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離王崩天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法寶 文 / 茶煙

    《窺道訣》對煉製法寶也只是說個大概,並沒有煉製法寶的方法。至於如何駕馭法寶也是語焉不詳,只是說須注入靈力。

    厲無芒拿起聽月的劍看,入手沉重,劍長三尺,開口也不見得鋒利。與凡人的劍無太多區別。厲無芒將靈力緩緩注入,劍體變得晶瑩剔透,吞口處現出「聽月」二字。

    為靈力所激發,隱隱可見兩側劍脊有縱橫交錯的劃痕,線條繁複。線條粗細不同,深淺不一。厲無芒想,這就是《窺道訣》說的陣法無疑。至於「聽月」二字,這把劍想是聽月自己煉製的,只是如今已經為厲無芒所有了。

    厲無芒放下聽月劍,拿起一對金環,一手握了一隻,不敢造次。還是依剛才的樣子注入靈力。金環光芒四射,同樣可以看見煉製時刻入的陣法。金環卻上沒有字。

    那小旗是面黑色三角旗,巴掌大小。繡著一個不知名的獸頭,面目猙獰。銀旗桿不過六寸長。厲無芒兩指捏了旗桿,輸入靈力。小黑旗被靈力激的旗面獵獵作響,厲無芒看來半天,也沒有看出這旗有何不同處。厲無芒想,如這獸頭旗是法寶,與聽月劍和一雙金環必不是一類。

    聽月的物件中有四根玉簡,只是如厲無芒身後石屋見到的一樣。當日厲無芒為了搭救易名相,登頂楓山,第一次到了這浮光福地,那間石屋的牆壁上鑿了幾個石龕,放了一個丹爐還有些其他東西,其中就有玉簡。玉簡光亮如新,一個字都沒有。聽月的玉簡也是如此。

    厲無芒想,身後石屋的玉簡,如果是干禮放在洞府中未用過,沒有字還說得過去。聽月放在儲物袋中的玉簡,怎麼又是無字的?想到剛才用靈力能看到法寶中的陣法,就依法炮製。

    厲無芒拿起一根玉簡,握在手中,注入靈力。果然玉簡中顯現出了字跡。一根長一尺五寸。寬約兩寸的玉簡中,密密麻麻有兩千餘字。

    厲無芒靜下心來,仔細看玉簡內的字,是一篇修煉心法,由於厲無芒聚精會神,忽然感到自己的神識可以通過握著玉簡的手,感知玉簡的文字,比眼睛看要快得多。這讓厲無芒十分欣喜。厲無芒如今的心智,較凡人不知要高多少,凡人聰穎者尚能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厲無芒要讀一根玉簡上的內容,不過是一盞熱茶的功夫。

    聽月的四根玉簡,厲無芒大概看了一下,玉簡記載的內容十分雜亂,功法、丹方,煉丹煉器的方法,靈藥識別,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對厲無芒來說,有用的東西不多。不過有些雜談軼事倒是讓厲無芒長了不少見識。

