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穿越之重塑盛唐

正文 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寶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二百三十五章國寶

    「皇上應該知道,那劉巨容可謂當今奇才,不僅文武雙全,而且還精通煉金之術。哎,也正是因為這個所謂的煉金術,才害了他啊。」劉崇望歎了口氣繼續道,「皇上,奸賊田令孜之弟陳敬允醉心術道,欲求此術不得,遂告之田令孜,田怒,誣陷劉大人玩寇自重、意欲謀反,遂將其打入大牢,此時卻不知死活。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所謂煉金術,乃是古代化學哲學之思想和始祖。其目標是通過化學方法將一些基本金屬轉變為黃金,或者是製造萬靈藥及長生不老藥。

    儘管後世的科學技術已經證實,這種方式是行不通的,但不可否認,煉金術就是化學的雛形。第一時間更新

    「化學家?」海無影連忙吩咐道,「七弟,速速查清此事,一有消息立即向朕匯報。」

    「是,皇上。」儘管李傑不知道何為化學家,卻也聽出海無影頗為著急。

    「邊岡,你說劉巨容是你師叔,那你懂煉金術嗎?」

    「回皇上,微臣不懂,這煉金術在術界被視為旁門左道,甚少有人知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微臣曾聽家師言及,劉大人之所為一向不被師祖軒轅集所喜,所以很早就離開了師門。」

    「原來如此。」海無影默默點點頭道,「邊愛卿,那你師門還有人懂得此術嗎?」

    「皇上,微臣師門只有師祖和劉師叔略知一二,自師祖過世後,就只有劉師叔懂得此術了。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海無影獨自想了一會後道:「眾卿家,對於朕剛剛所說的,你們有何建議?如果暫時沒有就先行告退吧,等你們想到什麼,隨時和壽王聯繫就可。」

    「是,皇上。」

    眾人離開之後,海無影情不自禁地歎道:「國寶,這樣的人才,或許才是真正的國寶啊。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自古以來,國人都將那些古董名畫看作國寶,這種祖宗傳下來的詬病一直延續到後世,哪怕到了海無影生活的年代,依舊如此,人們對其的熱衷程度有增無減。

    好在已經有人反覆強調,真正的「國寶」是「人才」,只有把人才當作國寶,才能體現出社會的進步。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皇上,什麼是國寶?」張浪狗驚訝地問道,「難道傳國玉璽還不算真正的國寶嗎?」

    「狗子,要朕說啊,什麼傳國玉璽,什麼千年古董,都只是一件物品而已,真正的國寶就是各種各樣的人才。」

    「人才?」

    「不錯,類似我們使用的紙張的發明者,也包括印刷術、火藥等等的發明者,還有各行的大家,他們才是真正的國寶,只可惜啊,這種科學家是少之又少啊。第一時間更新」

    張浪狗自是不懂,看了看一旁的陳摶,接著道:「皇上,那希夷先生算不算人才呢?」

    「希夷先生精通術、武兩道,當然是人才。第一時間更新」

    陳摶笑笑道:「皇上,那依您之間,每次的科舉狀元算是人才嗎?」

    「這個不能一概而論,朕對於人才的定義是,在各自的領域有創新者,或是在未知的領域有建樹者,還有一點,這些人才的發明、學說以及思想等要對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第一時間更新比如,震雷子師徒,你們千萬不要小看那些煉丹士,他們所發明的火藥,將會極大地促進人類的發展。」

    「皇上,不會吧,震雷子他們研製的火藥還不是在皇上的指導下,才能夠產生用處嗎?不然,哪能有什麼手雷這樣的新式兵器出現呢?」

    「那就是說,皇上才是人才中的人才,而且是全才。」陳摶由衷地讚了一句。

    「嗯,希夷先生,這話精闢。」

    海無影並不自謙,笑道:「朕所知道的事情確實很多,但要轉化為看得見的物品,還需要專業的人才。前面說到的劉巨容,也別小看他所學的煉金術,煉金乃是誤區,如果他能夠得到朕的指點,那他又是一個震雷子,如果他們兩人聯手,那新式武器必可提前大成也。」

    「皇上,要不屬下前往蜀中一行?」陳摶清楚,海無影並不精通軍務,也非絕世勇將,如果新式武器可以提前大成,那在未來的削藩戰爭中,朝廷的勝算就會大大增加,至少,他陳摶是想不出破解之法的。

    「等狼牙查清楚再說吧,如果有必要,還真得勞煩希夷先生。」

    「皇上客氣。」

    「所以說啊,希夷先生也是人才。」」皇上,依小的看,您是天下第一人才,先生是第二人才。」

    「狗子,朕認同。」說完,海無影哈哈大笑起來。

    「對了,皇上,屬下有個想法不知是否可行?「

    「希夷先生,請講。」

    「皇上,既然文有文舉,武有武舉,那對於其他各行,是否也能舉行類似的科舉考試暱?」

    海無影想了想道:「希夷先生,你這個想法很好,只是百花齊放的氛圍還未形成,除了讀書求功名之外,其他行業的人才還是太少。這樣,朕在長安設立一個科學館,凡是有一技之長的,不論是誰,不論有何技藝,均可前去展示才藝,朕會親自審核,只要朕覺得有用,便可留在朝中任職,或者由朝廷提供經費,以供他們深入研究下去。這件事朕安排李保去辦,他的賢名在外,當可得到百姓的認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