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一四五章 徐家村狙擊戰(一) 文 / 莊不易

    由於王三武的精武軍主力加入了外城的守城作戰,淮安城的城防一下子就重新穩固了起來,而清軍在連續進行了三天的猛烈攻擊,付出了兩萬多人的傷亡之後,終於耗盡了勇氣跟士氣,再也沒有膽子跟力氣去進攻淮安城,重新回到了圍困的老路上去。

    想想也正常,清軍別看人多,但良莠不齊,作戰意志也不堅決,之前的那番生猛表現,不過是初來乍到,加上主帥親臨前線的逼迫所致,可一旦經歷連番惡仗,清軍後勁不足的毛病就出來了,懼戰的情緒開始滿眼,哪怕上峰再怎麼催逼也沒用。

    因為就算強逼著士兵去攻擊,那些士兵也頂多裝樣子跑一段距離,等城頭上一開槍就往回跑,這時候因為人多,就算督戰隊在後面也沒用,畢竟那些清軍打不上城頭,但對付同樣裝備的督戰隊,還是綽綽有餘的。

    換言之,攻城的恐懼已經壓倒了督戰隊以及受罰的恐懼,再加上各支部隊自有統屬,就算僧格林沁也不能隨意懲罰,在這種情況下,再想組織起龐大的進攻,無異於癡人說夢。

    因此,真正慘烈的攻城戰,實際上只有三天,不過就是這三天,就給精武軍各部帶來了三千多人的傷亡,其中大部分都是民兵,精武軍主力部隊的損失卻很小,總共不過三十人。

    雖然看起來精武軍的人員損失並不大,但彈藥消耗卻不少,特別是對於精武軍的主力部隊而言,這兩天他們發射的迫擊炮彈有四百多發,擲彈筒發射的拋擲彈三千二百多枚,火箭彈十三發,各類子彈不計其數,起碼有四萬發以上。至於那些抬槍、土炮、弓箭還有滾木雷石的消耗,更是沒法統計。

    這麼大的消耗量,就算王三武提前儲備過,但也有些吃不消,如果清軍繼續搞這種強度的攻擊,他如果還是按照這種程度去消耗彈藥,恐怕支撐不了三天就要彈藥告罄,到時候就只能跟對方肉搏了。

    當然了,實際上這也不可能,攻城作戰因為其殘酷。所以大多數時候都是圍困,真正的強攻作戰,很少有連續超過三天的,特別是那種傷亡慘重的攻城戰,更是不太可能超過三天。

    以清軍此時的德行,能支持三天,能在付出兩萬多的傷亡才退下來休整,已經是相當難得了。

    大多數時候,攻城戰中如果攻城一方的火力不如守城方。大都是選擇圍困,或者持續不斷的騷擾,以疲憊守軍的精神意志,像清軍這樣一上來就強攻。結果導致很快就把士氣消耗乾淨的情況,還真的很少見。

    可惜的是,清軍此時也沒幾個真正懂得兵法與作戰的人才,更多的都是一些莽夫。又或者是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以這種情況他們也不覺得是個事兒。

    儘管攻擊受挫,而且損失也相當慘重。但僧格林沁卻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因為損失的不過是些步兵,他的騎兵主力並沒有受到損失,再加上這番攻擊雖然沒有奏效,沒有攻下淮安城,但那種激烈的程度卻是實實在在的。

    而且,哪怕是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僧格林沁故意給淮安城留下的逃生之路也一直暢通,如無意外,對方的求援探馬肯定早就不止一波了,而到那時候,精武軍的援軍必然要趕過來支援,自己正好可以繼續圍點打援。

    對於精武軍會否率軍過來支援,僧格林沁毫不懷疑,因為他早就知道守軍的主帥叫王三武,而這個人卻是李永吉的親舅舅,李永吉就算不疼那些士兵,自家舅舅卻是要救的。

    只要他們敢跑來支援,這淮安的大平原上,就是精武軍的葬身之地!他會讓精武軍知道,什麼是騎兵之威!

    或許正因為不覺得失敗是個事兒,加上他也對之前那番慘烈的攻城戰感到震撼,加上之後還得用上這些人,所以為了安慰各方將領,僧格林沁特意在中軍帳中搞了個所謂慶功宴會。

    明明是失敗,怎麼會是慶功?很簡單,因為戰術上他們失敗了,但戰略是他們認為是贏了,因為他們已經對精武軍發起了正式的作戰,把淮安城圍困起來,接下來,就是坐等對方急忙忙的趕過來,自己好以逸待勞,擊破對方的援軍!

