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漢國祚

正文 第9章 朝堂之爭 文 / 紫雲翔騰

    第二日早朝,在崇德殿,靈帝臉色蒼白打著哈氣,看著文武百官,一臉慵懶地說道

    「眾位愛卿,馬上年終,有事上奏,無事的就散朝吧。」

    「陛下,臣有事稟報。馬上年終,各州有很多太守需上京述職,不知皇上的意思是?」一個老臣出班奏報

    「袁愛卿,這就交給尚書檯負責,然後批報給朕就行了。叫他們不用來洛陽了。」靈帝隨意揮揮手道,原來這個人就是袁隗……

    「皇上,老奴有事稟報。」最後張讓其他大臣已經沒有重要的事情了,便出列道

    「哦?阿父今天有何事呀?」靈帝看見張讓有話說,態度很溫和回答。

    「老奴聽說,丹陽殷紹,年少有才,風姿卓卓,學富五車,過年後就是16歲,老奴舉薦他為丹陽郡守。畢竟他對丹陽郡非常熟悉,可以為百姓謀福利。」

    「哦?可是那個上貢劍南春和杏花村酒,還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丹陽殷紹?」靈帝聽張讓的話,想起他現在喝的酒和以前的酒比,真是一個天一個地。好像就是丹陽殷紹釀造的。好像還開創了新體詩

    「正是」

    「嗯,很不錯。那就依阿……」靈帝剛剛想答應,就聽見兩個「皇上不可」聲音打斷了他的話,感覺非常生氣,橫眉對他們道

    「蔡愛卿,王愛卿,你們說說有何不可?如果說不出來別怪朕不客氣。哼」

    「陛下,那丹陽殷紹雖少有才華,乃是起於商賈之家,唯利是圖之輩,蠅營苟利之徒,怎能做官,違我祖制,不可取也。」說話之人便是王允,如果殷紹知道王允這麼說他,指不定會把王允的祖墳挖開挫骨揚灰。

    「陛下,據我所知,殷紹從小苦讀詩書,博覽群書,出門在外均是儒生打扮,他句容殷氏雖是歷代商賈,但不見得殷紹就是商賈之輩,他家族的產業據說都是交給一個叫殷文的族人打理,而殷紹一心只讀聖賢書。不然也不會作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看書[。網*靈異*為郡守?再者,如果殷紹真的才如其名,才能彰顯皇上任人唯才,獨具一格。這樣,大漢的有識之士有殷紹的前車之鑒,必然會前赴後繼。開創下一個『文景之治』也說不定。」張讓口舌如花,把殷紹和甘羅相比還真是抬舉他了,反正現在張讓是不能讓其他人壓住他,不然以後他的建議主張在朝堂之上必然會遭到大臣的反對,現在這個時候已經不是爭論殷紹的事情了。

    「皇上,就算讓殷紹做郡守,也不能做丹陽郡守,丹陽郡守正值壯年,又無犯錯,不可免之,然殷紹為丹陽郡人,決不能為丹陽郡守,祖制不可違。」蔡邕見張讓極力維護殷紹,便退而求其次。

    「嗯,蔡中郎言之有理,阿父你有什麼好建議?既然這殷紹頗有才氣,朕便敢用他,不管他是否有資歷。」靈帝覺得也是,當地人不能做當地官員,當然是官位達到太守這樣的。想到張讓說的,如果殷紹用好了,開創下一個『文景之治』也不是不可能。靈帝已經開始幻想在他有生之年開創一個『光和盛世』

    「皇上,吳郡太守王朗在職之時,造福百姓,數次擊退蠻夷有功,而如今河南尹趙悅年事已高,可以翟升王朗為河南尹。殷紹為吳郡太守。」張讓現在像一隻鬥勝的公雞似的,趾高氣昂對說道,用一場嘴仗解決兩個人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哈哈哈心裡狂笑。王朗也是經常逢年過節通過送錢財給張讓,幫助他掩蓋在吳郡做郡守不力的事實。

    「嗯,阿父,所言甚是。尚書令即刻擬旨,擢丹陽殷紹為吳郡太守,原吳郡太守王朗為河南尹。年後即可上任。散朝!」靈帝意氣風發大手一揮,好久沒有這樣揮斥方遒的感覺了。今天還真是對虧了阿父,不枉自己對他如此信任。

    散朝後,各位大臣都在議論殷紹的事情。很多正直之士露出鄙夷之色,像王允就是直接開口大罵殷紹黃口小兒,唯利是圖之輩,蠅營狗苟之徒,不屑與之為伍。而盧植,蔡邕這些大儒都直皺眉頭,大感可惜,這麼好的才華,居然去奉承巴結張讓,真是斷了士人的脊樑。買官的名聲傳出來,以後可是臭了……

    10「伯喈兄,你看這殷紹為何與張讓等人為伍?」盧植疑惑問道

    「子干兄,我猜那殷紹絕不會和張讓等人為伍。只是有點急功近利罷了。」蔡邕搖搖頭歎道

    「哦?伯喈兄何處此言?」盧植詫異道

    「我一徒弟顧雍,江東吳郡人,上次傳給我一封書信,上面寫著殷紹的語錄和幾首詩賦,分別是梅蘭竹菊荷,通過詩句我感覺到殷紹其人傲骨錚錚,品潔高雅。絕不會是那樣的人。如果子干兄去過杏花村酒樓二樓包間就應該看過這幾首詩賦,他的字體雖然纖細,卻有力,硬如金。通過他說的話,我猜殷紹其人,只是急功近利,想要高位一展胸中才華。因此,我在朝堂之上才會說那樣的話,怕他誤入歧途。在低位腳踏實地積累經驗,再過十幾二十年,大漢三公九卿必定有他一席之地。可是他現在……哎」蔡邕把之前顧雍寫給他信的事情說給盧植聽

    「此後,天下士人必定唾棄之!」盧植也是大憾道

    通過今天的朝堂之爭,雖然殷紹得到了太守之位,但是其名聲也是一落千丈。真是應了那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