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漢國祚

正文 第12章 三詩震天下 文 / 紫雲翔騰

    「好了,澤民賢弟,今天讓大家好好看看你的佳作,如果不是,那我可不答應。」孔融又說道

    「我們也不答應」陳琳和管寧他們都說道,在喝酒的時候他們都已經很相熟路。蔡邕他們看見年輕一輩這麼有雅興,都感覺自己已經老了,不過和他們在一起也覺得很年輕,樂在其中。都很期待殷紹的佳作

    「我就做三首,讓大家評評,」殷紹想到最近一段時間自己身上發生的事情和大漢目前的處境。拿著酒杯低吟道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恨欲狂長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鄉。何惜百死報家國,忍歎惜、更無語、血淚滿眶。馬蹄南去,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大漢必讓四方來賀。」

    在殷紹吟詩的時候,孔融連忙把這三首詩記錄下來。搖頭晃腦的低吟。其他人則是完全被震驚了,還在發呆。

    就在這時,盧植顧不得禮儀,直接撞翻矮桌,奔向孔融處,搶過孔融手上的布帛。看著第三首詩。

    哈哈大笑,手舞足蹈,老淚眾橫。其他人也跟著過去,都是擊掌大讚。這幾首詩寫的太好了。

    蔡邕看了也是激動不已,這不僅僅是詩,而且也是殷紹表達了他自己的錚錚傲骨,也表達了自己對陛下破格提拔的感激,並且也說明了自己對大漢的拳拳之心。

    「好啊,澤民寫的好啊,通過你的詩,我能看出你內心想法,很好。你這三首詩不僅僅能代表你,還能代表大漢士子們和數萬萬將士的心聲。我們這些老傢伙,看了後也是熱血沸騰啊。」盧植激動的對殷紹說。

    「對,子干兄說的不錯,以後你將會是大漢年輕一代士子的榜樣。很好」蔡邕對這個新收的弟子更加看重了。

    「澤民賢弟,今天我

    看^書]網目錄>殷紹為楷模。

    洛陽崇德殿上,靈帝手裡拿著殷紹的三首詩看著,蒼白的臉上熱血上湧,彷彿吃了靈丹妙藥似的。大聲叫好

    「好,好,好,非常好。阿父,你推薦的人才果然了得。哼,王司徒差點讓朕與這麼個大才錯失交臂。幸好阿父堅持,不然朕將抱憾終生。我現在有點後悔讓殷澤民去做吳郡太守了。這樣的大才不留在身邊朕心不甘啊。」

    「陛下,殷澤民雖有大才,但還年幼,不能拔苗助長,還不如讓其在吳郡好好歷練,等個兩三年調回朝中,再好好重用。陛下以為如何?」蔡邕聽見靈帝想把殷紹留在身邊,立馬急了,趕緊道

    「陛下,老奴以為蔡中郎的方法不錯。」張讓也想不到這殷紹有這般大才,看到靈帝很欣賞他,讓其留洛陽,這絕對不行。

    雖然殷紹是他舉薦的,但這小子現在為蔡邕那老匹夫的弟子,這蔡邕經常與我們作對,雖然不能動他,但是他的弟子嘛,哼哼,過兩三年,誰還會記得殷澤民這個人?。

    「嗯,阿父,蔡中郎說的不錯。是朕心急了。」

    而在大漢其他地方也在議論。

    洛陽,杏花村酒樓裡一群世家子弟,在高談闊論,二樓雅間裡三個青年也在對殷紹評頭論足。

    「孟德,你說那殷澤民怎麼樣?」一個樣貌俊朗,身姿挺拔的青年對一個身高矮小,皮膚黝黑的青年道

    「本初兄,那殷澤民是我輩楷模啊,只恨不能相見吶!」黝黑青年眼冒精光,咂吧嘴裡的酒

    「孟德兄,本初,你們是否太抬舉那殷澤民了?不過一商賈子弟。能有什麼才華。不過是作了幾首詩而已,不要又是一個紙上談兵之輩。」一個樣貌和起初那個青年有點相像,他則是不屑。原來這三人就是曹操,袁紹,袁術。

    益州,一座酒樓裡,兩個青年一個少年,也在談論。他們就是幾月前在丹陽句容做客的荀彧,陳群,顧雍。他們剛剛到益州就聽見客商從洛陽帶來的消息。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兩句好啊,把我們文人氣節,錚錚鐵骨展現的淋漓盡致。」陳群由衷的感歎

    「是啊長文,在丹陽句容時,我就覺得這殷澤民不凡。尤其看到他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就可以看到他的風骨,還有他的字,鐵劃銀鉤。怎麼可能是趨炎附勢之徒,庸人才會這麼認為。」荀彧在句容時就已經把殷紹當作學習的榜樣,超越的對象,殷紹被人污蔑,怎麼可能不義憤填膺,後來又聽說殷紹的三首詩,更加激動的道

    「兩位兄長,元歎以為,殷澤民是通過這三首詩,既能反擊那些污蔑他的人,也能表達他的志向。和報效大漢的拳拳之心。」顧雍也是崇拜道

    「文若,元歎,殷澤民是我輩楷模,他以弱冠之齡,就有如此雄心,我們也不能輸於他,我們要好好努力,等學有所成報效大漢。

    「恩」

    不僅僅是文人,還有大漢各地的將軍,武人,被殷紹一首《精忠報國》刺激的熱血上湧,恨不能馬上和蠻夷開戰。

    至此大漢上下被殷紹的三首詩攪的天翻地覆,當然這天翻地覆不是暴動,而是一股好的風氣,當官的勵精圖治,當兵的賣力的訓練。

    連漢靈帝都連續上朝半個月,勤勤懇懇。而始作俑者的殷紹卻在數錢,還這真是極大的諷刺。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原創首發,閱讀最新章節請搜索「看書網」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