    不管這些說辭別人信不信,反正僧格林沁是信了的,所以他親自端著一杯酒,第一個走到袁甲三的面前:「來,袁大人,我敬你!」

    「啊呀,當不得王爺如此。」袁甲三立刻站起來,「卑職作戰不利,王爺不怪罪卑職,卑職就很滿意了,現在這樣……受之有愧,受之有愧啊。」

    「你部作戰勇敢,我都看在眼裡,至於打不下淮安城,非戰之罪,純粹是短毛的洋槍洋炮太過犀利。」僧格林沁擺擺手,「你們也一樣,這幾日的作戰,你們也都表現的很好!我們蒙古人最敬佩勇士,所以今天咱們不論尊卑,只敘情誼,來,我先乾為敬!」

    說完,僧格林沁自己先把手中的酒給喝光,看到這個樣子,袁甲三也急急忙忙的喝掉手中的酒。

    等看見袁甲三喝光了酒,僧格林沁才轉過身,對著帳中的諸位將軍:「諸位!至此國難當頭之極,我等奉旨討逆,要想克敬成功,必要齊心協力才行。原本我還擔心,大家各有心思,出工不出力,但此番戰後,我心甚慰。」

    頓了頓,僧格林沁才道:「至於說這番攻城不利,其實也沒什麼,我早有預料,跟你們無關。

    要知道,洋槍洋炮的犀利,我早就見過,當年在大沽口的時候,比這更大的陣仗我也見過。哼,比起這些小兒科,洋人的艦炮那才是驚天動地。所以,打不下淮安城,我不怪你們,畢竟短毛都用的洋槍洋炮,正面攻打,我們太過吃虧。但是。我們也有優勢,那就是我們人多,而且我們有更多更強大的騎兵!」

    說到這,僧格林沁走到大地圖跟前,隨手比劃了下:「大家看,這淮安到處都是平地,最適合我騎兵大隊馳騁,只要我們圍住淮安城,逼迫短毛來救,我們就能以逸待勞。半路擊之!

    到時候,趁著對方過來救援的時候,我率領騎兵主力親自衝鋒,衝破對方的陣型,你們再率領步兵趁機掩殺,只此一次,就可破敵於平原之上!

    只要援軍被破,守在淮安的短毛不過是無根之水,早晚是我們的囊中之物。甚至拿下整個江南也不再是問題,因此,暫時的挫折並不重要,只要我們最後能打贏。那就都不是問題!」

    「王爺英明!」袁甲三第一個稱讚道,「要不是王爺此番說明,我等還要繼續愚鈍下去,王爺說明白了。我等的心裡這下也就敞亮了。」

    看到袁甲三這麼說,其他眾將也反應過來,連忙費盡心思的笑著拍馬屁。倒是把僧格林沁說的哈哈大笑。

    等笑過之後,僧格林沁才擺了擺手,等大家停下來之後,他才繼續道:「所以,大家不必灰心,更不必沮喪,就算這淮安城暫時打不下來,但我卻見識了各位的勇武與團結!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區區短毛小丑,早晚不過是各位的戰功罷了,因此,大家務必要振奮精神,在來日的大戰中再立功勳!」

    就這樣,在清軍高級軍官的一片樂觀氣氛中,圍困淮安城的清軍又老老實實的呆了五天,既沒有繼續進攻,又沒有迅速撤退,甚至連營壘都懶得修,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也失去了最後的逃命時機。

    在清軍停止進攻的第六天,也就是淮安進攻戰開始後的第九天凌晨的時候,由李永吉親自率領的精武軍援軍終於抵達了淮安,比預定時間還快了兩天!

