,唯利是圖,利令智昏。你們既沒有高貴的心靈,也沒有悲天憫人的慈悲心懷。

    貪慾常常會迷惑你們的眼睛,使你們只能夠看見個人的利益啊!

    你們常常思考的,只是你們個人的私利,而不是帝國的前途啊!

    自然而然,你們就不會有宏大的謀略,為天下百姓謀利的打算了。

    你們一心看重的,就是追求你們自己的利益,宣洩你們自己的私心和雨望。哪怕只是一點充滿誘惑的蠅頭小利,你們也會趨之若鶩。

    你們哪裡能夠顧得上,我大唐王朝,江山社稷的長遠利益呢?

    你們這樣的人,朕怎麼能夠依靠呢?

    而朕當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能夠輔弼朕父子,扭轉乾坤的能人,是能夠衛護朝廷,保衛江山社稷的勇士和智者啊!

    這樣的人,朕的朝廷中有嗎?他能夠幫助朕嗎?」李隆基十分疑慮,心裡也沒有底。

    「朕後悔啊!朕到了今天,才開始清醒。

    朕一向自詡識人,為什麼到了緊要關頭,卻發現朝中無人呢?

    宮廷副總管袁思儀之流,你們一向受到朕的寵信。然而你們的表現,是多麼令朕失望啊!

    朕今天才發現,你們這些可惡的傢伙,凡事皆是利益當頭,心裡居然沒有一點點的高節信義。

    朕今天才明白,你們這些人心裡所想的,都是你們個人的利益。你們怎麼可能,為帝國盡心盡力地辦事呢?

    平日裡,你們哪些傢伙,對朕這個皇帝,唯唯諾諾,對朕信誓旦旦地發誓,要對陣誓死效忠。

    到了緊要關頭,卻個個都成了縮頭烏龜。

    現在想來,你們的誓言,不過是討好朕的話語,不過是為了撈取你們的好處,而對朕的欺瞞之語!

    朕當初,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些呢?

    如今看來,你們這些人,早就抱著首鼠兩端之心了,在朕和安祿山這個惡賊之間,選擇站隊。

    朕終於明白,你們這些傢伙,是最靠不住的。

    你們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甚至有可能,會背離朕這個一直厚待你們的朝廷和皇帝,前去投靠安祿山叛賊,出賣朕父子。

    朕一定要注意堤防著你們。

    既然你們,不會真心實意地盡忠於朝廷,效忠於朕,肯定也不會,盡心盡力地為朝廷服務,為朕分憂的。

    唉,朕當初怎麼那樣糊塗呢?一直沒有看穿你們身上的畫皮。

    唉,如今,朕要到哪裡,才能夠尋找到,能夠幫助朕,成就光復大唐社稷的偉業,扭轉危急的時局的賢才與智士啊!

    朕只有依靠諸葛亮,王猛之類的賢臣,才能拯救社稷於危難之中啊!

    而諸葛亮

    /看書網同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賦予他復國重任。

    不久,朕又把郭子儀,從朔方右兵馬使的位置上,提升為朔方節度使(唐方鎮名,鎮治在今寧夏靈武西南)。

    朕當即命令郭子儀,立即率兵向東討叛軍。

    郭子儀接旨以後,立即親赴校場,檢閱三軍,誓師出征。後來,郭子儀果然不負重望,也的確沒有辜負朕的希望啊!

    郭子儀率軍與友軍配合,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要是多有幾個像郭愛卿這樣的能人,朕就放心了啊!

    可惜,朕如今卻是帳下無將,手裡無兵。」

    「李光弼呢,雖然和安祿山叛賊一樣,都是蠻族人。可是,李光弼這個契丹部落人,卻一向對朕的朝廷,忠心耿耿啊!

    他上任伊始,也取得了很多驕人的戰績啊!

    可是,要讓郭子儀、李光弼他們倆,為帝國的大局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他們能行嗎?

    這些事情,恐怕不是他們這些將帥們的所長了吧!他們決策軍政大事的能力,能夠令朕放心嗎?」

    李隆基越想越焦慮。

    「劉晏呢,雖有絕頂的智慧和膽識,也具有卓越的理財能力,但他太鋒芒畢露,太直率,太缺乏沉穩和急智。

    同時,劉晏也缺少歷練和威信,恐怕難以服眾,難以讓眾人都聽從他的調配啊!