    估計聽月帶的這些玉簡,是合適的時候用以與其他修仙者交換東西,並不一定是自己需要。比如玉簡中居然有妖修的功法,聽月是人修,這種功法對他顯然是沒有任何用處了。

    厲無芒在玉簡中知道了運用法寶的方法。

    修仙者煉製了法寶後,會將自己的一滴血滴在法寶上,血中帶有修仙者的神識,血滲入法寶,神識便保存在法寶的陣法中,留下主人的印記,這個過程便是「認主」。

    主人用神念駕馭法寶,法寶中留下的印記,能夠感知主人的神念,並依照主人的意願行事。不過主人駕馭法寶會消耗靈力。

    奪了其他修仙者的法寶,先需以靈力抹去其主人的印記。自己重新滴血認主,法寶變更了主人。奪取者才能運用。

    厲無芒知道了駕馭法寶的方法,按耐不住,拿著聽月劍出了洞府。將劍放在地上,神念一動,意欲讓劍飛起,誰知聽月劍一動也不動。

    想起聽月的印記還在法寶上,從地上拾起劍來,一運靈力,聽月劍變得晶瑩剔透。厲無芒竟能感知到聽月留下的印記。

    厲無芒運起十成功力,靈力暴漲,在劍脊陣法中反覆衝擊。但聽月劍的印記依然如故。

    過來半個時辰,耗盡了靈力,聽月在劍中的印記還是沒有抹去。厲無芒只好收了功,回到洞府,盤膝坐在厚道玉榻調息。

    抹不掉聽月的印記,是因為聽月在法寶認主的時候,留下的神識過於強大了。

    聽月劍是聽月在築基後期煉製的,認主時的修為比厲無芒高出太多

    檢看聽月的其他物品。有幾道符,厲無芒也不知道用處。剩下的多是藥材與煉器材料,一時也用不上。

    清理了聽月的儲物袋,東西不少,只是他現在的修為,多數是沒有用的。

    厲無芒很想有件法寶,琢磨著如何抹去聽月劍上的神識,卻也沒有好的辦法。

    在浮光福地修煉,期間每隔七天到黑太歲的楓山王府拿些乾糧。呆在洞府中不下山,厲無芒有自己的打算。

    獨國是自己一手建立的,厲無芒當然不願看到它亡了。只是自己一心向道,沒有精力管世俗的瑣事。離開高州兩個月,要看看易名相一班人的能耐。

    厲無芒前些年陡遇變故,與父母離散。提籃小賣,在易府做書僮。寄人籬下,仰人鼻息。對窮苦人的日子深有體會。獨國立國時,就有了減稅賦,利民生的想法,厲無芒要讓獨國成為百姓樂土。其後的諸多做法也與此有關。

    ……

    兩個月後,厲無芒把獠驥留在楓山,自己回到高州。進了宮,一會功夫,侍衛來稟告:「攝政王易名相請見。」

    厲無芒的宮中沒有宮女太監,身邊就是幾名侍衛。宮中大小事都是侍衛辦了。

    「請攝政王進來。」

    易名相進了御書房,見厲無芒在書案前坐著,見了禮。

    「臣易名相給陛下請安。」

    「名相,這御書房也不是朝堂,不必拘禮。坐吧。」

    易名相說聲:「謝陛下。」坐了下來。

    兄弟間如此規矩,厲無芒有些不自在。只是當日易林在浮光寨做軍師時,刻意強調了規制,對六位將軍說過,稱呼錯了要打軍棍。把那一直是山寨行徑的六將軍嚇壞了。

    如今獨國立國,這規矩倒是更大了。厲無芒忽然覺得這皇帝做的索然無味,不如大當家時逍遙自在。

    厲無芒問:「二弟,你找我有何事?」

    易名相聽厲無芒如此說話,沒有君臣上下,有些不知所措,頓了一下說道:「陛下,臣來是要說無緣弓、破空箭的事。」

    厲無芒知道易名相被禮儀壓著,不敢叫大哥。想當初,易名相與厲無芒結拜兄弟時,厲無芒不過是一瘸腿的窮小子,日裡提籃小賣,夜裡在城隍廟安身。

    易名相乃是官宦人家的少爺,錦衣玉食且飽讀詩書。居然不嫌棄厲無芒貧賤,執意要與其結拜。厲無芒很是懷念過去的日子。

    「弓箭怎麼啦?」

    「儀仗送回安國,天順皇帝十分高興,只是弓箭執意要送與陛下,說是陛下如不收下,獨國派去的使臣就不能回來。已經兩個月了,臣也不知如何是好,等陛下裁奪。」易名相把事情簡單說了。