    原來,早在李永吉接到王三武的求援電話的時候,他就開始拋開一切,迅速的動員部隊,做北上救援的準備。

    由於各部都有完善的無線電通信,加上救兵如救火,所以李永吉並沒有讓駐紮杭州的張威帶兵過來,而是就近要求駐紮常州的第一師,火速前往鎮江,然後繼續渡過長江,去揚州跟駐紮在哪裡的江雲團匯合。

    至於李永吉,則帶領自己那八百人的警衛營,一人三馬,直奔鎮江而去,由於馬匹的速度更快,加上警衛營的行動更迅速,等他們到達鎮江的時候,周達率領的第一師還沒到呢。

    不過,李永吉也沒空等第一師抵達了,自行先率兵渡江,好在鎮江的守軍早就提前準備好了一批渡船,所以渡江過程中並沒什麼問題,李永吉很快就帶著警衛營抵達揚州,跟駐紮在揚州的江雲所部匯合,並決定在這裡安心等待第一師的到來。

    在李永吉抵達揚州,並等待第一師過來的時候,已經是淮安保衛戰的第二天,也就是在這天早上,他接到了王三武的第二個電話,在這個電話裡,他聽到了王三武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後作出的決定,那就是把他的真實計劃和盤托出。

    當聽到王三武竟然要用整個淮安城當誘餌,甚至聽到他要放棄外城,讓清軍入城,然後內外夾擊全殲這支部隊的計劃之後,李永吉的確很吃驚,不過很快他就冷靜了下來。

    李永吉別看表面上只是個十四歲的孩子,但內心卻是個三十多歲的中年男人,而且穿越這麼長時間以來,所經歷的事情也有不少,輕易不會被什麼事情所打動。

    的確,一開始他聽到王三武竟然如此大膽的時候,他是很生氣,特別是聽到他居然為了達到隱秘性,竟然沒提前疏散淮安城的老百姓,這就更讓李永吉氣憤。

    但是,王三武畢竟是他的舅舅,又一向被老媽跟外公疼愛,而他外公一家,如今已經跟他是一個密不可分的利益共同體,再加上王三武作為精武軍起家之一的元老,在軍中的威望與口碑一向不錯,要是輕易處罰他,恐怕會生出變故。

    精武軍別看很勢力龐大,而且思想覺悟很高,但那都是表象,骨子裡,這還是一支沒脫離封建思維的近代軍隊,在這樣的軍隊中。任人唯親跟階級問題都不是事兒,相反,他們對卸磨殺驢之類的事情更加敏感。

    換言之,王三武雖然瞞著李永吉做出了這些事情,但首先大部分精武軍的人不知道,就算知道了,他們也會認為這事兒不嚴重,因為王三武的計劃怎麼看都是為了李永吉好,沒有一點私心。

    李永吉不是不知道這些舊軍閥思維與派系思維的壞處,也不是不知道裡面有很多人其實已經開始貪污腐化。但他卻知道,現在不是整風的好時機。

    要想整風,必須等真正有個安穩的局勢,並且有足夠的人選去替代那些犯錯的指揮員才行,否則就是自毀長城,因此現在一切以穩為主,用具俗話說,是穩定壓倒一切!

    正因為考慮的太多,所以李永吉當時並沒說什麼。只是讓王三武自己看著辦,同時還說自己會加快救援速度。李永吉這麼說,是給王三武一個自我改過的機會,也是給自己一個緩衝。

    在李永吉看來。王三武身為這個時代的人,犯那種錯倒也可以理解,至於以後能否繼續用他,關鍵就看他自己能否領悟。或者說,關鍵是他今後的所作所為,自己能否再容忍下去。

    畢竟。王三武只是主觀犯錯,又及時的跟自己承認錯誤,實際也沒有造成重大後果,還沒有放棄淮安城的外城,讓老百姓遭殃,也就是說他還有改變的機會。

    如果王三武能夠及時自我改變,以淮安城的百姓為第一位,重新守住淮安城,不再盲目追求短期的戰果,那說明他還有救,還不是喪心病狂,這樣的人,李永吉還可以繼續共事,那麼原諒他這一次也可以。

    所以說,李永吉現在的觀念就是,你犯錯不要緊,畢竟生活的時代不同,價值觀不同,但只要你犯的錯還在我容許範圍內,並且能向著我的價值觀去靠攏,能逐漸順著自己的意思來,那就還能拯救,那就還可以繼續用。

    很顯然,王三武就是李永吉想盡力挽救的一類人,比如之前他跟王三武的通話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批評王三武,只是說讓他自己看著辦,但稍後的那句會加快救援速度,就已經在暗示自己的不滿了,相信王三武只要是聰明人,一定會明白李永吉的真實意圖。

