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穿越之重塑盛唐

正文 第二百六十章 校址 文 / 菜無心不活

    第二百六十章校址

    太極宮建於隋初,在隋朝時叫做大興宮。唐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正式更名為太極宮,作為唐朝初期京師的正宮,故又稱京大內。

    太極宮位於長安城中央的最北部,乃是初唐政事活動的中心,唐高祖、唐太宗在這裡君臨天下,成就了一代聖制。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貞觀之治」政令皆由此地發出,貞觀君臣論政的許多著名故事也都發生在這裡。高宗龍朔以後,政事活動中心東移大明宮,然中宗、睿宗、玄宗、僖宗仍有部分時間在西內(太極宮稱西內,大明宮稱東內)聽政,因此,直到唐末,作為長安三大宮殿之一的太極宮,依舊是唐代重要的政治中心。

    殿中之人集體沉默片刻後才由李保開口道:「皇兄,此事不妥。」

    「六弟,如何不妥?」

    李保小心翼翼道:「皇兄,於公,太極宮乃我朝政務活動之地,倘若開辦軍校,人多聲雜,豈不是會亂了其中之序。於私,太極宮又是我李家皇宮之一,讓外人進駐,實為對李家先人不敬也。」

    平心而論,李保的措辭算是相當委婉。將自己家的祖業改建為學校,對於常人來說當然可行,但對於皇室來說,卻讓他無法接受。

    「六弟,朕不認同你的觀點。將軍校辦在太極宮,難道這座宮殿就不姓李了嗎?我朝初期,太宗帝就曾下令,在太極宮之玄武門置左右屯營,以諸衛將軍領之,其兵名之飛騎,後經不斷擴充,從百騎、千騎到萬騎。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朕把學校建在宮內,和太宗帝之屯兵行為不是一樣嗎?」

    「皇兄,雖然大明宮已經成為我朝之正宮,但每遇登基或殯葬告祭等大禮時,仍然會在太極宮的正殿太極殿進行,它在長安三內諸殿中地位最尊。況且,在太極殿的東側設有門下內省、宏文館、史館,西側設有中書內省、舍人院等,乃是宰相和大臣們辦公的處所,將學校建於其中,怎麼著都會有影響啊。第一時間更新」李保頗為固執,堅持道,「皇兄曾經言及,人無完人,即便是太宗大帝,其所作所為也有不當之處,還望皇兄三思。」

    「這個可以克服。」海無影想了想道,「太極宮宮內的佈局非常講究,是嚴格按照宮室建築之原則來修建的。更多更快章節請到。宮內主體建築採用『前朝後寢』的原則,以朱明門、肅章門、虔化門等宮院牆門為界,把宮內劃分為『前朝』和『內廷』前後兩個部分。目前,內廷的作用暫且不大,朕之後宮人數稀少,再加上朕之兩子建王李震,益王李升相繼離世,所以,太極宮之內廷基本上處於空置狀態。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不過,李保你之所言也有一定道理,朕看這樣,將後廷**,另開門洞道路,和前朝完全隔開,而且,朕是以暫時借給軍校作為校址的方式,待日後朝廷有錢時,再覓他址,重新為軍校興土木。」

    聽到海無影所言暫借,李保也就退而求其次:「皇兄聖明。」

    海無影知道,這是觀念的差異。

    大唐姓李,但在海無影看來,大唐更應該姓「中華」。

    而封建社會和民主社會的最大區別也就在此。

    在我國綿延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其發展趨勢並非呈緩慢上升,而是呈忽上忽下的拋物線狀,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封建君主的獨裁專政,漢姓劉,唐姓李,宋姓趙,如果明君在世,則社會飛速發展,倘若遇到昏君執政,則一潰千里。第一時間更新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唐玄宗執政時期。

    把社會的發展寄托在個人的身上,終究是要走向衰敗的。

    海無影清楚,和古代的帝王相比,哪怕是所謂的明君,在意識領域,都要遠遠弱於自己。但是,一旦自己身故以後,那這個社會很有可能又將回到從前,那麼,什麼崖山海難,清軍入關,乃至八國聯軍犯我中華等等災難都不可避免地會重新上演。

    因此,海無影希望能夠打破現有的封建秩序,逐步向民主化社會過渡。

    要達成此目標,首先就要培養出一大批具有超前意識的社會高層。

    思想意識和奪取政權不同,是不能走下層路線的。

    重生不久,海無影便成立了中興社,這個「中興」之最終含義,其實就是要中興中華民族,而非簡單地中興大唐。歷史上的各個朝代都有中興時期,但都是曇花一現,不能長治。

    改革,最難的就是改變人的思想意識,即便是較為開通的吉王李保,也很難理解海無影和他屢屢提及的大中華思想。

    這一點,也是海無影最為困惑的。

    袁襲見李保不再反對,隨即道:「皇上,朝會後微臣便前去太極宮實地考察。」

    「嗯,袁愛卿,你和孔緯孔愛卿、李溪李愛卿以及石野豬三人一同前往。朕不僅要建立軍事學校,還要建立一所綜合性的大學,為我朝培養各類人才。」

    「是,皇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