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79戰幕拉開 文 / 太湖西
「跑了?日本人又跑了?」沒多久的功夫,正在青島八十里外指揮部隊挺進的吳佩孚就接到了這個消息。
他望了望遠處,即使已經是中午了,各條公路上的行進的隊伍依舊是連綿不絕。二十萬人加上裝備、輜重,即使前鋒已經打到青島郊外了,中部卻還在七八十里開外。
「前鋒不是休息了一晚,今天早上才繼續挺進的嗎?現在才幾點?那麼快就把日本人給打敗了?不對勁啊?」早上7點多的時候,吳佩孚昨晚安排好的兩個萬人編製的團級部隊,向鬼子的外圍展開了進攻。當時,吳佩孚還擔心日本人的阻擊呢,可沒想到沒多長時間,日本人這麼快就敗了,或者說是自動撤兵了。
「日軍逐步收攏的兵力三千多人加上三千多日僑已經達到了六千人的規模,而且青島城內的火炮也都調集完畢。日軍僅剩的12架飛機也都參與了戰鬥。」朱希站在吳佩孚的身後,瞇著眼睛享受著這難得的好心情。國內戰爭打的再好,死的卻還是華夏自己人,這打擊外寇,雖然損失不小,可心情卻是完全不一樣。
「日軍這次學聰明了,看我們勢大,不敢來找我們的麻煩,想龜縮兵力,拉長咱們的戰線。」吳佩孚笑了一聲,隨即遠望著青島的方向,「命令部隊全速前進,同時,電令前鋒諸部,趁著日本人還沒完全撤進青島,咬住他們的尾巴,最好能夠一舉衝入城內,為後續部隊佔領一個橋頭堡。,」
吳佩孚的兩個團對付日軍約摸兩個聯隊編制的隊伍應該還能咬住,但加上12架飛機和青島城內德國人留下的一些要塞炮,恐怕就很吃力了。八十里地,快的話,只要一天的時間,大軍就能趕到。這個時候,吳佩孚考慮的已經不是前鋒是否會損失重一些的問題了,只要快刀斬亂麻般的解決了青島的日軍,那就意味著更多的火炮能夠北上支援旅大的戰鬥了。
日軍此刻的想法正和他想法相反。接到青島被偷襲的消息後,日軍已經從旅大撥了一支由兩個步兵聯隊組成的高田支隊,坐著軍艦火速趕來,距離青島也就只有一天的路途。
在青島的日軍只要等到這支援軍,就可以支持更長的時間,甚至反攻已經擺出一字長蛇陣的吳佩孚大軍。
「我們的海軍還是太弱了,什麼時候才能結束這有海無防的局面啊!」吳佩孚感歎道,得到的消息越多,從中分析到的內容也越多,吳佩孚此刻深刻感受到了華夏沒有強力海軍的後果。
「這場華日大戰後,日本在華夏的勢力必然會嚴重受損。英美等國協調無力下,怕又是一次外部勢力支持下的軍閥亂起時局了。若不趁早清理,華夏只怕戰後也是沒有安穩的日子啊!」相比華夏眾多軍閥還在盯著青島、旅大戰役的時候,吳佩孚已經想到了更多。
「嗯!」朱希點了點頭,身為趙雲嫡系的他,早在出發前,趙雲就已經告訴他了。此次打贏日本人,趙雲已經有了八成的把握,另外兩成變數,一是英國人的干涉,二是日本人的突然翻盤。戰場上瞬息萬變,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所以趙雲並沒有說有十成的把握。不過戰後,趙雲肯定是要「溫和」地清理各路軍閥,維持華夏統一的權威。畢竟清末到民國初期的內鬥,已經消耗了華夏太多的元氣。若再不保留些元氣,日後如何爭霸世界。「不要想著以後,現在我們的目標就只有龜縮兵力後的日本人!相比我們,王懷慶王大將軍在北面的局勢可不怎麼穩啊!」
「是啊!青島,日本人才接收了不到兩年,旅大已經在日軍手中那麼多年了,那才是真正的硬骨頭啊!」吳佩孚微微點了點頭,也表示出對旅大戰役的擔心。
「吳帥,你說我們是不是派一支兵馬,去一下登萊,做出要派兵渡海的樣子,牽扯一下旅大的日軍?」看到吳佩孚表示認同,朱希忍不住又道。吳佩孚和王懷慶看似分屬南北政府,但都是華夏的國防力量。
此番,攻打旅大,王懷慶可糾集了幾乎東三省所有力量外加察哈爾、東部蒙古所有力量才湊到了二十萬大軍。萬一王懷慶失敗,日軍肯定大肆報復,而失去了軍隊庇護的華夏百姓,肯定是首當其衝,被屠戮的對象。旅順大屠殺,還歷歷在目,倖存者也還在人世。所以知道日軍惡行、心腸較軟的朱希對於日軍的暴行十分擔心。
「適當牽扯一下即可,不可真的渡海而戰。怕就怕,我們在青島這一勝利,王懷慶那邊會沉不住氣!」吳佩孚知道朱希是趙雲的嫡系,轄區又是華夏最富裕的地區,江浙。那家底厚的可不比日本人差,若是僅拿朱希的軍隊和日本人單挑,在裝備上,朱希的第三師甚至超過了日軍,達到號稱天下第一的法軍的80%以上。這可不是單比日本人的陸軍,而是海陸空三軍的力量對比。由於趙雲的家底基本都在江浙,所以朱希的第三師麾下,可是有單獨的潛艇部隊,以及單獨的水上飛機大隊。曾經被朱希麾下豪華準備,閃暈過眼睛的吳佩孚,自然知道朱希所部完全有著**的渡海能力,所以,吳佩孚認同朱希觀點的同時,也得提醒一句,免得弄假成真。
