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56 織網 文 / 太湖西
而暗紅色光點,卻是外型和波蘭翼騎兵有些相似,但是帶著插著羽毛皮帽的蒙古騎兵。
蒙古騎兵的帽子雖然相同,但是按照盔甲的不同,分成了重騎兵和輕騎兵。參加此次突擊行動的重騎兵佔了大約有百分之四十,全身披著盔甲,盔甲通常內附皮裡,外面罩鱗甲,或者是從敵人那裡繳來的鎖子鎧甲,重騎兵騎的馬匹也披有皮製護甲或者是厚氈毯。
重騎兵的主要兵器是長槍,每個士兵還帶一柄短彎刀或一根狼牙棒,腰間插著「獨角牛」,配發的騎槍或背於背上,或置於馬鞍上。
占蒙古騎兵中百分之六十的是輕騎兵,一般只戴一頂起標誌作用的頭盔,身上不披盔甲,偶爾有人掛了面護心鏡。輕騎兵的任務是偵察,掩護,為重騎兵提供火力支援,穿插和分割敵軍,戰鬥結束階段肅清殘敵並且跟蹤追擊逃敵。
這兩支裝備精良的騎兵一出現,葉戈羅夫一方不由感覺自己是不是穿越了。
「這些騎兵都是哪來的啊?這絕不是幻覺!這仗怎麼打啊?」葉戈羅夫心中狂喊道,一直陰沉的臉上現出了緊張的神色。
「長官,我們怎麼打!」看到眼前的一幕,蘇俄軍隊的各級軍官都相互用眼神交流了一番,除了看到驚訝,就是緊張,最終大家都看向了一臉凝重的葉戈羅夫。
葉戈羅夫感覺到眾人投來的目光,又望向遠處,黃點和暗紅色的光點出現得越來越多,很明顯這兩種新出現的妖獸的數量也是十分驚人。只能深吸了一口氣,說道「避免和他們交戰!我們去伊希姆」
現在已經不是自己軍隊能夠殺多少白俄的時候了,這兩支騎兵明顯就不是之前情報中提到的白俄五大騎士團,而從對方的裝備來看,這些完全是18世紀,出現在傳說中的騎兵,「快看,他們轉向了!」
沒錯,這兩支騎兵隊伍好似沒有看到這支蘇俄騎兵軍隊一般,突然轉向,筆直的向西而去。
在眾人因為不用交戰而齊鬆一口氣的時候,葉戈羅夫的心裡卻是咯登一下。向西,那就是秋明防線了,雖然這兩萬騎兵去攻打防線就是個送死的結局。可是如果他們是在路上攔截呢?葉戈羅夫心裡知道,眼下如果撤回秋明防線,也已經不是最好的選擇,因為長時間的奔襲,令胯下戰馬的馬力損失不少,如何比得過對方的騎兵。所以眼下最好的選擇還是按照之前定下的計劃,一路向東,先去伊希姆,收拾殘部,再做打算。
一路無話,就在葉戈羅夫一行離伊希姆還有半天路程的時候,葉戈羅夫已經零零散散的收攏了蘇俄軍兩萬四千人的部隊,自從親眼看到白俄軍一方有大股的騎兵「抄」了自己的後路,葉戈羅夫也就不再給收攏的隊伍指派集結地點了,全部一股腦的帶在了自己的身邊。
雖然這樣一來人數多了不少,行軍的速度也降了下來,但是確比一些純步兵的隊伍還是快上了許多,原因在於收攏的隊伍中,騎兵佔了絕大多數。當然,蘇俄軍隊的編制中是沒有那麼多的騎兵的,只是各部在「撤退」時,都不由自主的帶上了騾馬等「代步工具」,所以蘇俄軍隊的「騎兵」數量猛增。
而葉戈羅夫的對手,羅科索夫斯基也已經收攏到了四萬人馬,向伊希姆進發。除此之外,營地的三位英雄帶著本部六萬騎兵和白俄軍先鋒兩萬騎兵正在編製著一張「大網」,意圖將這散佈於兩條防線上的蘇俄軍隊一網打盡。
此刻,一名斥候急急上前來報:「報告將軍,秋明的蘇俄軍離我軍只有五十里了!」
白俄大軍在得知蘇俄烏拉爾地區的總指揮親自增援的消息後,立刻開始集結,羅科索夫斯基即下令除了已經在伊希姆附近鏖戰的白俄軍外,其餘的四萬大軍立刻向自己所部靠攏。並且將利用遠東大動脈運來的六十七輛坦克和三百輛裝甲汽車連結成營,如一隻巨大的刺蝟般緩緩向前行。
此仗,羅科索夫斯基部下的兵馬乃白俄西征軍的中堅力量,幾乎可以說白俄西征軍中能打的會打的都被羅科索夫斯基塞入了這支前鋒的七萬大軍中。而此刻兩萬騎兵已經分散出去,截斷蘇俄軍隊的後路,另一萬人的隊伍,也已經變成了誘餌,誘導蘇俄軍隊急速向伊希姆增援。
而對於羅科索夫斯基來說,五十萬的西征軍中,能夠稱得上「兵」的也就是這些白俄舊部,蘇俄降卒。其餘的青壯還需要華夏支援的隊伍去維持,所以說如果此次戰敗,那麼西征軍就不用再西征了,立刻跑回去收拾收拾,準備蘇俄軍隊的反攻吧!
