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時空走私1859

正文 第一六二章 太平軍二次東征(一) 文 / 莊不易

    當李永吉率領大軍一路輕鬆的抵達天津城外的靜海縣,一邊向天津派出勸降使者,一邊做最後的總攻準備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忽然從後方傳來,那就是太平軍居然對自己動手了,而且玩的還是偷襲,一出手就打下了鎮江!

    報告這個消息的,有多方面的人,有王三武,也有張威,同時還有情報處的人,總之,很多地方都給自己打了緊急電話,從不同的角度詳細的述說了這次被稱之為鎮江之敗的經過。

    雖然人在靜海縣,但因為通信方便,李永吉很快就從多方面的渠道中,大概的勾勒出了對方這次攻擊行動的經過跟脈絡。

    因為是剛剛發生的事情,所以詳細情報還沒弄清楚,不過至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攻擊鎮江的太平軍不是李秀成的部隊,而是一支打著英王旗號的新軍,換言之,那是本該在九江的陳玉成的部隊!

    至於具體的經過,到目前為止報告最詳細的,也最靠譜的,是情報處發來的情報,因為在鎮江依然有情報處的密探存在。

    根據情報處密探發來的報告,太平軍是在昨日凌晨大概三點到五點之間突然發動的襲擊,發動襲擊的時候,城內預先有人搶奪了城門,然後跟城外的太平軍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了守備並不森嚴的鎮江。

    至於太平軍怎麼偷偷來到鎮江城外卻沒被發現的,密探也給了報告,那就是這支太平軍的偷襲部隊都化裝成老百姓,他們先是分批分批的乘船直接到鎮江外圍的橋頭鎮下船,然後等待時機成熟,就跟進入鎮江城的內鬼部隊裡應外合,一舉奪下鎮江城。

    打下鎮江之後,陳玉成的大部隊才乘船抵達鎮江港。然後盡數進入鎮江,並迅速封閉城門,許進不許出,還實行了宵禁,要不是情報處的密探表面都是一些小商人,還有無線電可以直接向外發送情報,要按照這個時代正常的途徑,也是根本送不出情報的。

    而就在李永吉收到情報的時候,這名依然在鎮江城內的密探還報告說,陳玉成的大軍此刻已經偷偷出了鎮江。去向不明,但就目標而言,估計十有八*九是常州。

    當然,情報人員也說了,因為對方有大量的船舶,所以也有可能繼續沿長江而下,然後進行登陸作戰,這樣一來,具體他會攻打哪裡。就真不好說了。

    「大意了啊。」當李永吉把這個事情通報給自己的參謀處之後,自己先搖搖頭,「真沒想到太平軍現在還有膽子來主動打我們,更沒想到他們會直接打鎮江!這可是我們最虛弱的結合部啊。還真有眼光。」

    的確,李永吉之前的確考慮過太平軍趁機來攻的情況,不過就他看來,太平軍只要還有腦子。就不會在這個時候來招惹自己,因為他們根本惹不起。

    不過考慮到太平軍並不是一個組織嚴密跟做事靠譜的團體,為了以防萬一。李永吉還是提前考慮過不少防範措施,比如張威本人已經從杭州來到了蘇州,坐鎮大本營,而常州等大城市也加強了戒備。

    此外,李永吉之前還打下了當塗縣跟寧國府,並在這裡駐紮有兩個甲種團並一眾守備部隊,目的除了要獲得這些地方的資源外,也有讓故意露出個突出部當破綻,讓太平軍攻打的意思。

    要知道,廣德縣所在的寧國府不說,馬鞍山所在的當塗縣可就在蕪湖與南京之間,可以說是卡在太平軍的首都與西路軍之間的一根刺。

    正常來說,太平軍要跟自己翻臉,要想攻打自己,應該先把當塗縣這根刺拔掉才對,要不然,他們有什麼動靜,當塗縣的守軍都會知道,甚至直接切斷長江航線,切斷太平軍的聯繫與補給線,那太平軍這仗還怎麼打?