    朕堅信,朕的劉晏,經過磨練,一定會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的,成為和平時期的傑出宰相的。

    但如今,恐怕劉晏的威望和智謀,還不足以應付紛亂的危局啊!

    其他大臣呢,更是等而下之。他們是守成的材料,卻不是開拓之才。

    成就大業,復興社稷,需要力挽狂瀾,文韜武略兼備之人。」

    李隆基突然感到了一種決策者的孤獨與悲哀,寂寞與恐懼。

    「朕的身邊,多的是溜鬚拍馬,應差了事之人。卻沒有一個出類拔萃,可以信託,共商國是的國之重器!真是悲哀啊!

    這麼多年來,朕的身邊,怎麼居然會沒有一個,能夠一心一意地幫助和贊襄朕,共謀軍國大事的良相呢?

    為什麼沒有一個能把國事放在私利之上,淡泊名利,志向高潔的道德之士呢?」

    想到這裡,李隆基不禁有些灰心喪氣,憂心忡忡起來。

    李隆基似乎突然間,領悟到了國事日頹的根本原因:

    「朕今天終於明白,也許就是因為朕的昏聵,朕對賢能之士的擯棄,才造成了如今的國事日非啊!

    朕一向清醒,為什麼到了今天,竟然也會變成,造成帝國衰頹局面的禍首罪魁呢?」

    李隆基不住地捫心自問,頭腦中越來越清晰。

    「朕不得不承認,歲月不饒人,朕不服老,是根本不行的啊!

    朕在位,已經有將近五十年的時間,朕的衰老,是越來越明顯,精力也是越來越不濟。

    朕不僅常常覺得,朕是越來越不能勤於政事,還覺得自己,對國家政事是越來越感到厭煩了。

    朕的執政中,不時有荒疏政事,荒於政事的事情發生。朕也常常喜歡耽於享樂,陶醉於雨望的滿足之中。

    難道,朕真的老了嗎?

    為什麼朕,會越來越喜歡臣下的歌頌奉承,以滿足朕的虛榮之心呢?

    自李林甫,楊國忠為相以來,朕的耳朵裡聽見的,都是皇上是何等的英明睿智,偉大聖明之類的阿諛奉迎之語。

    朕卻對國事日非,民怨沸騰之類報告,不聞不問,置若罔聞。

    朕沉迷於愛妃玉環的溫柔鄉里,受著貴妃兄妹的左右,受著他們兄妹的擺佈,而不自知。

    朕屢次想傳位於太子,卻都因迷戀皇權的威嚴和權益,而不能果斷地做出傳位的決定。

    結果,因循下來,終留禍患於子孫。

    戰亂平定,朕一定要力排眾議,把帝位交給太子,去過一種清淨安閒的日子。」李隆基再一次地下定決心。

    「可如今的當務之急,卻是盡快制定平叛的方略,征發討伐大軍,儲備治國的人才,獲得財源的支持啊!

    朕究竟應該如何去處理這些要命的大事,朕到何處去,尋找那些能夠與朕成就偉業的人呢?」

    李隆基心情煩亂,憂心如焚。他叮囑自己靜下心來,細細地思量,在他熟悉的將領和眾臣中,去慢慢地篩選和排查人才,希望能夠找到合適的人選。

    突然,一陣狂喜,湧上了李隆基的心頭:

    「上天啊,隆基感謝你的恩賜!天祐我朝!朕還有一個李泌啊!

    他年輕睿智,目光遠大,心胸開闊,而又淡泊名利。

    他歷經政事的磨練,一定會成為朕的救駕功臣,不可多得的宰相之才的啊!

    他一定能夠襄助朕和太子,完成掃除叛逆,復興帝國的功業的。

    只是如今,朕聽說李泌他遠在穎陽隱居。朕怎樣才能夠盡快地通知到他,讓他盡早與朕和太子匯合呢?」

    李隆基的心裡,雖然感到了一絲的輕鬆和慶幸。但新的問題,又擺在了他的面前。

    「看來,朕還沒有完全糊塗哦!朕不會看錯人的。李泌思維敏捷,才能出眾。朕早已發現了他的幹練,並把他推薦給了太子,讓他與太子結識和交往,襄助太子。

    可惜後來,由於李林甫,楊國忠兩個傢伙的嫉妒和干擾,朕才沒有最終堅持下來,對他委以重任,以致浪費了大好的人才。

    國難當頭的今天,朕相信,李泌一定會幫助太子,完成中興大業的。」

    李隆基自語著,不斷地安慰著自己。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