    沒錯,李永吉要的是聰明人,是能跟得上自己思維的聰明人,你犯了錯不要緊,只要犯的錯不是很嚴重,能及時悔改,並能及時領悟自己的意思,那就沒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王三武在跟李永吉的這番通話之後,繼續執行他原本的政策,放清軍入外城,讓老百姓遭殃,那王三武就完了,李永吉肯定不會放過他。

    相反,如果王三武及時改變策略,全力以赴防守淮安城,不讓一個清軍入城,那說明他夠聰明,還可以繼續用。

    不怕不懂事,不怕你犯錯,就怕你夠蠢,因為蠢蛋是沒法救的,你根本就無法想像一個蠢蛋能做出什麼事情來,自然也就無法跟一個蠢蛋一起做事!

    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意思就在這裡!

    幸好的是,王三武不管是明白了也好,還是他自己過不去心理那一關也罷,他終歸還是改變了策略,真的全心全意的防守起來,而這些事情,王三武都通過司徒和參謀長那裡聽的明白清楚。

    但是,不管王三武做出什麼決定,淮安城都是必須要救的,而且既然已經知道淮安城開始跟清軍打的火爆,那救援行動自然是越快越好。

    為了加快速度,王三武決定不等第一師趕到了,而是拋棄一切輜重與重武器,帶著警衛營以及江雲所屬的步兵團先走,至於第一師,讓他們拋下一切可以拋棄的東西,直接趕赴淮安城。

    這種行動在表面看來當然是冒險,要知道精武軍是一支嚴重依賴後勤的部隊,沒有了重武器,沒有了充足的彈藥,就無法持續作戰。

    不過,李永吉有金手指,而他也早就跟張信達溝通好了,張信達到時候會把他在南非工廠裡積存的一批彈藥直接給他使用,所以他根本就不怕後勤的問題。

    在揚州略微一清點,發現警衛營有八百人,由於來的時候是一人三馬,馬匹總數則超過兩千五百匹。

    江雲的步兵團是個標準的步兵團。總數有三千六百人,因為是主力部隊,所以全部配備了自行車,如果拋棄輜重跟重武器,那速度也就比騎兵全力奔馳略慢一籌而已。

    此外,揚州還有一萬新招募的地方守備兵,兩萬多民兵,三千警察,不過這些只能打順風仗,沒法真正的打惡仗。

    考慮到揚州跟淮安的距離不過一百七十來公里。這個距離上馬匹可以不用顧惜馬力,加上之後的戰鬥除了需要戰兵外,還需要一定的後勤兵,因此李永吉決定讓警衛營一人一馬,剩下的兩匹馬就交給江雲步兵團的精銳騎乘。

    這樣一來,包括警衛營,騎兵部隊一下子就擴充到了兩千五百人,空下的自行車,都交給比較精銳的守備兵。加入江雲的步兵團,這樣一來,初步的救援部隊,就是兩千五百騎兵。加三千六百名自行車兵,總共六千一百人。

    這六千一百人全部都是挑選出來的戰兵,輜重與重武器全部放棄,只帶著隨身的輕武器、乾糧還有水壺。然後先一步趕去淮安救援。

    由於全部輕裝,這六千多人用強行軍的模式,又騎馬又騎自行車。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抵達了淮安與揚州交界的寶應縣,到了這裡後,李永吉通過時空交易系統,悄然的放出了大量武器裝備跟飲食輜重,讓部隊重新休整了一天,一邊恢復體力,一邊開始了大換裝行動。

    所謂的大換裝,就是拋棄所有的老式夏普斯步槍,統一更換自動跟半自動武器。

    其中,包括警衛營在內的兩千五百騎兵,全部換裝56衝鋒鎗,剩下的部隊,全部換裝56半自動步槍以及56輕機槍,原先的夏普斯步槍則全部換下來,給當地的民兵使用。

    之所以這樣,除了要增加火力密度外,也是為了更方便的提供彈藥補給,因為這些自動半自動武器使用的子彈都是一樣,張信達直接從軍火庫裡往這邊搬運就行,要是還有夏普斯步槍,他還得去工廠區去取,就太不方便了。

    除了自動跟半自動武器外,張信達為了以防萬一,還給李永吉準備了48門82毫米迫擊炮,63式107毫米牽引式火箭炮24門,69式火箭筒100支,相關的彈藥則無法計數。