    這可不是說笑的,駐紮在當塗縣的是甲種第二師第三團,這是一個整編甲種團,這個團可是裝備有18門81毫米迫擊炮的炮兵連,光是這些迫擊炮的射程與威力,就足夠封鎖整個長江。

    而且,外人所不知道的是,當初為了加強這邊的防守,為了徹底守住長江防線,守住當塗縣這個戰略點,李永吉還特地在當塗縣的雁來洲,也就是後世的彭興洲所在地放置了一個長江檢查哨跟**野炮團!

    長江檢查哨就不說了,是專門檢查過往行船的所在,而這個**野炮團,有三個炮兵營,共54門改版的117毫米拿破侖炮,前身實際上就是已經被精武軍主力所淘汰的,裝備了18門改版12磅拿破侖炮的前**炮兵營!

    那些改版的,加裝了可以調整仰角的高低機的拿破侖炮,在精武軍裝備了更靈活更輕便,且威力也不差多少的81毫米迫擊炮之後,長期以來就只是當做教學用,屬於精武軍建軍初期不成熟的一個代表性產物。

    不過,這些改版的拿破侖炮的口徑畢竟有117毫米,發射尾翼高爆炮彈的話,射程也可以達到2220米,完全可以覆蓋住整個長江水面。

    就威力而言,雖說現代81毫米迫擊炮威力不比改版拿破侖炮的威力差,甚至還略強,但那主要是因為81毫米迫擊炮的炮彈是特殊製作,或者說,主要是因為81毫米迫擊炮的炮彈預制破片更小,甚至還帶鋼珠,所以對無防護目標的傷害更大。

    但81毫米迫擊炮的口徑在那擺著,而且炮彈還自帶發射藥,所以就爆炸裝藥量來說,還是無法跟前裝的,擁有117毫米口徑的改版拿破侖炮相比。

    換言之,如果是攻打建築物或者船舶之類的東西,相比而言還是改版拿破侖炮的前裝型尾翼炮彈威力更強,就威力而言,目前在精武軍的炮兵序列中,這些改版拿破侖炮的炮彈威力,是僅次於李永吉新弄到的63式火箭炮,在過去可是當重炮用的。

    當然了,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這種炮彈的價格更便宜。

    要知道,81毫米迫擊炮的炮彈,可都是正經從現代社會採購的軍用炮彈,價格雖說也可以承受吧,但畢竟是跟軍火商手裡買來的,跟自己在私人工廠製造的土版炮彈的價格根本沒法比。

    做個具體的說明,從購買價格來看,十五發117毫米帶尾翼的前裝炮彈,才可以買到一發81毫米迫擊炮的高爆彈。價格比是十五比一,價格優勢是相當明顯的。

    在過去,李永吉之所以不怎麼待見改版的拿破侖炮,是因為他多是跟人進行野戰,而在野戰中,關鍵看的是火炮的性能,在這些方面,迫擊炮無論是重量、射速、射程還是威力,都完爆改版拿破侖炮。至於價格因素,相比於勝利這個最終目標,已經不算是多大的事兒了。

    但是,如果是固守一個地方。當作固定炮台,那就是另當別論了。

    在這裡要說的是,當初張信達在在製作改版拿破侖炮的時候,是先在國內收購了幾家鄉鎮鑄造廠。分別製造這種火炮的零部件,並直接當外貿工藝品的零件出口南非,再在南非的工廠組裝成完整的火炮。至於炮彈的裝藥問題,也是在南非才最終裝藥,前面關於彈體的生產也是在國內。

    這樣做,自然是為了降低成本,減少危險,畢竟張信達曾經算過一筆賬,如果純粹把工廠都建設在南非,成本反而更高,因為生產的各個環節南非政府都要收稅,而且南非的人工、地皮、廠房、能源等方面也一點不便宜。