故羅科索夫斯基雖然是進攻,但卻是十分小心,不敢冒進,更不敢放任部下野戰,嚴令大軍依令行事,每行一里大軍便要停下,以免各營之間接連不到位,使蘇俄軍有隙可趁。而葉戈羅夫也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身後突然冒出一支「復古」的騎兵,所以也是一步一回頭。
就這樣慢慢行了一上午,雙方大軍相距五里同時抵達了離伊希姆不足十一里的地方。交戰的蘇俄、白俄兩軍主力終於遙遙相望了。
遠遠看到蘇軍的馬隊和旗幟後,羅科索夫斯基的心中大定。白俄軍雖然號稱五十萬,人數眾多,但人數多就以為著糧草也消耗的多。此次突襲戰,白俄軍一路高歌猛進,早就脫離了趙雲的營地對其補給的範圍。除了彈藥等物資還能靠隨軍攜帶的補給外,糧食只帶了五日的備份。如果蘇俄採取拖延戰術的話,那白俄軍只能將各支騎兵抽回,穩固眼下所獲得的戰果,從而放棄伊希姆防線以西的蘇俄地盤了。
看到身為主將的羅科索夫斯基氣定神閒,白俄西征軍的一幫老毛子將領可閒不住了,紛紛向羅科索夫斯基請戰。
其實也怪不得他們求戰心切,這幾天的突襲,他們都曾與蘇俄在鄂木斯克、伊希姆兩道防線上交過手,雙方在傷亡比例上算是打了個平手,但這已經讓原本畏敵如虎的白俄西征軍軍心大振。暗道歐洲的蘇俄也不過如此,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可怕。
而今日,不同於往常的遭遇戰,白俄大軍是有備而來,這先鋒官無論如何不能叫別人搶了。要是這回能在西征中,露個臉,戰後,一個西征軍的師長職位便是板上釘釘的事。西征軍從成立開始,就只有羅科索夫斯基這麼一員主將充任軍團司令,而隨著西征軍地盤的不斷擴大,十萬人以上的城市都佔了兩三個了,那包括前線作戰的指揮官,那至少要任命三到四名鎮守各地的師級幹部坐鎮一方,才能讓西征軍運轉正常,將羅科索夫斯基從雜務中抽調出來。而由於之前羅科索夫斯基麾下的俄軍眾將都是戰績平平,沒有特別突出的人物,所以這事就一直耽擱了下來,只是在出征烏拉爾的時候,羅科索夫斯基又將此事「低調」的通知了眾將。
所以俄軍眾人對於這個撈戰績的先鋒官,都盯著呢!剛剛雙方從行軍隊形,轉變成對峙。士兵開始埋頭挖戰壕,準備野戰工事,當即就有一員俄軍將領前來向羅科索夫斯基請戰:「將軍,前方便是蘇俄烏拉爾地區的主力,敵軍遠至,末將願率本部為大軍前鋒,一擊潰蘇軍!」
羅科索夫斯基手持望遠鏡,站在一處高地上一動不動的望著蘇軍陣地,俄將連問了幾聲,他都沒有回答。
直到麾下各團的俄軍將領相繼趕來請示下一步如何行動時,他方才放下千里鏡,看了一眼第一個跑來詢問的俄將,沉聲說道:「此戰,沒有前鋒。」
「沒有前鋒?」
眾將紛紛一愣:這沒有前鋒開路,大軍如何繼續推進?
羅科索夫斯基沒有理會部將們的疑惑,而是直接吩咐道:「我大軍便是前鋒,前鋒便是我大軍。傳令下去,炮兵將大炮推到陣地最前,諸軍不分前後次序,就這麼壓上去!」
「就這麼壓上去?」
眾將又是一驚,幾萬人就這麼一股腦全衝上去?這誰負責居中調度?萬一在攻擊中出點差錯,這西征大軍的精銳可就要全軍覆沒了!
在場的不是降將就是白俄老兵出身,多多少少都打過仗,可也從沒聽說過這大軍交戰,哪裡能沒有試探、接觸便全軍壓上的?要是遇到攻之不克的幾個地堡,那就玩大發了。怎麼也得試探一下敵人虛實,判明對方火力薄弱處才行,這探也不探,便全軍壓上,簡直就是拿四萬將士性命開玩笑!
當下眾將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還是一位年紀較長,投降過來的蘇俄軍官在眾人眼神的示意下,出於職責,上前勸道:「將軍,是不是留下點人馬壓陣,要是攻勢不順,也好有個支援的隊伍?」話說得很是婉轉,沒敢直接說羅科索夫斯基這是在瞎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