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99章 意外 文 / 李好

    因為已經到了秋收的時候,趙水生是負責督糧的,所以最近一段時間,就忙得回不了家,一直在衙門呆著。衙門裡有專門給這些屬官休息的屋子。

    糧食由下面各州縣直接送到林州府,再統一交到上面去,除了有朝廷在各地的糧倉留一部分,以防止不時之需,剩下的都會送到京城,由京城再另行分配,是用作軍糧,或者是別的用途,就不是下面的州府所能決定的了。

    糧食對一年的賦稅也是很重的一部分,就是知府也親自來坐堂,免得出了差錯,他的烏紗帽不保。

    知府蔡大人還有一年的任期就到期了,他是打算謀取京官的,但是這一次的考評,要是弄成了差,那麼他當京官就無望,所以更是盯得緊。

    男人們在外面忙碌,女人們這個時候,就不可能還要舉行宴會,所以都在家裡好好的呆著。

    林州這邊的大戶,李梨花基本上已經都認識了。

    不過,這些地方的大族,要是有什麼事兒,李梨花可以選擇性的去或者不去,也沒有人說她擺譜。

    通判太太張太太現在見到李梨花還是一臉的和氣,只不過李梨花已經知道了這位的德行,於是就只是保持著一般的關係。

    那次的事兒,也不是單單聽孫太太說了就相信了,而是他們自己也查了的,果然這中間有這位張太太在推波助瀾。

    而且,那位張通判確實是很有資格當了這個同知。

    只是,這同知的官位是吏部任命下來的,不能因為你覺得你有資格,所以就必須這個位置是你的吧。

    弄得好像是他們搶了這位張通判的位置一樣,其實簡直是無妄之災。

    此時的張通判,正在趙水生身邊,跟著一起督糧呢。

    只不過有一個縣的糧食一直沒有送上來。這就不算完成了任務。

    蔡大人也很著急,要是拖的時間長了,送不上去,就會被上面的訓斥,他最後一年,不希望因為這個,失去了陞官的機會。

    張通判主動請纓,「蔡大人,我帶著人去看看吧。」

    要是有特殊的情況,那麼就得從林州府這邊派人過去了。

    州府的也有府兵,比縣裡的差役要多多了。

    蔡大人現在也著急,派人過去也是正常,於是就同意了張通判的提議。

    張通判說道:「趙大人是督糧的主官,卑職想著,不如請趙大人跟著卑職一起去,也熟悉一些這種情況,以後就不會沒有經驗了。」張通判是私底下跟蔡大人說的,畢竟這督糧的事兒,是人家趙大人管的,他要是自己單獨過去,豈不是越俎代庖?

    蔡大人想著,這也是個理兒,真要只安排張通判,而不讓趙大人跟著,那麼豈不是說,自己不信任趙大人?

    於是第二天,就把趙水生也叫了過來,跟他說了,要去下縣看一看的意思。

    「有張通判跟你一起去,他以前下去過,比較熟悉,你帶著他肯定會沒有事兒的。」蔡大人是一片好心,怕趙水生這個同知第一次下去督糧,出了什麼事兒就不好了!

    所以帶個熟悉的人,也會事半功倍。

    趙水生謝過了知府大人,表示自己一定會把此事辦好。於是趙水生就和張通判一起去了那個糧食沒有交齊的縣裡。

    趙水生臨走之前,跟李梨花交代了,自己要去幹什麼。

    李梨花一聽是跟張通判一起去的,就說道:「你自己小心一些,我覺得這個張通判既然心裡不甘,肯定還會整出什麼來,這次是你和他單獨過去的,他有的是機會,弄出點什麼。」

    趙水生點頭,說道:「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記住了。」

    過了幾天,張通判火急火燎的跑了回來,見到蔡大人,就跪了下來,「大人!卑職無能!長平縣因為縣衙裡用大斗換小鬥,引起了民憤,我們過去的時候,群情激奮,在我們去長平縣的路上,就把我們給攔住了,揪著我們這下官差就不放,引起了慌亂,大家這些貧民追打,卑職好不容易逃出了生天,結果,趙同知趙大人卻,」張通判欲哭無淚。

    蔡大人一聽,急的不行,忙問道:「趙大人到底如何了?你倒是說啊。」

    「趙大人,趙大人他,被人追到了山崖上,已經掉下去了!」張通判哭了出來。

    蔡大人渾身冰涼,怎麼會出這種事兒?趙同知才來了沒有多久,就死了!要說沒有他的責任,那絕對不會讓人相信!他好好的知府,恐怕就做不下去了!

    趙水生在朝廷裡還有人,他可該怎麼辦好?

