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夫妻本是同林鳥

正文 第180章 遠客到 文 / 李好

    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那些家裡有女兒的,想著現在選不上,可是等過幾年,女兒長大了,要是到不了主子面前伺候,進針線房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很多家裡都開始督促自己的女兒好好的學習針線,免得以後長大了,沒有選上,在家裡無所事事。

    張芸兒對弄個針線房也是很喜歡的,畢竟家裡有了專門做針線的人,就能省不少事兒。

    果然還是二嫂他們回來了,這日子是越過越輕鬆。身為小兒子媳婦,本來就是跟在前面的哥哥嫂子們過日子的,要不是二哥和二嫂去外任了,她也不會把家裡的事兒管起來。

    對於二嫂,張芸兒肯定比對大嫂佟氏的感情深一些。

    不是說不喜歡佟氏,只是佟氏自己是長嫂,可是在二哥和二嫂去外地的時候,按說,應該是他們在這京城裡照顧老爺子,可是兩人卻住到莊子上去了,雖然說,是大哥那邊不習慣這京城的生活,可是當長嫂的,是不是也應該做些什麼?而不是把事情都丟給她一個小兒子媳婦啊。

    不過張芸兒牢騷歸牢騷,也只是在自己心裡想一想,可從來沒有說出去過,見到佟氏也是和和氣氣的。

    因為在年前的時候接到了張家的信,也就是張芸兒娘家的信,說是要過來京城一趟。

    張芸兒的大伯是做米鋪生意的,和趙水生也是舊識了。

    不過張大伯在之後,又買了很多地,把自己的身份轉成了地主,畢竟士農工商,當個地主,也比當商人說起來好聽一些。

    不過他家的米鋪是越開越多,錢也是越來越多,但是張大伯在災荒的時候,也會開倉給老百姓施粥,倒是在家鄉的名聲很好聽。

    這次過來,一來是好久沒有見著張芸兒一家子了,所以過來看看二來是想給自己的兒子捐個官。

    朝廷是可以允許有錢的人家用錢買官的,不過這種官是屬於說著好聽,可是既沒有俸祿,也沒有差事的。

    當然,品級在那裡,以後辦什麼喜事或者喪事,都可以按照這個品級的規格辦。

    張芸兒說道:「我那堂兄是想能在京城裡捐個官,到時候就在京城裡住下來了。」

    在當地也可以捐官,不過張大伯已經想好了,自己的大兒子不是做生意的料,與其這樣,不如給他捐個官,然後在仕途上拚一拚,只是這捐官,還有一定的說道,如果是在地方上,就根本不可能給人安排差事,可是如果是在京城裡捐的官,那麼就有機會謀個值,哪怕是閒置的。

    所以張大伯想到了京城裡的趙水生,想請趙水生幫個忙,畢竟朝廷有人好辦事兒。

    李梨花說道:「這事兒,我只能跟楚楚她爹說一說,具體的該怎麼辦,我也不太清楚。」

    張大伯一家子的人品倒是不錯,只是李梨花也不能答應的太痛快了。

    雖然這種捐的官,作用不太大。

    張芸兒忙說道:「我明白,二嫂,能辦的就辦,不能辦的,請二哥也不要勉強。」

    人貴有自知之明,強求著別人一定要把事情辦好,那最後僅有的情分也會消耗掉的。

    何況,大伯那邊也只是親戚,她自然是希望現在的婆家更好一些,如果大伯要求辦的事兒,影響到了婆家的事兒,作為趙家的媳婦,自然是以婆家為主的,她還有兒子是趙家的人呢,總得首先為兒子著想。

    其實就李梨花所知道,周朝這種散官也分文武,文官方面不好進去,武官方面倒是容易,給你一個兵馬司的侍衛當當,也是從七品的品級,你做了這種侍衛,對大局一點兒影響也沒有,只要當值的時候去衙門就成,再有就是那種掛在名頭上的武官,聽著好聽,其實手頭上一個兵也沒有。