    厲無芒想了想「看天順的態度,是被濟王說動了,見安國大勢已去,想為柳氏留一條退路。弓箭的事,過幾日再說。」

    「陛下,這兩個月,獨國的地方官吏都陸續到任,減下的兵士已回鄉多日。地方的團練鄉勇也辦了起來。獨國上下都頌揚陛下的功德,許多百姓在家中給陛下立了長生牌位。」

    「我一心向道,不圖這虛名,不過百姓疾苦應是朝廷最該關心的事情。」

    「是。」易名相恭敬的應了一聲。

    厲無芒看了易名相一眼「二弟,我做了皇帝,你也封了王。按說比過去要好的多了。只是兄弟反而生疏了。」

    易名相一愣,想了想道:「大哥,國家大事都是如此,大哥是修仙者,與凡人有天壤之別,想是不適應這繁文縟節。」

    厲無芒看著易名相「二弟你適應麼?」

    「我自小就受教誨,當讀書入仕,拜將入相。也還適應。」易名相坦然回答。

    「我有如今的修為,多虧了你與三弟。當有所回報。」說完從書案上拿起一本小冊。「這是《窺道訣》,大哥也是習練上面記載的功法,此冊是我筆錄,你與三弟共同參詳。」

    易名相接過冊子。

    「謝大哥。」

    「修仙也要講緣分,大哥沒有師傅,對修仙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與個人身體稟賦相關。」

