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修美仙緣

正文 關於書名 文 / 微醺淺醉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我讀摩訶版《金剛般若經》,般若之名被佔,且「班」字更適合做為姓氏。也有譯者將梵bore譯作班若。所以才有這本書的書名《班若》

    般若是梵,普遍認為譯意為大智慧。

    但我自己卻覺得不若譯為「佛之光」。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便破」,很多形而上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一旦被定義,就狹隘了。

    經中講到「無境不照目為般若」,若從大智慧這層意思來解析,大白話就是「可以明悟,理解一切的智慧,指能夠瞭解道、悟道、修證、了脫生死、超凡入聖的這個智慧。」。

    然而,我卻認為這句話還有層意思——佛法猶如那陽,普照大地萬物,予萬物以生機,同時驅除黑暗,殺滅細菌。而佛法則普渡眾生,懲惡揚善。

    般若如那佛之光,「無境不照」,「無境」超越了種族類別,不光是指個體本身的明悟之智,更是指開啟眾生智慧之蒙,更是福澤於天地萬物、萬事。那是種超越一切的大境界。不僅僅指大智慧,還有大慈悲。

    有容乃大,有包融一切的大愛之心,才能有看透生命本源、本性之智慧。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般若亦是指那思想境界之高,如佛之立於雲端,俯視眾生,洞察一切,明悟一切,包容一切。

    作為普通人,是不可能能真正達到般若之境。就是看到一個善良到致的人,引為聖人、聖母,便是為罕見了。

    在當今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自私,越來越狹隘。其根本原因也是由於現代人缺乏信仰。信仰不是要給自己找個佛或找個主來拜,而是給自己找個精神目標來追求。

    新聞聯播裡會常提到「觀建設」,以致於我跟一位友提到「觀」時,他竟然不知道觀到底是哪觀,他以為那是黨員才會需要知道、執行的道德標準。

    「般若」似乎看起來是玄之又玄的詞,似乎跟我們現實生活沒有多的關係。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世界觀越狹隘,人就越膚淺,價值觀就越利己,人生觀就越模糊。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閱讀《金剛般若經》,領會到了佛經一丁點的奧妙,你的世界觀就會豁然開朗,看任何事情和東西的角與心態都能超越常人。你就不再會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患得患失,也不會為不知道為什麼活著而迷茫。

    最後,淺醉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起點中網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盡在!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