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師級整編 文 / 莊不易

    張信達的物資給的很快,而李永吉一接收到物資,特別是保命的三樣新軍火後,立刻就安排了新的全軍整編的計劃。

    新的整編計劃中,採用的是新型的基層四四制大編制法,也就是按照4人一組,4組16人一個班,4個班64人一個排。

    到排這裡,士兵都是純粹的火槍步兵,也就是武器方面每個人裝備一把夏普斯步槍,兩把柯爾特海軍**,此外其他的標準步兵裝具也一應俱全。

    到了連級,就有新變化,一個連包括3個普通步兵排,一個16人的火力支援班,一個10人左右的炊事班,4到8名通信兵,一共220人左右,這220人是標準編製。

    這其中,16人的火力支援班一共裝備4門擲彈筒,擲彈筒由單人攜帶,也就是4個人是發射手,其他12人是彈藥手。

    火力班的成員中,發射手除了攜帶擲彈筒,還額外攜帶6枚高爆榴彈,彈藥手則隨身攜帶12枚高爆榴彈,另外每個人還有兩把柯爾特海軍左輪當防身武器,不再裝備步槍。

    由此可以看出,通過這種擴編,等於把原先的純粹步兵連的職能,下放到排一級,也就是排級成為最基礎的純粹編製,到了連一級,就已經是一個初步的加入火力支援的混編部隊了。

    也就是說,新的一個64人的純粹步兵排,等於原先90人的步兵連,人數減少,更容易安排訓練學習,到了連一級,就開始混編部隊,而在基礎訓練跟學習方面,也是以排為基礎。

    這就好比後世的班集體,一個排就是一個班集體,統一安排學習訓練,其中以基礎訓練為主,到連一級的時候,由於是最基礎的混編部隊,就要開始進一步的戰術學習了。

    這種擴大基礎編製的好處李永吉立刻就體會到了,這樣可以減少基層軍官的數目,在整體官兵素質較差的情況下,相當有利,另外基層部隊人數多了,也更加不容易崩潰,而且加強了連隊力量,讓指揮也更靈活了。

    3個步兵連,外加一個後勤輜重排,一個警衛排,一個通信班,一個炮兵排,外加勤務兵,衛生員,司號兵等,就組成一個基礎混編營,人數通常在900人到1200人左右。

    這樣的一個標準步兵營,通常會有夏普斯步槍870支,柯爾特海軍左輪手槍1800支,81毫米迫擊炮6門,以地排車跟四輪馬車為主的各式車輛500輛,馬匹800到1500匹。

    步兵營加強了火炮,但卻沒有騎兵營,這是因為整個主力步兵營都是騎馬步兵,不需要騎兵。

    因為精武軍的所謂騎兵也是一群騎馬步兵,真正的騎兵沒那麼容易訓練出來,到目前為止,整個精武軍根本沒有可以說稱得上騎兵的部隊,哪怕是騎術最好的王三武,也不過是騎馬比較好,跟真正的騎兵相差甚遠,所以這方面還得以後找專業的人去訓練。

    李永吉已經想過了,等整編結束,就去請幾個真正懂騎兵戰術的洋人來幫自己訓練出一支真正的騎兵。

    這是標準營的基本框架,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擴增一到兩個步兵連,形成真正的大編製營,增加了營一級別的靈活性,也就是說,到了營一級單位就可以真正的**作戰了。

    三個步兵營,一個裝備18門81毫米迫擊炮的炮兵連,一個警衛連,一個衛生連,一個後勤輜重連,外加其他通信兵等輔助兵種,就組成一個步兵團,一個團的人數通常在3000人左右,標準步兵團3000人。

    三個步兵團,外加裝備拿破侖炮的**炮兵營,再加上裝備了300支56衝鋒鎗以及100具擲彈筒,外加16門81毫米迫擊炮的加強警衛營,再加上輜重營,工兵營,指揮部等,就組成一個師,一個師的人數在一萬兩千人左右。

    目前,精武軍全軍的編制,就是一個混編師,全軍標準編製是一萬兩千三百人。

    等會兒,不是新兵一共才招了六千人麼?加上原來的三千多人,也不到一萬啊,哪來的一萬兩千三百人?

    這就要詳細說明了,其實李永吉招納的那六千新兵,外加之前的三千多經過一定訓練的老兵,都是純粹的戰兵,但其實像輜重兵,工兵,馬伕等角色,都是由招募的民夫組成。

    也就是說,之前招募的九千年輕人是純粹的戰鬥兵,其他人都是木工、泥瓦匠等後勤保障人員,這些人通常有一定手藝,但年齡偏大,之前沒有劃入精武軍編制,但這次重新整編之後,也把這批人劃入了精武軍的編制內,享受精武軍普通士兵的待遇。

    這編製看似複雜,但其實也簡單,無非就是戰兵,輔兵兩種兵。

    再細分一下,戰兵分為步兵跟炮兵,暫缺騎兵,但戰兵都會騎馬,都是騎馬步兵跟騎馬炮兵,戰兵統一歸作訓部管理。

    輔兵則複雜一點,分為專門照料馬匹的馬伕兵,運輸彈藥物資的輜重兵,做飯的炊事兵,也就是火頭兵,還有負責照料傷員的醫護兵等,這些非戰鬥人員,統歸後勤保障部管理。

    作訓部跟後勤保障部之上,還有個參謀部,參謀部是負責擬訂作戰計劃的。平時,參謀部負責協調訓練與學習,戰時會成立總指揮部,輔助總指揮,也就是李永吉去協調作戰,目前總參謀長是由張威暫任。