    相反,把製作工廠放在國內,再走出口,南非工廠只是組裝成品,那麼因為國內對這種出口都有不少補貼,加上在南非減少了營業項目以及工人數目,成本要小的多。

    同時呢,之前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生產成本,國內的製作工廠都是提前購買了一些新的沖壓設備,並製作了模具的,製作模具的價格可不便宜,如果製作出來卻不再大規模使用的話,損失反而更大。

    也就是基於這個原因,加上這種自製炮彈的價格確實便宜,一旦大批量生產,成本優勢相當顯著,所以李永吉跟張信達並沒有拋棄這種不算成熟的前裝火炮,而是繼續生產。

    後續生產出來的這種火炮,主要裝備給二級部隊,也就是乙種守備部隊使用,到目前為止,一共生產了300門,除了給一部分當做黃埔軍校的教學用炮外,其他的大部分火炮都分別裝備給了常州市、蘇州市等主要城市的守備部隊,此外像當塗縣跟吳淞口這樣的戰略要地,也是優先供應的地點。

    總之,在當塗縣不僅僅有一個團的甲種部隊,還有一萬人的乙種守備部隊,特別是在長江的雁來洲中還配置有一個裝備了54門可以發射開花爆炸彈的炮兵團,按說守備方面應該是沒有問題才對。而只要封鎖住了長江,太平軍如果想對精武軍有所不軌,第一個就要先把這個釘子給拿下。

    在過去李永吉的預計中,想的也是太平軍跟自己翻臉的時候,會優先攻打當塗縣,所以才在這裡配置了重兵,守將也是張威的親弟弟張風,也算是個能力還好的將領,卻根本沒想到太平軍居然能瞞過這裡,直接打鎮江!

    實際上,當塗防線的情況,這麼長時間下來,特別是過往的行船都要接受雁來洲檢查哨所的監察,太平軍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個難啃的骨頭?

    正因為知道難啃,而且也怕打草驚蛇,所以陳玉成帶兵回南京的時候,沒有走長江,而是先帶兵乘船抵達繁昌縣,再從這裡渡江到江北的無為縣,然後走陸路,繞過當塗防線,急行軍抵達滁州,再從滁州渡江抵達南京。

    整個行動中,陳玉成帶領五萬大軍,只用了十五天,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就做到了,以太平軍的素質,做到這點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當然這也可以看得出來,太平軍打算對精武軍動手的事情,是早就定好了的,因為在十五天以前,精武軍還在淮安跟清軍開片呢,還沒有帶兵北伐,所以說。太平軍是發現精武軍在淮安跟清軍開打的時候,就已經打算要趁機動手,並秘密調集陳玉成的部隊了。

    只不過,太平軍當時想的是,淮安畢竟有清軍的三十萬人馬,精武軍跟清軍作戰怎麼也得打個一兩個月,正好利用這個機會動手給江南來個狠的,實在沒想到精武軍居然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獲得了全勝。

    好在,精武軍在淮安打敗清軍後,很快就進軍徐州。並順勢發動了北伐戰役,而太平軍的行動也已經發動,又缺乏通信設備,很難輕易停下來,所以也就將計就計,在南京城外秘密潛伏了兩天,等得到前方更準確的消息,並在鎮江埋伏下內鬼之後,才一舉發動。

    整個行動。其實是洪仁干與陳玉成兩個人秘密發動的,直到最後陳玉成抵達南京城外了,洪仁幹才跟洪秀全說明原委,而洪秀全之所以那麼堅持。也正是因為洪仁干的說辭。

    洪秀全除了有些神經質外,耳朵也比較軟,特別是對親戚,尤其看重。而洪仁干正是洪秀全看重的家族能人,所以明明洪仁干搞的這一套是先斬後奏,而且有欺瞞的嫌疑。但洪秀全卻全然不在乎,反而順著洪仁干的計策走。

    至於洪仁干為什麼要這麼做,除了洪仁干本身對天國大業忠心耿耿外,也有對李秀成的不信任因素。

    李秀成跟精武軍之間秘密交易的事情,瞞得住一時,但時間一長,就太平軍那種跟篩子似的情報系統,怎麼可能全部隱瞞住?而洪仁干恰恰又是主持天國秘密情報工作的,所以他早就知道了李秀成跟精武軍秘密做交易的事情。