    不過這些武器沒有直接發給李永吉,而是要等李永吉抵達戰場,建立了前敵陣地後再傳送給他,以免拖累行軍速度。

    就這樣,等大家休息好了,又讓那些初次接觸這些武器的士兵初步熟悉了下新到手的武器性能之後,到了第三天,這支救援部隊才重新北上。

    不過這一次就沒有再急速前進,而是保持體力,所以又用了一天,到了第四天,也就是淮安保衛戰開始的第五天的時候,他們就趕到了淮安城外三十里地的徐家村。

    因為部隊規模小,行動又隱秘,加上清軍剛剛進行了慘烈的攻城戰,所以對外圍的偵查行動就暫時告一段落,這讓李永吉帶來的精武軍都順利的摸到了淮安城外三十里地的徐家村,也沒有被清軍發現。

    其實這也跟徐家村的村民大都在之前被清軍抓了壯丁,拿去當攻擊淮安城的炮灰民夫有關。

    就因為這件事,導致徐家村人丁稀少,除了老人就是孩子,而且大都對清軍深惡痛絕,就算發現精武軍來了,也沒有一個通風報信的,當然,他們就是想也不可能,因為精武軍一來,就完全封鎖了這片區域。

    到了徐家村之後,李永吉先一步跟淮安城內的王三武通了電話,瞭解了清軍目前的態勢之後,就決定趁著清軍沒發現,趕緊在徐家村構築工事。

    因為無論是李永吉還是王三武,他們的意見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都認為清軍後來沒有繼續攻擊,除了喪失了攻擊勢頭外,最重要的就是要等著圍點打援。

    清軍再怎麼爛,也有三十萬大軍,而且還有三萬騎兵部隊,而李永吉帶來的援軍太少,所以他必須提前做好準備,不能莽撞。

    就這樣,李永吉先連夜在徐家村外構築了三道鐵絲網,然後才開始開挖壕溝,而除了開挖壕溝之外,張信達提供的火箭筒、火箭炮還有迫擊炮,甚至相關的彈藥,也已經悄然的出現在這裡,而新組建的重火力部隊也都開始急急忙忙的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武器。

    雖然這些人都是剛接觸這些重火力,但主要就是熟悉新出現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像迫擊炮跟火箭筒,李永吉的警衛營早就有過接觸,操作這些沒有絲毫難度,而就算是火箭炮,只要按照流程操作,也不成問題。

    換言之,到了這個時候,李永吉的那八百警衛營部隊,現在基本都成了炮兵,步兵的任務就交給別人去做。

    非但如此,為了能夠更順暢的指揮這支部隊,充分發揮自己的火力優勢,李永吉還跟張信達要了大量微型步話機,做到每一名士兵都配備一具步話機,讓李永吉可以直接指揮每一名士兵,也可以讓每一名士兵都充分瞭解戰場形勢,指揮方面已經做到了令人髮指的情況。

    此外,m56型鋼盔是每人一具,雖然醜了點,但性能是毋庸置疑的;其他輔助的軍用物資也不少,比如軍用帳篷,軍用毛毯,煤氣爐等到處都是,巧克力、壓縮餅乾,各種罐頭還有跟茶葉之類的東西都堆成了一座座的小山,別說那些第一次接觸這些東西的官兵,連精武軍的警衛營都咂舌不已。

    就這樣,一直等第二天結束,也就是淮安城保衛戰開始後的第六天的時候,清軍才終於反應過來,察覺到了李永吉的這支兵馬。

    而等他們派人過來確認消息之後,一天已經過去,等到了第七天,清軍終於下了決斷,開始派出一支兵馬過來,要有所行動的時候,李永吉的徐家村狙擊基地已經挖了四道環形壕溝,而且每一道壕溝之間都有鐵絲網,加上之前的三道鐵絲網,總共是七道鐵絲網。

    到了這個時候,雖然李永吉的部隊也略有疲憊,但李永吉已經不再擔心自己的安全問題了,因為他不但有一個比較完善的防禦陣地,而且他帶來的這六千多人還擁有超越這個時代的先進武器。

    現在,李永吉是打算依托地利以逸待勞的打防守戰,一切以穩妥為主,對方要是不管自己就罷了,自己可以慢慢的等第一師的援軍趕到,大軍雲集後再堂堂正正的跟他們決戰;相反,要是他們敢過來衝擊自己的陣地,那就讓他們瞭解一下,什麼是現代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