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明末一隻虎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一章 朝廷的疑惑 文 / 星河小船

    塗紹煃說的不錯,對於李過對外的一些軍事行動,不但廣西安撫使塗紹煃處於矛盾之中,就是連朝廷和崇禎、對李過的作法以及處置也都處在矛盾之中。塗紹煃不放心的規勸李過的時候,朝廷裡正發起了一場爭論。

    以李過現在廣西太平府的身份來講,李過是沒有資格出境作戰的。但朝廷上下已經清楚、並默許了李過代理廣西按察使,署理廣西軍務的事。所以,從職責來講,李過擅自出兵是錯誤的,是有罪責的。不過,李過卻是連戰連勝,且不說李過的人氣威望如何的高,便是崇禎自己也對李過的戰功高興。

    北方的山海關外,皇太極的建州女真咄咄逼人,宣大一帶,滿人不時的入關搶了,守軍卻束手無策。這與廣西的李過越界殺敵,戰無不勝有著明顯的對比。使得李過一個小小的知府、在朝廷中的名氣很高。

    只不過朝廷的大臣們,對李過褒貶不一。

    最為反感李過的是當時的首輔溫體仁。

    原來的首輔周延儒在與溫體仁的爭鬥中,落了下風。崇禎六年,周延儒被溫體仁排擠。六月,周延儒托病還鄉,溫體仁當上了首輔。

    民間有民謠說「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

    「總是遭瘟。」說的就是溫體仁,民謠整句話的意思就是整個朝廷已經被溫體仁把持。弄得烏煙瘴氣了。

    而正因為如此,在《奸臣傳》中,溫體仁與周延儒一起被列入。「然小人世所恆有。不容概被以奸名。必其竊弄威柄、構結禍亂、動搖宗祏、屠害忠良、心跡俱惡、終身陰賊者,始加以惡名而不敢辭而周延儒、溫體仁懷私植黨,誤國覆邦。」

    可見溫體仁與周延儒的貪贓枉法對大明的覆滅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溫體仁現在是內閣首輔,自然是知道李過在廣西的之事。

    他倒是並不在乎李過有沒有功勞,他只是生氣李過不知禮儀,溫體仁眼裡的禮儀就是銀子。因為溫體仁已經聽說,李過對南京府六部的官員、以及鎮守太監多有饋贈。饋贈的銀子不是少數。

    這件事才是溫體仁對李過最為痛恨之處。殊不知,李過是為了買槍買炮才那樣做的。

    但溫體仁不理那些。因為溫體仁也聽說了,說是李過在征討安南等一系列的戰鬥中,繳獲甚多,金銀財寶不計其數。溫體仁的貪念馬上就上來了。

    溫體仁最開始也曾暗示過塗紹煃和李過。意思就是只要你們拿銀子,我就封你們的官。溫體仁以為,塗紹煃屢屢保奏李過,定然受了李過大大的好處,所以把塗紹煃當成李過的同夥。其實塗紹煃這個人還是不錯的,為人還算正直,但說塗紹煃現在是李過的同夥,卻有些冤枉他了,塗紹煃對李過。只是愛才。

    所以,有一次塗紹煃把溫體仁的意思當李過一說,李過哈哈大笑「大人。且不說我自己有無過錯!但讓我給遭瘟的王八送銀子,不是打我的臉麼?」

    塗紹煃對溫體仁的劣跡也有不滿,聽李過如此說,心中也是高興,讚道「補之性子雖直,人卻忠厚。」

    誰知。這話不知怎的傳到了溫體仁的耳朵裡,從此。溫體仁恨透了李過和塗紹煃。

    而這一天,崇禎召集朝臣議事,所議之事正是後金攻掠宣大的事,以及彰表抵抗中的一些志士。

    此時正值崇禎七年,後金汗皇太極為了徹底統一塞外蒙古,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可此時草原地區已經沒什麼抵抗力量了,皇太極便以明邊將擾其境、殺其民、匿逃人為名,命後金軍兵分四路圍宣府,掠大同,攻陷得勝堡,殺入靈邱。靈邱知縣蔣秉采募兵堅守,守備世奇,把總陳彥武、馬如豸,典史張標,教諭路登甫,並戰死。城破後,知縣蔣秉采自縊死,其家合門殉之。遠近震驚。

    靈邱知縣蔣秉采官職雖小,但勇於對抗後金,理應表彰。崇禎便令眾臣一定謚號。想著關外後金屢屢侵擾,崇禎不覺歎道「建奴該死,可惜滿朝上下竟無一人有破虜之策!」

    御史吳履中一向清正,便說道「皇上,廣西太平府知府李過,素來知兵,先是在山陝一帶以弱旅擊敗後金建奴,現今又頻頻出戰,克安南全境,占馬六海峽,揚我國威,振奮大明!不如將他調任宣大一帶,統兵轄民,為國效力。」

    崇禎聽聞後,沉默不語。

    御史吳履中這話將李過抬得很高,調任宣大一帶,統兵轄民的官只有一個,宣大總督。

    但抬高了李過,卻是溫體仁不願意看到的。於是,溫體仁向身邊的吏部尚書同鄉閔洪學使了使眼色。

    吏部尚書閔洪學本是溫體仁抬舉起來的,如何不知溫體仁的意思,便開口反駁御史吳履中「不妥,大大的不妥。那李過雖然屢屢獲勝,但是其所平定之處,所用官員卻並非我朝廷的官員,乃是李過私自任命,此舉實屬包藏禍心。據聞,李過手下一干人等人人都以李過唯命是從,只知有李過,不知有朝廷!而那廣西安撫使塗紹煃昏庸無能,反而不時為李過所蒙蔽。依我之意,將李過和塗紹煃拿了,一同進京問罪!」

    御史吳履中義憤填膺「我看你是嫉賢妒能!那李過現在兵強馬壯,誰人能拿的了他?要拿他,你去拿!」

    「我忠心為國,我去也無不可,但我堂堂大明,只需一道旨意,那李過敢不束手就擒?」吏部尚書閔洪學也吼道。

    結果,兩派大臣在朝堂上爭吵起來。

    崇禎本來就猶豫不定,他此時並沒有治罪於李過的想法,只是提拔李過將他調到宣大,崇禎還是有些不肯。對於李過的猜忌,崇禎的念頭一直沒斷過。

    所以,對李過以及塗紹煃的獎懲不去再提,獎賞非崇禎所願,責罰更是談不上,本來中原一帶農民軍四起,可不要把李過逼反了。

    李過雖然暫時還不知道朝堂上的事,但李過也知道崇禎對他的猜忌。愛咋的咋的,老子去掙錢去了!這是李過現在最真實的想法。

    李過此刻卻在生氣,不是對明廷。

    因為李過北海的玻璃和鏡子,已經運到了連接長江水道,正等著漕幫的人來運輸,可是已經離預定的時間都過去了三天,漕幫的人還沒到。

    李過不住的罵?尼瑪的!咋還不來船呢?(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