    不過,李秀成也算地道,用金銀財寶從精武軍那邊購買的糧食還有冷兵器之類的,也會分出大部分供應給天京,獨獨把最好的火器留給自己,而天京一直缺糧,所以以前洪仁干對這事兒也就睜一眼閉一眼。

    但是,洪仁干很有危機意識,他知道精武軍才是天國最大的敵人,如果放任精武軍發展下去,精武軍別看現在跟太平軍關係挺好,但雙方早晚要有一戰!

    因此,洪仁干早就籌謀對付精武軍了,一開始他是打算趁著精武軍跟清軍在淮安對戰的時候趁機下手,等發現精武軍乾脆利落的打敗清軍後,只是稍微等了幾天,就繼續了之前的行動,因為他害怕如果此時再不行動,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不過,洪仁干長於謀劃,卻不擅長領兵作戰,所以他必須找一個能打的將領,而看一看現在的天國,最能打的就是李秀成跟陳玉成了,李秀成已經不可靠,所以看來看去,就只有陳玉成了。

    那麼巧,此時湘軍也開始秘密派出使者跟自己談判,希望維持戰線,不再妄動刀兵,所以洪仁干當機立斷,以運送糧草的名義,偷偷去了一趟九江,當面跟陳玉成商量了這件事情。

    陳玉成其實跟洪仁干也有差不多的心思,那就是他也認為精武軍才是天國的大敵,只不過他一直在西邊作戰,感觸沒有那麼深刻而已,當然,同樣是沒多少接觸的緣故,對精武軍的戰鬥力,他雖然認為很強,但也沒多少懼怕。

    就這樣,等跟湘軍的代表談好了互不侵犯的秘密協定,陳玉成就開始秘密的做回軍的準備。

    至於陳玉成為什麼不打當塗,而是要費事的繞過當塗防線,直接打鎮江,那是也是因為他們都不是傻瓜,知道當塗不好打,不想打草驚蛇。

    無論是洪仁干還是陳玉成,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認識,那就是打精武軍這樣的部隊,必須以快打慢,一旦動手,就不給對方集結的機會,必須迅速打下對方的老巢跟戰略要地,然後依托城市,跟對方打防守反擊。

    畢竟在之前的戰鬥中,精武軍擅長的是打野戰,攻城戰反倒沒什麼亮點,所以他們才決定以城市為據點,玩速攻流。

    而綜合來看,當塗一線,還有常州一帶,都是精武軍的重點防護目標,唯有鎮江是一個漏洞,兵力空虛,守備不嚴,所以陳玉成就決定把這裡當作首攻目標,打的時候則以偷襲作戰為主。

    陰差陽錯下,陳玉成倒是把這件事給做成了,裡應外合,直接把鎮江給拿了下來,在此之後,他讓把鎮江交給洪仁達防守,當作誘敵來攻的誘餌,自己則帶了五萬本部迅速出城,但卻沒有打所謂的常州,而是渡江北上,直接奔同樣防守空虛的揚州去了。

    這一套把戲,還是當初二破江南大營的手段,也就是攻擊敵人必救的薄弱點,調動敵人的兵力,然後擇機攻打對方的援兵或者重要據點。

    為了這次戰鬥,太平軍調動的部隊可不少,不但有陳玉成的五萬先頭部隊,還有洪仁達的五萬新軍,此外其他各部會持續跟進,估計全部發動以後,整個作戰的兵力將會達到三十萬!

    可以說,除了遠在大西邊,已經形同陌路的石達開,整個太平軍能打的部隊這一次都重新動了起來,是目前為止太平軍動員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所以,在洪仁干看來,這被稱之為二次東征的戰役,已經是傾盡天國之所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當然了,洪仁干認為自己的計劃天衣無縫,時機也相當不錯,行動必然會成功,對此,他信心十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