    由此可以看出,精武軍雖然編製複雜,但歸根究底,不過是更注重細節,更注重後勤保障罷了,要費腦筋的也不過是高級軍官,至於低級軍官,只需要聽命令,領兵作戰就行,再加上火力的強大,所以整體戰鬥力要比粗狂式的軍隊強太多。

    而且,在指揮方面,由於大量步話機以及調頻中繼通信電台的應用,精武軍已經做到可以直接指揮到排一級。也就是說,一個排會有一門步話機,一個連會有一台中繼通信電台,營團師也都有通信電台。這樣就做到了更明確的上情下達,如臂使指。

    不說別的,僅僅是這個通信系統一項,就能把整體戰鬥力提升五成以上。

    精武軍大整編之後,先前的三千多老兵,全部就地升級,升成各級的基層軍官,然後採用以老帶新,整體練兵的方式去訓練。也就是把六千多新兵整體納入整個精武軍的訓練體系,而不再單獨讓這六千新兵另外訓練。

    這樣做,肯定會在整體上降低精武軍的協調性跟組織性,不過好處是讓老兵帶新兵,能讓新兵更快的熟悉基礎訓練項目與戰術項目,這比讓新兵重新單獨訓練要快的多。

    因為如果單獨訓練新兵的話,由於缺乏足夠的教師,李永吉又不能不管老兵只管新兵,所以只能是全部混編。

    整編之後,為了盡快讓新兵熟悉環境,掌握基本作戰技能,特意減少了文化課的學習,加強了會操、體能與射擊等基礎訓練項目,另外由於馬匹的大量增加,也增加了馬術課程,讓士兵都能掌握如何照顧馬匹以及如何騎馬行軍。

    沒錯,就是騎馬行軍,李永吉不要求這些步兵變成騎兵,只要能學會騎馬,能進行戰術性的快速行軍,他就滿足了。

    不過,馬匹的數量其實還是不足,畢竟之前張信達雖然說又是定了兩萬匹馬,又是定了幾千匹的,但那不過是定,而且他所說的提貨,也只是跟原先的馬主進行初步交割,這過程本身就比較複雜。而等張信達拿到馬匹,再送來給李永吉,那就更需要時間了。

    由於傳送噸位的限制,張信達雖然一早就高價買了兩萬五千多匹馬,但大多數依然在現代的各處牧場裡呆著,之後,李永吉先是保證武器彈藥等物資的傳送,等把武器彈藥都傳送過來了,再按照每天兩百匹馬的傳送量開始傳送,兩萬五千多匹馬,每天送的話,怎麼也得125天,四個多月才能完成。

    之所以每天只傳送兩百匹,是因為張信達還得保證其他物資的噸位,不能全傳送馬,而兩百匹馬,就已經佔了近90噸的噸位了,已經是張信達目前傳送噸位的近九成!

    此外,兩萬五千多匹馬也不可能一下子都給李永吉,真這樣的話,李永吉也吃不消,因為他沒有足夠的馬廄安置馬匹,也沒有足夠的馬伕去照料。

    在張信達傳送新馬的時候,李永吉已經有各種騾馬近三千匹,這其中,伊犁馬一千兩百匹,佔了近一半,其他都是各種本地騾馬。

    不同的馬,在習性,飲食等方面其實略有差異,李永吉也只能一點一點來,不可能一下子就搞大批量的馬過來,那樣他根本吃不消。

    當然,就算張信達的那兩萬多匹馬無法一下子運過來,但精武軍全軍一萬兩千多人,外加每天都在增加數目的三千多匹馬,這麼大一個團體,不說別的,光每天的吃喝拉撒,消耗的糧草物資跟過去就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那些馬匹,為了保證不掉膘,吃的都是糧食,就數目而言,三千多匹馬,吃的比一萬多人還多。

    張信達因為要保障軍事物資,比如武器彈藥跟馬匹等,所以不再提供糧食過來,因此糧食的提供,都是由長福記,也就是李家原來的糧店提供。

    目前長福記的掌櫃已經由李永昌,也就是李永吉的大哥全權負責,在注入大量資金,外加收了汪家的糧鋪之後,長福記已經擁有了八家分號,不過目前主要的業務就是收購糧草,然後給精武軍大營提供糧草物資,順便也幫忙搜尋合格的馬伕,送去精武軍的馬場照料馬匹,換言之,長福記,已經是專門為精武軍服務的商號了。

    總之,由於精武軍之前剿滅汪家的事情,在附近已經小有名氣,之後又大量招兵買馬,再加上整天乒乒乓乓的槍炮聲,養心居大營已經略顯狹小,很難做到像以前那樣完全的封閉化了。

    既然無法完全的封閉化,那精武軍這個團體也就入了有心人的眼,至少官府開始注意起這個團體,只不過由於精武軍還是實行封閉化訓練,且嚴禁外來人窺探,所以官府對精武軍瞭解不多,也只是知道大概有近一萬人,具體有什麼武器裝備,編製如何,都是壓根不清楚。

    就這樣,在李永吉重新整編了部隊,並掀起新一**練兵的時候,時間到了二月底,太平軍已經協調完畢,並開始主動出擊,整個蘇南的戰場形勢開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