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章 人生何處不吃醋 文 / 啁啾
{)}
幾個大人背著桑葉說說笑笑往前走,後面小的們你打我一下,我摸你一下綴在後面做尾巴……
劉三自吹自擂,「說到桑樹嫁接,我在外省才見過,那本地人都不會。桑樹命賤,不同於其他果樹要管得那麼精心,隨便剝開皮,打好嫩枝,只要雙方生長白皮對準了的,不包纏都能活。」
付姑爺不贊同地道:「你呀就是說大話!打個屁貼起,穩都不穩,長個鏟鏟。還是得用麻布條纏緊,不漏了風不進了雨水才得活。要像你這樣,全天下的人都會嫁接了。」
「真是不打緊,我第一回見人嫁接桑樹還是覺得奇怪,結果那桑樹長得可好好的。這個技術真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就是要注意台木割的高低,留高了留低了都不好,要麼不好看,要麼不方便摘桑葉。」
「說那麼多,還不是要看到了才算數。等你明年要嫁接了,我來看看,會了,幫你弄。」
「好啊。到時,你學會了,也把你們家的桑葉全都整成洋桑!」
兩個連襟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邊走邊鬥起口來。
付姑爺的親大哥坐在屋簷下編竹籃,抬起頭來,眼睛朝他們的背後掃了一眼,臉色有點陰沉,又低著頭編……
劉三和春花娘相互打了一個眼風兒,朝付大招呼道:「哥哥,你在編竹籃啊。」
付大愛理不理地嗯了一聲。
孩子們見情況不對,停住話,不解地你看我我看你。
付姑爺臉上也有點不快,喊了一聲哥哥就走。
春花只覺得後背涼風嗖嗖地吹,暗道這怕是要生事。
果然,付大在背後道:「老ど,你家桑葉多嘛。上次我問到你要桑葉餵豬。你說你家要用。原來……」
付大媳婦拿了一隻沾了豬潲的瓢,一手扶在門框上,她的聲音本來就尖細,現在心裡有氣,就越發顯得尖銳起來,入了耳中格外讓人不舒服。「我們親哥兒不是兄弟,是外人!人家才是親戚,是一家人!別把自己看得太高。如今的世道,親兄弟比不過親姊妹!我怎麼就沒有親親香香的親姐妹?」
付姑爺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只覺得在姨妹子面前丟了臉面,:。轉過頭就答道:「不是有個輕重緩急麼!人家養蠶子,那蠶不是只能吃桑葉嗎,一頓不吃桑葉就得餓死。豬不吃桑葉也不能怎麼樣!」
親兄弟拿這拿那給姨妹子,而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沾到,先不說東西好歹,就是這份親疏的感情,就不得令正常人舒服……一邊是親兄弟。一邊是姨妹子,都是正經血親,天平再歪斜,總得有一個度,不能一邊翹上了天,一頭滾進了地!何況那親親熱熱的樣子實在讓他這個大哥憋屈。
春花娘從小沒有娘。有一小半時間都是在姐姐家教養,就像她第二個娘家一樣,是以和姐姐姐夫一家特別親香。兄弟之間的感情天生沒有姐妹感情來得親密。況且又有一層長輩的意味存在,付姑爺的心不往這頭偏都不可能。
付大扔開竹籃,紅了眼,指著兄弟大聲道:「那也有個先來後到!明明是我先開口要的。全村上下,就你家的桑葉是個好貨。我們現在就想儲點豬草好讓豬過冬長膘。要你桑葉救個急,也不是大事。你推三阻四,還當不當我是你大哥了!」
付大嫂心裡越想越委屈,「就是!明明是我先說好的!你沒有,我不找你要,你有,就該給!」
付姑爺心頭總還是有點愧疚,悶著頭不答話。
春花娘忙道:「付哥哥,也是我們來得不巧了。今天是我不懂事。不過我們家不是養蠶嗎,沒有這個桑葉真是不行,你也知道……」
付大和春花娘熟識,自不會當面較口得罪,「這事與姨妹子沒關。我就是發發牢騷。我兄弟呀,對誰都好,就是對哥哥要差上一籌。」
付大嫂道:「我就是不服氣,平白的親戚分個親戚幾等,我們家就比不過姨妹子家了嗎?」
春花娘有點尷尬,道:「哎呀,嫂子,這不是有急用嗎。你要是缺豬草,我們山地不像你們河灘地,野豬草多得很,到我們村來打豬草嘛。水籐籐菜長得密密麻麻,鵝腸菜佈滿了菜地,一會就能割一背簍。有空來我們村割嘛。」
付大嫂這才露出個笑影兒,「真的?那我可來了!我家今年多養了一頭豬,好缺豬草啊。」
春花娘忙道:「來嘛!我家的地租給了人家種菜,主人家打點豬草,一定不會說什麼的。村外面流入涪江的小溪溝,那水籐籐菜啊,屁股大塊地方就能割一簍子。不過最近外地來割的人多了,要來你早點來啊。」
付大嫂掃了一眼付大,趕忙站起身子,道:「那,那,我們今天就跟你們去!相公,你快起來,去背竹簍!跟著姨妹才找得到地方。錯過了今天,我們自己去打豬草,要被人攆呢。」
不要小看了野豬草,雖是野草,卻非常吃香,還劃了地頭,畢竟是一種良好的草料,等閒人不能去外村收割。
付大盯了小兄弟一眼,這才將東西收拾進屋,去拿竹簍。
春月倒高興,嘴巴說得不停歇,逗了付大嫂高興,請他們進去坐,並捧出了干棗子待客。
付姑爺僵著臉,也不進屋,在外干站了事。
付大嫂雖然長得還挺好看,但一貫嚴肅,孩子們都怕她。大家在屋裡略停了,就出來了。
付大兩口子對付姑爺別了臉出門,跟著劉三一家走了整個平壩,一路遇上都是遇著熟人,好一陣停留才到得劉家村。忙活了半個時辰,付大嫂滿面笑容,滿口稱讚,又說下次再去劉三家坐一坐看看好蠶,背著兩簍子好野豬草回家不提。
這個小插曲不過是給一家人增了一個談次,略擔心了姨媽和她嫂子不好相處,也就算完。
一路上碰到好多人都是在打聽蠶事,劉三家也就對可愛的蠶子們越來越重視,幾乎是捧上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