    「就沒有派人過去找?」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哪怕有一線希望,都得把人給找到啊。

    張通判沮喪的說道:「長平縣的那些百姓攔著不讓我們過去,我們人少,根本就抵不住,大人,這可怎麼辦好?」

    完了,完了,趙同知肯定是凶多吉少了!掉到了山崖,還有活下去的可能嗎?

    出了這麼大一個亂子,他的烏紗帽都保不了了!

    張通判捂著自己的腿,呻吟了一聲,蔡大人聽見了,就說道:「張通判是不是受傷了?」

    「是被人打了一扁擔。」

    「既然受傷了,就先回去歇著去,本官問你話的時候,你務必要過來!」蔡大人想著,已經折了一個同知,可不能讓通判也給折了,他現在得想對策,這幫刁民,簡直是不知道死活!蔡大人決定向附近的衛所借兵,要剿滅了這群暴徒!

    只不過蔡大人的幕僚聽了,卻勸阻道:「東翁,事情還沒有弄清楚現在就直接發兵,引起了更多的民憤,說不定就要動亂起來,到時候就是有天大的功勞也不成了!」

    「那你說怎麼辦?總不能讓這些人囂張下去吧。」現在已經折了一個朝廷的官員,真要什麼都不做,那他這個官才是當到頭了呢。

    「以卑職的愚見,現在主要是安撫,既然有人搞鬼,用大斗量老百姓的糧食,那麼就要把罪魁禍首給找出來,然後重重的懲罰,給了老百姓一個交代,平了民憤,這樣以來,百姓們自然感激大人您,大人不僅沒有過,反而是大大的功勞。」

    「還大大的功勞,現在已經沒有了一個趙同知,那可是朝廷的官員,我就是有功,也抵不了這個事情了,只希望烏紗帽還保著,別的也不敢奢求了!那趙同知的座師是閣老溫大人,他的愛徒,才來林州沒有幾個月,就已經被弄得丟了性命,他豈能不惱?」

    「所以,大人要緊的是,一要把那長平縣縣衙的人給監管起來,二是要找到趙同知,咱們也不能只聽這張通判的說法,說不定趙同知福大命大,一點兒事也沒有呢?大人,您想一想,按說,這張通判過去,是要保護趙大人的,為什麼趙大人出了事兒,他倒是平平安安的回來了?卑職記得,當初同知的位置空缺的時候,大人曾經跟張通判說過,會向上頭推薦這張通判,可是最後確實趙大人來了,張通判就失去了這個機會。如果趙大人出了事兒,那麼這同知的位置就又空缺了,說不得大人也要受牽連,張通判的責任不大,說不得他就能當上了同知,更有甚者,讓他代理知府的差事也有可能。」

    蔡大人聽幕僚這麼一分析,覺得還真是有這個可能。

    「你的意思是說,趙大人出事兒,和這張通判有關係?怪不得,當初是那張通判提議讓趙同知一起下去的,剛好,趙同知就出了事兒。」

    不管怎麼說,能找個替罪羔羊,那是最好不過的,況且,現在這替罪羔羊也並不無辜,說不定所有的事兒,都是他搞的鬼!

    「你給我安排人,把張通判的府上給我監管起來,不得讓張通判跑了!」竟然敢在他眼皮子底下搞鬼,那麼就讓他知道知道厲害。

    只是,趙同知的事情,該怎麼辦呢,人要是找不回來,那自己只能去溫大人面前負荊請罪了。

    蔡夫人和張太太一起過來了趙府,因為趙同知的事兒,不告訴人家也不可能,蔡大人的意思是,女人之間說話好說一些,所以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蔡夫人。

    因為這個事兒是張通判親眼瞧見的,所以蔡夫人把張太太也叫了來,讓張太太說說,比她自己開口要好的多了。

    張太太義不容辭,就和蔡夫人來到了趙府。

    「不可能!」李梨花直接搖頭,她不相信這個事兒。

    蔡夫人安慰李梨花說道:「這事兒是張通判親眼看到的,確實是,你心裡不好受,我也知道,只是你還有孩子,為了你的兒女,你都不要倒下,說不定趙大人吉人自有天相,過幾天就找到了。」

    張太太也說道:「是啊,趙太太,你要堅持住,世上的事兒,什麼都有可能,不到最後,咱們怎麼樣都不要放棄。」

    趙同知的太太受不了這個打擊,直接暈了過去。

    蔡夫人和張太太從趙府出來,蔡夫人傷感的說道:「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真是不知道,怎麼會發生這個事兒呢,但願趙同知沒有事兒。」

    作者有話要說:在首頁強推的位置啊,任務重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