    不領兵,對大家就沒有影響。也就無所謂了。

    趙水生也單獨接到了張大伯寫給他的信,對於張大伯想給兒子捐個官,趙水生倒是沒有什麼為難的,因為只要銀子足夠,在這邊隨便捐個官,根本不是什麼要緊的事兒。

    張大伯帶著兒子過來,已經到了臘月二十了,因為快過年了,所以就留在了趙家。

    開春的時候,捐官的機會大一些,所以他們才趕到年前過來。

    張大伯帶了好幾車的東西過來,山珍海味,藥材補品都有。

    李梨花是女眷,也不好出面招待,讓趙土生去招呼他這個娘家的大堂伯了。

    而趙水生下午下了衙回來之後,也和張大伯見了面,老趙頭是見到家鄉的人,也很激動,早就已經和張大伯說了半天的家鄉的事情了。

    張大伯見到趙水生,給趙水生行禮,人家趙水生現在是吏部侍郎,他們不過是平頭百姓,儘管是親戚,可也不要仗著親戚的情分,就覺得什麼都是理所應當的。

    張大伯比以前更富態了,有個將軍肚。

    其實呢,他也有他的苦惱,家裡不止一個兒子,偏偏是老二會做生意一些,老大呢,也不能不管,現在都三十好幾的人了,在家裡不能呆一輩子。

    張大爺長得很是魁梧,和張大伯有五分相像。

    趙水生問了張大伯和張大爺各自的想法,已經心裡有數了。

    作為吏部侍郎,哪裡缺人,他心裡也有數,這種捐官,倒不是安插自己的人到衙門裡去。趙水生知道張大爺喜歡舞槍弄棒的,就想了一個去處,對張大伯和張大爺說道:「如果想要上差,武官倒是比較容易得到。」

    張大伯說道:「武官好啊,他讀書的時候,就是瞎混時間,真要他當文官,我看用不了幾天,就要當不下去了。」

    趙水生點頭,說道:「如此,巡檢司倒是還缺副巡檢,只是品級只有從九品,不過這巡檢司幹好了,以後也能升的太一些。」

    張大伯說道:「只要能去當差,從九品也沒有關係。」

    總比無所事事要好的多,張大爺也表示滿意,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草民,現在能當個從九品的官,已經很不錯了。人家有的人還讀了一輩子的書,連個官都沒有當過呢。

    趙水生推薦這個,也是因為這個差事不算重要,容易捐到,且看張大爺這樣的體魄,也適合在巡檢司當差。

    巡檢司盤查過往行人,稽查無路引外出之人,緝拿奸細盜賊等,只要身體不錯,就幹得下來。

    作為第一個官職,首先要做的有信心,才能繼續下去。

    趙水生也是想給張大爺在官場上邁好第一步,等有了資歷後,再慢慢的提上來。

    張大爺去了後,就是副巡檢,手頭上也有人,倒是不用怕被人欺負了。

    如果他連這第一個差事也辦不好,那就說明他不適合在官場上混,趙水生會給他找個更輕閒的衙門呆著,想來往上升也不容易了。

    「明年開春後,我讓人帶著你們去交割,問題應該不大。」趙水生說道。

    張大伯和張大爺感激,如果是他們自己過來連個門路都沒有,肯定是要忙很長一段時間,然後花的冤枉錢也不少了。

    趙水生說道:「都是親戚,能幫的我盡量幫,等上差後,好好幹,以後不愁沒有陞遷的機會。」

    雖然從九品是最低等的官職,可是人的際遇又有誰能說的清楚呢?

    趙水生倒是不怕別人說他以公徇私,畢竟幫人捐官的官員,在這周朝恐怕大家都有過,他這裡不過是給親戚捐一個從九品的武官,真是微不足道,就是有人想要上折子說自己,那折子也拿不出來,畢竟,從九品的武官,誰都不好意思說出去。

    如果把重要的位置給安排了,還有個說道,可是這裡完全不是。

    巡檢司有人看不上,認為是幹粗活的地方,不過這個地方認識的人多,三教九流的,要是辦成一個案子,那陞遷的就快了。

    何況,巡檢司這邊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容易積攢人脈。

    趙水生希望張大爺能夠想明白這些事兒,畢竟他的路是他自己要走的,別人都代替不了。

    張大伯還想趁著個時候,給自己的兒子在京城買個宅子,總不能以後當差了,也還借助字趙家吧,那樣也不像話。

    既然能拿出錢來捐官,那麼買房子的錢也不缺。

    趙水生說道:「等把差事定下來,然後在那附近買房子比較好。過年了,很多衙門都快要封印了,買下來,房契也過不了。」

    張大伯說道:「瞧我這個腦子,怎麼連這個都沒有想到?」他是做生意的,對立契書的事兒,一點兒也不陌生。看把他給急的。

    張大伯和張大爺就在這邊安心住下來了,張芸兒也單獨見了自己的大伯和大堂哥,問起家裡的情況,張大伯也說的很詳細。

    張芸兒問道:「大堂哥要留在京城,俺嫂子他們怎麼辦?」總不能讓兩口子長期分開吧。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晚上吃了鴨脖子,辣的不行,今天就一直朝廁所跑,腿快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