下午時分,吳佩孚就接到了新的情報。
前鋒兩個團已經有一個千人編製的營級部隊突破了郊區的防禦攻入了城內,青島城內的日軍在河東岸層層抵抗。
吳佩孚也對此也不奇怪,前鋒團本就是軍中精銳,整軍後,武器質量也大大提升,和日軍相比還略勝一籌,外加日軍的飛機遇上數倍與其的水上飛機後,已經全部擊落,現在天空中飛舞的都是朱希所部的飛機。
掌握了制空權,日軍原本囂張的火炮被壓制了不少,這才給了前鋒一絲機會,突破了日軍的陣地,青島爭奪戰的序幕已經拉開了。
但吳佩孚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旅大的戰火也燒了起來。發現旅大日軍有大規模調兵跡象的王懷慶,急令各部抽調精銳前往前沿陣地,準備一次佯攻,來試探日軍的作戰意圖。
當然,王懷慶在給各部的軍令中就直接標明了此次是佯攻,而非決一死戰是亡命攻城戰,這才令各懷心思的諸部開始向王懷慶所指的前沿彙集。
此次,算是王懷慶在旅大開戰後的第一次主動進攻,不管成不成,王懷慶都不希望敗的太慘,所以挑選的也都是軍中主力,一共五支軍閥的隊伍被抽調前來,加上王懷慶所部共計六路軍閥。
五股軍閥勢力的駐紮地有遠有近,緊趕慢趕的,幾乎都在同一個時間段內進入戰場。
可一到達王懷慶所部的陣地,各部便立刻從之前火速趕來救援的急切心理中清醒過來,見到彼此都露出戒備之色,他們都是來自於不同的勢力,軍閥本就有相互吞併的傳統,比起和日本人拚命誰都更怕別人在自己背後打黑槍。
與一般的地方軍閥不同,這五股軍閥都屬於有組織的團體,雖然都是北洋軍但分屬於直軍、奉軍兩部,直軍中又分晉軍李生達所部、陝軍胡景翼所部和接受救援的王懷慶所部。李生達部是閻老西麾下的主力,此次被王懷慶招來,主要是承擔炮火掩護的任務,畢竟王懷慶從晉軍中挖來了不少炮手,可論數量和質量還是晉軍更勝一籌。而沒有火炮的優勢,無論是進攻,還是佯攻後的撤退,都十分被動,所以李生達部的到來算是眾人意料之中,出奇的沒有任何人對其表現出敵意。至於陝軍胡景翼所部,則慘了很多,裝備落下其它軍閥一大截,要不是陝軍大多由刀客組成,近戰威力無敵,估計其餘幾家都要反對胡景翼部的參戰。
奉軍前來旅大的隊伍占王懷慶二十萬大軍中的大頭,成分也最雜,雖然都號稱是奉軍,其中又分嫡系和非嫡系,嫡系為因為張鬍子被軟禁在薊縣後,從而收攏了張學良實力的郭松齡所部和收攏了張鬍子勢力的吳俊升所部算是奉軍正統的嫡系,郭松齡所部一共是六萬八千人,占奉軍總數的三分之一強,而且都是奉軍中的新建精銳。那本是張鬍子為了讓兒子接班而進行保留儲備的幹部資源,說到底郭部很大一部分是張鬍子梯隊建設中的第二梯隊。所以郭部和吳部算是張鬍子一系的嫡系人馬。非嫡系則是張作相、姜登選所部,其中此次來援的正是郭松齡所部,以及和他不對付的吳俊升還有老好人姜登選。郭和吳歷來不合,分別仗著老帥和少帥的寵信,更成水火不容之勢。
各部的派系分裂嚴重,裝備也是十分繁雜。自趙雲整軍以來,雖然受華夏此時的經濟條件限制,尚不完善。但北洋軍完善單兵裝備的進程從未中斷,在將各部整編之前,各路軍閥雖說穿的都是北洋軍服,但種類就達10餘種。僅將北洋軍服統一就費了很大的勁,要不是趙雲背後有營地的支撐,光是將兩百萬人,四季常服分發一遍就能把北洋那薄弱的財政給拖垮。而作戰裝具從單一的一桿槍開始向後世所熟悉左綁右挎的樹杈造型發展。當然由於人員的素質有所差異,新裝備不會用、不敢用的現象在部分部隊的確存在,吳佩孚也曾向趙雲有所提及,但這恰好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軍隊的人員建設跟不上裝備的更新。新裝備、新武器,並非下發了事,伴隨的還有習慣的改變、條例的更新以及經驗的摸索與總結。此外,裝備的配合也和作戰體系的發展有關,除了科研水平、經濟實力,也和軍隊機械化進程有關,例如趙雲一心想將重機槍下班組的計劃,雖然在營地的幫助下,數量能夠達到,但讓一隻騾馬化的軍隊全面裝備重機槍,只會成為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