    易名相道:「大哥,要怎樣的稟賦呢?」厲無芒都不清楚的事,易名相自然不明白。

    「我也不知,不過這《窺道決》是修仙的初始功法,你與三弟先試一試」

    易名相點點頭。

    厲無芒道:「練氣一層無須外物相助。若是到了二層則要丹藥,我也沒有丹藥,今後就看各人運道。若是你們沒有仙緣,也只有享人間富貴了。」

    「大哥常說命由天定,名相想修仙一途更是如此。」

    厲無芒不置可否。「雖是各人造化,也須盡力而為。我看二弟拿了《窺道決》並未喜形於色,想是貪戀這人間富貴。」

    易名相聽了厲無芒的話搖了搖頭。「大哥,人間富貴如過眼雲煙,只是修仙者有大氣運的,我怕沒有那福份。」

    「二弟這話也有道理。」厲無芒點點頭。

    易名相道:「名相現在是攝政王,不敢不勤於政事。大哥,理國的璉王割據了,原與獨國接壤的五個州是璉王的封地。過些日子說是要登基即位,有書信給我。」

    「璉王是什麼來歷?」厲無芒對理國不太瞭解。

    「璉王本是理國的皇叔,因宮廷內鬥與皇帝翻臉了,獨國立國後,璉王沒有了顧忌。索性反了。」

    厲無芒點點頭。「我散了原高州的幾十萬人馬,只留了五萬。璉王是不擔心獨國對他用兵。」

    「理國皇帝窮奢極欲,國人怨聲載道,怕是也難支撐了。」易名相對理國政局知之甚詳。

    厲無芒沒接這個話茬。「當日我與二弟去蠻荒部落,由乃與號痕各許我兩萬精騎,我為何不用?」

    「名相也奇怪呢,又不敢問大哥。」

    「各家的事還是自己解決的好,蠻荒部族最好不要介入安國的事務。」

    「大哥是說獨國不要干預理國的事莫?」

    厲無芒搖搖頭。「蠻荒部族是遊牧為生,謳歌五國是農耕立國,相互之間差距太大,易於產生矛盾。」

    易名相點點頭。厲無芒道:「安國一分為三,理國又君臣反目,如今謳歌的小國多了,反而會戰事多發,到時你若是支持不住,可向部族要兵馬。」

    「大哥,獨國寓兵於農,不怕有人來犯。」

    厲無芒點點頭。「如此最好不過。」

    ……

    過了幾日,柳思誠來了高州,與厲無芒見了面。

    柳思誠問:「陛下,思誠聽說陛下歸還了天順的儀仗,想是祭拜華五先生的事辦妥了?」

    如今柳思誠北三州登基,年號天寧。也是帝王身份,所以自稱思誠。

    「先生,你還是叫我無芒吧。祭拜的事是妥了,不知先生那骨刺如何了?」

    柳思誠無可奈何的道:「骨刺還是原來的樣子。祭拜華五先生也不敢指望就有什麼奇效,不過是但求心安。」

    「無芒聽人說,先生家傳的功法是魔宗的傳承,不知是否確有其事?」

    柳思誠神色坦然。「思誠不知。」想了想又道:「無芒,你是修仙者,我有一事不明,要向你討教。」

    厲無芒一笑。「先生客氣了,無芒定是知無不言。」

    「思誠目下習練『抱殘心法』,與過往大不相同。」

    厲無芒問:「先生,不知有何不同?」

    「『抱殘心法』的坐姿勢名『五心朝元』,盤腿趺坐,兩手置於膝,手足心朝上。與頭頂心一道共五心。如今習練時,身外莫名之氣竟自五心入體,不知是何緣故。」

    厲無芒聽了吃了一驚,這與自己得了「鳳憐遺」時修煉的情形一般。想了想道:「不瞞先生,修仙者的功法也是如此。」

    「無芒剛才說過抱殘心法是魔宗的傳承,是否我思誠習練的是魔修的心法呢?」柳思誠有些擔心。

    「無芒也是道聽途說,先生怎會以為是魔修的心法?」

    柳思誠憂心忡忡。「那入體之氣,充盈丹田時是黑色的,暴戾難馴,怕不是傳說的靈氣。」

    「如是黑色的,無芒也不知道是何因了。」厲無芒也糊塗了。

    柳思誠點點頭。「思誠最近時常無名火起,想是習練抱殘心法的緣故。好了,不說這個了。」

    「天順皇帝定要將無緣弓、破空箭送與獨國,想是聽了先生的告誡,擔心國祚難續,為柳家留條後路。」厲無芒說起弓箭是事。

    「無芒收下就是。」

    「先生兄弟反目,不如無芒做個和事佬,與你們說和?」

    柳思誠喝了口茶。「安國皇親國戚,王公大臣與天順離心離德。思誠在北三州也是一樣。即使說和了也於事無補。」

    「既然如此,無芒也不說什麼了。」說完自懷中拿出銅扳指。「這是先生家傳之物,歸還與先生。」

    柳思誠擺擺手道:「無芒先不要著急,思誠還有話要說。此次來高州是想與無芒商量件事。」

    「先生請講。」

    柳思誠道:「自思誠勸天順把弓箭送與無芒後,思誠與他多次書信來往,天順如今也是悔不當初。剛才無芒說要與我兄弟兩說和,天順也提及此事。說願把帝位位讓與思誠。」

    「既然如此,不是皆大歡喜麼?」厲無芒替柳氏兄弟高興。

    「安國如今千瘡百孔,百姓怨聲載道,思誠做了皇帝又能扭轉乾坤麼?」柳思誠歎了口氣。

    厲無芒無言以對。

    「江山易主也不是柳氏一家,思誠與天順商量了,他願意將帝位禪讓與你。起碼安國不至於山河破碎。柳氏家族也能夠保全。」柳思誠說完看著厲無芒。

    厲無芒未曾想到柳思誠如此一說。「這可萬萬使不得,我怎能奪先生祖業。」

    柳思誠慢悠悠的道:「無芒,柳氏是祖業你不受也不知落入何人之手,況原來助天順篡位的大臣,位高權重,把持朝綱,互相傾軋。天順也拿他們無可奈何。加之長年用兵,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天順朝岌岌可危矣。」

    厲無芒點點頭。

    柳思誠接著道:「無芒在西部起事,只是三千六寨軍,何以能以一己之力佔了九州?雖說無芒是修仙者,無人能敵,但究其原因還是安國上下不齊心,各懷鬼胎罷了。」

    「禪讓與先生如何?」

    柳思誠搖搖頭。「北三州更是不堪,思誠即位後,張望一干人都以開國元勳自居。只圖享樂不思進取,北三州人口少,又要養近百萬人馬,其中甘苦唯我自知。料也不能持久。」

    「先生,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厲無芒不願接受禪讓,用從長計議來推脫。

    柳思誠歎口氣。「無芒,此事還要從速才好,安國與北三州的舊臣,安享富貴,怎能容忍我兄弟倆禪讓。利慾熏心之輩,多有可能鋌而走險,思誠與天順防不勝防,怕有不測。」

    厲無芒沒有想到這一層。「先生,怎會如此凶險?」

    柳思誠一笑。「自古如此,莫名其妙死去的帝王有不少呢,先皇乾泰前鑒不遠。」

    厲無芒想了想。「讓無芒考慮一下。」

    柳思誠道:「無芒,思誠知你不貪戀這權勢,為天下蒼生計,你就受了吧。思誠先回去與天順商議,具體事過十多天告訴你。」

    厲無芒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沒有做聲。

    過了兩日,易名相來見厲無芒,御書房沒有外人,易名相也放得開些,沒有拘泥君臣之禮。

    「大哥,理國皇帝欲發兵五十萬,討伐璉王,璉王來了使者,說是情願歸順獨國。」

    厲無芒一笑。「璉王是不敵理國朝廷的軍馬,權宜之計而已。」

    「那怎麼回復使者?」易名相也有些擔心。

    「你告訴璉王使者,歸順獨國璉王的封地只有一縣,寓兵於農,抑制豪強等等都按獨國的規制,若果願意,再來回話。」

    「大哥,獨國要為了璉王與理國開戰?」易名相不願百姓受兵燹之苦。

    「獨國太小,為安國與理國所壓制,如今安國自顧不暇,理國是最大的威脅。若是收了璉王五個州,就不擔心理國不利於獨國了。」厲無芒沒有回答開戰的事。

    「大哥遠見卓識,名相讓兵部準備人馬。」

    厲無芒一笑「不必著急。」

    「大哥,獨國寓兵於農,召集五十萬人馬要兩天時間呢。」易名相不敢大意。

    「理國以西靠大莽山,與蠻荒十幾個小部族相交,以往多有衝突,前幾十年理國皇帝與蠻荒部族修好,每年都有些布匹糧食贈與部族大王。那塊蠻荒土地的十幾個部族,最近加入了由乃、號痕的聯盟。你著人去找慶豪與古柯、裡勒。讓他們寫信給理國皇帝,以聯盟如今的勢力,理國皇帝必不敢輕舉妄動。」厲無芒打的是蠻荒部族的主意。

    第二日,易名相來回話:「大哥,璉王的使者到了,說璉王願尊大哥為皇帝,所有一切以獨國皇帝陛下說的為準,璉王無條件接受。」

    厲無芒點點頭。「部族派人去了麼?」

    「已經去了。」

    過來幾日,有消息傳來,理國朝廷的兵馬行至半途,退了回去。易名相在高州款待了來覲見獨國大同皇帝的璉王。席間雙方談妥了獨國接受璉王封地的具體事宜。

    次日早朝,易名相出班躬身一禮。

    「啟稟皇上,昨日璉王到了,臣奉旨以與他商量了交接事宜,原璉王封地五州,人口六千萬,兵馬四十餘萬。按以往的做法,交接要三十日。」

    「璉王的官員如何安排?」

    「啟稟皇上,璉王時的官吏多數是理國朝廷委任的,璉王將他們都驅逐了,留下的人是不願回理國的。璉王與他們交了底,不在獨國入仕,都答應了。」

    「文官也還好辦,武職如何善後?」厲無芒對這些將軍不太放心。

    「軍中有數十將軍,多是璉王的舊人,有些是理國敕封了侯爵的。璉王變賣了田產,每人贈送了數量不菲的銀兩。也辦妥當了。」易名相據實回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